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应用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应用

摘要:语法是句子内部各组成部分按照一定顺序组成正确句子的语言规则。因此学好语法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是充分理解和准确表达的必要条件。但是语法规则相对公式化和抽象化,传统的语法讲解和机械操练不仅为学生来带来记忆负担,而且也无法内化成学生真正的语言能力。该文尝试根据拉森•弗里曼的语法维度分析,以初中英语语法比较级为例,探讨提高初中语法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三维语法;比较级;语法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个方面。扎实的语言知识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必要前提。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在《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一书中明确提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Wilkins,1974)语法知识学习是为了发展语言知识,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进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标准(2011年版)》降低了五级语法项目的数量和要求,即初中阶段语法学习的难度和强度,更加突出在运用中体验和学习语言;强调语法的功能,强调语法知识的运用“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突出“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尽管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教师也在更新理念,改进方法,力争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语言学习环境,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语法学习只停留在显性语法规则识记层面,甚至语法规则识记对部分同学来说比较吃力。有的学生虽然短时间记住了一些语法知识,但对这些语法的功能一知半解,不能学以致用,导致时间久了记忆混乱。如果不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将显性的语法规则学习内化为深层的语言能力,那么英语学习必将耗时费力且效率低下。拉森•弗里曼提出的三维语法理论不仅重视语法的形式,还突出语法的意义和用法的重要性。教师在该理论框架指导下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是帮助教师实现从传统课程中帮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过渡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在三维语法框架下,探索比较级教学的新思路。

1三维语法理论概述

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包含归纳法、演绎法、交际法、任务法等。这些方法有些强调语法的形式教学,有些强调语法的意义使用,大多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卷面分数做出了贡献,但根据学生的日常输出反馈,这些教学方法未能从根本上将语法知识内化成学生内在的语言能力。就在语法教学重心摇摆不定,各语言学流派蓬勃发展之时,拉森•弗里曼(2005)第一次提出了立体、动态看待语言的观点。她认为学生能输出形式正确的句子是远远不够的,输出的句子还要意义表达准确且符合恰当的交际语境。在弗里曼看来,语法与听、说、读、写一样是学生学习语言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合适的情景使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准确的意义,是语法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她从交际角度提出了三维语法理论,即语法的学习包括形式、意义和使用,这是语法教学三个必不可少的维度。第一个维度是语言的形式(form),即语言的外在表现符号,包括视觉和听觉单位,包括最小的声音单位音素,词素,字位,句法结构等。第二个维度是语言的意义(meaning),即语言的编码意义,弗里曼所指的意义是在字典中可以查到的脱离具体语言使用环境的词或短语的基本意义。第三个维度是语言的使用(use),即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交际意义。此维度关注语言使用的是否得体恰当,是否体现了语言的某种社会功能,如道歉,致谢,邀请等。语言学的三维语法思想主张在语法研究中要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使语法分析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结构和功能、描写和解释相结合,从而求得语法分析更全面、更系统、更丰富、更科学。(刘炜,2011)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量搭建语法形式、意义和用法之间的桥梁。不断思考,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法的构成,还要让学生清晰认识到什么时候在什么语境下使用该语法知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巧妙将语法知识的形式、意义与使用联系在一起,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逐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2基于三维语法理论的教学实践

国内语法教学和语言实际应用严重脱节,英语教师混淆语法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概念,认为掌握了语法知识即具备了语言能力。(崔建京,2013)笔者在教授完英语比较级概念时,通过课后的练习反馈,发现学生对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掌握得相对扎实,语法选择题和填空题正确率相对较高,而书面表意逻辑混乱,甚至写不出准确的表达比较意义的句子。笔者反思自己教学之后,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上进行了调整,立足培养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对语境的反应能力和重构能力。

2.1初步感知

英语比较级表达有固定的意义和结构。使用范围限制为两者之间在某方面进行比较。一般情况在形容词和副词后加比较级后缀er,部分双音节和多音节词需要在前面加more,比较的对象通常用than来引出。而汉语的比较级只需引出比较对象“比某某”就足以表达比较的含义。为了尽量减少汉语负迁移影响,帮助学生搭建英语比较级形式与意义之间的桥梁,笔者借助图片对比多组比较对象,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已知推未知,引出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形式。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一棵树并且用数字标明该树的高度(20m),然后教师询问Isthetreetall?学生回答Yes,itis.此时教师在同一张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一颗更高的树同样用数字标明高度(35m),然后询问Howaboutthisone?此时学生可能想表达这棵树也高或这棵树更高,在学生有强烈的表达需求时呈现新的语言形式taller,比较级后缀er特殊标注,以便学生建立原级与比较级之间的联系。用同样方式依次展示几组有对比效果的图片,不同价格的两枚钻戒(cheap-cheaper),不同宽度的两条河流(wide-wider),不同体格的两个胖子(fat-fatter),不同程度的两个生气表情(an‐gry-angrier),不同刻苦程度的两个学生(hardworking-morehard‐working)。以上图片均需数字或文字描述来辅助引导学生感知两个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异。[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片帮助学生体会英语比较级的意义,并且在形式上关联原级与比较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由一般到特殊呈现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为下一步内化此规则奠定基础。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初步建立比较级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

2.2内化加工

让学生在“用”中体会并内化语法,使语法转化为程序化知识参与交际,成为语言能力的基本组成要素。(候姝琛,2013)真实的语言环境是恰当运用语法规则的前提,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内在语言能力生成的关键。初中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挑战权威,彰显自己。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笔者利用图片特效,将几名班级同学照片分别与社会公众人物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根据对比图,输出目标语言。[设计意图]将抽象化的语法规则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机结合,使语言学习趣味化生活化。同时通过两个不同的比较句表达相同含义,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下灵活运用目标语法完成特定任务,通过输出逐步发展语法能力。

2.3迁移应用

根据三维语法框架,学生使用目标语言在恰当的情景准确表达是语言学习的最理想状态。语法运用既是语法形式的教学反馈,也是语法意义教学的实际应用。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语法规则形式意义和运用三者之间的契合度,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能力水平,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语言输出活动。在本环节,教师设计了微信公众号投票评选全国宜居城市活动,珠海PK北京,为你认为最宜居的城市投票,并说明原因。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为后期目标语言输入做好铺垫,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如提供生动的图片为学生进行对比提供思路,如人口数量,房价高低,空气质量,气候条件,交通状况等,并给出一些关键词,帮助学生扫除表达障碍。[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了英语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和表意功能之后,学生对比较级的形式和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此时语法以陈述性知识存在。(候姝琛,2013)此时为了帮助学生将英语比较级的内化为真正的语言能力,教师应设计大量情景化交际活动,让学生通过用目标语言做事情实现目标语言的自动化。

3结束语

基于三维立体语法框架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兼顾了语法的形、意和用三个维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之间的差距。(牛强,王亚芳,2007)对语法形式的初步感知,对语法意义的深化认识,及对语法运用的充分练习,减轻了学生对枯燥的语法规则的记忆负担,加深了学生对语法表意功能的认识,拓宽了学生对语法使用情景的应用,在帮助学生形成语言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庞芳卓 单位:珠海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