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生涯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的生涯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的生涯规划

高中的生涯规划范文1

生涯发展的观点由舒伯提出:人的生涯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它由三个层次构成:生涯发展的时间、生涯发展的广度和生涯发展的深度。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发展任务。舒伯把人的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各个生涯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在我国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我认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学校本位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生涯发展和生涯成熟。现在北京市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很多学校开设了心理课,高中生涯规划指导可以立足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扎实基础,向生涯和规划方向继续探索,实施过程要考虑到系统性、活动性和自发性。参照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课程的角度,以教师为主力,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其对自我和职业的了解和生涯规划能力,增进其学习、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

认识课程目标与规划人生成长

我把高中生的生涯教育课程目标定位为以下三点:(1)帮助高中生了解自己;(2)帮助高中生了解职业,并进行职业探索;(3)协助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

本研究根据上述目标,针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和面临的发展任务,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分解:

高一年级学生涉及认识学校的环境和资源、确定学习目标、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世界、文理分科指导问题。高二年级学生的情绪表达、人际关系问题、异往、学业压力和生涯规划等问题比较集中。高三年级学生要面临人生最初的生涯决策,对填报志愿和未来发展感到迷茫为主要表现。当然学业压力、考前焦虑、学习与交往的平衡也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就是要聚焦学生发展过程中与生涯发展有关的集中问题。

学校在考虑到高中三年学生所面临的发展任务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个人成长经历与人生发展的关系;(2)分析个人性格与潜力;(3)探索个人性格与生活角色间的关系;(4)关注高中教育发展、学习内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5)了解大学与相关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6)认识人力资源供需与社会生活相关信息;(7)系统整合相关信息以完成决策评估;(8)运用决策技巧以规划行动方案;(9)演练并实践升学抉择;(10)树立职业意识,为今后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以参与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可以采用多样形式,课堂教学、选修课、成长小组等形式都可以进行,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一定的辅导主题。让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实现学生自我生涯教育和生涯发展的目标。教学方式主要有:教师讲授、问卷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自我设计、角色扮演、趣味游戏、社会调查、网络信息搜集、提问互动与课后作业等。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述理论知识的时候,要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还要注重案例的积累补充,通过案例教学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实施的过程采用主题系列单元活动设计的方式来统筹教材内容。以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课程以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每个主题下设有几个单元活动围绕这个主题内容展开,由浅入深,逐步落实。

基于学生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的设计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美国职业指导创始帕森斯(Parsons)建立的“人格特征――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性与能力模式,这种特性和模式与社会某种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及其对人的要求之间有较大的相关度。若能在适于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工作,个体一般能在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并能调动自己的潜能。

生涯发展论是西方生涯辅导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理论学派,它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综合差异心理学、社会学、人格理论的有关原理,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究生涯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的职业行为、生涯发展阶段和成熟度。决策理论着重于生涯决策历程与形态的探讨,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学说:探讨生涯决策历程的学说,探讨生涯决策形态的学说和综合历程、形态及情境因素的学说。

在课程中,以“人格特征――职业因素”匹配理论为基础,结合生涯发展理论和决策理论,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涯理念,改变消极或错误的生涯观念,并了解生涯规划的过程。

1.认识生涯,主动规划

任何的学习都要首先产生学习动机,学习这样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同样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生涯,什么是规划,什么是生涯规划以及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历程、职业发展甚至幸福生活有着怎样的意义,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的愿望。

2.探索自我,培养能力

帮助学生从兴趣、人格、价值观、能力等方面获得对自己的初步认识,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一部分中除了介绍有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外,还要适当利用一些问卷、量表等心理测试工具对学生进行测试,帮助学生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了解自已。最重要的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培养自己具备生涯发展必须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比如:如何发展专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社会能力、行动能力及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健康管理、休闲管理等方面的技巧。

3.生涯探索与规划

学生可以通过资料搜索、生涯人物访谈、社会调查走访等途径深入、有效地了解社会的变迁、职业的变化和职业对自身的要求等信息,让学生了解获得职业信息的渠道与来源,认识职业与职业观的科学含义、职业与用人单位的分类、市场就业体制、社会就业制度、职业资格制度、新职业与热门职业等。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对职业信息进行独立的判断与分析。

4.善于分析,科学决策

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个人生涯规划报告。个人生涯规划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个人信息陈述:个人特征、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自己的梦想等。

第二部分,自我SWOT分析:针对特点和喜好,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对个人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剖析目前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需要将生涯发展目标与自己的生活目标、价值观和家庭背景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诸多合适的生涯发展方向中找到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目标定位:结合上面三部分的综合分析,为自己设定生涯发展的目标,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模糊,但是中短期目标越具体越好,要可评估。

第四部分,制定计划:明确了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之后,制定一个如何实现生涯目标的五年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应以如何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准备为着眼点,这一部分最为重要,关于生涯发展的所有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学生可以按此行动计划来指导自己各阶段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感悟

我非常有幸在高一开设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的选修课,报名之初就遇到了难题,因为报名人数较多、授课的场地、其他学科的平衡等,不得不进行了协调,最后以30人的教学班固定下来。通过学生报名的热情,可以看出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自我生涯发展的关注还是很高的,学生渴望了解、学习、探索和实践生涯规划的有关内容,这也为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的生涯规划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职业规划学说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并于六十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作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规划已经在各大高校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逐步被引入当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中。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其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来增强职业竞争力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增加成功的机会。因此,就业指导工作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但是,在归纳研究后发现,当前的职业规划相关理论还比较贫乏,我国缺乏相关的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使职业规划理论缺少基础理论支持。

一、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他们普遍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为时过早,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后走向社会自然就会做的一件事。这种规划意识淡薄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如“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工作缺乏稳定性等。

2、自我认识不足,职业准备不到位。准确认识自我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很多大学生往往停留在主观认识自己的阶段,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应准确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个性、兴趣、能力和就业环境等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缺乏力度,专业队伍严重欠缺。虽然多数高校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但其指导工作也仅仅限于部分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宣传,对于实质性的职业指导工作难以完成。专业人才队伍欠缺,使得一些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疲于应付,更谈不上实施全面有效的职业指导。高校专业人才队伍严重欠缺制约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2、职业规划指导不足,指导方法单一。虽然高校已经普遍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而且对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越来越予以重视,但是从整体上看,职业指导人员配备、设施建设、教材投入等方面资金不足,缺少物质保障,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实践活动及实习等方面也存在资金不足现象,影响职业规划工作的开展。

3、服务个性化缺乏。在实践中,还可以看到系统性较差,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一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其实,大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改进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从学生方面改进职业生涯规划

1、自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的基础上,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加强职业规划意识,首先要接触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借助多方面信息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冷静分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利于自觉加强职业规划意识。

2、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指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有效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自己的性格、情感、思维能力、特长等。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在众多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自我认识的同时进行自我剖析,分析自己的条件,根据自己特点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

3、确定职业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就是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为有了职业目标才有追求成功与事业的方向和动力。大学生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要根据客观实际条件和可能来加以设计,要坚持与社会企业需求一致,与自身特点结合,目标要高但不能不切实际,而且目标幅度不要过宽。除此之外,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长短配合恰当准确,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分。大学生在设定职业目标时,同一时期目标不宜过多,而且目标设置要在道德规范、法律规定范畴之内,应具体明确。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大学是准社会形态,也是进入社会的缓冲期。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确立明确目标之后,就要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职业环境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我们只有应职业环境的需要趋利避害,最大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才能实现个人目标。职业环境分析包括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组织(企业)环境的分析;要评估和分析职业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与需求变化的趋势;自己与职业环境的关系以及职业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要弄清楚自己在这种职业环境条件之下,究竟能干成什么?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切实可行,而不致流于空乏。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和预谋,培养自己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职业角色,以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期,加速社会化进程,尽快形成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从高校方面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1、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社会的发展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的方式,进而影响我们对职业的规划和追求。作为社会剧变的产物,生涯规划已成为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

2、加强职业生涯课程建设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而如何开设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两门:一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面向对象是非毕业生;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面向对象是毕业生。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写相应的就业指导教材,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践活动、文化素质等教育课程,课程的设置要有前瞻性,使学生了解学科相关职业最前沿的动向与发展。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缩减学校教育与社会应用之间的差距。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以及案例教学法。高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加大物质投入,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经费投入存在明显的差异。目前,缺乏专业性的、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取得积极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硬件”上,要投入必要的物质保证,如咨询辅导室、信息查询室、面试模拟室等;在“软件”上,必须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要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就要做好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完善专业组织建设,保证专业人员素质。

4、鼓励多源参与,建立行业规范。国外成功经验和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告诉我们,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就业中的少量专业人员,高校中的其他力量,也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特别是教师队伍也应该在学生成功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亟须制定适应我国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相关的标准来规范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使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5、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要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科学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必须选择专业化的评价工具,或者可以凭借内部专业人员的力量进行开发,或者联合外部的测评机构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工具。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客观地了解自我。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曲艳.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D].天津大学,2005.

高中的生涯规划范文3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生涯规划;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59-02

生涯,这一概念是1976年由美国职业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萨帕在提出[1]。生涯规划按时间来看分为短期、中期、长期;按内容来看包括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在萨帕看来:一个人从15岁开始,高中阶段进入以后就应该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生涯规划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因而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努力方向。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段时期对于他们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时候学生的心智基本趋于成熟,他们渴望自己所学的知识能与兴趣相吻合,以便将来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或找到一份符合理想的工作。常言道: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作为教育者有义务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并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这就要求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本调查报告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切实可行指导高中学生规划生涯做了力所能及的探讨和尝试。

一、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选择对象是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高中生。采用集中调查的方法,按专业、班级和性别的类别调查了两个班级。(高一12班与高一19班)使用自行设计的匿名自填式问卷,两班调查问卷发下去110张,回收107张(3人缺勤),有效问卷107张。调查对象中:女生70名,男生40名,文科班62名,艺术班48名。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两个班全体学生的调查,把握他们关于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感知和定位,在此基础上试探他们生涯规划与高中语文资源之间关系的紧密与否,是否提倡语文资源运用于指导他们的生涯规划。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采用开放性的“高中生涯规划与高中语文资源”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2个部分: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操作性定义和语文教学资源的把握和汇总,问卷内容从自我鉴定、职业关注、价值取向、生涯意识、规划行动大致5个方面和是否建议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用于职业规划(建议可以写出来)。最后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访谈法

以不同的访谈提纲针对性地对待30名高中生;2位学生家长;6位教师,5位学校行政人员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内容略析

(一)普通高中生生涯规划之差异

1.性别之差异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宏观上把握,高中生的生涯规划差异并不是很显著。微观上观察,各因子项中的自我鉴定、职业关注、生涯意识及规划行动上,男女生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2.专业和班级之差异

统计结果来看,文科生与艺术生之间差别不大,艺术生略好于文科生。在自我鉴定、职业关注、价值取向,两个不同学科,男女生之间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在生涯意识上,艺术科好于纯文科;规划行动上,重点班级好于普通班级。

(二)高中生职业生涯存在的问题

1.自我鉴定不明晰

自我鉴定是高中生涯规划的基石,高中生涯规划能否成功,这是第一步。所以只有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重新自我鉴定,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的生涯规划目标。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您在学习生活中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吗”的问题:62.6%的高中生一般了解或不了解自己将来能干什么;关于“你了解自己多少”的问题回答,1%的高中生很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28%的高中生比较了解自己,一般了解及不了解的占61.6%。另外,笔者又通过访谈渠道了解到不少高中生关于自己兴趣倾向、性格的了解不甚清楚,他们差不多只是根据主观意识,抑或同学、老师和父母的感性评价,一定程度上缺乏理性判断。

2.价值取向有偏颇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安逸的家庭环境(月收入20 000以上达到31.2%)和父母关于规划的态度(57%的家庭不会讨论生涯规划的话题),所以高中生懈怠规划和执行,就是这方面的意识也很浅薄。有40%的高中生希望获得轻松稳定的职业,有27.1%的高中生青睐薪水高的职业,13%的高中生认可个人喜欢的职业,19.6%的高中生倾向于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职业,以这个比例可以窥出高中生的价值取向: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学业或职业,无所谓选择,只要轻松高薪就好,依赖性过强,缺乏独立意识。在访谈中也发现许多的高中生,对自己的未来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

3.规划执行不给力

行动是生涯规划整个系统中关键的环节,是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是成功的保障和体现。但调查结果表明,有56.1%的高中生认为实施自己的规划有一定难度,37.4%的高中生认为几乎不能,只有6%的高中生觉得可以完成。笔者与高中生访谈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情况:相当多高中生意志力疲软,缺少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父母的宠溺,自律的放松,沉重的练习作业,还有高考门槛的巨大压力,高中生普遍行动力不强,生涯意识与规划执行基本脱节,这些一定程度都在阻碍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执行。

三、建议

托尔斯泰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当指导高中生“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2]由此可见,生涯规划与人生的成功息息相关,中学语文既然有使命,就应责无旁贷承担起生涯规划能力培养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通过调查,有86%的学生认为高中应该开设生涯规划的课程,有73.8%的学生认同从语文教材或语文教师那里学到关于生涯规划的意识。笔者从这里得到启示:从中学语文教学入手,如何引导高中生生涯规划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目标层面

树立目标非常重要,是源源不断、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要树立目标无非是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中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都是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经典之作,对于培养高中生憧憬未来,帮助他们确立并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终极目标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和意义。

比如粤教版必修一里通过阅读和学习名人传记(《布衣总统”孙中山》、《华罗庚》、《罗曼·罗兰》),激发他们向往和崇尚真理之心,此外一些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梦幻般的意境的,能不激起他们异域求学的幻想?[3]再如品尝屈原的探索精神;岳飞精忠报国的豪情;毕淑敏《我很重要》对自己的肯定和激励;《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的体验引起莘莘学子的歆羡和共鸣等。

(二)思想和行动层面

目标有了,却容易将之束之高阁或抛到脑后,不闻不问。我们需要的是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和行动的持续意识。如我们可以通过《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释的“舍生取义”;庄子在《逍遥游》中推崇的“至人无己” ;荀子在《劝学》中倡导的“学不可以已”,这些思想,老师把握得当,运用适宜,总能在机械乏味的学习中给学生注入活力并提高斗志。再比如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3];史铁生《我与地坛》对于自身的内省和生命的叩问……陶冶学生的情操,加深对生活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最重要的是学会面对艰难挫折的奋起和坚持,思想坚韧,无坚不摧。

再好的规划就怕流于形式。上述所举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高中生的人生定位、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个人品性等产生循序持久的影响。一旦这些与己心灵相遇的理想与意识萌发出来,他们能放慢孜孜追求自我真理的步伐吗?这些内动力定会激发他们去闯、去搏、去成功,这就是行动的魅力。

(三)其他方式

除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资源,其他形式比如说利用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单元教学,这个高中语文课改的新产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粤教版的语文教科书(调查学校所用)在这个版块学习中很注重生涯规划。其中包括活动指引;参考阅读;点击链接三个环节,系统、连贯地指导了学生如何去阅读、体验、提升。比如教材中设置的单元版块“关注社会”、“走进经济”,这个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对于高中生正确定位自己,思考未来,有效规划自己的人生只是有益无弊。再比如“表达交流”中的活动“做一个科普使者”;“点击链接”中“调查问卷的设计”“访谈的技巧”等内容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学识,转化成显现的能力。

另外,校本教材的挖掘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和知识大量迁移到语文教学中;课前三分钟的灵活运用;跟田蕴章学写字;听叶嘉莹讲诗词;听马未都说收藏;听于丹说昆曲;听易中天说中西文化;将“微博”训练成课堂上的“百字文”……生活处处皆学问,方法多样,形式百变,“草木”皆为“剑客”手中之“剑”,都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拿”过来作为启蒙、引导、重塑高中生的资源,生涯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蕴藏在中学语文教学之中。

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帮助高中生探索自己的心路历程:确定目标、自我认识、提升内涵——体会人生的丰富多彩、承担起解决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现实社会问题的责任和使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涯规划与中学语文教学并非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前者的内涵也蕴藏于教育者充当“灵魂的工程师”过程之中。二者紧密结合可以相得益彰。为了让高中生的生涯规划之路更加精彩、亮丽,善用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是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甫贵.试论我国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J].文教资料,2010,(2).

[2]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EB/OL].http://baike.baidu.c

高中的生涯规划范文4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特性—因素匹配理论 SWOT分析法 改进办法

一、引言

自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11万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660万人。在毕业生自由择业的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很大落差等矛盾只显出来。

教育部在2007年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明确列入各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当时的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概念。舒伯根据“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将生涯划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退出期五个阶段。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24岁之间,根据生涯发展理论,该时期属于探索期,探索期在生涯规划中是最为关键的,个人对职业生涯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将来的职业发展[1]。

人职匹配理论即关于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特性—因素匹配理论”和“人格类型匹配理论”[2]。本文将采用前者作为基础理论,以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为例,试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案专业化改进。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得到第一份工作后,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而第一份工作能坚持3年以上的,仅占8%[3]。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恰恰说明了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

高校普遍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多数高校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部分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对大学生未能及时灌输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都非常强的课题,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4]。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普遍只注重理论教育而缺乏实践教育,进而导致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大学生的能力与用人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落差。

3.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体制以及目前教育环境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贯穿终身,多数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到了大学之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没有明确的生涯规划。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切合自身特点

目前,大学生没有对社会形势、行业和岗位进行分析,也没有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盲目从众。最终引发了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用人需求不符、职业幸福指数低下、频繁跳槽等社会问题。

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改进办法

1.学生职业规划调查

为结合学院特色提供专业化规划指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东北大学软件学院的三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5份,问卷回收率96.25%。调查样本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样本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如表2所示,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占92.47%,在就业意向方面徘徊的学生占7.53%。在何时确定就业意向问题上(表3),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是在二三年级,所占比例为72.99%。由此可见,在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共同引导下,学生开始在二三年级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表 2 三年级本科生就业意向

表 3 三年级本科生确定就业意向时间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53.51%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主要考虑发展空间;有30.91%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主要考虑兴趣爱好(表4)。学生表示,三年级期间,他们愿意接受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集中在“面试技巧”、“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职业能力需求”和“职场经验”(表5)。由此可以看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更注重专业技术与工作的匹配和个人职业发展。

表 4 三年级本科生择业侧重因素

表 5 三年级本科生接受就业指导内容统计

2.SWOT方法分析学生职业因素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代表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5]。SWOT分析要求通过正确分析,发挥优势,抓住机会,明确发展方向,并找出主体实际情况的差距和不足,针对威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实现自身的目标[6]。

根据软件行业和学生整体情况,构建学生职业因素SWOT分析矩阵,如表6所示。

3.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决策

在SWOT分析矩阵的基础上,采用交叉组合,建构了四种基于不同分析角度的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7],如表7所示。

表6 软件学院学生职业因素SWOT分析矩阵表

表7 SWOT分析的四种战略

高中的生涯规划范文5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59号)对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涯教育,制定科学的指导规划和工作方案,把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目前,浙江省各普通高中已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

1. 内涵

生涯规划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职业辅导领域,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尽最大的努力来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的前提下,结合对外界的探索,摆正自己的目标,及时调整为之努力的路径。

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条件,发现自我兴趣及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学习,并为下一阶段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理想和成人成才。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辅导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现状

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日趋吻合,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涯规划辅导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浙江省缺少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高中学校普遍由心理健康教师来承担生涯辅导工作。

二、心理教练技术与心理咨询区分

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体育界,90年代,“教练技术”引起一批心理学学者的兴趣,心理学NLP(神经语言程式学)权威人士Tim Hallbom,Jan Elfline等人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教练技术不断丰富,通过多年的发展,心理教练技术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和专业。它除了应用于企业管理外,还广泛应用于个人成长及家庭、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帮助人们改善工作学习或解决问题。

心理教练技术探寻的是改变的根本动因,即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层次的信念。其实就是在心理教练与被教练者之间展开的一种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教练作为支持者、陪伴者、唤醒者,通过帮助被训练者发现自身的盲点、厘清目标来调整心态,激励精神,开发潜能,帮助被教练者实现人生目标。

心理教练技术是通过建立信任、明确目标、确定问题、选择路径、制定计划,使被教练者认识自我、发挥潜能、实现目标的过程。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教练技术重在团队训练,多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发挥教练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咨询则依求助者的需求而定。心理教练技术强调训练过程的活动、互动,发挥教练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咨询则多采用语言对话、沟通。心理咨询师会认为心理患者是有问题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在心理教练技术中,心理教练认为被教练者本身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协助被教练者发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完成目标。

三、心理教练技术在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上的应用

生涯规划辅导就是针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涯规划内容的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探索职业、作出抉择、明确生涯发展方向和路径。这与心理教练技术的内涵完全吻合。

1. 发现盲点,厘清目标

部分高中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内心真正的追求,经常在外界的驱动下追求表面的东西,并且把它当成自己的目标,高中生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深造,但对于将来的职业却并无规划,只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考大学”,至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没有想过。学习过程中也很少反观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这种需求一直被埋藏在内心深处。众所周知,目标的设定是生涯规划的核心。心理教练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帮助被教练者挖掘潜在的需求,并以此设定目标。

2. 确定问题,突破局限

态度决定行为,理清目标后,还需要探寻深层次的态度,改变影响行为的态度或心智模式。在这一阶段,教练者作为学生的支持者、陪伴者、唤醒者采取积极的发问和回应技巧。譬如,“换一个角度,你看看还能做些什么呢?”帮助学生客观、冷静地分析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觉察自己的状态,使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

3. 挖掘潜能,促成行动

心理教练可以利用逻辑层次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制定计划,促成行动。因为任何目标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行动:①我的目标是什么?②我有什么样的人格特点,是否有助于达成目标?③什么东西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④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具备什么能力?⑤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采取什么行动?⑥在此过程中,客观世界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自己?

由于缺乏行动力和有效约束,很多学生的计划往往停留在纸上,根本无法获得预期的成果。心理教练技术可以通过“跟进和检视”技术,在来访者碰到困难或出现气馁的时候,利用逻辑层次挖掘潜能,进一步将更强的信心注入行动之中。

四、感悟与思考

1. 心理教练技术在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心理教练的信念是“被教练者已经拥有所需的能力,包括发掘和运用这些能力的力量”。心理教练通过积极的开放性问题及适当的回应,让被教练者跳出自己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打开被教练者的思维,让其发现自己的盲点,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其善用所有资源,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教练的角色定位既不像一般教师,也不像心理咨询师,可以和学生形成更信任、亲密的关系。被教练者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潜力、利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高中的生涯规划范文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质量 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78-01

近年来,在高就业率的背景下,不少同学依然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满意度和专业对口率在不断下降。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只有35%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的。而在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专业的学生中,部分学生的气质、能力与专业并不十分匹配。许多学生对自我没有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他们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常常产生困惑和不满意,对未来的职业方向不明确,缺乏奋斗的动力,进而严重影响就业质量。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前后就业质量对比分析

笔者在2009年3月对526位深圳某职业技术学院某二级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7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其就业起到重要作用,但其中只有7.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曾认真设计,其就业满意度较高。其余同学总会遇到各种就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普遍重视就业技巧与方法的指导,轻视就业形势与政策及职业生涯规划,导致没能根据当前社会形势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科学地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10年3月对447名同一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的一次问卷调查发现,87%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起到了重要作用,83.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了详细的规划设计,仅18.6%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感到困惑或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

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质量的措施

笔者在借鉴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经验的同时,在就业指导课上加强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对每位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通过以下几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性措施,帮助学生找准方向,提高了就业质量:

(一)职业生涯规划成功案例的激励

通过开展名人进校园系列讲座以及优秀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成功案例,加强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案例激励,激发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动机与动力,克服规划时的应付性,注重其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二)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职业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识上的,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必须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自我认识分析,使之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优缺点、优劣势等等。一般说来,自我认识分为主观自我认识和客观自我认识。主观自我认识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体会、对他人评价的认识等来确认;客观自我认识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以及一些企业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所设计的测评软件等进行确认。通过全面的自我认识分析,学生能正确剖析自己,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析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兴趣相符,是否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是否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等,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针对三年制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量大、毕业实习时间长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在一、二年级进行效果最好。在一、二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问题,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在校学习目标,能有针对性地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

(四)加强就业指导课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按照“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的职业选择原则,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涯规划适应市场需求,学会收集并分析市场需求,密切关注自己的目标职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变化,使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走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

加强学生职业规划的个性化指导。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或专门的职业规划咨询,解答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另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高校学生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帮助学生从容应对就业形势,以职业规划促进学生的正确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切实可行地帮助毕业生认清了自己的职业能力与倾向,找回了就业信心,明确了就业方向,认清了市场形势,朝着自己的就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提高就业质量,实现自己的职业人生。

【参考文献】

[1]李颖.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使学生赢在起点.时代教育,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