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施扩招,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为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地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选择。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就业教育的主要平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下,正在发生改变。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

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施扩招,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随着扩招规模的逐年递增,扩招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开始慢慢凸显,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就业困难问题。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受到地方经济条件状况的影响,使他们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方面处于劣势。在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凭借学校自身能力去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学校本身而言显然是力不从心的。面对这样的环境,多数高校开始转变思维,错位发展,将自己定位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教育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对学生的培养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较快地培养自己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在地方高校走向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过程中,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正在面对的难题。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施就业教育的重要途径。该课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大学生求职技巧;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给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实践参考及改革建议。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影响生活品质的诸多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模式便是如此,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式教学模式,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教学模式都寄予了更高的希望,尤其在社会竞争日益剧烈、就业压力逐步增大的环境背景下,这样的希望就显得更加迫切。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必定是能够为实践服务的,不具备实践意义的教学模式是空洞且无用的。从客观角度来说,教学模式的确立影响到高校能够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创新与改革是促进教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市场环境以及学生成长变化的动力因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理论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为目标,遵循科学规范的培养要求,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搭建适合社会、适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来说,对比于国内“985”、“211”工程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与研究调查能力方面稍有差距,而实践能力又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略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成应用技术型大学,而转向注重知识的有用性和实用性的传授,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也更适合地方市场需求。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影响

高校开展就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得以实现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课程内容也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与时俱进,保证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具有时效性。

(一)更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方面的要求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高,这也将会给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带去更高的挑战,并产生某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而及时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让知识与职业技能紧密联系,将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

(二)培养目标职业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目标职业化作为培养目标之一,课程改革应在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方面做进一步努力。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在就业和竞争环境日益严峻的现实社会中,做好个人职业规划意义重大。学校通过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来架起正确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目标的桥梁,从而明确专业学习目标而实现良好就业。

(三)培养方式个性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抛弃“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方式的个性化与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这对大众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挑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需要重新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提高的关系,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本科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路径

(一)科学合理定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能不能将知识理论服务于社会实践,关键要看就业指导课程是否进行科学定位。高校发展以及专业的不同,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定位应该表现出差异性。譬如,重点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各种条件存在某种程度的区别,就业指导课的定位也应该有所不同。相对于处在中心城市而拥有雄厚师资、财力及齐全的图书资料的重点院校来说,地方本科院校则由于办校时间不长,人力物力财力仍比较欠缺,通过四年的教育让学生从事对科研或者技术能力较为严格的岗位,相对而言比重点院校更加困难。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可以转变观念,对学生的培养应更注重提高其动手应用能力,可将培养目标重点放在基层和城镇地区,从而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专业及学校的优势和劣势,以求顺利实现就业。

(二)强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之路离不开执行者的帮助,执行者能力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能否实现改革目的和成效。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就是执行者,他们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向学生传授学而可用的知识,带领他们逐步走向职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时效性、实用性与专业性并重的学科,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热点、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的要求等,还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和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还必须具有实际作用,能真正用到实处,对于教师的要求总体较高。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任教师,任课教师大多是由二级学院分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或是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的,这类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相关行业的实践阅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指导的教学实效。地方本科院校正在成长发展阶段,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需要一支有责任心、有热情且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强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挑选本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且相关经验比较丰富的辅导员或是专业课老师;也可以邀请当地企业成功人士、具有这方面特长知识的优秀校友与国内人力资源专家担任实践课程老师,不定期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和咨询服务。

(三)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特殊的且融合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任课教师应该定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当前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以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此外,学校应主动为学生创造条件,建立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加职业体验实践以及见习参与式实践活动,丰富社会资本。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就业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就业技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具备一定就业技能的大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力量,才可以顺利进入职场,获得较好的发展。就学生而言,就业技能的获得需要去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校内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校外兼职以及社会服务工作等等。

(四)借助公众信息平台了解学生就业观念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不应仅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应该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端正择业态度,养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观。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形之下,多数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感到彷徨、压力巨大,如果没有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很可能忽略了国家在解决就业问题上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悲观地看待就业,从而错失就业机会。公众信息平台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学生足不出宿舍,就可知校园内外、国内国外的海量信息。例如,微博微信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任课教师应当在客观准确分析当前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现实例子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择业观。教师借助公众平台,开通微信微博,或者“易班”账号,通过此渠道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传播关于就业、择业和创业的正能量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让其保持平衡心态,平稳度过毕业前面临就业的烦躁时期。

作者:雷国慧 单位:百色学院招生就业处

参考文献:

[1]陈智理,郭静婕,李健.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J].广西轻工业,2011,(07):197.

[2]李定坤.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创新探析——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8):74.

[3]张雪辉,唐蕊,李朝霞.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及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13,(01):143.

[4]赵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3):190.

[5]傅新华,曹为民.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