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学术交流需求

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学术交流需求

【摘要】通过小组讨论、文献评阅和半结构式访谈梳理出供给侧改革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广州市基层健康教育人员的学术交流的备选措施。经过专家咨询和结构性访谈,备选措施得到扩充和调整。专家、典型对象的意见赋值协调系数为0?670。结果提示,有必要在保留论文和科研交流的基础上增加科普短文、实践案例、校园教案等载体的交流,研究得到的备选措施符合专家的判断和基层健康教育人员的需要。

【关键词】需求;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基层

学术交流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对知识、经验、成果进行的探讨、论证、研究活动,其本质是通过激励、激发和启迪,促进学问的总结、推广和创新[1-2]。学术交流为参与者提供了开阔视野、更新知识、了解动态、激发灵感的机会,促使涉足者深入地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人力”掌握有系统的专门学问向“人才”转变。需求评估是在专家判断的需要和潜在需要、供给、主体诉求和可接受程度这几个因素之间找出平衡点。广州市的基层健康教育人员主要包括区级健康教育所的全职人员52人(11个区合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的健康教育专责人员189人。广州市健康教育所从1997年开始,每2年组织1次学术交流会。前9次学术交流会均以论文稿件为基础开展交流,从第10次起,稿件形式有所扩充[3]。为了更好地制定未来3年的学术交流供给措施,笔者于2018年3月启动了需求评估工作。项目组在充分考虑备选措施的结构、质量、有效性[4]的基础上,根据卫生服务研究中“需求”的来源和转化关系[5]选择评估对象,以定性方法为主开展评估。

1从典型对象了解诉求并拟订备选措施

1.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诉求

根据广州市健康教育所往年的基层学术交流措施自订小组讨论提纲,主要内容是学术交流的必要性、既往措施的可延续性和存在的问题。选取区级公共卫生服务包健康教育专线2016和2017年考核累计分数[6-7](下简称考核分数)中上和中下水平(即第3和9名)的区,每区选取基层健康教育人员代表8人参与讨论,共组织小组讨论2场。小组讨论获得的诉求如下。a1?有必要继续举办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a2?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对学术交流会的功能期待主要是更新专业知识和开拓工作思路;a3?可延续以往征稿和评奖、现场交流和优秀稿件网络公开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包括:a4?基层健康教育人员身兼数职,科研能力有待提升;a5?科研或科普项目主管部门面向基层的申报配额少,导致基层健康教育人员获得科研或科普项目立项的机会甚少,足以提供交流的学术成果则更少,建议加强立项前的交流;a6?有些基层健康教育人员认为学术和自己的日常工作关系不够密切,建议选择与日常工作关系更密切的内容进行交流。

1.2经过半结构式访谈后得到备选措施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项目组评阅了基层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规划和政策文献,草拟出8条学术交流备选措施,并自订了半结构式访谈提纲。提纲主要内容为是否支持备选措施、对政策与措施的开放性意见。项目组在充分考虑代表性的基础上设置典型对象的抽样条件及抽样要素,分别对3名典型对象开展访谈。抽样条件是:在考核分数位于前2名的区且满足要素①者1人,满足要素②③者1人,满足要素②④者1人。抽样要素包括:①区级健康教育所专职人员,从事健康教育工作6年以上,至少参加过2次广州市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资历和业绩已达到申报基层副高级职称条件且即将参评基层副高级职称;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卫生院健康教育专责人员;③从事健康教育工作4年以上,至少参加过1次广州市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最近3年内取得中级职称;④从事健康教育工作2年以上,已取得初级职称而未取得中级职称。3名典型对象对项目组草拟的8条备选措施没有反对意见,并提出了优化建议和6条补充意见。访谈得知诉求a1~a3与政策“建立更好的医学创新激励机制和以应用为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吻合;存在的问题a4、a5与政策“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将论文、科研等作为基层卫生人才职称评审的硬性要求”(“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吻合。但是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申报基层或非基层卫生专业评审时,单位均应根据事业单位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等额推荐评审”(广东省卫计委关于做好2017年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导致多人竞争一个推荐机会,科研或科普项目的立项数、论文数等反映学术水平的业绩则成为取得单位内部推荐的重要基础。以政策“应提交能够反映其业绩能力水平的材料”、“将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病案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次数等作为评审标准的重要内容”(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基础,兼顾应对问题a6,可考虑将科普短文、实践案例、校园教案、项目或工作方案设计书、工作总结作为健康教育学术交流的稿件类型,与论文同时征集。半结构式访谈后,8条草拟的措施中有5条被修订完善,新增措施6条,备选措施增至14条。

2联系专家与基层人员对学术交流备选措施进行评判

2.1通过专家咨询开展的备选措施必要程度评判

利用上一阶段所获的信息设计备选措施的专家咨询表,联系广东省内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或高校公共卫生领域副高及以上职称、承担过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6名开展备选措施必要程度的电子邮件咨询。咨询得到专家判断这些备选措施的必要程度。项目组根据专家咨询中的开放性意见增加了3条补充措施。

2.2通过结构式访谈得到典型对象的评判

项目组在考虑可及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设置结构式访谈典型对象的抽取条件。抽样数量增多,抽样要素与研究初期的半结构式访谈相同。抽样分3层,在考核分数位于前2名、中等水平、末2名的区,分别抽取满足条件①者1名,满足条件②③者1名,满足条件②④者2名,3个层共得到12名。最终开展结构式访谈12人,得到典型对象评判备选措施的需要程度和可接受程度。对电子邮件咨询和结构式访谈结果进行赋值,5表示必要程度、对象需要程度、对象可接受程度很高,1则反之。结构式访谈结果与专家咨询结果一并在表1中列出。对于基层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备选措施1~14,其必要程度中位数、对象需要程度中位数、对象可接受程度中位数3者之间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0?670(χ2=26?136,P=0?016)。对于补充措施1~3,对象需要程度和对象可接受程度的中位数均在4(比较高)及以上。

3启示

3.1有必要在保留论文和科研交流的基础上拓展具有健康教育特色的学术交流的载体

小组讨论中了解到不少人期待更新专业知识和开拓工作思路,这映射出学术交流的源动力。另一方面,尽管当前有“不将论文、科研等作为基层卫生人才职称评审的硬性要求”的政策导向,但是从典型对象中了解到报评高级职称前,论文、科研等业绩实际上成为取得单位内部推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内部竞争不可忽视的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论文、科研方面的交流仍然存在刚性需求。这一推论在小组讨论和半结构式访谈中得到的印证。主动的期待和职称申报政策的牵引作用决定了论文、科研仍然是基层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但是学术交流的载体远远不止包括论文和科研。根据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到的信息,科普短文、实践案例、校园教案等都可以成为具有健康教育特色的交流载体。而从专家的评判结果来看,增加这些载体的必要程度中位数达到4?5(5最高)。因此,在保留论文和科研交流的基础上,拓展交流的载体是改进工作的佳选。

3.2备选措施符合专家的判断和基层的需要,可优先采纳评分高的措施

本研究从专业健康教育机构的既往措施出发开展小组讨论,再从管理部门的政策出发开展访谈。这两个出发点都在“供给侧”,而后续的措施梳理和扩展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路[4,8]。因此,所得的备选措施在供给因素上考虑是充分的,符合当前社会改革趋势的。在这一基础上,专家对14条备选措施必要性评判中位数只有一条是3(一般),对象需要程度中位数和对象可接受程度中位数都在4(比较高)及以上,说明专家和基层人员对备选措施的认可度都不错。从协调系数及其W检验的结果得知,14项备选措施的必要程度中位数、对象需要程度中位数、对象可接受程度中位数3者之间具有一致性。这一结果间接说明了项目组得到了专家的意见和基层健康教育人员意见吻合度较高的一套措施。同时由于这套措施是“供给”方提出来的,其可行性预计比只由专家提出来的或只由目标对象提出来的高得多。即便如此,如果项目组能够开展第二轮专家咨询和基层人员结构式访谈,结果将会更有指导意义。对于将学术交流会纳入继续教育管理和授予相应学分、选派本地代表到外市考察、促成市内跨区的优秀实践案例来源单位考察的做法,对象需要程度中位数、对象可接受程度中位数均为5(很高),应争取优先满足。

作者:黄辉 卢婷 肖云 许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