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里面明确提到: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文化课和致力于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亦应得到课堂问题意识发展的机会。从这个角度上讲,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勇于破除传统教学观念,基于新课标所提出的规则,让更加科学的课堂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现基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原则与过程,提出几点实用性较强的策略,如丰富提问形式,构建问题链,以及给学生提供提问机会等。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置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发展的源流,同时也可以说是思维发展的动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合理的问题设置,是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动态之后的一种必然举措,它可以把教学内容有效地转化为问题模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究,从而使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原则

1.问题核心原则。在应用问题展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课堂的核心载体在于问题,绝大多数教学活动均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展开,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置身于良好的环境氛围之内,利用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而不是进行机械的记忆,或者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结论。[1]2.积极引导原则。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另一方面也应该将自身的引导者角色作用发挥出来,在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场景完成引导、质疑与点评工作,使学生有回答问题、探寻知识的机会。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摆在面前的新知识,自主参与到创设和谐学习氛围的任务中来。3.主动参与原则。学生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问题设置与处理活动,作为课堂重要组织者的教师,应该关注这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投入到问题设置与解决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任务中来,使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得到表现和发展.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用流程

1.情境下的问题提出。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一道创设合理的情境,让问题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普遍会对未知的知识内容抱有很大的好奇心,求知欲也比较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利用问题带动新问题,用疑问激发兴趣的形式,构建形成符合实际要求的问题情境,保证学生的参与度。[2]2.过程中的自主与合作。当情境下的问题提出来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就是学会放手,勇于放手,给学生留下足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其有机会利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处理上述问题,真正实现综合素养的自我发展。3.后续的反思与巩固。当问题提出并得到解决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到反思总结和巩固新知的过程之中来,让学生有机会对问题处理的全过程进行回顾探究,逐步养成探究加反思的良好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概括和归纳能力得到发展,使之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入和更系统的感知可能性。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优化策略

1.提问形式要更丰富。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保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问形式更加丰富,更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实现自主与高效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带动下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问的形式可包括多种类型,比如反问法、追问法、回问法等,不同方法在恰当时机的应用,会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举例来讲,当接触到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有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把反问法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学生有机会深化理解此项知识点。问题可以如下所示:如果y=f(x)图像位于区间[a,b]上断开,则必然会有零点存在吗?f(a)•f(b)<0能够说明什么?不求(a)•(b)≥0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否存在c∈(a,b),f(c)=0,c是否唯一?利用这几个具有显著反问特征的问题,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得到反馈,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课堂上得到及时升华,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全面、角度变得更加新颖。而除了反问法以外,其他各类方法的应用也都大有可为。2.问题之间要有衔接。所谓问题之间要有衔接,就是问题的提出不能过于突兀,而是要在课堂上形成此问题与彼问题的充分联系,最好可以形成一个问题链系列,使学生能够同时兼顾各项教学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脱离于基于目标要求,以循序渐进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实际操作中,高度衔接的问题设计可以包括类比问题链、推广问题链、逆向问题链等不同形式,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首先,教师可让未知问题和已知问题结合起来,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未知问题来源于既有知识,并且能够直接从已知问题中拓展出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新旧问题联系起来,形成关联度较高的链条,会保证学生意识到知识的系统化特点,使之从整体思考数学知识的特点及内涵。举例来说,当接触到数列有关内容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基于函数概念知识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而存在的特点,并以分析函数的观点分析数列。其次,教师可让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利用具有实践操作指向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与创新能力,特别是可在此过程中,让新技术手段得到充分应用,发挥出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的优势,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比如当接触到幂函数有关内容的时候,可依靠具有实践指向的问题,给学生层次性的操作空间,引导大家自主选择a值,并绘制图像,接下来再于此坐标内继续作图像等,最后用定义证明,整个过程中,学生将体验出从问题到发现的乐趣。最后,教师可让同一知识点辐射出不同角度的问题,构建形成中心知识点类问题链,或者是使问题的形式转换,或者是使问题的条件变更等,多头并举的做法,能够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有助于其抓住问题的本质,理解知识的内在规律。像在接触等差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以后,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供以同一知识点为中心的多个变式问题,达到求{an}通项公式的理想效果。3.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高中生在数学课堂上,会因为问题而取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而如果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再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则可以说是另一个更高的境界。举例来说,当教学至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利用正弦定理,我们能够对三角形形状进行判断,并达到三角形边角关系转化的效果,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正弦定理具有此种功能的原理是什么呢?余弦定理又是因何得出的呢?这样的提示会使学生主动提出与基础知识相关联的问题,并快速进入到解决状态,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与探究极有帮助。

四、结束语

按照笔者的观点:高中阶段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课题的研究属于一个长期的、需要逐步积累的过程,它并非朝夕之功可成。正因为这样,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问题设置的原则与流程,并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使学生能够在提高参与兴趣的同时增强探索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师爱芬,张强.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观察这[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11):14-15.

[2]朱俊杰.做一个“问题老师”———让问题教学法深入高中数学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8,(9):24-26.

[3]汤冠英.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8,(9):36-38.

作者:陈祯仔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