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培养

在初中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且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理科课程。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物理课程学习中绝大部分学生会感觉到有难度。而初中又是实现承前启后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物理学科教师应当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锻炼学生在操作层面的各项技能。实验教学作为物理课程中的重要教学要点,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体会物理知识,增强对学科性质的深入了解。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当特别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围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展开探究,以期进一步促进初中阶段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意义

物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也将充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学生在主体认知结构、合作探究学习以及快乐交流互动和全面综合发展等方面实现共同成长。因此,物理实验课程作为物理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应当不断加强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这有助于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一)有利于促进物理课程教学的新课程改革

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将直接影响物理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鉴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上相对较弱,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课程教育模式中,学生的操作能力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学生只是通过听讲、做题的模式进行学习。这一过程不利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操作,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改革要求,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学科知识的教学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相应的课题指引下,通过实践完成相应的探究,使学生从书本层面的理论认知中走出来,从更多角度对物理课程形成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及主动求知的动机。为此,可以在更大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主动思考物理问题、主动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物理知识关联,全面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整体状态,有利于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1]。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应当加强对实验课程的优化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水平趣味性设置教学实验,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对物理课程形成正确的认知,对物理实验过程加强理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认知水平

实验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全面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态度,提升动手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针对某一具体物理问题展开分析,通过主动实验的过程有效解决,不断提升物理思维能力,提升认知水平。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具体策略

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仅与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关,同时也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广度、想象能力等密切相关。要提高课程教学成效,需要从多个途径展开,这样才能完成这一庞大的综合能力培养工程,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传递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对实验学习形成正确的认知

要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成效,除了应从教师层面优化课程设计外,还应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物理课程具有逻辑性和严密性强的特点,要有效掌握理论知识,除了书面知识的理解外,还需要通过对立面的论证来加以验证。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语言的引导,向学生传递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理念,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参与实验操作对物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主动性[2]。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教学,主动参与实践,主动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提高课程的教学成效。同时,在此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实验操作的趣味性,形成探究研究的思维,从看书、背书、做题的固化学习模式中走出来,发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充分体会物理课程的魅力。

(二)创设趣味性的实验教学问题情境,触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思维开关”

在积极推进物理课程教学新课改的环境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打造实验教学高效课堂,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对以往的实验课程教学经验总结会发现,在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路相对固化,其思想处于被禁锢的状态中,在多数的教学情境中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释放[3]。同时,初中阶段的学习群体本来应当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但从实验课堂中的表现来分析,学生却显得过于“冷静”和“老沉”,这是由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过于死板造成的,其重点只注重将实验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表面上显示出能力的提升、效率的提高,但由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运转,从长远来说,这种学习模式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中,应当着重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创设更和谐的学习情境,触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的思维开关,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在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课程“会跳舞的小人”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相关实验课程的代入感,在实验之前播放相应的视频短片,给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中的相应景象,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通过本章节的知识引导学生对物理课程深入了解,并且认识到现实的物理世界中存在诸多奇妙的现象。结合视频播放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为什么视频中的小人会跳舞?小人的跳舞与声音有什么关系?等。以此创设充满乐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打开思路,为接下来的实验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展开教学,通过微课模式突出课程重点

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带来更多可能。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突出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加以辅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例如,针对某些实验课程,由于综合条件的限制及实验器材、实验设施以及实验场景的有限,学生不能完成相应的操作,导致对相关步骤了解得不够清晰。此时,就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模式录制相应的实验步骤,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步骤,抓准学习重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小孔成像”的物理实验课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小孔成像的基本规律,理解物点与像点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了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可通过微课录制等方式向学生讲解小孔成像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明确具体步骤。再通过微课的回放引导学生加以思考,观察实验结果,抓住学习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不足而造成的实验问题,达到课程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体会实验学习的探索过程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够为实验教学提供基础,而实验又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是实现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桥梁。在实验课堂上,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实验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能勇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从教室里走出去,积极探寻物理世界的奇妙现象。例如,在九年级学习使用电流表的课程内容中,就可以通过实验动手的过程学会电流的具体测量方法。在学习该章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荷、电路等,为实验操作过程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指导学生记录每一次实验测量的具体数据,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提高对实验过程的思考,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创造实践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生用心思考,动手操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构建具有趣味性、发展性和实效性的新型课堂,引导学生在有趣的实验教学中,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21(26):109-110.

[2]吴燕.“互联网+”下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A].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1:2.

[3]吴晓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5):45-46.

作者:杨振鹏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乐蟠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