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摘 要]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将有助于推动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文章分析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现状困境,以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为例,提出了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和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专业教育;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路径

引言

不知几时起,每隔一段时间就迭代出“摸鱼学”“躺平学”等奇谈怪论,导致许多年轻学生盲目推崇追随,出现不想劳动、“啃老”等现象,这是一种极为不负责的态度,也表明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亟待提高。因此,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年3月我国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将有助于推动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出劳动教育要重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严谨细致的优秀工作做法。当前的劳动教育的地位处于边缘,被弱化、软化、淡化属于常态化,这也折射出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价值畸变。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加强劳动教育研究,特别是深度渗透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研究十分必要。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如何基于专业课程的实际现状,有效地将劳动教育融入渗透至专业教育,目前鲜有关于环境保护类专业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相关研究,本文以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为例,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现状困境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导,在专业课学习、专业技能实践操作、毕业顶岗实习等过程处处体现劳动因子。但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仍存在一些困境,需进一步解决。

(一)思想上轻视劳动教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亟须提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当前中国社会依然普遍存在,重文轻劳,认为劳动是一种不体面的工作,作为大学生“坐办公室”工作才是有面子的工作,对劳动价值认识明显不足,甚至是出现了严重的偏见。因此,基于“三全育人”的要求,充分结合专业与课程的特点,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全面扭转部分青年学生好逸恶劳的行为,全面提升大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构建正确的“三观”,深刻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二)课程上弱化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渗透融入专业教育有待加强

在当前的高等学科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被边缘化,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劳动教育被专业教师认为是“副课”,不如专业课、实训课等“主课”重要,课时经常被占用,课程地位也比较弱,少有分配学分。也有些人认为课程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就是劳动教育课程,不需要再另外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虽然上述活动中确实存在劳动行为,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将劳动的价值、观念、精神融合教育,属于典型的体力劳动教育。还有一部分人对劳动教育目标认知不深入,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劳动技能、劳动品质的培养则被忽视了。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更加重视了,劳动教育相关课程也进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走进教学课堂了,但劳动教育的形式依然比较单一,劳动教育未能与专业教育进行充分渗透融合。大多数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就是一些基本的陶艺、绘画、手工制作、烹饪等一些劳动基本技能的综合实践,没有将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等作为核心目标。劳动教育课程课堂形式以语言讲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劳动价值、劳动场景、劳动流程,这些教育仅仅从劳动知识的层面给以学生感性认知,缺少与专业课程、专业学习相融合,就显得十分的枯燥,无聊,学生上课也很难坚持聚精会神听完一整节课,玩手机和睡觉的现象较为常见。离开了专业教育,劳动教育将不会得到更好的深入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几乎都是劳动相关理论知识,或者清洁校园环境,整理图书馆资料、打扫教室等简单的体力劳动。普遍存在与专业知识脱钩、与人才培养目标分离的问题。劳动教育应结合专业特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丰富教育形式,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具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总体上来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基本是脱离的,更谈不上渗透融合,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老师课堂讲授专业知识很少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劳动教育融合于专业课学习的程度较低。

(三)劳动教育师资缺乏,全面盘活专业教师团队资源有待开展

若要全面、广泛、高质量地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尚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比较缺乏,因此也严重制约了劳动教育发展和实施。当前,专职的劳动教育教师鲜有配置,基本采用兼职劳动教育老师模式,主要由基招生就业、总务后勤、思政行政、学工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这必然导致劳动课程与专业脱节,老师“照本宣科”的实施劳动教育,也就无法实现劳动教育真正内涵。若能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利用专业课程教师队伍资源,采取“边开展专业授课、边实施劳育教育”的模式,则能有效缓解劳动教育师资缺乏的现状,也能在上课过程中营造劳动教育的浓厚氛围,提升劳动价值观的认识。

二、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探究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环境应急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等技术技能领域,能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咨询服务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员。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环保管家技术员、环评技术员、环境咨询服务业务员,环境监测员以及环境监督管理员等。当前大学生以“00后”为主力军,由于其所享受的物质条件都较为优越,劳动机会锻炼的技术也不多,学生主动劳动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对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劳动精神鲜少有深刻领会。从专业方面来看,由于环境保护类专业的性质和自身特点,工作实施过程中经常需要现场踏勘,长途跋涉是常有的情况,且哪里“脏、乱、污、毒”越要往里靠。笔者从事环境咨询服务10余年,为按时完成业主交代的报告,通宵达旦也是家常便饭。因此,适当地强化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专业理论教学营造劳动教育的氛围,提高劳动价值观的认同

在专业理论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铁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主题,将劳动教育思想有机渗透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树立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磨炼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通过开展“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邀请企业的一线工程师、已毕业的学长学姐等来校开展讲座或授课,讲述事实际工作状况,让学生意识到需要在积极的劳动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安逸,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劳动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青年学生勇于创新、不畏艰苦、积极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在思想上,让广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分了解开展劳动道德教育的迫切重要性,促使其乐意主动接受劳动教育。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劳动课程与“课程劳育”内容体系

通过对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一是增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制定课程标准、编写劳动教育课程讲义或教材。赋予劳动教育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同等地位,扩大劳动教育的覆盖面,每位学生都可以学习劳动教育课程,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设置要充分结合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懂劳动”这一要求,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另外,根据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劳动教育课程内容采用分级、阶段性模式开展,大一重要培养基本劳动能力、体会劳动意义的劳动课程内容;大二重点考虑依托专业课,开设与专业结合、体会劳动精神、发挥劳动技能的劳动课程内容;大三学生已经全部进入顶岗实习,能够切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劳动,考虑学生毕业实践报告、周记中增设劳动教育感想、心得内容。二是专业课程渗透融合劳动教育内容,即“课程劳育”。将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理念和课程内容渗透到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相互有机融合,认真挖掘专业理论知识的“劳动”源头。重点考虑先行推进《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三)立足环保行业特色,搭建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协作培养平台

我院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实操能力和扎根一线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因此,可以立足行业特色,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协作培养平台。一是以实际项目为基点,搭建劳动体验平台。本专业对外服务是一大特色,充分依托教师承接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项目”“排污许可证技术审核服务项目”等一系列横向项目,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横向项目、社会服务项目,零距离接触实际项目,充分体会劳动的价值,培养爱岗敬业的态度。二是以开展创新创业比赛为抓手,搭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我院已挂牌成立了创新创业街,成功搭建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通过以创促教,促进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创育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以创促赛,培养更多有竞争力的创业项目。通过参与各类比赛竞赛,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深入开展实践,培养勇于动手的心态,摒弃好高骛远的姿态。三是以企业精英进校园为纽带,搭建劳动传承平台。通过将生态环保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请进校园,开展如“生态环境形势认知”“生态环保铁军如何炼成的”等系列讲座,大力传播弘扬劳模精神,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提升专业课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同与认知,打造出专劳融合的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建设,补齐高校劳动教育短板,打造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十分必要,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要提升专业课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同与认知。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依然是教师,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师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的培训,提升专业课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同和认知。同时,可以在考核中给予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师物质和荣誉奖励,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要增强劳动教育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增加教师企业基层现场工作经验,提高教师社会实践能力,最后反哺于教学过程。我院目前已经颁布了《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教职工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修订)》等制度,笔者就曾经于某市生态环境局挂职锻炼两年半,通过挂职锻炼,丰富了行业经验,积累了大量专业案例,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结语

加强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对于逐步明确我国劳动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地位、提升我国劳动高等教育学科教学管理水平、培养一批适应新形势时代科学发展的创新知识型和高技能型和新创造型的高层次质量专业人才等都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将有助于推动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

作者:邓康 何秀玲 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