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运用(10篇)

初中化学教学运用(10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分层教学运用

【摘要】

素质教育主张在平常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所以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关键词】

分层教学;教学目标;编组

素质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笔者认为分层教学能有效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化学学习后,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合理分组

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此,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交流沟通,甚至做一些调查问卷,以便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知识水平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划分、科学分组,为分层教学做好前期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划分,甚至合理分组。在同一层次上的学生,可以划分为一个层级,如可以把学生分为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这三个层次。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强、能独立学习的为学优生。中等生就是思维能力一般、化学基础还可以的学生。学困生就是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思维能力比较差,化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接着,教师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性格特征,了解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主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让全体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以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如对学优生,可以设计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基本教学目标完成之后,还可以要求他们把握好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鼓励这些学优生参加化学竞赛,适当接触化学难题,培养他们的化学解题能力,提升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对中等生,可以要求他们注意梳理化学学科知识,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要能抓住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能够把化学理论知识简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学困生,应注重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巩固他们的化学基础知识。

3.分层施教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设置相应的学案,实施分层教学,如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时,就可以设置基础题目、选做题目三个层次。基础题目就是所有学生都应当完成的。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题目,能有效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选做题就是让中等生、学优生完成的题目,目的是激发这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如在学习“酸碱盐”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颜色与挥发性、特殊气味等方面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来回答。之后题目难度可以逐渐增加。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他们解答一些基础性题目,目的是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让他们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逐步培养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之后,教师可以开展分层辅导。通过分层辅导,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帮助他们完善各自的化学知识结构。对学困生,应该帮助他们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同时对他们开展心理辅导,使他们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对中等生,教师可以设置更多的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并培养创新思维。对学优生,应引导他们对课本实验进行深化。

作者:欧小华 单位:玉林市南江第一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环境教育思考

摘要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化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化学科学有许多的负面认知,将环境问题归咎化学。为此,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环境教育,化学教师要将环境教育有机的融合于化学的启蒙教育之中,为学生提供获得环境保护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机会,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准备。

关键词

化学教学;环境教育;环境意识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工农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干扰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空前强大,于是,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环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此,自上世纪70年代的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大会之后,环境教育运动便在世界各国纷纷兴起,90年代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教育都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课程性质描述中就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的教学定位,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以达成“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决策的意识。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初步树立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和为了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课程标准为初中化学提供了具体而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对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关注环境问题,在教学中重视环境教育,已然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

一、教师的环境意识决定了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高度

1.教师对环境问题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支配行动”,作为化学教师,已经具备了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环境问题的科学素养。面对我国国民总体环境意识水平较为低下的状况,以及频繁出现形形色色破坏环境的社会问题,我们更应该站在化学工作者的角度,旗帜鲜明的为保护环境摇旗呐喊。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把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自觉的环境行为,视为化学教育的使命,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2.教师要在环境教育中正视化学科学的作用与地位

毋庸置疑,进入到社会大众视野中的环境问题,绝大多数都与化学相关联,从排放到空气、土壤、河流中的有害物质,到进入人们食物中的诸多有毒、致病物质,乃至于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似乎都与化学脱不开关系,化学也就因此而成为公众眼中的洪水猛兽。事实上,化学污染严格地说并非化学本身之过,而是人类活动没有从自然———社会———科学技术这个大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片面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造成的。化学污染的真正源头是化学的实际应用即化学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此造成对人类生存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为此,化学家已提出绿色化学的奋斗目标,把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作为绿色化学的理想,把污染治理转变为污染预防。绿色化学的诞生无疑是化学自身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同时,从事分析、监测、治理环境污染的正是化学家和化学专业工作者,他们不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承担重任,更把保护世界视为己任。教师作为具有较高化学科学素养的群体,更应该通过环境教育,为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鼓与呼,切不可人云亦云,不分青红皂白的将环境问题归咎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3.教师要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环境教育的理念、目标、要求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既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养成的各种行为习惯和人格特质,很大程度的决定了他们进入社会的思想行为。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其特有的启蒙教育特点,成为我们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的基础课程。同时,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入,将会给刚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展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生机勃勃的学习背景。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在在教学中,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获得环境保护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机会,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准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途径

1.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

在我国,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化学教材有多个版本,每一套教材的编写者都在“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题中给出了进行环境教育的学习素材。如“身边的化学物质”选择了空气、水、金属等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同时,这些物质与人们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是我们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理想切入点。同样,“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选择了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我们的环境4方面内容作为二级主题,这其中包含了与化学密切联系的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等内容,教师在该主题的教学中,就应该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必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情境,在组织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相关联的环境教育。如在对“空气”的学习中,就有关于空气质量问题的学习素材,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空气质量问题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和污染源,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知道,为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化学家们所作出的努力,比如,将主要的空气气体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气体的科学成就。更要教育学生关注造成空气质量问题的社会因素,如沙尘暴现象源于人们过度开垦与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组织学生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充分利用课外学习活动,进行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的环境教育,是强化环保教育重要手段。虽然化学课程开设在九年级,要在完成学业,准备毕业、升学考试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大规模的课外活动,会有很大困难。但是,结合教材要求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的课外活动还是可以的。比如,结合水资源的学习,让学生对家庭、个人用水习惯进行调查,从而强化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事实上,各种版本的教材,对爱护水资源注意主题所设计的学生活动,都具有可操作性。如人教版和科粤版教材都以社会调查的形式,教育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科粤版的“调查活动”设置了“①你家的节约用水状况;②你的家乡存在缺水问题吗?③你知道我国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吗?”三个问题,从家庭到家乡,再到国家层面的大型工程,给教师提供了层次分明、丰富立体的环境教育素材,教师应该以此为抓手,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将环境教育落实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中,同时让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学生传递到千家万户。而人教版的“调查研究”,一方面以家庭洗衣机、热水器的使用为背景,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用水节水问题,另一方面安排学生“通过互联网调查水污染和治理的事例”。把对水资源问题的关注点,从家庭活动延伸到了互联网之上,更加贴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应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突破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鼓励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线上、线下相互交流信息,使环境教育更充满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此外,通过办专题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专家来校作讲座,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纪念日,等等,寓环境教育于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之中,既巩固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也能使学生提高认识环境和评价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要寻找身边可以利用的环境教育素材,教师就要成为环境教育的有心人,才能从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中,发现环境教育的契机。

3.抓住实验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契机

化学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可或缺的良好途径。从实验药品的用量到对实验废弃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的处理,无疑都是环境教育的切入点。此外,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对一些实验的改进、舍弃,都包含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比如,人教版教材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将实验版教材中的所用的白磷改成了红磷,避免了实验结束后对过量的白磷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再如有关酸碱盐性质的不少实验,教材都用点滴板替代了常规的试管,同样的从节约药品的角度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素材,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技能,对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意义重大,培养具有良好环境素养的年轻一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作者:黄卫华 单位:桂林市第十三中学

第三篇:初中绿色化学教学策略

摘要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环保意识重视度开始提升,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初始阶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对于学生环保理念的养成极其重要。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具体的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必要性探析,提出相关具体的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绿色化学理念;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化学在给我们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相应成果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及其严重的污染。绿色化学理念正是基于环境保护所提出的一种关于化学工业的相关理念,就是通过运用化学方法、化学原理、化学现象等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对于环境污染以及相关生产活动进行治理及开展相关的预防工作,将人为的化学生产活动对于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又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初始阶段,给予学生灌输正确的化学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环境正负面的双重影响。因此,通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环保意识以及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有很大帮助。

一、绿色化学理念概述及其主要内涵

绿色化学,又称为对环境友好化学,是利用化学中的化学原理以及化学方法减少在化学产品设计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损伤的化学,其宗旨是保证在化学生产设计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无害化。在绿色化学基础上发展的生产流程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产物,实现或接近废物的“零排放”,使反应物的分子全部转化为所期望的最终产品。在进行相关工业生产以及人类相关胜过实践活动中,针对其对于环境带来的负面损伤以及日益恶化的环境,而形成的有关绿色化学方面的理念即是绿色化学理念。其主要内容有三部分组成:首先,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人口数量,经济结构,社会状态,以及资源等各方面与环境协同统一发展,既能够保证各方面在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又要确保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受到了有效的保护,让发展能够长久持续。其次,形成绿色为基础的化学生态价值观。在教授学生化学理念,化学反应,化学现象等基本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要以绿色化学理论为根基,通过对于生活中常见事件的分析解释,让他们在了解到化学科学对于人类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认识到化学科学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的灾难性的损伤,正确的看待化学科学。最后,形成可持续的化学发展观。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本理去看待自然环境的保护,开发,利用过程,在人类的进步发展过程中,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带给我们便利又同时接纳自然环境带给我们的健康,在道德观念上让化学与人类发展协调统一,和谐并存。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必要性

学生时期的观念奠定了学生在以后的行为意识发展方向。通过对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灌输绿色化学理念,可以让学生注重这个话题,并在个人实际生活中亲身践行。初中生的意识很容易被社会观点所左右,对于化学生产的认知多是负面的,主观上是抵制化学生产的,并没有认识到它的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在化学教学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绿色化学理念教育,了解化学对于促进人们生活,治理空气污染,保护环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让学生对于化学树立正确的观念,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学习兴趣。此外,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以让在学生思维中建立绿色化学理论,运用这种特殊的化学理论可以在保证化学为人类造福的基础上减少或者消除对于自然环境的损伤。在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建立绿色化学观念,对学生未来生态价值观念形成有很好的推进作用。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教育正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初中化学教学具体教学策略

国家教育部在有关初中化学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体渗透策略如下:

(一)在化学教学内容中加入绿色化学理念部分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特征,加入相关绿色化学理念内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例如,在讲解空气的组成部分内容时,空气质量是不可避免的话题,空气质量是学生最直观能体验到的化学带来的结果,伴随着工业发展,工厂排出的污染性气体,汽车尾气,这些化学反应给空气带来的最直接的损害已经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同时也可以将该部分内容与后面的“还人类洁净空气”部分组合,把工业废气以及汽车尾气产生的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与酸雨产生的相关原理,酸雨带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危害等给同学们讲解。引入空气污染治理的话题,加深同学们对于空气污染的重视程度。又如,在学习如何产生氧气部分内容时,为什么实验室通常采用的是H2O2与MnO2制取而不是采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反应,因为采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会产生对空气又污染的Cl2,而H2O2与MnO2则只会产生过水和氧气,相比较来说后者对环境更为友好。通过这种将绿色化学理念与初中化学内容有效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学到化学知识同时又了解到了绿色化学理论。

(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实验是初中生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验中引入绿色化学理念具体就是通过对现有的化学实验方法进行改造设计,降低其对于环境的影响,促进其与环境统一发展。在具体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设计化学实验开始就注重绿色化学理念,选取最绿色的实验方案,对于实验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对于实验试剂的使用要适量而用,不浪费,无污染。对于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应当尽量避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对于已产生的污染性废弃物,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的处理,降低其污染。在实验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引导学生养成绿色化学理念。

(三)创新性改进化学实验,让实验绿色化

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室可以通过改进措施更加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比如,在初中化学试验中重要的化学实验—制取氧气中。最常见的实验方案是H2O2与MnO2制取,在这其中MnO2是催化剂不参与具体反应过程,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催化剂的用量把控不是很准确,使用MnO2的过多,试验完成后会直接把它当作实验废弃物扔掉;再者就是如若MnO2量过多,会使反应过剧,高温的H2O2从实验器材中溅出伤人。这个实验就可以进行改进,将MnO2制成颗粒状,实验完成后直接取出便可,减少了化学药品的使用同时又减少了化学废弃物。此外对于一些化学反应条件要求高的实验,可以采取微型化措施,进行迷你版的实验,减少试剂用量以及污染物排放。

(四)采用多媒体仿真实验教学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贯彻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也应当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对于初中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高难度的验证试验,如H2与CuO的还原实验,H2SO4的稀释实验等,这些化学实验不仅操作难度高,通也实验产物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通过采用仿真实验,可以在保证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减少化学实验污染。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让初中化学实验对环境更加友好。

作者:张志恩 单位:甘肃镇原县新集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潘一,杨双春,徐霖.绿色化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D].2000.

[2]彭帆.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山西青年,2015,(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四篇:化学史与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摘要: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化学史,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设计,除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作用外,更能促进化学课堂中学科知识的传授、问题情境的设置、科学探究的推进,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化学;化学史;教学设计

化学史,就是化学科学的发展史,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化学知识的系统的历史的描述,其中包括各种理论、应用创新过程,化学家为真理奋斗的精神。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进行化学史教育一般是让学生感受化学家们的高尚品质、激励学生投身化学学习,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实际上化学史可以向学生生动地展示化学科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把握化学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理解化学的发展与人类的关系、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科内容的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一般很少考虑科学史和科学本质问题。因此,化学史要走进课堂,真正成为化学教学的一部分,就必须与教师所关心的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设计,为化学课堂中学科知识的传授、问题情境的设置、科学探究的推进服务。

一、以化学史为媒介,促进学科知识的传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的中心内容,结合教材的相关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采用多种手段,尽可能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抓住时机,灵活、适当地穿插融入化学史实。其目的:一是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关于某些化学事实方面的知识,即获得是什么的知识;二是使学生学习到关于某些化学原理、规律等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即获得为什么的知识。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作者介绍了英国科学家波义耳的实验。实验步骤:(1)在一个烧瓶中加入八两锡,封住瓶口,称重;(2)加热灼烧锡,等到锡变成灰时停止加热;(3)冷却后拔去封口,称重,发现总质量增加二两。实验结论:(1)化学变化中物质质量会变大;(2)火的微粒穿过玻璃壁被金属吸收了,金属质量的增加就是火的质量。同学们小组讨论后发现,波义耳的实验和《空气》中拉瓦锡的实验类似,但由于当时理论和条件所限制,结论并不正确。这一则化学史所涉及的问题,学生用质量守恒定律就能解释,既起到巩固概念的效果,又能了解科学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人不成功或者现在看来结论不正确的研究,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再如讲授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时,介绍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历史;学习分子和原子概念时,介绍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各自学说的历史;学习纯碱的制法时,简介侯德榜的制碱历史。作为媒介的化学史内容必须要围绕教学目的的要求恰当选择,在内容上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在数量上要恰当,不能喧宾夺主,冲淡本节课的主旨;在质量上要做到通俗易懂,又不脱离教材。

二、以化学史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史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同时也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保证。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应用化学史知识设置故事情景,既渗透化学史教育,又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趣”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例如:在《空气》教学中,作者在课题引入环节设置了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的一个实验。实验步骤:(1)加热汞煅灰(氧化汞),放出“空气”;(2)蜡烛在分解出的“空气”中燃烧时放出更为光亮的火焰;(3)老鼠在这种“空气”中的存活时间也比在寻常空气中长4倍。实验结论:这种气体不含燃素,所以有特别强的吸收燃素的能力,因而能够助燃。学生仔细研读会发现普利斯特里实验中“空气”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空气,根据已有知识,学生会判断这种气体是氧气,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打下伏笔。还可介绍当时燃素学说占统治地位,普利斯特里并未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从中体会科学发展的艰难历程。再如学习原子结构时,动画演示卢瑟福试验模型,以此为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配合讲述科学家以严密的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加上精确的试验,使他成功地打开了原子神秘大门。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也比较投入,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又能大开眼界,陶冶情操。

三、以化学史设置问题,开展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和发现并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科学家和科学研究并不神秘,学生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探索去认识自然,体验科学认识的过程。作者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尝试以化学史实设立探究的问题,学生从提供的化学史材料中主动地收集查阅资料、分类整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作者设置了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为蓝本的探究问题。实验步骤:(1)取一个瓦盆盛上200磅干燥的土,种上5磅重的柳树根;(2)把瓦盆用带有小孔的铁板盖起来,每天只用雨水或蒸馏水浇灌树根,五年之后柳树根长成大树;(3)将柳树取出称重共169磅3盎司,把瓦盆中的土干燥后称量发现比原来的200磅减少大约2盎司;实验结论:所以增加的164磅根、茎、叶只能是由水产生的。问题讨论:1.柳树实验设计中注意了哪些问题?2.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3.你能够说出这个历时5年的实验中主要物质的质量关系吗?学生能分析出柳树试验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空气中的成分,进一步分析得出光合作用中主要物质的质量关系。作者将化学史内容融合进科学探究中,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科学发展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卓越贡献。同时,从定量研究的视角来进行相关目标达成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定性认识化学过渡到定量认识化学。作者在实践中探索融化学史于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由此通过化学史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作者:施维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参考文献

[1]孟献华,李广洲.中学化学教师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05,(2)

[2]毕华林.化学新教材的开发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家治.化学史教程[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提高

摘要:

化学学科是初中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对初中乃至以后的化学学习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增强化学学习的有趣度,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规划化学教学内容,优化化学教学设计,创新化学教学方法,发展特色化教学。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教学效率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普及推广,现代知识体系不断地发展和扩充,教育部门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化学学科是他们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对初中乃至以后的化学学习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因此,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的规划化学教学内容,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准,促使学生充分掌握化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化学技能。

一、关注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

学生是化学学习的受众体,什么样的化学课是优秀的、成功的?毫无疑问学生们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故而,若想取得教学的提高,教师们首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新的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通过学生的行为和语言,全面了解学生。化学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心理。只有当教师明白学生的真正想法和喜好,才能投其所好,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化学教学增添魅力。其次,增强化学学习的有趣度,引起学生的兴趣。做好了解学生的功课之后,教师还要做到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化学是初中阶段新加入的课程,教师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要时刻保护学生对化学建立的兴趣。最后,让学生真正加入到教学,开发思维能力。化学教学中,教师会借助实验作为教学的手段,这也是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性,调动他们的热情。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去思考问题,活跃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规划化学教学内容,优化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是一种较复杂和变化的知识体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促使化学教学达到最优化,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准备工作要做到位,吃透教材。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将教学的内容研究透彻,备好一节课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节省课上的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讲课的语言要简明清晰,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要把每一个知识点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其次,充分利用宝贵的课上教学时间。每一节课程的时间是固定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还要保证学生们学会掌握,这样才能保障未来的教学计划顺利开展。教师要学会创设一些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释放压力,活跃自己的思维,有利于他们真正学习化学知识。最后,及时组织学生复习内容。课后的作业布置和课前的提问环节都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的好时机,教师要懂得利用时间组织学生复习所学过的知识。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他们掌握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三、创新化学教学方法,发展特色化教学

随着教育的发展,曾经很流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宜当下的化学教学,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地尝试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应围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两个方面开展创新,探索一条适合初中化学教学之路。一方面,鼓励学生勇于抛出自己的问题。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述,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现在,教师可以反过来教学,鼓励学生勇敢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课本的准备,学生在预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在课上提出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正确利用多媒体优势。多媒体的出现为化学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好处,能够非常直观的阐述课本中的化学难点。此外,有些化学实验课程带有危险系数,为了学生的安全,教师一般都会取消实验,改为口头叙述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实验过程能够成功解决这一难题,这也成为进行初中化学创新的全新切入点。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整个化学教学的有效进展有着极大影响。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抓住机会走进班级之中,了解学生。并且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规划教学的内容,尝试运用适合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开发特色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去探索新知的习惯,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最终为真正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玉荣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嘎拉布尔学校

参考文献:

[1]杨雪琴.浅谈如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02)

[2]林开兴.新课程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方法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

第六篇:初中化学教学学生非智力因素策略

摘要:

基于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求知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通过调动非智力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磨炼意志、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让每位学生在化学成绩和素养上得以同步发展。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初中化学;调动策略

古人云:“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爱因斯坦也认为:“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见学生潜力开发只注重智力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眼光放到尚未开发而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因素领域。优质生源学校学生成绩并未表现出随智力差异缩小而同比缩小的现实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目前,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根据北师大心理学教授林崇德的观点:非智力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运用林教授的观点,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初中化学教师,对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和开发做了一些尝试。

一、抓住心理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目标指引学生努力的方向,所以教师可以用当地文化背景如镇江地区古代炼丹家葛洪、《梦溪笔谈》中涉及的古代化学知识、索普集团和清华大学合作的氢能汽车、扬中太阳能专家施正荣等本地科学名人名事作为第一手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追求知识和改变人生命运的强烈愿望。

二、利用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

动机的产生除了自身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因此,可以通过每学期的社会实践,如参观新区名优企业,了解各种产品的生产流程,让学生了解化学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好化学的动机。

三、强化学习成果,发展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成果发展学生兴趣,并不断强化,使学生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比如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和第三节化石燃料,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课件,然后分组分模块由学生上讲台讲授,教师在课后进行评价和补充。学生备课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远远比教师给予的多,同时,同伴互助过程中又调动了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面。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和质疑,从而产生追根求源渴望求解的内心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四、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学生“尊其师”方能“信其道”。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带给我们许多的正反面例子。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的爱屋及乌率。由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重、焦虑和依赖心理比较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这就更需要教师多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学生建立新型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展示化学内在蕴含的探究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志与性格

化学教学其实也是一门精炼语言的艺术,为了通过化学语言创设科学情境与思维阶梯,教师在化学语言上力争做到:第一,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第二,提出问题层次清晰,思维递进;第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体现探究活动的载体,让学生在拓展视野、探究活动中联系生活素材,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释放参与激情,并通过激励其成就感和进取精神,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意志形成探究性格的目的。

总之,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是一长期的艰苦发展过程,也是磨砺学生意志、性格和品质的过程。充分运用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学习兴趣、锤炼学习意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符合素质教育与学生的需要。

作者:吕雪峰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孙永清、马仁真.学生情商与非智力因素培养训练实用全书.中国人民出版社

[2]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

第七篇:初中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摘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已然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化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和图像于一体,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生动的目的,对教学质量水平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就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用多媒体技术,有效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并为新课教学做好充分的铺垫。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生动形象的优势特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上课之前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内容大体如下:意大利有一个“屠狗洞”,为什么叫“屠狗洞”呢?是因为走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毫发无损的走出来,而狗进去后没过多久就会死亡。这个动画片播放完之后,所有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迫切想要知道这是为什么。此时,教师顺势引入新课:“为什么这个洞穴会让小狗死亡呢?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就能解答这一问题,学完之后,你们就明白了。”接下来,课堂教学就会顺利进行,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能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用多媒体技术,不断优化实验

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不断优化化学实验,强化实验效果。教师在做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时,可以将实验展台与投影仪相连接,以放大实验过程,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实验步骤,增强实验效果。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不但可以节省实验试剂,而且安全环保;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实验室中无法完成的、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学生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意外事故,不但威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尽管实验之前教师会讲清楚实验的要点及其危害性,但是却无法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更不能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原因。为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实验,或者错误的实验步骤引发的不良后果,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触目惊心的场面,从而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错误操作的危害性。通过气氛的渲染,可以加深学生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对于初中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学生大都没有生活经历,缺乏对这些化工知识的感性认知,如:自来水的净化流程、氧气的工业制法、钢铁的冶炼等。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这些大型的实验过程进行再现,逼真呈现工业生产流程,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情感发展

初中生的心理年龄趋向成熟,我们要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例如,利用多媒体介绍我国古代人民在化学工艺上的贡献,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通过介绍环保材料、健康、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辩证认识化学现象和本质,可以形成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介绍化学家探究与实验过程的艰辛,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等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到二氧化碳是引发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教师还可以制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课件,让学生清楚地观察一氧化碳能够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以此来证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教师要经常联系实际生活,用生活中发生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优势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正确看待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能将优势变为劣势,从而犯下画蛇添足的错误。教师要时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李学文 毕研成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王村中学

[参考文献]

[1]穆海亭.浅议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1).

[2]杨发臣.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

[3]周旭.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J].科学教育,2012,(04).

第八篇:初中化学教学学生化学素养培养

摘要:

化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对化学教学提出的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素质要求,以突破单一的知识性人才,实现多元发展。本文在分析化学素养内涵构成的基础上,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化学素养;学生主体;自主研究

一、化学素养的内涵界定

化学素养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广泛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含义,但是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界定,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表示化学的基本概念。概念的学习是化学知识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作为学生要能够明确化学学习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能够对化学产生总观性的影响;二是,具备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提出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灵活性;三是,了解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包含的基本研究方法。化学知识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内涵,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运用,而是要开启学生更加广泛地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掌握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四是,汲取化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化学观。化学研究和探索中包含着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怀疑与批判等精神,教师在实验中要逐渐渗透,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化学观是人们对化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一)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化学知识的传递,关注教师传递的知识是否足够的丰富,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习惯、态度、认识、方法等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在教学中需要逐渐改变关注学习结果,关注教师的教的单一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记笔记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的引导不是将注意力集中笔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重现了黑板上的内容,而是关注学生通过记笔记是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个性化,是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再如,在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谈定律,谈结论和习题,还应该结合实验、实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生发现过程以及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逐渐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概念。概念的学习绝不是能够熟练地背诵就是掌握,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琢磨,在更多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内化,最终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引领学生把握初中化学的精髓。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教育资源,生活中也包含着问题出现的情境,生活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大多数封闭的课堂,教师化学知识的讲解时按照教材的案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依靠的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学生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习题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索。例如,在氧气助燃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的学习已经知识氧气更集中,可燃材料接触面越大,燃烧越旺,但是一个学生集合生活经验提出的一个问题使同伴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很容易熄灭,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影响燃烧的另一个因素着火点。再如,在溶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人们常反应的全自动洗衣机冲洗不干净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少量清水多次漂洗的干净还是大量清水一次漂洗的干净,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想要用新学到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用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知识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进行新尝试的动力,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时间和方式的洗衣存在哪些差异。促进知识的运用的灵活性。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观察,感受化学魅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配有必要的化学实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要么是用演示实验代替操作实验,要么是用不进行实验观看教材的结果。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传递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而是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实验,一组是将白磷直接放在热水中,观看白磷是否燃烧,另一种是将白磷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金属铜片上,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引导学生发现白磷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对比,学生能够明确然后不仅需要氧气而且需要着火点。同时,化学实验也不只局限课堂和实验室中,而且要引导在生活中创作条件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例如,在CaCO3的各种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鸡蛋壳来进行实验,在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食用醋和小苏打来制备氧气并了解其中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更加直观,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象化,将知识学习的过程详细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发展能力,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和趣味,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

综上所述,化学素养包括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研究方法和化学科学精神等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作者:雷虹 单位:甘肃庆阳市环县车道乡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克现.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素养的获得途径浅析———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166-168.

[2]杨秀杰.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204.

[3]贾友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分析[J].今日科苑,2008,22:236.

[4]宰高峰.学会反思,锻炼思维,提升素养———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35:117.

第九篇:初中化学教学教育游戏研究

摘要:

教育游戏是将游戏引入教育教学的过程,将游戏娱乐的形式与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联系,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本文在分析教育游戏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探究教育游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教育游戏;初中化学;情感参与;积极思考

一、教育游戏的内涵及意义

游戏是一个熟悉的词汇,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伴随着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学生能够自主地决定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学生充满联想,思维处于主动的状态,学生的情绪是欢乐的,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游戏的优势所在,也是游戏并引入到教育教学中的动机所在。但是,教育游戏不同于游戏,游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的行为是即兴产生的,教育游戏则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游戏内容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游戏的目的不是简单地玩游戏,而是要解决教学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是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科,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够表象地看到各种形象的物质,需要借助抽象逻辑的思维或者想象,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游戏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具有充分的感性经验和情感参与,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教育游戏相联系,一方面能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新知识的思考提供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基础,让学生对新内容产生好奇,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确来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在教学中积极参与,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育游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教育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提出,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知识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研究是以问题的形式展开的,问题是存在于情境中的,因此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教育游戏创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小时候的一个游戏“火洞”,用一个铁皮的罐子,钻上几个窟窿,然后把燃烧物放在里面,通过拿着罐子上的绳子晃动,使燃烧物燃烧,出现火焰,教师通过ppt展示小时候的游戏片段,激发学生的热情,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在物体燃烧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往罐子里塞燃烧物,那么是不是罐子就会原来越重,学生说是越来越轻,教师继续追问那是有东西消失了,那么质量守恒定律是什么内涵呢?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带领学生走进新内容的学习中。

(二)利用趣味游戏,突破重点难点

化学知识中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知识理解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通过教师语言的讲解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仍然需要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游戏无疑是一种好的方式。例如,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Flash动画的制作的火焰,学生通过电脑操作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如果正确电脑会显示出灭火原理;如果方法错误,电脑会模拟出现火势更猛的后果,通过模拟现实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这样就将知识更加形象的展示在眼前,并且可以将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再如,在《溶解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采用直接传授的方法告诉学生不同物质的溶解度,而是引导学生使用规定克数的勺子,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尝试,并记录记录游戏中每一种物质中放入溶解物的质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三)利用卡片游戏,巩固知识

扑克牌游戏是传统游戏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并且开发出多种游戏类型,在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利用卡片将化学知识与游戏紧密地集合在一起,通过卡片游戏引导学生来巩固知识。例如,在《物质的分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卡片游戏制作出不同物质的卡片NaCl、KCl、NaNO3、MgO、Na2O、CaO、蒸馏水、矿泉水,引导学生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和氧化物。两组学生猜拳决定出题权,获得出题权的小组发出物质分类标志,另外一个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举出一个满足需求的物质,要求所有成员的物质都符合要求,并且该小组共同取出了所有属于该物质分类的化学物质,正确的获得分数。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在玩中巩固知识,充满乐趣和挑战,并且通过各小组竞争的方式增加团队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突破误区,获得专区的知识。

(四)利用竞赛游戏,进行综合学习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成功的定义就是获得胜利,赢得分数,这使得大部分以竞赛形式展开的游戏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拼搏热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在分知识的巩固和学生中运用竞赛,而且要在联系不同主题的知识,设计综合性的知识学习。例如,在化学式的复习中,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轮流写出自己记得的化学式,不能重复前面小组写过的,接不上来的小组被淘汰出局,最后知道更多化学式的小组获得胜利。再如,在单元复习学习中,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试卷检测的方式,而是采用“非常课堂”的方式,分为设计选择题、问答题和练习题,采用必答和抢答的方式组织学生来复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有知识的学习,而且有情感的参与,由想要回答问题的激情,与集体荣誉感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

综上所述,教育游戏唤醒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育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利用趣味游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卡片游戏,巩固知识,增加乐趣;利用竞赛游戏,进行综合学习,实现综合性思考和提高。

作者:刘博 单位:甘肃庆阳市环县毛井乡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飞,赵颖.基于Flash的初中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实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525-527.

[2]智飞飞,杨澜.基于Construct2游戏引擎的教育游戏设计———以初中化学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02:184-187.

[3]洪周平.游戏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有效性实验研究[J].成功(教育),2013,10:29

第十篇:初中化学教微型实验学应用

摘要:

在中考化学题目中,化学实验是考试重点,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学应该对化学实验的微型化进行改革。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本文分析了微型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初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应用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化学教学应该以化学实验为核心,化学的微型实验是对化学现象验证的一种好方法,是学生在学习中按照实验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微型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明了地掌握化学原理,而且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化学实验中开动脑筋,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一、微型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微型化学实验中,可以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微型实验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一些小巧的化学设备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单纯的解读化学课本更有效。学生通过微型化学实验的实践和操作,可以更感性地了解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到气体燃烧的气味,对沉淀生成的速度进行了解,防止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距离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完善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微型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中会产生一些有毒的气体,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实验后,可以将这些气体收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微型化学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都是小型的,而且试剂的使用量不大,节省大量的实验成本,防止大量的材料的浪费现象。微型化学实验在操作中是非常简便的,老师可以先操作,然后让学生反复演示。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而且微型化学实验使用的试剂比普通实验要少,所以实验中的危险性较小,通过微型化学实验可以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实验环境。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生动地观察实验的变化。例如在氢氧化钠遇水发热的反应中,老师可以在实验中让学生触摸烧杯,感受到放热的整个过程,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微型化学实验,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创新能力。

二、微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微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意义重大,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并且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在初中微型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实验中如果采用的试剂量不足,就会出现化学现象不明显的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化学教学时,老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还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微型化学实验中应该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进行酸碱盐的物质属性的化学实验中,老师应以试管代替点滴板,防止实验中药物使用过多的问题。在对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哪种例子会导致石蕊变成红色的实验中,老师应将氯化钠和盐酸溶液滴入盛有石蕊的试剂瓶中,发现氢离子会导致石蕊变红色。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应将实验的原理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氢离子遇石蕊变色的原理。

(二)微型化学实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由于化学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进行初中化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化学实验。例如在课堂上学习硬水和软水的相关原理后,让学生在家庭中完成硬毛巾变成软毛巾的实验。在课堂上进行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用鸡蛋壳和食醋进行反应,观察现象。这样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就可以学习化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实验

由于微型实验消耗的试剂比较少,而且实验的安全性比较高,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中,可以将长颈漏斗代替注射器,在微型实验中让学生克服实验中的恐惧心理,让学生喜欢化学实验,在实验中产生兴趣,实现对气体的收集。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运用化学实验,让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在学习中养成勤于探究的好习惯。在微型化学实验中,实验的安全性比较高,学生可以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并且在实验中可以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深化,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微型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作者:沈璐 单位:高邮市武安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姚如富,姚得利,方璐.微型实验在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及推广———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案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06:122-126.

[2]李志方.中学教学仪器装备与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微型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38-40.

[3]于春香.浅议微型实验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