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改革问题

生本教育改革问题

〔内容提要〕近些年,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成绩的突飞猛进,沈阳市某中学为了进一步深化有关生本教育的课改实践,从以往教育教学当中汲取经验,温故知新,不断强化教研意识,优化课堂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质量。本文在新式解读生本教育的基础上,对生本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学改革;课堂主体

一、生本教育的新式解读

1.生本教育的传统意义。所谓生本,是指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所谓生本课堂,是指把“以教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学堂;所谓生本理念,是指倡导通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等途径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所谓生本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足生本课堂,践行生本理念,从而达成素质教育各种目标的具体方法和系统教育理论的总称。生本教育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竞争力,是因为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富藏力量的生命潜能、开发富有激情的生动智能和引发富于个性的生长本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全面发展。2.生本教育的三大特性。一是本体回归。是指把教育的本体回归到学生以及学生的学,其带来了生本教育的明晰性、坚决性和彻底性。二是生命依托。生本教育依托人的生命自然,因而拥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其带来了生本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活动的生成性、原理的深邃性。三是主体区分。生本教育要求分清教育的真正主体,教者是教学管理和使命承担的主体,但他不是教育教学效益发生的主体。3.生本教育的与时俱进。教师的作用尽管对整个教育来说十分重要,但正像父母为孩子精心地准备午餐,却不能进入他的午餐一样,教师可以影响却无法达到教育发生之处。笼统的计划甚至是课堂的指挥、简单的说教不是学生成长的发生之点,学生在学习发生时引发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外部的权威,而是学习的内容与其自身需求的密合程度,后者才是学生学习的本质需求。而且,无论宏观的需求是什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学生成长发展的阶段必然是无可替代的,由他自己自由地和独立地完成的“学”的过程,这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核心处。相对于“教”,虽然“学”的功能隐蔽,但更为直接和重要。因为其连接着生命基因中对于了解周边世界、避免危难、寻求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生命才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才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才能超越生命。4.生本教育的重新认识。生本教育认为,现在乃至未来,高考都将是素质教育的指挥棒,而不应再被认为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因为现在的高考题特别是自主招生考试题,绝不是知识的搬家或简单的组合,而是全面转向了测试人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促使教学必须回归到追求人的真实素质或内在素养的发展,实现教育模式最根本性的转型,从追求短期应试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进行转变。

二、实施生本教育改革步骤

1.掌握基本理念——11个基本观点。即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德育观和方法论。“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素质为本,素质以专业为本,专业以发展为本”,这也是生本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描绘。掌握基本理念,积极进行实践,是达成生本愿景的重要前提。2.构建教学模式——“先入格,后出格”。这种宁静的革命,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合作交流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这种革命在世界各国的课堂里正波澜壮阔地展开,而以黑板和讲台为中心、众多学生整齐划一地排坐的课堂,以学科为中心、让学生习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技能,然后借助考试加以评价的教学方式即将被送进历史博物馆。欧美诸多国家的课堂,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围坐在一张课桌边,展开合作学习,教师以课堂学习的设计师或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姿态展开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上,教科书是配角,学生以有探究价值的题目或课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着高品质的学习。3.确定重点内容——以推进阅读、思维、活动为核心。生本课堂要求做到“活而不乱,细节展开”。以语、数、外三个典型学科为例,课堂教学要着力关注以下方面:语文教学的高效阅读是否推进,数学教学的思维规律是否抓住,英语教学的活动是否参与。要想确保有效教学,就必须紧紧围绕四个方面定位重点内容:一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二是学生不知道什么。三是学生最难知道什么。四是学生最想知道什么。4.发现问题,走出盲区——内化生本理念。形似≠神似;应试≠应该教育;先会后学≠先会不学;先学后教≠先学不教;不见自我≠没有自我;前置研究≠旧日预习;不讲语法≠不学语法;生本习惯≠师本习惯。

三、生本教育的“深水区”

1.生本习惯的养成。生本课堂抛弃了“以教带学”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四步流程”:一是完成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二是开展小组合作,组织探究讨论。三是进行班级交流,推进“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四是教师专业点拨,进行合理性评价和经验性补充。生本课堂主要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比个人独立求解效率高,且思维严谨周全。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再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应成为生本课堂的灵魂。创新人才需要思想的自由、个性的独立以及孜孜不倦进行探索的兴趣。2.生本研究的设计。前置性研究是生本特有产品,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学习重点内容设计的有价值提前探究项目,以便在课堂上学生能很快进入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状态,目的是为达到“以学定教”,甚至是“不教而教”。学生只有通过已有的知识或利用图书馆、电子备课室等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充分的前置性研究和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生命的主宰。前置性研究重基础、重精髓、重方法、重自学,与以往使用的导学案有很大区别。老师要在前置性研究上下足功夫,充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采用丰富灵活的处理方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互动细节,明确导学方向,完善助学方案,预设自学提示,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把握考点。3.生本教育的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多层次人才,在激发创造力和增强竞争力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积极实践。教师要给学生的核心性学习是指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到达自身发展的根本处,即思想发生处、知识形成处、素养凝聚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即庄子所说的“意之所随”。要想在这样的地方做文章,就必须找到与人的心灵和生活自然衔接的桥梁。发展能力需要的是“粗料精做”,而不是“精料精做”。“粗料精做”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去粗取精的思维锻炼,也就是形成思想的能力。而“精料精做”的过程中,无法形成这种能力,因为一开头就是“精”,已经是别人的加工物了。4.生本教育的交响。以问题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是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善抓机遇、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快乐、努力、自觉地融入到探究、辨析、思考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睿智,让课堂处处闪现人性的光辉。二是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学生之间营造乐于倾听、乐于合作、乐于思考、乐于争论的乐学氛围。书本知识,只有经过了学生的积极体验、感悟交流和自觉思考的亲身历程,才能最终转变成为内在素养。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智慧,促进创造力的形成。

作者:宋申利 单位:沈阳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