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范例6篇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范文1

一、项目目标

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为重点,发挥卫生科技优势,采取多种方式,自年起利用4年时间,面向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推广适宜卫生技术,培养一批基层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建立一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形成一套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模式,在我县逐步建立起基层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的有效网络和机制,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大力提升我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其医疗、预防、保健技术服务水平。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适宜卫生技术遴选。从卫生部及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目录、市、县内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项目、全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各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中筛选适宜卫生技术进行推广。县卫生局定期组织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申报和评选,经专家评审后,确定推广项目,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目录。

入选的适宜卫生技术需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2、实用安全、疗效确切;

3、成本低廉,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便于掌握,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

(二)师资培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为我县适宜卫生技术培训基地,各单位要根据国家、省规定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目录(见附件),结合本单位的特色、优势学科,积极培养专业人员进行推广,每单位每年推广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及相关教学内容,尤其要增加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三)推广范围: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面向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为一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接受不少于6项的适宜卫生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尤其是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人员每年要掌握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任务分工

(1)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制定的《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施意见》要求,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行分级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的管理体制。省卫生厅负责全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评估。市卫生局负责辖区内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监督、考核及效果评价。

(2)县卫生局负责全县内医疗卫生单位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的具体组织实施,协助市卫生局做好培训和技术应用情况的监督考核,并做好项目推广情况年度统计工作。

(3)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具体负责适宜卫生技术的筛选、推广和培训工作,作为全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各单位每年负责推广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于每年4月15日前将推广项目申报表报县卫生局业务股,并于每年11月15日前将所承担的推广项目进展情况报县卫生局业务股。

(4)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按照培训任务分配表选派本单位和本辖区的两级人员按时参加培训。

(二)组织形式

坚持按需推广、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采取培训班、专业进修班、专题讲座及巡回指导等方式进行推广。各类技术推广应做到集中讲解、现场操作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推广效果。

四、实施的效果及效益

所有培训对象基本掌握相应的适宜卫生技术,具备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单位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方案和计划,积极开展推广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成立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指导专家组,负责培训师资骨干,指导全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专家指导组,通过派出人员参加学习、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熟悉掌握适宜技术,并组织举办培训班、巡回推广、现场操作等方式在县内进行推广。各培训基地要有计划、分期分批对有关人员进行适宜卫生技术培训和推广。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范文2

为贯彻落实国家疾病防治“前移”和重点“下移”的发展战略,切实推进“四川省科技服务民生工程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纲要)(2008~2010年)”开展[1],加强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的研究、推广示范及应用。项目组从2009年3月起,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要求,紧密结合农村服务需求,以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服务能力为根本,以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确保适宜技术“学得会、用得上、有效果、可持续”,建立探讨适宜技术推广模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卫生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医疗卫生水平差距。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根据促进地震灾区重建与服务民生需求,选择在四川汶川、茂县、安县、石绵、绵竹、名山、宝兴7个重灾区县(市)和内江、双流等2个非灾区市县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

1.2模式的建立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现场调研、快速评价法[2]等收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应用快速评价法从国家和四川省农村适宜技术库中遴选出社会效益突出、成熟安全、经济有效、易于推广、适宜地震灾区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的15项技术(其中包含课题承担单位医学技术优势研发出的4项卫生适宜技术),应用推广。①组织模式: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牵头,课题牵头单位(省级医疗机构)技术支撑并依托当地机构组织开展。组织模式一:由项目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技术推广,并与课题负责单位(省级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组织协调全县适宜技术培训,将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卫生机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完成规定任务。安县、石绵、绵竹、名山、宝兴5个灾区县(市)、双流县和内江市应用此方式。组织模式二:由项目县1家县级医疗机构负责组织技术推广,并与课题负责单位(省级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组织协调全县适宜技术培训,完成规定任务。

汶川、茂县2个重灾区县应用此方式。主要由于以上两个灾区县,其卫生行政部门恢复重建任务重,精力与时间有限,无法组织负责技术推广。②适宜技术的研发与筛选模式:首先从农村适宜技术库中按照地区疾病谱、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灾后卫生状况等实情出发,承担单位研发适宜技术。其次制作需求调查表,涵盖国家和省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库和承担单位研发的适宜技术,提供给项目县县乡两级卫生机构,由其根据各自不同病分布特征、疾病防治需要和特点,选择适宜技术。最后按照需求统计结果实施推广应用(见图1)。③培训推广模式:第一,采用到项目县现场开展免费培训。第二,在每个项目县选择1所县(市)级医疗机构建立“二级技术培训与应用基地”开展分级培训,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基地免费装备远程医学教学等网络信息系统开展远程培训。第三,邀请卫生技术人员来课题负责单位免费进修。将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材料归纳整理成通俗易懂的健康处方,交由参加培训的人员自我或其他医护人员应用,或与患者推广。立足于提高医师全科医疗水平,重点推进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促进居民健康行为,适应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以上多种培训推广方式相结合。

1.3质量控制①培训效果质控:制作和使用培训效果评估表,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前后分别填写,考核培训效果及满意度,修正和改良培训方式和内容。②成立三级质控体系:成立三级质控体系。课题牵头单位为一级质控单位;项目县二级培训基地为二级质控单位;参加培训卫生机构为三级质控单位。首先各级质控单位确定一名质控员,将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等及时反馈给上一级质控人员。其次制定过程和终末报表,各质控员逐级填写上报。一级质控员还不定期到现场抽查应用情况。到项目县医院或卫生局查看各类管理制度、学习签到表,教案等资料;并现场选定1至2家已开展适宜技术的医疗机构进行抽查,了解开展适宜技术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考评等。督导和落实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结果

2.1推广应用情况截至2011年7月31日,项目共推广15项卫生适宜技术,共培训3579名医护人员,培训人数中有3122名(占总人数87.23%)完成培训前后测评。培训效果明显,表现为培训后参加人员答题正确率提高了16.13%。同时有1937人医护人员参与满意度调查,其中1875名(占总人数96.80%)对培训感到满意。

2.2组织模式运行情况组织模式一:当地卫生政府组织,运行通畅,质控有效,持续培训效果好。组织模式二:当地医疗机构组织,运行不通畅,质控效果差,持续培训效果差。

2.3激励反馈该课题实施中,根据参加培训人员建议,将卫生适宜技术再申报为继续教育项目,参加培训推广的卫生技术人员,均可以获得学分。2009~2010年没有继续教育学分,参加培训推广为1506人次;2010~2011年有继续教育学分,参加培训推广为2073人次。

3讨论

形成一套可行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将有利于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逐步缩小城乡二元地区的差距发挥重要作用,真正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3.1组织模式作为公益事业,农村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4]。本次推广运行结果也反映出,政府牵头效果明显。因此建立政府部门主导、研究院所牵头、院所地方合作、专家资源支持的运行模式,以期创建院所地方合作推广卫生适宜技术的长效机制。

3.2运行机制①明确相关部门(机构)职责。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省级医疗机构技术支持。成立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县乡两级卫生机构参与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组,全面负责农村适宜技术组织、实施和协调。分级签订任务协议,任务指标纳入当地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使各部门各单位人员明确自己在技术推广工作中的角色、职责和任务。实行任务与经费挂钩,权利与义务挂钩。建设一批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的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一批适宜卫生技术,培养一批农村卫生技术骨干,建设一批特色专科,建立一个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带动县乡两级医院和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适宜技术一体化推广(见图2)。②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省县乡三级卫生适宜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和完善三级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联系人制度。分别开展过程和终末质控,重点加强对项目推广应用情况、学员满意度测评等方面的评估,为技术推广提供科学评价和引退机制,促进卫生适宜技术科学、可持续推广。③制度建设:制定目标管理、责任追究、效绩考核与奖罚、联络员度、督查通报和技术督导等制度,对医疗机构及其技术人员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要求。为提高项目县卫生行政部门和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的工作开展,对各地卫生适宜技术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级,获得好评的颁发一定奖励。卫生适宜技术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即参加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卫生技术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学分。发挥卫生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对示范县所有技术人员免费培训,免费进修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3]。针对二级推广基地免费安装远程系统等,促进基层与各大型医院信息教育对接。#p#分页标题#e#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范文3

1做好广泛的宣传发动

中医药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关键是要让广大群众深入地了解。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关键是做好宣传工作。课题组的做法是,向基层医师推广中医药防治常见病方法,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广大群众宣讲中医药防治科普知识,让中医药科普知识深入家庭,融入百姓生活。

2选择好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传统经验的积累,经过了长年的临床验证,确有疗效。但不同的中医药技术各有适应证和应用要求,只有合理选用才能取得良效。为了选好技术,课题组一是做好广泛宣传推介工作;二是组织专家论证,结合本省实际选择技术项目;三是深入各市地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对中医防治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需求。最后,因人制宜,分类推介,使中医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扎实开展。

3结合常见病防治进行推介

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的着眼点是疾病防治。课题组在项目实施中,重视以病为纲,重点推介针对性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时除了讲述适宜技术内容外,还讲述相关疾病的防治进展,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组组织编写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手册》[4]和《常见病防治与中医药适宜技术》[5],以病为纲,讲述相关的疾病防治知识,选择性地介绍最为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在每一病种下设立适宜技术、单验方、中成药和防护专篇,受到欢迎。

4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注意发挥专家、学员和组织者的积极性。专家方面,主要是建立专家库,让中医适宜技术项目负责人讲述中医技术,让有中医药专业知识、有较好的表述能力、热心于科普方面的专家,开展中医药科普宣讲。学员方面,通过组织专家深入山区培训的方法,方便基层医师学习,并帮助解决继续教育学分。组织者方面,通过建立考评制度、制订奖励措施的方法,发挥各地积极性,共同做好中医药“三进”工作。

5做好质量追踪

抓好培训能保证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效地推广应用,做好追踪能更好地了解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满意程度。项目组设计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评估表”,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让学员对授课内容是否能听懂、讲述的技术是否掌握、培训的技术能否推广应用等进行评价,同时要求学员围绕培训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安排提出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质量控制”论证,制订推广应用质量控制标准,组织专家进行督导,保证推广应用质量。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范文4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中医;继续教育;对策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5.001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5-000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the application,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Chinese appropriate techniqu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of Hunan Province;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Methods 50% of the training doctors were adopted randomly from 4 training cours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in Hunan Province. The student number of each course was 49, 51, 53, 53, respectively. Self-designed questio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206 training doctors. Results 168 (81.55%) doctors’ degrees wer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degree and college degree;186 (90.29%)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s were physician assistant and physician;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was 63.83%;Different study backgrounds of doctor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ate of TCM knowledge (χ2=42.42, P=0.01). The using rates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all lower than 30%. 96.60%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hope to learn one or more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o help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 Conclusion The degree, professional title, mastery of TCM knowledge, and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not optimistic. The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showed strong desire for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he health department should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and develop targeted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health clinic in towns and township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ntinuing education;countermeasure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夯实农村和社区的中医药基础,积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一批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规划中还提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了更好开展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中医继续教育,笔者所属研究团队选择2013年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培训班医生206名,开展中医知识知晓率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及需求情况调查,以探求有针对性的中医继续教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2013年10-12月接受湖南省卫生厅统一举办的“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班”医生206名(每家卫生院1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1.2 调查表设计

本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经过5位相关专家(3位教授、2位副教授)论证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医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学习背景;②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调查,题目为闭合式,共10个题目,内容主要涉及中医药基本知识,如中医藏象、五行、八纲辨证、六淫、辨时给药、中医养生等知识,答对赋分为“1”,答错或不答赋分为“0”,超过2个题目未回答者视为无效问卷,满分为10分;③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及需求情况,内容包括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情况、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等。

调查均采用封闭式提问,调查前进行预调查,一般10 min可完成答卷,根据预调查反馈的信息,调整问题后,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统一培训10名调查员,根据每期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人数的50%随机现场发放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当场填写并检查后回收;若发现未填写或缺项,则当场要求补填。共调查4期,每期调查人数分别为49、51、53、53名,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回收率100%。10 d后随机抽取15位乡镇卫生院医生重测,重测信度为0.8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P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的206名医生,年龄20~54岁,平均(34.52±6.60)岁,基本信息见表1。

2.2 中医药知识知晓率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答对的题数/总题数)为63.83%,其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均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无差异(P>0.05),但其学习背景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有差异(χ2=42.42,P=0.01),见表2。

2.3 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不容乐观,仅有20.39%的医生经常采用中药治疗疾病,不足20%的医生经常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见表3。

2.4 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

不同医生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不一,大多数医生希望学习针灸、推拿、敷贴、拔火罐、刮痧等操作协助治疗疾病,96.60%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来帮助诊疗疾病,见表4。

3 问题与对策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但本调查发现,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院校毕业的医生仅占21.84%,接受过西学中培训的医生为18.45%,说明中医培训及中医继续教育的范围太窄。本次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医生具有“四低”特征,即低学历、低职称、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低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学历和职称是反映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指标之一,本次调查的206名医生中,81.55%的医生学历为中专和大专,90.29%的医生职称为助理医师和医师,这与同类调查的数据[1]较为接近。另外,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仅为63.83%,且具有中医背景的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要高,由此可见中医院校教育及中医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前提下,仅有少部分人经常采用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众所周知,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疾病方面不仅能够节省医疗费用,且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可以配合西药较迅速、较长时间地控制血压,还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不适症状[2]。因此,不少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以帮助诊疗疾病。

基于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四低”特征及乡镇卫生院医生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情况,建议卫生主管部门为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中医继续教育的机会,使乡镇卫生院医生提高学历、职称、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降低基层医疗费用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3.1 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及对口援助,拓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渠道

目前,我国常用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渠道为各类研修班、学习班、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及脱产进修等,但我国乡镇卫生院医生数量少、日常工作繁重,加之高昂的培训费用等,导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生无法离岗学习,进而影响中医继续教育的开展。而网络远程教育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乡镇卫生院医生可随时随地学习,能有效帮助其提升学历和职称,提高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并可节省费用。另外,卫生主管部门可指定省、市中医院对口援助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定期选派中医药专家赴基层讲学,安排中医骨干到基层历练并指导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3.2 合理选择中医药继续教育内容

根据乡镇卫生院医生呈“四低”的特征和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现实状况,在进行乡镇卫生院中医继续教育时,应首先夯实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再开始加强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的培训,以实际满足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迫切需要。

3.3 以农村地区疾病为导向,创新中医药继续教育方式

据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循环系统疾病(50.3‰)和呼吸系统疾病(47.7‰)是我国居民2周患病率的前2位,我国农村地区2周患病率最高为呼吸系统疾病(50.4‰),按照疾病类别,农村地区2周患病前5位是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胃肠炎、类风湿关节炎[3]。对于这些疾病,正确选择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减少患者耐药性,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在中医药继续教育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针对农村地区2周患病率靠前的疾病,结合临床案例及科研成果总结疾病的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常用治疗方法并用于教学,以快速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世强,陈平,马渊俊,等.甘肃省积石山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及其服务能力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39-41.

[2] 徐凤励,赵凡平,夏卫兵,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1061-1062.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范文5

熊云, 葛小霜,徐文海,陈敬德,马玮,胡瑜

【关键词】 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酒泉市;调查问卷

为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缓解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了全国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1]。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段的酒泉市2009年上半年共培训4期,学员覆盖酒泉市肃州区、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县、阿克塞县、玉门市、嘉峪关市等8个市县区的所有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及村卫生服务室(所)。作为此项目培训过程的参与者,随省市两级检查组对适宜技术在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行回访。笔者现就此次培训学员的问卷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基层中医项目的开展情况提几点思考。

1 推广项目及推广方式

此次推广项目为甘肃省专家通过筛选推荐的具有疗效确切、经常使用、易于掌握的项目,如“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性鼻岀血及耳鸣技术”、“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技术”、“脏腑背俞排罐治疗腰肌劳损技术”等20项适宜技术,整个项目主要为针灸推拿,涉及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神经系统检查、免疫及代谢性疾病知识。

项目培训要求乡镇卫生院学员掌握20项,社区、村卫生室掌握10项,学员全脱产、食宿免费,上午理论,下午实践操作,适当以讲座的形式穿插现代医学相关知识。学习效果分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两部分考核。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培训对象为酒泉市县及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村卫生室从医人员,拟培训450人,实际在册398人,共4期。每期培训末发放调查表,共发放398份,回收345份,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96.25%。问卷内容涉及民族、学历、职称、专业、岗位、进修经历及对振兴中医事业的观点等15项问卷内容。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在参加此次培训的398名基层卫生学员中,男性309人,女性89人,男∶女=3.5∶1;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平均(39.55±9.49)岁。其中无学历学员31人,占8%(主要来自村卫生室);中专254人,占64%;大专97人,占24%;本科16人,占4%。中医专业61人,占15%;中西医结合专业16人,占4%;西医专业314人,占79%;其他7人,占2%。

3.2 统计结果

(见表1)表1 调查问卷主要项目统计结果(略)

3.3 分析

3.3.1 职称

均数为1.80±0.66,即学员的职称主要分布在初级以内,有一部分乡村医师还没有医师证和职称。

3.3.2 年龄

平均(39.55±9.49)岁,从第1期(主要为各乡镇卫生院)到第4期(主要为村卫生室)平均年龄越来越大,平均年龄最大相差5岁,在村卫生室工作、年龄在45~63岁之间的学员,多数单独采用传统中医方法防治疾病,而且他们也迫切需要了解解剖学、现代诊断方法等知识。

3.3.3 希望从事的专业

调查结果均数为1.93±0.50,说明基层医护人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事实上基层医护人员主要从事全科医师及护理工作。最近在全国推行的西医学中医活动给基层,特别是给全科医护人员带来实惠,有的纯西医门诊也开展了针灸、按摩等项目。

3.3.4 希望培训的项目

调查得到的答案是1.13±0.36,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学员们希望多培训些“简、便、廉”的中医项目。

3.3.5 重新从医再选专业

得到的均值是1.91±0.56,中西医结合是基层学员首选。留给卫生行政部门或医学教育专家的问题是基层如何培养中西医结合型的全科医护人员,如何稳定中医人才。

3.3.6 基层学员有无进修经历

中医院的进修经历均值为1.66±0.49,西医院的进修经历为1.45±0.52。结果表明基层学员在西医院的进修人次远多于在中医院进修人次。

3.3.7 对本次培训前后的收获和感受

培训学员对培训前的感受是1.58±0.50,培训后为1.15±0.36,结果表明学员对所学内容实用、易于操作的培训项目比较满意。

3.3.8 问卷各项目总体均值 培训前为1.58±0.50,培训后为1.15±0.36,统计值为272.16,P=0.00。此外,经对部分乡镇卫生院第1期学员的回访,部分项目已经在基层开展,而且疗效好,收费低廉,老百姓易接受。

4 几点思考

4.1 效益与评价体系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其他传统中医药诊疗疾病一样主要特点为简和廉,如此次培训项目中的按摩气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只需要医者的耐心和一根中指,气海配天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只需1根艾条和一点姜蒜等。但对医疗单位来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重要,如果项目不能给医院和医护人员本人带来经济收益,再好的项目也无法推广,因为年终医院对科室的评价、科室对医护人员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医院评价都主要依据经济效益,特别在基层,经济效益更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2]。

4.2 人员素质与培训

此次调查的学员,有一部分在村卫生室从医者无学历或无执业证,乡镇卫生院多数学员是初级或中专学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普遍缺乏,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学习,而且年长的知识老化,年轻的没兴趣学中医,因此,基层从业人员中医理论与技能素质有待提高。

在中医药人才的培训方面,从2009年开始,甘肃省卫生厅提出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大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要求各市州各单位在医护人员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组织集中辅导。这种活动对西医学中医、尤其提高西医内、外、妇、儿、五官科从业人员的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显而易见的,但中医学经典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

4.3 中医学文化与临床

中国古代文化孕育出传统中医学,中医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医人文精神和确切疗效。为倡导医院人文精神,最近许多中医院在艰难生存的同时,在医院门厅、走廊等处通过名人字画、塑像等营造中医文化氛围,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与中医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医院费尽心思宣传医院各个科室的诊疗项目、大型诊疗设备及用途。在2009年春季人才招聘会上,很耐人寻味的是省级医院不论中医院还是西医院在人才引进上都撇开中医学文化只注重用得上、用得着具有一技之长的临床实用型人才,有时即使有一技之长,也要在根正苗红的“三不”框架内,即不是普通西医本科的不要,第一学历不是西医本科的不要,30岁以上除检验、影像专业外不具备胃肠镜操作、单独外科手术、心脑等介入能力的不要。这种引进人才的标准趋势今后5~10年可能发展到部分地县级医院。2008年甘肃省开始选拔高校医护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无疑给中医学院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难得的就业机会,同时给基层的中医事业发展也注入了新鲜血液。

4.4 环境与政策

中医的发展取决于医学环境及政策。在某医学院一位药理学教授一边在中医的招牌下申请从植物里提取瘦素,解决肥胖人群的科研课题,一边则在课堂上对着学生说中医缺乏科学依据;个别省份中医学院毕业生从事外科存在资质问题或外科系统研究生不予录取;又有“鱼腥草、双黄连事件和岌岌可危的清开灵”;现行医疗执法监督制度更让中医师可能会存在非法行医,但有了西医的资格证在医疗系统一路绿灯。按照现行的环境和政策,中医的振兴还要有更长的路要走,中医是不是一定要回归民间,确实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5 基层学员振兴中医建议摘录

①振兴中医非常好,但更应该是拯救,国家拯救,中医自救,这次学习班突出了这些,非常好,应多培训几期。——赵亦工,男,大专,55岁,中医。②中西并重,既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经典,又要学习现代医学。——李旭,男,本科,26岁,中西医结合。③用中医药治病在某种情况下就是比西药好,还可以治本,培训工作应从基础抓起,定期请名老中医谈治病经验。——崔文钦,男,中专,60岁,西医。

参考文献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范文6

宁夏地处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医疗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宁夏的区情,从宁夏的实际出发,对宁夏乡村中出现的常见病例、卫生条件、医疗环境的现状做了调研,探索为宁夏农村培养实用性卫生人才的模式。

1 宁夏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现状

宁夏地处中国西部,现有人口617.69万,其中农业人口为388.77万,占人口总数的62.94%。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01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5个,妇幼保健机构22个,卫生院239个。据调查统计,全区现有卫生技术人员25521人,其中综合医院占66.31%,乡卫生院和城市社区仅占11.99%和0.35%;乡村医生大专以上学历占6.66%,中专学历58.43%。目前尚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625,不少乡镇卫生院出现人才断层。相当部分卫生院只有3~4人,连基本的防疫、妇幼保健工作任务都无法完成,更谈不上解决当地老百姓的看病问题。由于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医疗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农民“小病抗,大病养”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1]。因此培养卫生技术人才,提高乡镇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为此我们探索为农村培养实用性卫生人才的模式,并提出了农村实用性卫生人才特别是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使“适宜技术” 的应用后续有人,也为农村培养出“用的上”的农村实用人才,拟将“适宜技术”融入农村医学教育的学历人才培养计划之中,通过定向招生、工学交替、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在乡村医疗机构具备从事常见病的处理能力,地方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能力,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能力。为本地区的农村卫生保健、防疫、康复及健康教育工作做贡献。真正为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服务于本区的实用性卫生人才,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2]。

2 探索学历教育与适宜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根据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等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在合理布局并有利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原则下,可申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办学层次,为农村培养高等医学专科人才;在医学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在中等医学专业中可保留卫生保健及中医(民族医)类专业,以适应本地区农村对卫生人才的需求。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三年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乡村医生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定向招生,脱产培训;以农村基层卫生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农村卫生实用知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实践能力为依据设置课程。同时,将卫生适宜技术纳入到培养临床专科应用性人才的方案中,也是我们对三年制临床专业(乡村医生方向)学生培养的新探索;是职业教育“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的体现。对宁夏乃至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亦必将对提高宁夏地区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成果对全国农村医学教育具有借鉴和推广的意义。

3 制定科学、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乡村医生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农村、社区服务;以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内容为重点;注重和相关执业考试的考试大纲相衔接。同时,在课程设计上采取工作过程和训练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基础课教材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材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3.1 按照培养临床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实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一体化课程。同时,在够用实用的原则上,新增《农村预防保健适宜技术》和《农村临床适宜技术》,后者包含内、外妇产、儿、中医适宜技术等内容。

3.2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临床环境为依托”,教、学、做一体化,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通过在学校实验、实训,完成在工作岗位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3.3 注重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培养,整体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此我们增加了人文课程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课,目的使学生不仅有的过硬的医疗技术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根农村为广大农民服务的精神。

3.4 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组织专家编写教材;培训教师;定向招生。构建宁夏农村实用性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为宁夏农村培养适合农村卫生岗位需求的卫生技术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结合各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