城市基础教育的大班额问题与对策

城市基础教育的大班额问题与对策

一、城市基础教育大班额和择校现象形成的原因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贵州是全国欠开发、欠发达程度最深的地区,教育经费长期严重短缺,教育投入很少,教育欠账太久太多,使得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一是校园校舍设施等办学硬件不足,没有足够的学位;二是没有足够的经费聘用足够的教师;三是没有经费购置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难于办成较多质量优良的学校满足群众的需要。比如铜仁城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多数存在生均校园面积不足、校舍不足、设备设施落后且数量不足、教师数量不足等办学资源不足问题。

(二)城市发展较快,教育发展滞后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中央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加快,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得到较好实现,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但是,在此过程中,社会事业的发展并没有同时进步,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最早凸显出来。铜仁市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增容迅速。学校规划建设的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学校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建设。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铜仁市碧江区外来小学学生数为9171人,占学生总数的31.96%;初中外来学生数为3700人,占学生总数的22.13%。铜仁实验小学辖区,铭君华府、公园道1号、江华、恒基、万货城、板桥新村等小区先后建成后,未规划建设新的学校,该校20年也未扩大校园规模。

(三)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从现实性来讲,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不均衡的,在各个地区之间、在城乡之间、在各个层级之间、在各个学校之间,形成了明显的落差。发达地区、大城市、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在各方面都比较完善,都比落后地区、比农村、比普通学校占优势。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异,大多数家长都不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并存,校际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悬殊,引发了严重的择校现象”,“择校热”从小学阶段已经下移到学前教育阶段,家长为了孩子能有个好小学,好初中,好的高中以及高考能有好大学读而不断掀起择校热潮,不遗余力。而“择校热”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优质名校的大班额现象。

二、解决城市基础教育大班额和择校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一)保障教育资金

根据教育专项规划,及时制定近期新增学校建设资金筹资方案,采取土地资源变现、银行抵押贷款、足额征收教育附加费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保证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资金。认真研究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扶贫攻坚规划中有关政策,积极做好教育项目的编制和争取工作,特别是在国家层面争取将我市的教育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将破解教育发展融资难题作为金融服务方面先行先试的重要内容。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赞助、投资、垫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办学,进一步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给予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同待遇,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缓解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压力。

(二)加强规划指导

根据解决当前“大班额”问题和满足将来的教育需求,及时制定城市基础教育建设专项规划,并在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区开发、新住宅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调整中,补好“中小学校规划课”。在城镇建设的立项、规划、建设时,须充分听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确保中小学建设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同步,配套中小学校项目建设与新区开发和新住宅区建设项目建设同步。党委、政府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解决“大班额”的指导原则、近期和远期目标、领导责任、步骤措施等要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措施,建立工作台账,理出改扩建、新建学校开工建设、竣工投入使用清单,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投入优先安排、公共资源优先满足。

(三)扩充教育资源

着力解决教育资源硬件不足问题,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步实施。近期要抓紧启动中小学校改扩建和新建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确保改扩建项目在最短时间内投入使用,新建学校项目工程尽早开工。远期要城市发展构架的拓展,在新区及市政中心等附近地方规划新建中小学,尽快投入使用。同时,要科学预测适龄儿童新增人数,超前做好新增学校相关工作,满足城市扩容需求。制定关于城区中小学校所需人员编制解决方案,及时配齐各校缺编教师,切实满足学校新增班级所需缴教师。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学校寻求与名校的深度合作,引入名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扩大优质学校的比例和总量。同时,发挥区域内优质名校示范带动作用,推行优质学校“帮带”和“一校多区”工程,缓解优质教育总量不足的压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四)促进教育均衡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均衡配置师资队伍。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提高乡镇教师素质,培养骨干教师,建立校长交流机制。建立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础教育的激励机制,适当增加乡村地区的教师岗位,政府要加大对这些地区扶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尽量缩小同工不同酬现象。

(五)规范择校行为

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规范各级学校招生行为。严格按照国家对教育招生制度的相关规定实施招生,严格规范学校接收择校学生的行为,坚决遏制乱招生的现象存在,加强对违规招生行为的惩处力度。

(六)对学生家长正确引导

正确地引导社会和学生家长,形成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家长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不要盲目的去择校。建立正确的社会舆论氛围,让社会和家长认识到,只有适合孩子学习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三、总结

总之,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城市基础教育的大班额和择校热像一对孪生兄弟,随影而行,问题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规划布局、教育资源扩充、促进教育均衡、规范办学行为和正确的舆论引导等方面想办法,出实招,才能有效促进城市建设和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作者:汪漻 单位: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