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创新实践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创新实践

【摘要】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需要教师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品位。品质培训,于实施主体而言,要在课程特色、文化特色、形式特色、管理特色上下功夫,做好特色培训,撑起“品质培训”内涵;与乡镇基地学校或其他远程教育中心开展联合培训,担起“品质培训”使命;以生态学视角进行教师全员培训,筑起“品质培训”生态圈,夯实教师培训机构品质培训,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品质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要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市、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就要做好精准对焦、赋能培训工作,做有品质的教师培训。近年来,湖南省宁乡市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国培项目A类县,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已摸索出了一条在课程特色、文化浸润、学习共同体构建等方面赋能培训的品质培训之路。

一、品质培训的内涵界定

品质培训(QualityTraining)是指为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队伍,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按照培训政策和方针,制定培训方案,并由教师培训机构通过一系列方式及手段,精心组织、专业实施、精准评估,将培训的效果从教师的提升发展落地到学校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以构筑教师发展的“同心圆”,实现全市、县、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品质培训的责任主体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实施主体是市、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品质培训的实现主要从培训的目标达成、培训的需求满足及培训的内容、课程、资源、方式、管理、评估优化等方面发力,促进教师培训品味、内涵、质量的提升。

二、开展品质培训的基本思路

教师培训机构的担当和使命是做有“思想”、有“内涵”、有“效果”的培训,这种使命、担当促使每一位培训者在负责培训项目时,迸发创新性思维,提升培训品位、提高培训品质。湖南省宁乡市以研促培,以赛促培,在教师培训中实现品质化的探索,主要从特色培训、联合培训、生态培训三个角度进行。

1.特色培训:撑起“品质培训”内涵

课程特色丰盈培训内容。培训课程是培训品质化的关键。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学员接受培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宁乡市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团队关注学员需求,从优化课程结构的角度,进行序列化原创课程开发的探索,构建了“课程专家库、培训专题库、教学案例库、成果资源库”的“课程四库”,方便学员与专家在培训课程的分享与互动;从角色岗位层面,形成了校长思想治校课程体系、班主任文化治班课程体系、学科教师专业治教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支撑下,推进了校长领雁工程、名师领航工程、班主任春雨工程、资深教师关爱工程、新教师雏鹰工程五大培训工程,实现了教师全员、全学科培训的全面覆盖。文化特色浸润培训氛围。文化潜移默化地拉近彼此之间的学习、生活距离,坚持文化育人,在“和谐、领先、创新”的文化引领下,培训项目如火如荼地实施。项目负责人注重文化熏陶、注重“渲染”班级文化氛围,在班级破冰活动、班委遴选、活动方案设计、小组学习PK、“小技术”APP技能分享、小组才艺展示等特色文化活动和班级文化墙、课间“音乐煮茶时光”、课前“小游戏”等文化氛围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增进专家、学员、项目管理者深厚友谊的同时,也使学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获。形式特色提升培训品味。千培万培,根在校培。为了更好地将服务送到基层学校,学校大力开展“送教下乡”系列培训活动,以校本研修管理者提升工程的形式,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者进行轮训。同时,“国培”送教下乡研磨课注重人人上课、组内研讨,增强培训实效。新教师培训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增加分学段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及教学技能比赛,将新教师实实在在需要掌握的理论与实操相融合,最大效度地调动了新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重新领会了教师的神圣使命。管理特色夯实培训品质。“我们用优秀的老师培养更优秀的老师”。学校的管理特色重在“人”的特色管理,通过“机制促动、项目驱动、任务拉动、科研带动、文化舞动”联动策略,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立体型的培训队伍。通过“人”的特色管理,学校打造专业的“境界高远、师德高尚、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五高”型专、兼职培训者,并多次承担“影子工程”、S218信息技术工程、骨干班主任工作坊等湖南省“国培项目”县培训者团队项目和示范性工作坊项目,为湖南省教育培训队伍建设助力。

2.联合培训:担起“品质培训”使命

为解决乡村教师工学矛盾、近距离搭建研修平台、营造轻松培训氛围、引领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学校尝试重心下移,与宁乡市各乡镇基地校(联校)、基地中小学校等开展联合培训。与乡镇基地校(联校)联合培训。2019年3月—5月,学校分派研训部专职培训者走进所有乡镇,与28所乡镇基地校联合完成县级培训任务。培训采取“1+1+3”模式进行,即1个进修校教师、1个乡镇基地校领导、3个送课专家在一所学校送教:在送培过程中细化“第一次送培上门—学校课例研修—再次送培上门—教师课堂达标”四个环节,意在促进教育均衡,提高乡村学科教学质量,建立“送教下乡、服务乡村”的长效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的教师培训新常态。与基地中小学校联合培训。近年来,学校贯彻中央政策,结合区域实践,在全市遴选了花明楼中学、五里堆中学等各个层面的12所中小学校作为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并对基地学校进行物质和智力支持,每年补助基地学校5万元。基地中小学校根据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安排,承担和组织本区域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教学比武、送教下乡等活动;定期组织本区域教师开展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着力解决本区域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并为区域内学校提供本校研修经验和优质资源,推动区域内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3.生态培训:筑起“品质培训”生态圈

生态培训铸就品质培训。生态视角的教师培训强调教师培训的整体性及各要素之间的彼此联系,注重教师的自身努力及团队意识,有效构建学习共同体,形成共同发展的培训生态圈。策略生态化,为品质培训提供方法保障。2017年,学校研训部根据教育局指示及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三个对接、三个延伸、三个层面、三大途径、三大转变”的策略,做好全市中小学教师周期培训的顶层设计。通过培训目标的层级化定位、培训课程的序列化开发、培训工具的系统化运用、培训方式的模型化构建、培训过程的创新化管理,探索出了县域乡村教师有效培训的新经验,塑造了宁乡师训的新品牌。学习共同体生态化,为品质培训提供质量保证。教师培训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收尾四阶段都需要“人”“物”对接。2017年9月,学校立足于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中小学校发展服务的宗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培训,逐步探索出“项目一体化设计减负增效,课程系列化开发需求为上,管理创新化实施文以化人,研训校本化对接造血再生”,教师培训生态圈,加强“国培”与校本研修对接,促进我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三、品质培训的实施成效

品质培训的成效主要在于培训目标的达成,即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及提升区域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同时,实现教师培训机构自身的转型发展。“培训的目标是为了不培训。”教师培训机构开展品质培训的目标在于实现全员培训及教师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在已有基础上的“阶梯式”发展,在于教师的进步在一定周期内能在课堂教学及研究领域上呈现“显性”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教师“人品”,即师德师风、思想境界、人文修养的“潜移默化”,又是教师服务对象—学生“品行”的进步与发展,更是学生、家长满意的“影子工程”。因而,夯实教师培训机构品质培训,以“品”共筑教师发展“同心圆”。品质培训需要教师培训机构自身的“身强体健”。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需要锐意进取,创新教师工作思路,注重内涵发展,调适外部生态,以优质、高效的品质培训将其打造成全市教师的教育科研示范引领中心、培训指导服务中心、身心健康调适中心和信息技术与资源中心。夯实品质培训,无疑是对教师培训机构转型发展的磨炼和机遇。从培训者向培训师的转变,从培训机构资源的涣散向培训资源的整合,从单纯的教师培训机构向教师培训、科研、教研等的协同转变,既是教师培训机构自身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夯实品质培训的必经之路。做成高品质的教师培训工作既是县域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教育整体水平得以提高的有效保证。县域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以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发展为综合考量,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因素、多维度、全方面的变化作为衡量依据。高品质的教师培训效果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把控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家长的满意度、学校发展等方面,这些协同提升区域的整体教育质量。顾明远先生曾指出,新时代需要建设好两支队伍,一支队伍是在从事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还有一支队伍是教研机构的教研员,教研员队伍是一支很重要的队伍。市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专业化、品质化,需要依托机构的资源整合、巧用教研员的“智慧”和“苦干”,在教研员和培训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因此,夯实教师培训机构的品质培训,于市县区和国家而言,任重而道远。

作者: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