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满意度; 绩效工资; 绩效考核; 基层卫生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92-01

1.调查目的

本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满意度调查的主要是为了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员工对目前状况下所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满意情况有一个较为深层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能够对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满意度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然后再根据这些因素研究当前状况下所实行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探究。最后再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2.调查方法

在本次调查之中,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分层随机抽样法。首先,我们自行编制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满意度调查表,然后抽取本区22个县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员工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8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782份。然后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并分析。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满意度总体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当前状况所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满意度量表的总体得分在8~40的范围之内,而对于总体满意度平均得分而言,其值为28.6,所有样本的总体满意对平均值为3.57。然后,我们对SPSS17.0软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使用,并由此来进行单样本t检验,检验的结果见表2所示:

3.3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年龄因素、技术职称因素、学历因素以及月平均收入因素都会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考核满意度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大致情况为:①男性满意度略低于女性满意度;②随着年龄段的升高,员工满意程度也随之升高;③学历越高,满意程度越高;④较之于有职称员工,无职称员工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对于有职称的员工而言,职称越高,满意程度就越高;⑤月平均收入越高,满意程度越高。

3.4 现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存在的问题

当前状况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绩效工资改革效果与预期有差距,基层员工满意度不高;②绩效工资总额有限,考核结果区分度不大,不能体现差异性;③绩效考核工作仍是薄弱环节,考核指标不完善,缺乏操作规范,存在随意性;④没有建立考核结果的沟通交流与反馈机制,不利于员工改进绩效。

3.5 建议措施

①加强学习和教育,明确绩效工资改革实质,扎实有效推进工作;

②给予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更大的绩效工资分配自,拉大绩效工资区分度;

③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规范考核程序,增强绩效考核公平性;

④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长效交流与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林淑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研究综述[J].福州党校学报.2012’ 1: 26-31.

[2]湖北省财政厅课题组.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分析和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0,4: 22-33.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2

一、绩效工资实施范围和时间

按独立事业单位管理,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经批准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年10月1日及以后在编的正式工作人员(年9月30日及以前已达离退休年龄未按干部管理权限批准留任的人员除外)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包括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从年10月1日起实施。

二、清理核查津贴补贴

摸清收入来源、支出去向、账户情况和津贴补贴实际发放水平,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同规范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之外发放的津贴补贴和奖金。坚决取消资金来源不合法、不合规的项目。具体工作按照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纪委等单位&<关于做好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清理核查工作的意见&>通知》渝委办﹝﹞30号)执行。

三、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由相当于单位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构成。绩效工资水平由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

综合考虑人员构成、事业发展、岗位设置等因素,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负责核定各主管部门所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主管部门在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单位的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情况。核定所属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并报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备案。

原则上当年不作调整。确因机构、人员和工作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主管部门须报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批准。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后。

适时调整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物价水平等情况。

四、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

占绩效工资总量的60%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按岗位层次分别确定标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因素。

工作人员和主要领导基础性绩效工资中体现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部分占基础性绩效工资的40%根据考核结果发放。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体现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部分全额发放;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等次的体现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部分按50%扣减;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体现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部分全部扣减。

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和办法。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单位在主管部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综合目标考核奖励等项目。

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区卫生局、区人口计生委要结合实际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所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指导。绩效考核办法应符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突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既要体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或基本医疗服务任务的功能定位,又要体现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的质量与水平、患者满意度、居民健康改善状况等。区卫生局、区人口计生委在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时,应对工作人员事假、病假、延长产假、受处分、处罚等期间,以及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后如何发放绩效工资(含基础性绩效工资)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其中,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应向承担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救治、环境恶劣的现场(实验室)工作等任务的岗位倾斜;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应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工作任务的岗位倾斜。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制定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分配办法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单位公开。

单位主要领导指党政正职领导”其考核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所占比重及具体发放办法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致。主要领导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中体现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部分根据考核结果发放。

根据主要领导的考核结果确定,主要领导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区卫生局、区人口计生委在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不再参加本单位内部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和分配。其中,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优秀等次比例不超过20%

考核的基础上发放,区卫生局所属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奖励性绩效工资暂按全区卫生系统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3倍提取。最高水平按不高于本系统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3.5倍掌握;区卫生局所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奖励性绩效工资暂按全区卫生系统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2倍提取,考核的基础上发放,最高水平按不高于本系统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2.5倍掌握;区人口计生委所属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奖励性绩效工资暂按全区人口计生系统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1.3倍提取,考核的基础上发放,最高水平按不高于本系统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1.5倍掌握。考核结果较差(基本合格及以下)主要领导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水平不得高于本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最高水平。

纳入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单位主要领导因各种原因被扣减的基础性绩效工资部分。

五、有关政策规定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发放的改革性补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通知》厅字〔〕10号)下发前。符合规定标准和范围的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新增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暂按绝对额保留的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高出30%部分(不含特殊岗位原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按原市人事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渝人发〔〕144号)规定。按本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执行,不再另行发放。

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退休(职)人员发放补贴。补贴标准由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退休费的基数。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不再执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对暂未实行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中自建津补贴水平较低人员实行过渡性补助的通知》渝人社发〔〕46号)四)实施绩效工资和向退休(职)人员发放补贴后。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和确定的补贴标准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实施绩效工资和向退休(职)人员发放补贴后。不得突破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六、具体问题的处理

按照本人执行岗位工资对应的岗位执行基础性绩效工资。经批准同时聘用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工作人员。

新进入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岗位发生变动的从岗位变动的次月起按变动后的岗位执行基础性绩效工资。因调动、聘用、安置等原因。从新单位起薪当月起按本人执行岗位工资对应的岗位执行基础性绩效工资。其中,新参加工作且执行见习期(初期、学徒期、熟练期)工资的人员,执行见习期(初期、学徒期、熟练期)基础性绩效工资。

如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所聘岗位(职务)低于原军队职务等级(专业技术职务)相对应的地方岗位(职务)比照与其原军队职务等级(专业技术职务)相对应的地方岗位(职务)执行基础性绩效工资。原军队职务等级(专业技术职务)以转业移交地方的军队职务等级(专业技术职务)为准。复员军队干部,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如被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聘用为正式工作人员,按其所聘岗位(职务)执行基础性绩效工资。

以下津贴补贴项目仍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执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后。

年工改后暂按绝对额予以保留的特殊岗位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待国家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策和规范管理办法出台后,1.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府发〔〕133号)规定。再按相关规定处理。

2.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及护龄津贴。

3.我市1993年事业单位工改时随工资发放的保留津补贴。

其补贴按本区县(自治县)同职级在职人员规范后津贴补贴标准的80%执行:按国家有关规定过去已享受原工资100%退休费的下列人员。

1.按国发〔1986〕26号文件规定享受原工资100%退休费的高级专家;

2.按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厅字〔1985〕67号文件规定享受原工资100%退休费的原招商局驾船起义人员;

3.按劳人薪〔1985〕22号文件规定享受原工资100%退休费的原海军起义人员。

又无专业技术职务的退休干部,既无行政职务。比照副科级职务标准发放补贴;无技术等级的退休工人(含普工)比照高级工标准发放补贴。

如按其职务(技术等级)发放的补贴标准低于无职务(技术等级)退休人员的可按“就高不就低”原则发放补贴。退休前有职务(技术等级)人员。

凡在1993年9月30日及以前退休的此次可按“就高不就低”原则发放补贴;凡在1993年10月1日及以后退休的一律按退休时执行的工资制度确定补贴标准(即:执行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的均按专业技术职务发放补贴,既聘有专业技术职务又担任行政职务的退休人员。执行职员职务工资制的均按职员职务发放补贴)

凡按干部退休条件办理了退休手续的按本人所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标准发放补贴;凡按工人退休条件办理了退休手续的按工人的相应标准发放补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前原按有关规定评聘了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人。

选择了工人退休并按工人退休条件办理了退休手续的按工人的相应标准发放补贴。原为国家干部身份。

国家行政18级及其以上的无职务的退休干部和国家行政18级及其以上的有职务但职务低于副处级的退休干部,1985年6月30日工改前。比照副处级职务标准发放补贴(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后执行了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制退休的除外)

退休的按照退休教授及相当职务的标准发放补贴;国家技术9级及以上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985年6月30日工改前国家技术6级及以上的副教授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的按照退休副教授及相当职务的标准发放补贴。

均按本人获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发放补贴。退休(职)人员按规定以专业技术职务发放补贴时。

因到达退休年龄、指标限制、岗位设置等原因(受行政处分、刑事处罚的除外)未被聘用为技师、高级技师的退休技术工人,已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分别按技师、高级技师的标准发放补贴。

其补贴按同职级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的90%计发。按照《&<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退职的人员。

六十年代初期精简退职,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后收回原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管理并计发生活费的精简退职人员,比照同职级退职人员标准发放补贴。

市1993年事业单位工改时随退休(职)费发放的保留津补贴继续执行。退休(职)人员发放补贴后。

七、经费保障与财政管理

纳入财政预算全额安排。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和发放退休(职)人员补贴所需经费的补助,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和发放退休(职)人员补贴所需经费。按《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财社〔〕66号)规定执行。区财政要切实承担绩效工资和退休(职)人员补贴所需经费的基础性保障责任,确保全区范围内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和发放退休(职)人员补贴所需经费落实到位。

专业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收入,规范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应上缴财政的要全部按照国库集中收缴制度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通知》财库〔〕48号)规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经费应专款专用。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绩效工资和退休(职)人员补贴应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原则上不得发放现金。单位工会经费、集体福利费和其他专项经费要严格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和核算。

八、组织实施和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公共卫生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成立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分管工作的区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区卫生局、区人口计生委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单位要搭建相应的工作班子,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3

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的职能部门,肩负着发展和完善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使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就兼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社会职能。事业单位行业众多,涉及广泛,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无法使用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难度大。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行业特点各异,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复杂。因此,事业单位只能在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框架下,根据行业特点,制定适用于本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财务管理。

二、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一把手”权力影响财务管理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受“一把手”权力影响很大,如果“一把手”对国家财经法规了解学习较多且法纪观念较强,则会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比较正规;如果“一把手”对财经法规了解学习不多且法纪观念不强,则不会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就比较差。许多基层事业单位将各种制度、职责张贴得满屋皆是,但将其真正落到实处的没有几条。现实中部分基层“一把手”喜欢乱用权力,他们在国家大政策方面不违背,但又总是想方设法,用巧立名目、变换方式等手段钻国家政策空子,套取资金,以弥补预算不足,以及用于消费等。部分领导在财务管理有规定的情况下,总是绕道走,对别人要求很严,对自己可以例外,喜欢将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等时有发生。只要这些不正常的“一把手”权力存在,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二)财务核算与管理轻重失衡

财务管理应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涉及管理的内容和经济事项很多,在核算中管理,在管理中核算。但在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核算和管理失去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有:重核算轻管理、重货币轻实物、重采购轻管护、重预算轻执行、重结果轻过程等等。这些现象使财务管理顾此失彼、缺乏综合性与全面性。这种管理就会出现资产流失的情况,也会出现管理中的一些不配套和不协调,还会出现管理中的一些可能性。

(三)管理人才匮乏,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从总体上说,管理层次较低,管理水平不高。基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入门槛较低,专业水平受限,一些人员从非会计行业进入会计岗位,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都是从零开始,部分人员至今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基础工作较差。基层事业单位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很大程度上都是依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机械地从事财会工作,缺乏主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潜心钻研财务管理;工作中即使学到一些会计知识,其所学知识是不成系统的零散知识。同时,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的主动性更差,会计知识更新不及时,观念保守落后,使其知识理论水平停留在以前的状态、业务技能提升较慢,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也就停留在以前状态。管理人才匮乏,不能适应新形势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监督,使整体管理水平停留在较低状态。

(四)决策、执行与监督脱节

预期目标只有通过科学决策,严格执行,加上有效监督,最终才能实现。基层事业单位是法人负责制进行管理,尽管提倡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但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实质上还是一人说了算。在决策时,首先考虑的都是如何逃避监督。而执行环节,往往执行走样,即使不走样,也在随时逃避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监督检查又往往是滞后的,与决策和执行环节脱节,跟不上拍。领导授意财会人员舞弊或共同舞弊的现象依然存在,对违纪违规财会人员惩处又存在人情、关系、保护伞等干扰,以致出现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现象。

三、影响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因素

影响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从决策上讲,决策者缺乏战略高度;从管理上讲,财务管理缺乏高水平财会管理人员;从制衡上讲,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从监督惩治上讲,监督体制滞后,惩治机制不严。

(一)财务管理的战略性

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战略决策是先导,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创新,财务战略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基层事业单位领导大部分都狠抓任期内的各项工作,并不注重基层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就导致基层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建设方面,缺少长远发展战略和可持续性战略,决策者的短期行为就成为阻碍财务管理发展的拌脚石。

(二)高水平财会人员

基层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进入门槛较低,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都不高。由于不正常的“一把手”权力因素影响,部分单位财会人员变更频繁,部分财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会计人员,他们的会计理论水平不高,会计知识不成体系,财务管理能力较差。他们的会计业务水平一般化,只注重日常会计业务核算,而轻视财务管理,甚至不懂财务管理,不知道如何管理;基层财务人员,从事财务工作也是被动的,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工作,因为他们生活在基层,总有那么多繁锁的事务做不完,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来思考财务管理。在业务知识的学习上,总是啃老本,学习缺乏主动性,大部基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都是敷衍了事,知识没有更新或者更新不及时,这样的基层财会队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就不可能有多高。所以,财会人员的用人体制,是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中应当思索的一个因素。

(三)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不健全是影响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另一个因素。基层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首先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没有完全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建立起来;其次,基层事业单位行业不一样,都有自身各自特点,无法用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约束各个行业;最后,单位领导没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理念,对内部控制观念淡薄,重视不够。单位内部治理层的职责分工并不明晰,治理理念不清楚,风险意识差,这都会影响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

(四)监督体制与惩治机制

单位的财务管理,决策是关键,制度是前提,执行是手段,监督是保障。没有有效的监督,财务管理都会存在风险,内部控制就存在缺陷。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内部审计上,几乎是个空白。单位资金支出全由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这便将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要求放在了次在位置。从外部监督看,除了上级主管部门偶尔进行财务检查外,就是严重违纪违规出现后的政府审计、纪委查处、司法手段等。这些手段,只能起到打击作用,而不能起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的作用。

四、改善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基层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所需时间较长,推行难度较大。基层事业单位只有根据自身经济业务特点,制定适合本单位行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在内部控制框架内合理良性运行。内部控制要保证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不存在重大缺陷。制度设计上要科学合理,覆盖全面,不留死角;制度运行上要切实可行,利于操作。内部控制建设,不仅要狠抓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抓落实。在制度体系建设中,明确领导的职责权限,使领导的权力在制度约束下行使。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打破“一把手”左右财务管理的格局,使治理层分工明确,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决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公开。用制度约束干部职工,用制衡手段来保证制度的落实,用领导的率先垂范和以身作则来推动内部控制建设,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治理,激发管理活力。

(二)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实行管理会计委派

加强基层会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财务人员的进入门槛,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纳入财政统一管理。严把财务人员进入关,不仅要审查其会计从业资格,更要关注其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等;二是财务人员的变更、升迁,不能由单位“一把手”左右,必须报经财政部门审查批准;三是加大财政培训投入,让会计知识及时更新,使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四是实行优胜劣汰的基层用人机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重要岗位实行竞争上岗,让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五是建立优秀人才管理库,集聚和优化人才资源。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委派优秀管理人才到基层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监管,以提升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与水平,同时可预防基层事业单位领导与财务人员串通舞弊风险,对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发展起着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三)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实行绩效跟踪评价

基层事业单位具有社会服务和公益性,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财政预算收入。随着财政改革深入,财政预算走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在主管部门要求和指导下,步入正轨。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可克服基层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走样,不按预算要求办事。加强基层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监督,跟踪预算执行情况,辅之以预算绩效管理、预算分析和评价等重要手段,确保预算管理的刚性约束,真正发挥预算管理作用。财政部门要对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分析预算执行的社会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同,以促进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四)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实行违纪从严

财政执法是维护财经纪律、维持财政秩序、保证财政政策落实的有力武器。现实工作中由于各种人情、关系、保护伞等存在,导致部分财经人员顶风违纪,以身试法,弄虚作假,循私舞弊等屡禁不止。在财政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这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是不允许存在的。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实行惩防并举,狠抓违纪从严机制,对重大违纪违规行为,结合纪检及司法机关,以高压态势进行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充分发挥打击惩处的威慑作用。让站在违纪边缘的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让违法财经人员付出惨痛的代价,以肃清财经队伍,以树财会队伍形象,确保财务管理的威严性和平等性。打击只是手段,预防才是目的,有铁的纪律,才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促进财务管理健康、持续向前发展。

五、结论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4

(一)“一把手”权力影响财务管理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受“一把手”权力影响很大,如果“一把手”对国家财经法规了解学习较多且法纪观念较强,则会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比较正规;如果“一把手”对财经法规了解学习不多且法纪观念不强,则不会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就比较差。许多基层事业单位将各种制度、职责张贴得满屋皆是,但将其真正落到实处的没有几条。现实中部分基层“一把手”喜欢乱用权力,他们在国家大政策方面不违背,但又总是想方设法,用巧立名目、变换方式等手段钻国家政策空子,套取资金,以弥补预算不足,以及用于消费等。部分领导在财务管理有规定的情况下,总是绕道走,对别人要求很严,对自己可以例外,喜欢将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等时有发生。只要这些不正常的“一把手”权力存在,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二)财务核算与管理轻重失衡财务管理应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涉及管理的内容和经济事项很多,在核算中管理,在管理中核算。但在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核算和管理失去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有:重核算轻管理、重货币轻实物、重采购轻管护、重预算轻执行、重结果轻过程等等。这些现象使财务管理顾此失彼、缺乏综合性与全面性。这种管理就会出现资产流失的情况,也会出现管理中的一些不配套和不协调,还会出现管理中的一些可能性。

(三)管理人才匮乏,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从总体上说,管理层次较低,管理水平不高。基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入门槛较低,专业水平受限,一些人员从非会计行业进入会计岗位,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都是从零开始,部分人员至今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基础工作较差。基层事业单位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很大程度上都是依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机械地从事财会工作,缺乏主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潜心钻研财务管理;工作中即使学到一些会计知识,其所学知识是不成系统的零散知识。同时,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的主动性更差,会计知识更新不及时,观念保守落后,使其知识理论水平停留在以前的状态、业务技能提升较慢,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也就停留在以前状态。管理人才匮乏,不能适应新形势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监督,使整体管理水平停留在较低状态。

(四)决策、执行与监督脱节预期目标只有通过科学决策,严格执行,加上有效监督,最终才能实现。基层事业单位是法人负责制进行管理,尽管提倡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但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实质上还是一人说了算。在决策时,首先考虑的都是如何逃避监督。而执行环节,往往执行走样,即使不走样,也在随时逃避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监督检查又往往是滞后的,与决策和执行环节脱节,跟不上拍。领导授意财会人员舞弊或共同舞弊的现象依然存在,对违纪违规财会人员惩处又存在人情、关系、保护伞等干扰,以致出现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现象。

二、影响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因素

影响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从决策上讲,决策者缺乏战略高度;从管理上讲,财务管理缺乏高水平财会管理人员;从制衡上讲,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从监督惩治上讲,监督体制滞后,惩治机制不严。

(一)财务管理的战略性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战略决策是先导,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创新,财务战略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基层事业单位领导大部分都狠抓任期内的各项工作,并不注重基层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就导致基层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建设方面,缺少长远发展战略和可持续性战略,决策者的短期行为就成为阻碍财务管理发展的拌脚石。

(二)高水平财会人员基层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进入门槛较低,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都不高。由于不正常的“一把手”权力因素影响,部分单位财会人员变更频繁,部分财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会计人员,他们的会计理论水平不高,会计知识不成体系,财务管理能力较差。他们的会计业务水平一般化,只注重日常会计业务核算,而轻视财务管理,甚至不懂财务管理,不知道如何管理;基层财务人员,从事财务工作也是被动的,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工作,因为他们生活在基层,总有那么多繁锁的事务做不完,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来思考财务管理。在业务知识的学习上,总是啃老本,学习缺乏主动性,大部基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都是敷衍了事,知识没有更新或者更新不及时,这样的基层财会队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就不可能有多高。所以,财会人员的用人体制,是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中应当思索的一个因素。

(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不健全是影响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另一个因素。基层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首先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没有完全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建立起来;其次,基层事业单位行业不一样,都有自身各自特点,无法用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约束各个行业;最后,单位领导没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理念,对内部控制观念淡薄,重视不够。单位内部治理层的职责分工并不明晰,治理理念不清楚,风险意识差,这都会影响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

(四)监督体制与惩治机制单位的财务管理,决策是关键,制度是前提,执行是手段,监督是保障。没有有效的监督,财务管理都会存在风险,内部控制就存在缺陷。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内部审计上,几乎是个空白。单位资金支出全由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这便将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要求放在了次在位置。从外部监督看,除了上级主管部门偶尔进行财务检查外,就是严重违纪违规出现后的政府审计、纪委查处、司法手段等。这些手段,只能起到打击作用,而不能起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的作用。

三、改善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基层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所需时间较长,推行难度较大。基层事业单位只有根据自身经济业务特点,制定适合本单位行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在内部控制框架内合理良性运行。内部控制要保证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不存在重大缺陷。制度设计上要科学合理,覆盖全面,不留死角;制度运行上要切实可行,利于操作。内部控制建设,不仅要狠抓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抓落实。在制度体系建设中,明确领导的职责权限,使领导的权力在制度约束下行使。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打破“一把手”左右财务管理的格局,使治理层分工明确,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决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公开。用制度约束干部职工,用制衡手段来保证制度的落实,用领导的率先垂范和以身作则来推动内部控制建设,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治理,激发管理活力。

(二)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实行管理会计委派加强基层会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财务人员的进入门槛,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纳入财政统一管理。严把财务人员进入关,不仅要审查其会计从业资格,更要关注其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等;二是财务人员的变更、升迁,不能由单位“一把手”左右,必须报经财政部门审查批准;三是加大财政培训投入,让会计知识及时更新,使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四是实行优胜劣汰的基层用人机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重要岗位实行竞争上岗,让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五是建立优秀人才管理库,集聚和优化人才资源。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委派优秀管理人才到基层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监管,以提升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与水平,同时可预防基层事业单位领导与财务人员串通舞弊风险,对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发展起着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三)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实行绩效跟踪评价基层事业单位具有社会服务和公益性,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财政预算收入。随着财政改革深入,财政预算走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在主管部门要求和指导下,步入正轨。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可克服基层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走样,不按预算要求办事。加强基层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监督,跟踪预算执行情况,辅之以预算绩效管理、预算分析和评价等重要手段,确保预算管理的刚性约束,真正发挥预算管理作用。财政部门要对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分析预算执行的社会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同,以促进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四)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实行违纪从严财政执法是维护财经纪律、维持财政秩序、保证财政政策落实的有力武器。现实工作中由于各种人情、关系、保护伞等存在,导致部分财经人员顶风违纪,以身试法,弄虚作假,循私舞弊等屡禁不止。在财政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这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是不允许存在的。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实行惩防并举,狠抓违纪从严机制,对重大违纪违规行为,结合纪检及司法机关,以高压态势进行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充分发挥打击惩处的威慑作用。让站在违纪边缘的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让违法财经人员付出惨痛的代价,以肃清财经队伍,以树财会队伍形象,确保财务管理的威严性和平等性。打击只是手段,预防才是目的,有铁的纪律,才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促进财务管理健康、持续向前发展。

四、结论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一、前言

基层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不仅关系着自身的顺利发展,还关系着国民经济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基层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尤为重要。十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对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人才强国建设,推动反腐倡廉等要求”,这就更为加强基层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会计工作者,我们要做好今后的工作,不仅要明确当前基层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而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发展。

二、当前基层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在选用时不够慎重。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受到或是由于人员编制不足,或是单位的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等方面的影响,存在着未按制度要求进行定岗用人的现象。如对一些专职岗位或是由其他人员进行兼任,或干脆使用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在对会计机构负责人与主管人员的任用条件要求上也是降了又降。让既未接受过专业的系统学习与培训,也没有相应的财务会计工作经历的人,去从事会计专业工作,使得无法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也导致了单位会计信息的不准确。

2.内部控制制度较薄弱。(1)内部制度不健全。很多单位虽然有着财务部有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未能建立相应的货币资金管理、应收应付款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导致很多财务报销没有制度依据。(2)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制度不健全。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记账方式上,部分基层事业单位不重视票据的管理工作,或者说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票据管理台账,但很多原始票据都放在经办人手中未能按照财务制度及时到财务部门办理缴销登记手续,有的单位对领用的票据不及时到财政部门缴销。(3)租赁合同或协议管理混乱。有的事业单位在租赁合同的管理方面不仅没有专人管理,还未能将每年的租赁合同及相关资料装订成册,导致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征收房租收入等)无法核实收入。

3.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方法不规范。(1)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不规范和不能正确使用。有些单位不设二级科目而只设总账科目,有的设了总账科目和二级科目但没有设明细科目等问题。(2)在记账凭证上不规范和会计核算出现混乱情况。主要表现为:记账凭证的内容填制不完整、记账凭证编号编制不科学;帐务处理不及时、不明细;暂存款项未及时清理、结算,长期挂账;记帐凭证金额与原始票据金额、货币资金不相符;混淆代管类经费和非税收入核算,(3)收入支出不实。存在虚列收入和支出,拨入专款、上级补助资金核算不正确,造成收入支出不实等等。

4.监管力度不够。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逐渐向着自负盈亏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同时自然会在单位内部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事业单位本身有着特殊性,相关部门对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放松管理,使一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监督、检查的状态,或仅进行专项检查,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有的则是在全面审计的时候才能凸显出一些违规行为,这些都体现出了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

三、加强基层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措施

1.提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单位领导应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把会计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构建完整的会计管理体系,从而督促会计人员正确进行会计核算,提供准确会计信息。同时,应该通过会议和制度的方式,来提高单位相关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通过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并通过单位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最终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2.加大宣传力度。从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出发,以基层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为重点,加强对财政法规的宣传培训,进一步加大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培训,使基层事业单位负责人高度重视单位会计工作,使基层会计人员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在具体工作中按政策、按法规办事。

3.加强对会计原始、记账凭证的填写与保存。会计原始、记帐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履行会计准则的重要依据,原始记账凭证的填写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整个基础过程。从原始数据、票据取得到报表报出、档案归档,涉及面非常广泛,只有明确分工,衔接到位,既分工又合作,才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会计基础工作。因此,不仅需要我们会计人员注重原始记账凭证的填写与保存,还需要我们会计人员对相关经办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经办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会计原始凭证填写规范保存完整。

4.加强会计核算。应结合基层事业单位的实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政策的规定,加强基层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会计核算原则,遵循会计核算制度,运用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针对基层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按照相应的程序和流程开展会计核算工作。通过核算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基层单位的有关财务活动数字准确、票据合规、手续齐备、合理有效,还能够防范、制止、纠正违反相关政策法规及会计核算规定的行为。

5.使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检查相结合。内部控制上,首先,通过建立相应的货币资金管理、应收应付款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使会计工作有制度可遵循。其次,在单位内部建立相应的会计工作流程,明确规定财务会签程序,结合单位实际成立相应的纪检监察小组,保证纪检监察小组的独立性,并定期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再次,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纪检监察人员的培训学习。外部监督检查上,应充分发挥各级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职能,帮助基层单位建立制度,定期对基层事业单位进行宣传培训、监督检查,尽量做到防范于未然,在发现问题后要能够及时处理。另外,上级财政部门也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代为其履行对基层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惠凤玲.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现代经济信息,2011(8).

[2]杨彬.秀屿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中国总会计师,2013(9).

[3]刘春明.浅谈基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中国外资,2013(9).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意识;制度;财务公开

一、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对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的监督

1、预算编制及执行监督

某些基层事业单位未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力逐项计算编制预算。也未按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要求,预算编制表现出不合理性;而有的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脱离实际,虚报冒报,并没有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务收支状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本单位本年度各项收支的预算建议数,接受“两上两下”的审批,而是以同级财政部门界定的具体财政补助上限加上基层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和支出为标准编制预算,经费安排上缺乏可靠依据,预算编制数据脱离单位发展实际,造成执行与预算脱节。主要是基层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约束作用,相关财务监督部门的监督约束力也相对较弱,造成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

另外,监督部门对基层事业单位收入预算的积极与否、支出预算有无宽打窄用、收支平衡与否,均缺乏监督检查。相关财务检查部门在做财务检查时没有对未按预算进度执行的基层事业单位给予足够重视,对专款挪用的情况也没有及时发现和进行强有力的制止。

2、决算监督

某些基层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发票内容笼统,相关项目和指标填写不完整,审批程序不合理,白条入账也时有发生;记账凭证摘要填写过于简单敷衍,不能准确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有些单位将当期发生的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一张记账凭证上,造成会计科目与原始凭证内容缺乏一一对应。有的事业单位在开设银行专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

某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缺乏分类管理意识,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挖补、涂抹、刮擦,字迹不清,模棱两可,数字书写错误。

目前有些单位根据不同需要和目的来填制财务报表,从而出现了同一单位同一时期向不同的部门报送的财务报表其数据各不一样。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多数事业单位只有财务报表而没有财务情况说明书。且财务报表数字不准确、不真实,内容不完整,财务人员往往用估计数、推算数填报,隐瞒收支情况,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财务人员未对本单位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使得单位不能客观地总结财务管理经验,不能发现平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能有效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方法。无法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不利于财政主管部门全面了解基层财务工作情况,不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体制改革的依据和原始素材。

(二)对事业单位收支的监督

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致使某些事业单位存在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和“小钱柜”。有些事业单位用业务招待费大搞请客送礼,铺张浪费,任意挥霍国家资产、损公肥私、假公济私。事业单位的接待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宴请,除正常的工作交往和合作外,有关部门不断提升宴请档次,巧立一些不必宴请的账目,造成事业单位接待费用越来越多。另外,有的部门借公款接待之便,虚报账目,赚取回扣。有的事业单位为了扩大支出基数,采取年底突击花钱或将单位的收支结余虚列支出。在某些事业单位中存在经营性支出在事业支出中列支、经营性支出界限不清的现象。财务监督部门对这些乱支滥用现象的检查尚比较乏力,使得事业单位财政开支日益增加。

(三)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财务监督的乏力致使某些事业单位使用发票、个人银行存款、白条借据等抵顶库存现金;有的单位不遵守开户银行核定的现金库存限额,无限度地增加现金库存量,甚至超出数倍;有的单位为了方便或拖欠银行贷款等而直接坐支现金;有的单位千方百计套取现金,使用现金呈随意化状态,资金使用管理缺乏计划性。财政无综合预算,部门无细化预算,资金使用随意,支出没有标准可循,缺乏约束机制,导致部分事业单位一方面资金紧缺,另一方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政资金既紧张又浪费。

某些事业单位现金的收付、结算、登记工作由一人负责。有的单位出纳人员兼任稽查、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使用监督

某些事业单位截留、隐匿、转移单位收入,私存乱放,不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搞“私房钱”。由于这些行为未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使得此类行为时有发生,充分暴露出财务监督工作的不到位。

二、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人员责任感不强,重视力度不够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属比较严谨复杂的系统工作,财务监督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成效如何将直接决定财务管理质量的好坏。在某些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若干环节持有敷衍心态,对单位的好坏不是太关心,缺乏主人翁意识,资金核算观念和效益观念很淡薄。客观上,财务会计人员在重大经济活动中尚无法参与决策发挥参谋作用。单位领导也疏于管理,缺乏依法理财的意识,对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致使这些财务人员逍遥于制度的管辖之外。某些单位领导帮助隐瞒或者视而不见串通一气,相关监督检查部门无从查起。

(二)审批部门工作不仔细,监督缺位

审批部门接到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时对其合理性和效益性缺乏深入审查,对上交的财务报表没有准确复核,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收支状况、资产管理情况等项目缺乏全方位的检查和监督,对未交财务情况说明书的某些基层事业单位也没有作出补交的通知,没有制定明确的财务报表上交实施细则,对不按规定履行上报程序的行为缺乏处置,以致于管理涣散。各审计监督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形成连动机制,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合作,存在互相推委的现象。在检查监督时各审计部门所遵循的依据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口径不同,监督效果就存在差异,甚至某些时候各自采用的检查依据存在抵触。相关银行对

单位开户也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检查。

除此之外,针对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检查在时间上往往是定期进行。频率也很低,往往一年检查一次,或者几年一次,时间也比较固定,给受检查单位留下了充足的做假应付空间,缺乏突击性检查所形成的约束力。

(三)财务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

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宏观上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针对微观层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却处于比较欠缺的状态,对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制定比较系统全面的实施细则,使得在实际运作中。许多非规范缺乏治理的法律或制度依据而不得不搁浅,促使一些投机者乘机钻政策或制度的空子。

(四)缺乏民主理财意识,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缺乏透明度

事业单位仍具有行政化色彩。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费现象,缺乏理财意识,基层事业单位显得更为突出,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基本上由领导一人说了算,缺乏民主讨论科学理财的观念。由于基层事业单位本身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和违规行为,担心受到相关监督部门和公众的监督而不敢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更谈不上财务定期公开,单位的财务管理属暗箱操作,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无从增强透明度,缺乏舆论压力。

三、对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建议

(一)意识和氛围的形成

各种行为都由人的动机引起。要规范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最根本的措施还必须从人的意识着手。单位主要领导和主管财务的分管领导应向单位职工慢慢地灌输一种对于规范组织财务行为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承担责任。从动机上统一单位职工的思想,营造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同时,利用各种会议向单位职工宣传有关财务工作的制度和法规,让职工明白规范行为的重要性。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人员要增强资金核算观念和效益观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基层事业单位的领导应该以更加理性严肃的态度对待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行事,对违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事件进行严肃处理。

(二)财务人员的监督

财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政治修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时刻约束自身行为,真实全面地管理单位财务,同时监督单位职工的行为,对虚报乱报开支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揭发,切实担负起财务监督这一责任。基层事业单位有必要引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绩效考核,引进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三)制度建设

基层事业单位要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专款专用、统一决算的管理模式;综合性的支出管理制度与专项支出管理制度相结合,加强对办公经费、接待费用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对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内部监督控制,从源头上治理财务问题;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并且要将财务法律法规和财务监督制度向全体工作人员公布,使他们充分认识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积极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建立财务监督领导责任制,建立单位财务由分管领导负总责,各部门(科室)紧密配合的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基层事业单位内部的民主理财制度,实行财务公开。职代会和内审人员要对本单位的账表、凭证进行定期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党组织的监督制约

基层事业单位要加强单位党组织对财务的监督,重大财务支出行为要经单位行政领导集体和党组织讨论确定,并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全程跟踪和调查,对资金使用效益不好的财务活动经手人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