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科技论文范例

高中科技论文

高中科技论文范文1

1、激发兴趣,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虽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也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不能被调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将学生作为知识接受的容器,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不能提前得知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没有质疑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学生的兴趣不易被激发。在当前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创造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敢于大胆创新,给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2、做好师生互动

课堂互动效果对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在课堂中主要应用的形式是提问,在提问前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开展教学互动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在设计问题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研究问题。利用提问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还可以实现知识迁移进一步研究更为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要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要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问题时要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日常观察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研究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地理现象,如温室大棚,要求学生平时要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多关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

地理教学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传递地理信息的有力工具,因为不同的媒体介质,因此地理教学媒体在表现力、传播面和参与性、受控性等方面都表现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要依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地理教学媒体,全面发挥地理教学媒体的作用,实现多种教学媒体的整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解决如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技能等问题,可以使这些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可以加深学生对此类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也可以促进教学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据地理教学实践可以得到,应用计算机媒体可以揭示地理过程、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掌握地理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4、加强社会实践

地理课堂教学应该走出教室,全面结合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形式。地理学科本身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遇到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而且让学生到野外去也是地理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和方法,这是因为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课堂。如在学习“地理地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当地地形特点和类别,学习“环境保护”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废品收购站去参观和讲解,学生返回学校后要完成考察报告。让学生回归大自然深入社会,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语

高中科技论文范文2

理科基础考试活动具体是为了迎合毕业综合素质检测要求,从而展现高考对基础课程设置的引导功效。接受高考挑战的学生应该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应用性解答潜质,其间人文情怀体系修缮工作也不可或缺。所以,目前这类考试活动不会产生过分偏激的难度效应,最终成绩波动效果也就不太显著。其与文理综合考试存在一定区别形式,由于文理综合需要吸纳更多科目精华之所在,包括物理、政治等六项科目,重点指标在于考察应试者在异质化科目领域中实际掌握的知识分析与问题应对能力。具体来讲,文理综合手段更多地彰显学生综合素质形态,而理科综合考试与其相比,涉及内容格式已经搭建难度都要略微复杂一些,相对地更能精准检验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化学考试需要满足一定的界定要求与规律准则,呈现高中创新课程改革的集中性思想,考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由此绽放,相对地普及了我国目前教学方案的调试功效与存在价值。对于理科综合考试来讲,细致内容应该围绕课程实施标准的整体性特征拓展,实际操作能力关注力度较大,在验证学生对基础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前提条件下,挖掘学生更多的自由渗入思想。所以,此类考试模式相对地更能选出富有创新潜能的合格新生。依照高考方案设计质量与考试前景观察,创新理科综合考试应对与往常文理综合等格式大有区别。传统理科基础考试动机指标在于验证学生在毕业合格端口的通过要求,主观思想在于传承高考对中学基础课程的引导以及总结功效。总的来说,目前理科综合考试应该适当保留异质化学科显著性特征元素,体现综合学科识别能力要求;难度相应地降低,具体注重理科的协调性发展实效,将组卷考试的选拔功能发挥到极限状态。

二、理科综合考试的细致变化规则以及影响效应研究

(一)辅导学生群体规模格局扩张理科综合考试需要面临大众学习个体实施统一验证、考察,化学整体成绩下降结果已在预料之中。所以,在应对实际备考工作上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身心状况进行节奏调试,争取迎合所有学生需求指标;并且,临届生面域急剧壮大,异质化层次学生辅导工作正反效应百般交错。

(二)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

自从我国实施理科综合考试方案之后,单位课程分配便成为首要面临的技术难题,包括细致化难度以及评价工作都要尽量协调统一。在课时分配层面上,应该尽量扼制学科重要性单方面考虑习惯,并且要立足于学生本身身心特征制定日常教学计划。这类考试特征仍旧遗留内容繁多、教学紧张等隐患特征,异质化科目之间有必要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做好日常沟通与合作,准备实施团队应对策略。

三、理科综合考试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合理教学手段分析

(一)整编高中化学模块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集合必修、选修模块,教师有义务从中做出有效梳理。由于文理分班具体从高二阶段开始,高一化学教学需要得到完整性衔接,后期整合思想便不可或缺。具体思路形式表现为:高一阶段具体完成化学完整体系的修缮工作,高二便将任务集中设定在思想整合层面之上,借助各类实验渗透手段,将化学与生活深度结合。只有在这种尝试性的探索工作范围下,高中化学阶段教学特征才能清晰呈现,相对地更加突出教学质量效应,得到更多学生与家长的支持。

(二)高考背景下化学阶段训练题的设计

新课程学习资料的匹配一直作为一线教师的研究重点,虽说市面上各类教辅资料广布,但始终缺乏一定的现实应对功效。尤其在创新高考方案实施后期,试题设计格式与方向都产生急剧变化,包括双向选择题以及单位题目难度增加现象等,单纯依照传统训练手段是不够科学的。因此,教职人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新高考动向研究工作中去,联合地区表现形式进行系统特征以及需求的掌控,将各类试题实施精准摘取与改造调试,最终形成高考训练题设计的全新思路,真正提升学生备考的有效性。

(三)全面关注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特征

高中科技论文范文3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同时,教师又在教学活动实施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重新进行定位,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由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型。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得以激发。学生在响应教师的引导后,才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进而调动起内在的潜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情感,喜欢信息技术,从而在课堂活动中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境创设教学法,是指教师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和学生心境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得到共鸣,进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我要学、我想学”的情感感染下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情境,使教材内容知识以真实情境的方式重现,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不但丰富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情感体验,更是让枯燥乏味的信息技术知识“生命化”,让学生如临其境,通过对知识情境的感悟,对信息技术产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制作电子报刊一章中的“图文混排”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两篇不一样的文章,一份是纯文字文章,一份是图文混排的文章,要求学生比较,哪篇文章更好看,更引人入胜。就这样,通过创设课堂导入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内容上,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明白:为了美化文章,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插入图片,实现图文混排,使得文章主题突出,图文并茂。

三、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作用,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的。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组成一种互动交流的两个方面,缺少哪一方面,教学过程都会受到影响,也不能构成教学,教学又是教师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所以,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一种和谐良好的教学气氛,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智力水平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设计教学任务,建立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平台。第二,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多种高质高效的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给学生提高更全面、有效的知识渠道。第三,营造友爱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教师一个善意而理解的笑容,一句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带来希望,成为他们爱上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的催化剂,进而把学生带入教学活动中,开展高效教学。

四、深入体验,进一步优化教学活动

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其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模式相对应。体验式学习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以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宗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中的意义和应用。因此,教师可以在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时,应强化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自身自学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结语

高中科技论文范文4

一、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误区

新课改明确指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以辅”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体现的知识灌输的对象。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才能适合当前的教学形势,才能使处于知识时代中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自由发展。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误区,大致体现如下:

1.课堂时间分配不当,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更存在这些问题,不知一节课的讲练时间到底应该怎样恰当分配,究竟是先讲后练还是先练后讲,还是边讲边练,还是自主练习探索出问题,再对症下药呢?哪样更好?自身把握并不准确。

2.如何看待开放性学习。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蕴涵的知识技术都非常丰富,而且不断地在更新,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抛弃,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非要局限于教材中内容,是不是该让学生任凭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去学,但这与实际又存在矛盾,因为高中信息技术的课时严重不足,这种教法究竟是好是坏很矛盾。

3.上课时是“以练为主,以讲为辅”,整堂课采取“半抓半放”的形式。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但是至于如何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众说纷纭。

二、信息技术教学建议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到底该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呢?

1.精讲多练。信息技术课程有与其他的科目不同的特点,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若局限于传统教法中,就会很难体现信息技术的显著特点———先进性、开放性,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无论有多么绘声绘色,学生只会在趴上桌上呼呼大睡,要把学生从被动消极转变为积极主动,则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展现自身的才华,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团结合作。在如今,要想做好一件大事,则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合作队伍。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自我为中心中,学习和生活中都很自私,不知与人如何相处。要想让学生在现代社会立足,必须在学校就得注重培养他们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将任务进行按组分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多向交流,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学以致用。信息技术具有很强实用性,涉及面广,许多学生对它都非常感兴趣,书本上内容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总想试图了解更多的先进技术,表现出很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如果在方法上对他们予以指导,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总之,正确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要被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束缚,教师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仍然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作为一名平凡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我愿与大家共同切磋,为探索一条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之路而不断努力。

作者:李娟 单位:江苏省金湖中学

第二篇

1过分注重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获取信息的技术与能力,在传导信息上更加便捷有效,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文化与理论问题,能够具有信息的使用与传递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将信息获取作为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技能。对于信息化时代,学生能够更加适应,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以及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这种情况,对于技能教育的重视是一个方面,但是信息技术学科不能局限于此,应当更加重视人文性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当前的阶段,许多学校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停留在传统的教育阶段,过于重视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而计算机基本技能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在一些阶段并不能将其当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应当更加关注信息文化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对于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其进行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品质。

2课时难以得到保障

当前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总课时有限,一般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必修模块,另一个是选修模块,一般学生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年会学习计算机的必修课程,在第二年则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无论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都难以保障较多的课时。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一般有40个课时,但是除去一些必要的考试以及节假日之外,学校的其他活动及其他原因导致了课时量的进一步缩小,由于必要的课时难以得到保障,导致有些教学内容不够连贯,学生往往难以系统地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有许多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选修课模块,课时难以保障使得教学计划过于急促,如果按照教材来施教的话,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如果没有按照教材来进行教学,就会使得重点难以取舍。当前的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与交流信息,包括获取信息、获取的工具、如何进行加工以及表达,最后如何进行与管理等内容,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并且教材具有开放性,可以使得非常多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补充,一旦课时无法满足,就会使得整个教学任务难以实现。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将整个教学任务完成是不可能的,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要努力地钻研教材的重点内容,对于教材的内涵进行理解,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特征来展开教学,并且要积极开发教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穿插应用,做好整体规划,更加注重教学的质量。

3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属于必修模块,但是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由于不是高考的科目,缺乏健全的机制进行考核,因此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学习的动机性不强,因此教学的效果也就难以体现。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动员一切力量来改变学生的意识,尽快地树立起相关意识来使得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的习惯。学生应当充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必要技能。只有提高信息处理与获取的能力,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对于信息处理与应用的能力,只有通过平时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加工才能逐渐增强。所以,必须树立起时代意识与信息责任意识,争取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合格的信息使用者。课堂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多彩,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其中,根据教学内容与特点来进行设计,形成丰富的教学活动,组织多样化的比赛,将学习与乐趣充分结合起来,针对信息技术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作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点,一些信息交流工具可以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如QQ等通讯工具,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信息交流工具。而高考报名以及学校资料查询则是对学生非常有用的技巧,这些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网络应用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这些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后,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还应当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来感染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4学生的起点差异明显

由于小学与初中存在着差异,进入高中以后,每个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信息技术本身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有的地方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在教学中应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这是一个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应当先掌握教学的方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以模仿为主,对信息技术进行规律性探索,逐步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对于基础较好、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学生,应当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留问题给他们自己解决。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灵感,有的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想象力对于信息技术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对于不同程度、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循序渐进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概况,对其信息进行记录,并且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激励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让学生有成就感。

5缺乏合理的考核机制

由于是一门非高考课程,虽然在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没有必要的考核机制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限制,许多学生基于这种情况而不重视该学科。因此,当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一个重点问题在于考核机制的缺失,应当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首先,要在课堂中建立起学生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总评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位。通过网上评价系统展开评价,对于阶段性学习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不同的指标体系对于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在学期末通过整体性指标进行检测,并且公布成绩的名次。在校内开展计算机作品的比赛,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兴趣。作为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平台,作品大赛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对作品进行评比与展示,许多学生会更加重视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方向感,并且可以形成竞争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最后,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选拔功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当挑选出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以及其他活动小组,积极地参与校际比赛或者省市级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6小组协作模式存在弊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往往采取小组模式共同交流与合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存在偷懒的问题。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当对于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准确记录,对于每个学员都要有相应的记录表,从而避免有人偷懒的情况发生。让每个学生自选主题,进而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于每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交给每个小组独特的任务,使得小组之间杜绝抄袭的现象,对于每个作品都应该注明作者,每个模块的负责人都应该注明,教师应当对于每一个模块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精心设计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7教学管理较为混乱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般在网络教室进行,而学生进入网络教室后会比较兴奋,因此难以进行管理,有的各自进行活动,计算机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屏障,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管理容易陷入混乱。因此应当事先编制座位表,学生对号入座,做到有规可循,进行有效的制约。另外,要树立教师的权威,教师要通过展示人格魅力来树立威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教师的敬畏会有效地遵守课堂秩序。在主张开放性教学的基础上,还不能放纵学生,应当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一定的约束力。

8总结

高中科技论文范文5

1.阳光教育

阳光教育是指教育机构在进行有关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像大自然中的植物一样去经历风雨,学习中不带有过多的功利思想,进而促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学习过程中都更加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在阳光教育中,教育者也要改变传统的教育心态以及教育理念,用更多的爱与关心来理解、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性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阳光教学模式

在阳光教学模式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开朗,对于学习也更加主动,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也更加合理科学.在高中化学的阳光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机会增多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也相应增加了,教师可以更加快速地获得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教师也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高中化学教学阳光课堂模式

高中化学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主要是结合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以及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的活动来构建一种阳光教学模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1.通过学习内容来构建阳光课堂模式

高中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是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育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教育,不是教师为主导的一种静态教育,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展现与提高.在阳光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将高中化学知识作为一粒种子,应用阳光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有关的高中教学活动.在化学教育中需要将生活实际与高中知识紧密融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二氧化硫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将漂白作用作为一个学习的种子,引入学生思考二氧化硫是否具备漂白的性质.经过相关的学习以及实验探究发现,二氧化硫可以漂白生活中一些有机物.二氧化硫是否对指示剂具有漂白作用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使用石蕊溶液进行实验,经过实验可以发现二氧化硫对于石蕊溶液不具有漂白作用.这样,教师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粒种子,同时也是课堂的一个引子来进行有关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阳光教育理念的融入下进行有关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

2.通过让学生成为组织者来构建阳光课堂模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学生锻炼成为阳光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有关的教学活动.在阳光教学课堂中,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获得提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阳光课堂,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明确教学课标以及教学目标.在阳光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化学教师还需要破除学生的思维障碍,鼓励学生大胆积极组织一些有趣的教学课堂模式,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就是一颗自由发芽与成长的种子,在风雨阳光的作用下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在组织教学活动中重新认识自己,发掘自我的潜能.

3.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来构建阳光课堂模式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对于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总结与整理,进而完善自身的化学知识体系.在阳光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高中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并且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对于盐类的溶解性的表现规律进行记忆时,有学生就发明了一个口诀: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硫(酸)盐不溶铅和钡,氯(化)物不溶银、亚汞.教学中这个学生将口诀与老师、同学分享,帮助全班同学进行记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盐类溶解性规律的记忆效果.这样,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化学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如一颗颗小树苗在教师的灌溉下健康成长.

4.通过学习活动来构建阳光课堂教学模式

阳光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通过多种活动来构建,学习活动成为高中化学阳光课堂模式的载体,也是学生这些小树经历成长与风雨的一种平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活动就是化学实验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到化学实验室进行有关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有趣的化学实验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为学生搭建了学习活动的场所.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西红柿,问学生西红柿是否可以导电.学生对于生活中熟知的西红柿却能导电极为好奇,进而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在实验中,教师与学生探究西红柿如何导电以及导电的原理.

三、结语

高中科技论文范文6

1.中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衔接存在的突出问题。

会计类专业由于办学成本低,会计人才社会需求旺盛,各职业院校基本上均开设了此类专业。《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在中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均安排了较多课时。且在编制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标准和选用教材时,中职、高职是各自为政,没有进行有效沟通,造成中职、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没有体现能力递进和有效衔接。中职对口学生认为高职讲授的内容中职已学,内容重复,学习兴趣不浓;而高职老师则认为中职对口学生在中职掌握的会计电算化技能似懂非懂,加大了教学难度。

2.中高职课程教学衔接不畅的原因。

(1)没有制定统一的中职、高职专业和课程教学标准。当前中、高职教育体制仍不完善,缺乏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适应中职、高职各专业教学标准及相应课程标准,对于中职、高职教学缺乏全盘规划,仅仅靠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自身进行教学改革还远远不能达到中高职衔接的目标。可喜的是,湖南省2013年8月已组织制定会计等25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主干课程教学标准及技能考核标准,但高职相应专业目前仅在国家层面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从内容看停留在宏观层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国家宏观层面的要求,具体制定各专业中职和高职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技能考核标准等教学指导方案。(2)大部分高职院校未能针对中职对口生单独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大部分的生源是普通高中的学生,少量的是中职对口升学学生。从省内调研情况来看,除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个老牌的财经商贸类高职院外,其他高职院均是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招收学生混合编班,未单独编制中职对口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于职高学生在班级人数中不多,高职院校在制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授课计划时往往以普高学生为出发点,对接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科目考核标准,零起点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这一点是造成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路

1.准确定位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和人才需求定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职主要培养一线经验型技能型人才,其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会计电算化专业职业认知、收银业务、登账、简单经济业务的核算(手工、电算两种手段)等;高职主要培养一线策略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对经济业务职业判断能力、复杂经济业务核算、成本计算与分析、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预算与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等。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中职着重在于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点钞、制单登账、电算操作等专业技能;而高职着重于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业务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强调“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

2.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开发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重点。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发应对接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根据中职、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不同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新整合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中、高职的教学内容,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中职主要侧重于账务处理系统、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UFO报表系统,以适用于小型企业的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开发教学模块。高职侧重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综合运用,在账务处理各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应收、应付、购销存系统,以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用友U8财务软件开发教学模块。3.基于能力递进、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衔接中高职教学内容。依据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以能力递进为主线,采用直线式衔接与螺旋式衔接相结合的方式衔接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直线式是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在中职到高职阶段不重复,在逻辑上形成一条前后联系的直线;螺旋式是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部分内容中、高职重复出现,但职业认知广度逐渐扩大和深度逐渐加深。直接式衔接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螺旋式衔接则顺应学生认知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中高职衔接的实施方案

1.会计职业岗位群调研。

依据调查情况,各个行业、企业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是不同的,会计主要职业岗位群归纳为收银员、出纳员、会计员和会计主管四大岗位。基层会计人才注重基础技能的操作,中高层会计人才更注重财务预算、内部控制、财务分析和会计管理能力以及税务筹划能力。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为收银员、出纳员、会计员,从事基础核算等基础岗位,其技能要求相对简单,强调理论够用,会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并兼做文员,侧重于基本技能和专业单项技能,专业单项技能包括运用手工和电算两种手段进行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初级会计师,充分胜任会计职业各岗位能力的人才,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侧重于拓宽知识面和会计职业岗位系统技能训练必需的技能包括会计具体岗位技能(如出纳、会计、主办会计、成本核算、办税员、助理审计、信息化管理、理财)等。

2.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中高职衔接设想。

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中小公司的收银员、出纳员、基层会计核算员等,其职业能力要求是具有相应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基础实务操作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工商业、服务业、事业单位等各个行业的出纳、一般会计岗位、税务会计,有了一定经验后可能成为企业的会计主管。其职业能力要求是: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和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处理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等。根据中、高职毕业生不同的培养规格和就业去向,对中高职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设想如下:中职以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为主,对接会计从业资格证职业认证标准;高职以用友U8财务软件应用为主,对接用友ERP信息化工程师职业认证标准。

四、开发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是关键

高中科技论文范文7

1.教师管理理念不科学。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直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而学生则对班级中的事务知之甚少,也无权干涉,只能根据班主任的指挥行事。导致学生成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没有权利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对班级事务大包大揽,这种观念,导致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畏惧、厌恶的心理,不利于高中生的健康发展。

2.管理方式单一。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教师主要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学生对教师惟命是从,一切工作听从教师的指挥。为了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高中班主任对学生采取强制性的管、压、卡等方式,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进行审问、盯梢,不准学生做这个,不准学生干那个,导致学生盲目的听从教师安排,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叛逆的心理,对学生的健康、主动发展极为不利。

3.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制约自身发展。

当前,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事情都是由家长安排,在学校,由教师安排,学生没有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意识,班级管理中,只要按照教师的命令和安排行事就可以,不愿意开动自己的脑筋,导致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创造性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4.对教师的教育管理不到位。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念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也应紧跟时代步伐,采用积极的教育管理方式。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教师的管理方式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管理的需要。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受过系统的班级管理培训,在管理工作中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缺乏,不利于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模式

1.转变班级管理理念。

新课改背景下,要实现良好的高中班级管理,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位学生实现良好的发展。教师应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从班级管理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学生留出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管理能力,从而促进高效班级管理的实现。

2.培养团队精神。

要让学生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只有与团队一起奋斗,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团队,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一个团体,需要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的是分工协作。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自觉融于小组、班级中,从而做到与集体一起成长。

3.坚持民主管理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积极发挥民主管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模式探究刘海君(湖南省邵东一中,湖南邵东422800)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本,实现开放民主的班级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班级;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5)05-0158-01理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民主管理的模式,教师要指导班团干部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还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班规产生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班规执行,若有违反,依据班规严格惩罚。选取班级干部,也要坚持平等、民主的原则,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选举的机会,并在学生民主投票的形式下,选出班级干部,选出班干部后,教师要充分信任班干部,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指导和培养班干部,从而更好的管理班级。

4.提倡柔性化管理模式。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仅仅依靠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不利于班级管理效果的实现。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要加入柔性化的管理,关心、爱护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断表扬和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获得进步的力量,从而能够充满信心、积极向上,显现出惊人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最近的苦恼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给予合理化的解决方法、建议等,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怀。还可以采用谈话的方式,对班级中的尖子生、后进生进行谈话,使尖子生更好的发展,后进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实现班级的共同发展。谈话的内容和方式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要积极培养班团干部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要实现高中班级的高效管理,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家长与教师能够保持沟通和交流,才能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教师也能够明确学生在家的情况,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法。此外,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将学生的良好表现告知家长,使学生的成长与家长的奖励相结合,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促进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

6.加强教师的班级管理培训工作。

为了更好地使教师转变管理观念,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需求,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使教师掌握新的管理理论,从而更好的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民主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从而更好的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使高中班级管理实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高中科技论文范文8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交流现真情”。身处信息社会中的我们应当把信息交流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少不了面对面的交流,缺不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例如在必修模块中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当下社会中跟信息技术行业及其发展有关的热门话题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辩论和深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例如3D效果、黑客、视频会议等,这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根据所教学生的兴趣情况进行引导。平时也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把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总之,我们的日常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的范围之内,要创造一切可创造的条件因势利导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结合新课标的目标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比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活动,随着解决问题的逐步进展,学生就会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教师在设计任务上除了要精心准备外,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设计的任务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的目标。二是设计的任务要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大部分是考察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同时教师在适当时机或者学生要求下予以指导,这样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有显著的效果。三是设计的任务要有一定的合作性。具有合作概念的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四是设计的任务要有生活性。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注重贴近生活,在设计任务时多加入一点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感觉信息技术课来源于生活,更能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因特网信息的查找》章节时,目标是让学生明白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准地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紧抓知识脉络,将教学目标任务化,以任务为驱动,教学设计过程设计了暑期组织家人去海南旅游,请学生分别用分类查找的方法、关键字查找的方法查找去海南往返航班次、海南景点、住宿饭店等。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希望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设计的任务,使得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发挥,也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愿望得到满足。在积极、互动、协作的课堂气氛中,课程目标很好地得到了实现。

三、结合新课标的课程观念,把好“管”“放”尺度营造动态且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往往采取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保证课堂纪律的方式来传授信息教育知识,但是信息教育课程不同于数理化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还有“电脑”这个重要的参与者,如果要求学生都把“目光”和注意力投给滔滔不绝的老师,那么可能纪律上去了,课堂氛围却调动不起来;相反,为了片面的追求氛围,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那么很难保证知识的运输送达,这样两种情况往往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那么,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把握好“管”与“放”的分寸?首先要按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教师必须增强对教学指导的开放性,要敢于“放手”,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其次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随机应变,注意课堂热闹而不混乱,即学生可以处在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而不像闹市般地闹哄哄,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四、结合新课标的创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在改革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理念的提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可谓浩瀚无边,信息技术教师也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也不可能完全依赖教师的教导获得。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有必要改变“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传统模式。例如,在讲“文件的下载”时,我是以文字的下载为示范,学生很容易学会。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网页上有漂亮的图片,这些图片如何下载呢?很多学生以为小菜一碟,动手一试才知道并不容易解决。有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图片是不能简单地复制下来的。这些跟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技巧,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从上面可以看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五、结合新课标的课程结构,以教学过程评价为重点实现教学与学习的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