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范例

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1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人需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在与社会的发展中和谐地相处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学会分享和合作,从而拥有更大的能力,拥有社会责任心而对整个社会负责。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语文教学中不乏美的词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文章中所呈现的自然风光之美、人文文化之美、语言韵律之美,语文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结合自己的生活去感受这些艺术形象,丰富自己的感情,提高自己鉴赏美的能力。为自己的生活增加色彩,提高自己创造美的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美的生活。

二、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体现的内容

(一)学会珍惜生命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更加的珍惜生命,从而热爱生命,感知生命的价值,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教育中不但要因材施教,还要教育学生各种生存、生活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和能力,争取活得“有意义”、“好好活”。在平常的写作中要求学生写周记和随笔,将心中所理解的生命的看法通过文字叙述出来。

(二)引导学生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不流动着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洗涤他们不沾世故的心灵,让他们感受文章中勇敢的心,聪慧的思想和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力,赏析古老民族的想象力。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文章中的悲剧是怎样发生的,让学生反思原因,有助于学生吸取教训,避免在现实生活中再犯类似的错误,珍惜现实中美好的事物,害人之心不可有,在现实生活中体会美好事物的价值。

三、关于语文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

近期女生遇害事件频频发生,其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令人唏嘘,我国15-34岁的人群中占首位死因的并非心脑管病、呼吸系统病,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而是自杀!学校教育更应在社会中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担,“教育具有提升人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语文学课的学习是所有课程学习的基础,提高语文的认知素养和和心理健康水平,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教材,联系生活,感悟自我生存的真实,从而更好的掌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四、语文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1)要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以及社会实践中进行生命教育

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在活动中体验生存的感受。联合家长和老师的力量,以提高生合教育的实效性。

(2)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

改变教学观念,树立有生命意识的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3)增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组织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

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结交更多的朋友,无论对学生的学业还是社交关系都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4)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健康的人格。

五、结语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2

新材料作文符合了我国新课改的要求,做到了对学生的全面训练。与以往的作文命题不同,新材料作文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材料内容,从而找到写作的主旨,可以很好地检测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现阶段,新材料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师生不协调。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只是在一味的讲解和分析,没有做到让学生参与课堂,使得学生对于材料作文的接触和感悟较少,缺少写作经验。二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师在进行新材料作文训练时,往往还采用与以往训练话题和材料作文同样的方式,不关注学生的文化积累和内涵的培养,导致事倍功半。三是,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生新材料作文的练习时没有抓住教学重点,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导致学生在审题时易出现偏差。

二、提升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的有效策略

1.坚持“三性四清”

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要首先从新材料审题教学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要从全局出发,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对材料中的内容要有所筛选,找出关键。同时,也要分清材料的主次结构,找出主要分析对象,理清文章内涵,理顺文章中的角色关系,多角度分析材料内容,找出自己能有所发挥的关键词。

2.从整体出发

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从材料整体解析材料的习惯,让学生在面对新材料作文时可以分清材料的结构,找到主次,分辨出材料中设计的不同的对象和写作立意的规定范围,找到材料中的关键字句,让学生不会由于断章取义而出现立意的偏差。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面对新材料作文时可以透过全局看本质,找到其中最具有话题性的观点进行立意的作文的写作。

3.化大为小

新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一般都比较简短,在提炼关键词时也较为困难,有些材料往往还是由多个小故事构成,并且在主旨的表达上也比较隐喻和含蓄,这就为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加大了难度。因此,这就需要学生注重对材料细节的把握,认真阅读材料中的每一句话,对其中的相同的观点进行提炼和概括,发现材料中隐藏的主题思想,从而找到作文的立意点。

4.把握关键词句

大部分的新材料作文都是呈现一段式结构,这类材料中往往会很明确的在一段话或者几个词语中传达出立意的重点,这些就是命题人要告诉学生的写作方向,这就要求学生仔细审题,找出其中存在的关键句或者几个关键词。只要学生找到了正确的切入点,把握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就会避免跑题或者偏题现象的出现,在作文的立意和书写上也更加的顺利。

5.发挥想象

有些新材料作文的主要思想可能并没有在材料中表现,而是需要对材料中的思想进行延续,在探索中发现。因此,在进行此类材料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并要求学生每读一段材料都要认真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材料的思想内涵进行总结,并试着续写故事或者给出不同的结局,这样就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的目的。

6.由果寻因

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着因果关系,材料也不例外。高考中的很多材料都是以寓言故事或者一些事例出现的,无论是故事还是事例,我们都可以通过梳理其表面和含义和文章的脉络来找寻其中更深层的内涵。要想让学生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多收集一些这类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日常训练。

7.抓住材料重点

部分材料作文可能会存在多个要点,在面对这类材料作文时,往往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从中找出命题人最想要让学生表达的主旨。这样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多训练学生的分析和审题能力,让学生可以快速的发现材料所要表达的本质内容和正确的文章主旨,这样才能保证高分作文的产生。

8.选择最佳角度

要想在材料作文中取得理想的分数,根据提议选择最佳立意角度十分关键。大多数的材料作文都是以图片或者文字叙述的形式出现,在这些材料中,不但有材料的主体思想,还有一些不是多余的立意角度,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选取立意角度时的障碍。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在此类材料方面的训练,知道学生如何找到材料的主体思想,如何能做到最佳立意。具体要求:一是,选择角度不要太大或者太小,集中一点才是“王道”。二是,选择角度要立意新颖,避免落入俗套,如此才可以在众多的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三是,有针对性,而且要强,保证目的明确避免无的放矢。

9.训练思维模式

新材料作文主要是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大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从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出一套适合新材料作文的思维模式。同时,在日常的新材料作文训练时引导学生采用此种思维模式,让学生可以形成习惯。

三、结论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3

(一)新媒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对而言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收音机作为新媒体迅速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应用,英国广播公司(BBC)与德国宣传部门甚至将此作为最重要的国家宣传手段;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并以极快的速度遍布于人们的学习生活中。现在所说的“新媒体”,则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移动终端上的个人化数字技术平台,又称为自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因此,新媒体这个概念,相对于不同的比较对象时有着不同的指称。如:“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此处的“新媒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将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相对的所有其他媒体形态统称为新媒体。而本文所指称的“新媒体”,则是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移动终端自媒体(WeMedia)信息平台。

(二)新媒体具有更广泛的新特征

新媒体具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征。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这样一些特征。“它既能在传播沟通时互动,同时也可对文本解释互动,它的数字化形态意味着媒介文本内容可以和物质载体相分离,这种超文本性可以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形成网状文体乃至于数字图书馆。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既能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的需要。”也就是说,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新媒体”(广义的新媒体)具有数字化、海量性的特性,数字化势必造成信息与物质载体分离的传播态势,进而具有信息海量化和更加公共化的特征。另一方面,相对于网络媒体(主要是网页、论坛、帖子),“新媒体”(狭义的新媒体)具有更加强势的传播动能,且更加个性化(依赖个人)、多样化(主体多样)、动态化(移动终端),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目前为止是最典型最彻底的“新媒体”。

(三)新媒体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新时代的高中生正是这庞大新兴媒体用户的主要成员,他们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和应用有着非同一般的敏锐性。同时,世界正在进入“无纸书籍”学习的新时代,电子课本将是未来教育应用的必然趋势。电子书、平板电脑的普及对传统教育工具的替代作用日渐显现,适当地应用新媒体服务于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大多时间都是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一讲到底的教学活动。在时代加速进步的今天,教学容量不断增大,获得知识的周期越来越短,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这些都向传统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使用,可以为老师提供共享资料的平台,老师可以通过使用电子信息设备布置、批改作业,消息、推送资料以及在线辅导答疑以便及时解疑答惑;学生能够在线自主学习、讨论、提交作业,有利于加强师生或生生间的互动、合作。新媒体固有特性的交互应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更广泛地聚合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中学教师,必须主动学习、应用新媒体来更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努力搭建新媒体人文综合教育平台。

二、建立新媒体人文综合教育平台

所谓人文综合教育平台,有两个含义:一是,新媒体平台自身就是一个系统,不仅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还包括在此基础之上的各个层次的信息系统。如:学校官方微博——各年级微博群——各年级各班级微博群——班级内部个人微博等。另一方面,该平台并非单方面的纵向系统,而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新媒体人文教育综合平台,包括各年级——各人文教学群(如教师语文组、政治组、历史组等)——各班各科课程微信群。两方面综合起来(横向与纵向交叉互动),才能成为一个严密的、完整的人文综合教育平台。

(一)建立校方微博系统

微博是一种集信息编辑、转载传播、交友互动为一体的自媒体。主要是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上使用,亦可在个人电脑上(“桌面版”)使用。微博摆脱了个人熟人圈子的限制,是一种跨空间、跨交际的即时性信息平台。因此具有非常强大的传播功能。目前“90后”高中生广泛使用的微博有两种:一种是新浪微博,一种是腾讯微博。前者是最典型意义的微博,因此将微博的传播效能和自媒体特征发挥到了极致。前些年,学校对在校生管理最头疼的就是未成年人“网瘾”的问题。这些学生已经形成迷恋网络、不顾一切的心理状态,游离在家庭和学校的边缘,不上学也不回家,这已成为学生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学生用手机上网浏览不良信息,尤其是用微博、微信进行社交活动,学校和家长都无法察觉其浏览内容,更不能及时规范其网络社交行为。因此学生的网络行为面临潜在的、巨大的社会风险。对此,学校完全可以通过主动正面信息和规范浏览内容来使新媒体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建立以学校官方微博与教师管理微博为一体的中学校方微博系统。

中学校方微博系统是以学校官方微博为中心、为起点,以任课教师和管理部门为骨干、为方阵,覆盖到各年级、各班级,从而覆盖到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微博系统。其构建步骤(亦即包含层次)是,首先,建立和完善学校官方微博,承担起总的管理和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建立年级微博账号,各年级组长和任课教师加入,并“关注”学校官方微博成为这一中心微博账号的“粉丝”。其次,通过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覆盖到各个班级。各班级微博账号关注年级微博账号。最后,全班所有学生加入到班级账号中来,互相“关注”互为“粉丝”。这样,就建立起了一个学校——年级——班级——个人的完整的纵向的微博传播体系,成为学校和教师信息的平台。这一平台,在信息通知,传达各种要求,布置学习任务时更方便、及时、有效。在与微信相交织、相配套之后,就能构建一个新媒体人文教育平台、管理体系和新媒体传播矩阵。

(二)建立人文微信号系统

微信是一种依赖于个人交际群体(即“熟人”圈子)的完整信息平台。目前广泛采用的就是腾讯开发出来的微信。微信在很多方面具有微博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能够完成网上商业交易和银行理财业务。建立微信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智能手机“电话簿”中的熟人圈子开通,通过认证相互加入;一种是通过“QQ”号码中的“好友”圈子开通,通过认证相互加入。因此,微信受个人交际群体和熟人圈子的限制,不能像微博那样任何人都可以“关注”成为粉丝,继而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反过来讲,微信对信息的接受者具有限制和过滤的功能。公共微信号推出的文章,以及“熟人”、“朋友”转载、发送的文章,都是可以用来研读、细看的详细信息。一般来讲,都非常具有可读性,借助于圈内人士的品味、专业和深度,可以发现很多文章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因此,微信既可以信息同时也可以研读各类经典文章。微信号群体一般来讲是横向的,多面的。学校建立微信号系统,分为两个向度:第一,可直接以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为建立主体,相互认证成为“圈内人士”,的文章可以相互阅读和转载。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求全班学生加入;任课教师也要求全班学生加入。前者主要用来管理,亦可以相关的阅读材料。后者主要用来进行课程教学。再与微博相交织、相关联,就建立起了微博——微信这个非常有效能的“新媒体”矩阵。第二,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可以“订阅”具有经典文章等内容的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一般都具有相应的定位、主题和专业。一般都是每日更新、及时推送。里面相当多的内容可用作教学内容与扩展阅读材料。教师在订阅这些公众号之后,可将这些文章根据需要转载,并有选择性地发送至接受者。

(三)微博与微信平台矩阵

微博微信作为新媒体,优点突出,但也同时存在各自的缺点。反过来,两相结合,就能发挥出强大的传播功能,是一个非常方便、及时、丰富的人文教育平台。微博由于受到字数(140字)的限制,不能全面涵盖所有内容,只能发最基础的内容,无法推送详细内容。因此只能是完整信息的断面和碎片,往往使信息具有蒙蔽性(假信息,如谣言)。因为短短140字无法详细了解事件和信息的来龙去脉。同样地,相对于微博,微信受到“熟人圈”的限制,传播速度和受众规模要低于微博。因此,微信与微博二者结合,就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实际上,当全班学生集体加入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微博账号和微信号之后,微博与微信就关联起来了。但需要教师在进一步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将之融合,主动发挥教育功能。一句话,微博作为消息模式,微信作为详细信息平台。这样,就使两相作用的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将通知、思考题、课后复习提纲、课前预习范围等简要地在微博上,告之所有学生。详细阅读内容和相关文章,教师可将制定地址链接到微博上,学生可直接点击阅读。亦可通过微博告之学生,阅读教师的微信号中转载的文章。这样,就完成了通知、要求与内容、阅读的配套。与此同时,一个完整的新媒体教育平台就完成了,也就是微博——微信新媒体信息平台矩阵。

(四)人文综合教育平台

这个信息平台矩阵是一个人文综合教育平台。所谓综合,分为三层意思:一是新媒体综合平台(新媒体矩阵)。上文已经阐述,不再赘述。二是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兴趣阅读综合平台,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兴趣阅读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三是课程综合平台。起码来讲,语文、外语、历史、政治等课程教学和阅读内容,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管理、推送、布置、考核。

三、在综合教育平台上推进语文经典阅读

在综合教育平台上进行经典阅读,是非常方便的。中学语文教育要主动采用“新媒体”的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目前,以笔者所在学校的试点效果来看,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很好的平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按课标要求,高中在必修课程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新媒体数字技术矩阵极大地有利于高中生在短时间内便捷有效地阅读和学习经典作品。下面,笔者就以担任的课程为例,简述语文经典阅读的过程和心得。

(一)微博作为消息发送模式

以微博作为消息发送模式,在微博上阅读任务和所在地址。中学语文教师每天都把当天的课堂教学纲要以最简短的语句发送到微博上,给出学生课后温习的大致范围;然后以多个消息模式把重点难点和思考题连续发送,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微博上布置每天的阅读任务的同时把经典作品通过微信推送给学生阅读。如:在必修五进行《三国演义》阅读之初,在高二年级微博号上这样一道试题(思考题):“《三国演义》‘赤壁大战’那一段中,黄盖率领小舟去诈降,请问,他在第几只小船上?”要求学生阅读原著,找出答案,在语文课上交流答案。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未读或是略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有快读之而解答案的急切,这样一本古典名著便在微博的轻轻撩拨下拉开了品读的序幕。在此基础上,再在微博上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读经典、研习经典。在必修一名著导读板块,高一语文备课组在高一年级微博号上向学生明确提出学习目标及要求:阅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完整版,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要求了解、记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以及对本书相关的评价,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重要人物的形象,弄清楚主题等。阅读时间为9月1日至10月30日。语文组微博号将相关的资料以链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供学生阅读、参考、整理。以此为例,语文必修的其它必读名著《论语》《巴黎圣母院》《家》《高老头》《红楼梦》《堂•吉诃德》《三国演义》《谈美》以及莎士比亚戏剧,以两年为期限,以学期为阶段,在指定的微博、微信上富有针对性的、有序有效的完成对这些经典的品读研习。

(二)微信作为经典品读平台

微信作为经典品读平台,推送语文经典和接收反馈信息。教师在微博上以消息模式布置每天、每阶段阅读任务的同时,在微博中将有关微信号与经典作品所在的地址复制发送至微博上,从而将微博与微信关联整合起来。也就是说,教师在微博上以消息模式公布学习任务和阅读篇目,同时指定微信地址或提供微信平台地址链接;学生在指定的微信号上打开某一期的指定篇章,完成阅读。并将反馈信息发送至指定收集者(如课代表)那里,由该人完成收集整理编辑,集中发送到任课老师的微信上。结合学生对微信的阅读习惯和依赖程度,全部经典阅读内容,都可以通过微信人文经典平台让学生课后阅读。该微信平台可通过教师微信好友圈为核心建立,“订阅”和“关注”相关微信号(包括公众号与个人号)。以上经典内容、经典作品以及经典导读、评论、译文,都在微信号推出的内容中。语文组老师主要关注这样一些微信号:“名著联播”(mzlb999)、“名著阅读”(aiyuedu2013)、“国学烧卖”(gxsm99)、“中国文学”(zhongguowenxue888)、“绘考点名著——高考版”(ghkdmz)、“读诵经典,感受文化”(lunyu100-suzhou)、“湖北高考网”(hbzkw_gk)、“高考语文”(gaokaoyuwen)等,作为推送经典文章地址。学生亦可自己“订阅”和“关注”其他一些微信号,通过该微信(公众号、个人号、杂志号),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同时通过微博、微信与教师、同学甚至作者互动。特别是微信发起群聊的功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为师生合作探讨、研习解惑提供了一个良性的操作平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外读物主要有:“文化经典著作,如《孟子》《庄子》等。小说,如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契诃夫短篇小说等;诗歌散文,如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剧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馆》等;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等。这些经典作品都能够在相关的微信号(公共号)中找到。教师只需要将其内容归类、关注收藏就可以了。偶有少数作品一时难以寻得,教师可在自己的微信号中转载、编辑、,制定学生阅读。

(三)学生经典阅读效果检测手段

新媒体教育平台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基于新媒体自身的特点,教师和家长都不能即时陪同、监督和规范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效果。因此,查验、考核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和程度,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1.课堂检测与当面查验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检查,包括课前检查、课中提问、课后抽查等方法。课前三分钟在科代表的组织和安排下,同步检测前一天的阅读任务,老师就存在的问题及时订正和补充,并再次加以强化;上课过程中老师需随时引导,最大限度的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只要是与经典阅读有关的内容随时提问检验,比如在上《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些篇章时,就可以同步检测学生对“名著联播”微信平台、“高考语文”微信号和语文组微博号上都有的相关内容和链接的《论语》《孟子》《荀子》《红楼梦》的阅读情况及程度;课后抽查主要针对课上查验存在的问题及部分同学阅读不深入的情况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检测。通过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阅读完成任务——老师课堂检测、当面查验,规范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也避免了“新媒体”平台经典阅读的形式化,从而推进了学生对经典的深入阅读。

2.研究学习和个性表达

当然,诸多的经典作品仅仅依靠课堂的检测和老师的当面查验,是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这就需要学生信息反馈与自主讨论两个模块来加强巩固学习效果。前者主要是要求学生转发甚至是同步评论、发表心得感悟,并要求各科代表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情况做记载、统计,并且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任课教师,相较传统的作业布置、查阅方式,既便捷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学生有没有按质按量完成、有没有达到阅读经典的效果,是不是流于形式,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查验。后者主要是学生在这个平台上的通过发表评论心得和信息反馈互动,在相互质疑和探讨中提升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主要是结合新课改的“研究性学习”板块来进行“新媒体”教育平台之语文经典阅读的深入研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班级为团体,以微信号(公众号)中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学期为期限,提交讨论内容研究方案给指导老师,在学期末以论文的形式在微信上展示研究成果。其中《小谈贾琏》、《关羽之死》、《<围城>的修辞研究》、《<西游记>趣谈》、《有趣的老头——庄子》、《略谈梁山好汉排名》等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通过研究性学习和新媒体教育这个平台,学生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培养兴趣、自主研究,能真正做到深入经典,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收到了良好效果。

3.笔试测验考察阅读效果

笔试测验学生经典阅读效果,是最严格、最规范的一种检测方式。一方面,考试是教师教学成效自我检测的手段,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知识是否掌握的最直接的方式。另一方面,文学名著阅读是近几年来新增的考点,湖北卷从2012年开始,名著导读的考查是必考内容。有鉴于此,教师就语文经典作品内容命题,督促学生学习并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了解和统计学生经典阅读效果。教师命题还需要与高考大纲考点与语文阅读能力相结合,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检测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时亦可直接以往年高考语文真题来作为考试题目,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毫无疑问,这些真题(或模拟题)的题眼、题肢相关内容,在此之前就要求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学习过。

如:“简述《红楼梦》中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5分)”该题出自2009年福建卷高考真题文学名著阅读第7题。在名著经典阅读模拟测试中,没有在综合教育平台上进行经典阅读的2013届学生考试通过率仅58%,而在综合教育平台上进行经典阅读的2014届学生考试通过率达到了95%。这个考题在微信号“绘考点名著——高考版”(ghkdmz)2013年12月30日这期中推出,老师指定并要求学生阅读后完成答题,并且参照参考答案完善自己的答案。与此同时,与本考题相关的内容“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也在微信号“名著联播”(mzlb999)的《红楼梦》联播中第59期、第60期、第61期、第62期中推出。学生订阅了以上这两个公众号,通过反复阅读这些经典篇目,逐步掌握了相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本题笔试检测的2014届学生,仅有少部分同学出现要点不全导致失1分的情况,完全杜绝了以往无法动笔的情况。通过这一系列的新媒体数字技术矩阵教学,极大地促进了高中生在短时间内便捷有效地阅读和学习经典作品。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4

预习可以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效的提高听课的效率,可以可以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对于学生要先让他们明确预习的要求,并且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以兴趣做支撑,学生才会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然后是通过实践训练,来对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培养。首先是对全文通读,并且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词语,然后是圈出重点、难点,弄清段落层次,并对重点的章句细细领会、反复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需做好预习笔记使预习习惯常规化,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预习笔记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1)课题分析,课题分析的主要内容可以是文体特点,也可以是语法结构等等;(2)文体知识、文学常识,这些知识散见单元提示、注解以及课后练习中,在预习中,可以单元为单位,将有关常识系统整理;(3)字词注音及注释,以注解以及教师提供字词为重点;(4)词语、句子摘抄,这样做可以有效的积累词语,并能够对句子的语法、修辞、思想意义等内容进行分析;(5)层次分析,在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文体特色,如议论文,可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考虑;(6)疑难问题解答,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越多,则意味着对课文理解得越深,但是必须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不能够太随意不符合文章的主题。预习笔记的内容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依据文体特色、学生层次特点做些调整,并随时肯定学生在实践中冒出的智慧火花。

二、培养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

很多知识来源于课堂,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学习效果远比学生部听讲自学要强上很多。也正因此要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做到耳听、目视、心思三者结合。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怀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索”反射,当这种反射产生后,思维也会随之扩散。而且很多的科学创造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惑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质疑,不会问为什么,不会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学而不思则惘”因此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的习惯。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教”与“思”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巧设思考、入情入境,获取知识,养成习惯。例如在教《荷塘月色》时,首先用多媒体让学生听音乐欣赏几幅美丽的荷塘及荷花的画面,然后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学生被这动人的情景所陶醉,从而为本文教学创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提出思考问题:在课文中的第4至6节中运用的最多的是比喻修辞,谈谈它们在文中有何妙处?你对通感是如何理解的?说月光和青雾分别用“泻”和“浮”字,是否可用"照"和"升"代替?这样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全速的运转他们的思维,有效的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中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讲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在职业高中阶段,教学方式与初中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不通过,同时与普通高中相比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自觉的自学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启发、点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通过学生翻阅工具书、查找资料、课堂质疑、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阅读——探讨——交流——总结”活动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的、自觉的学习习惯。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5

1.自主学习适应经济社会

当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科技社会,“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因此在高中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能力。

2.自主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学生主观上比较容易接受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知识。自主学习正是运用多种方法来简化课堂知识,促成学生有效的自主参与。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地参与是课堂教学效率优质、高效的保证。

二、自主学习可行性策略分析

1.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激起对语文学习的强大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来。

(1)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计算机网络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与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教学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录像等,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声音、图像、视频来传递信息,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从视听多重感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课堂。

(2)语文教学中巧设悬念

大家在收看电视剧时,节选片段配上精彩的解说,往往总会激起人们收看的兴趣,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电视节目预告。往往是几个精彩的镜头或画面把我们的兴趣及注意力吸引过去,使得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教师在讲授语文课程的时候,如果能恰如其分的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讲读语文课文之前,可先把文章中的亮点、事情的高潮与结尾中的某个部分讲述给学生听,激起学生阅读全文的欲望。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

2.营造阅读气氛,体验语文学习乐趣

领悟文章含义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阅读,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化静为动,将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感情的语言,还原作者的感情。阅读文章可以让学生感知文章的内涵,是体验文章感情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通过形象思维,将文章中的人、事、物等等变成可以看到、听到、感触到的客观存在。运用联想和想象,真切的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从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3.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兴趣只是激发学习的一种动力,要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一直保持自主学习的势头,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及学习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要充分授以其方法。诗歌、文章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当的方法学习,避免在学习中出现能理解但是不能做题的现象。现代高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掌握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领会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自我领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幻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尊重个性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将感受和领悟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也就是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自我,体验创造的乐趣。可在课程设计中导入体会学习所需要的问题,比如: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对文章中感受最深的一点?等等这样的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们阅读中体会的差异,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挥。

三、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的思考

教育的改革不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着漫长变革的过程。课程改革需要遵循规律的客观性,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开展教育工作,避免一些学习的误区,才能在教学效率中事半功倍。

1.自主学习的自流化

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就可能出现不给学生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提示,没有要求。使得教学课堂变成了典型的“放羊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主。这种方式让课堂失去了控制,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是无法替代,不可或缺的。

2.非教学活动过多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6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学习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科目,又是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科目。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都保存于现有的古籍经典之中,例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先秦诸子的典籍《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这些经典名著所包含的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渊源,运用这些典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民族的文化。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选自这些典籍,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具有很大的可行性的,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如何呢?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实际了解到,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目前的中学教育实际仍处于应试阶段,不管从老师层面还是从学生层面上来看,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应试。高中语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老师紧紧围绕高考考纲来上课,高考考什么就上什么,完全是“模板式”教学,完全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有些教师在上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时,直接叫学生将文中有可能在考题上出现的重点词句画出来,并在课堂上逐字逐句翻译出来,整个课堂学生主要任务是抄写记忆。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也许就只有老师画出来的那几个重点词句。像这样一篇经典的文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思想,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我国精辟的语言文化,但却为了应试把文章肢解得体无完肤,这样的课堂不用说肯定是枯燥乏味的,长期以往,使得很多学生抱怨文言文枯燥乏味、难学难懂,更有甚者“谈文言色变”。这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学习民族的文化传统。

3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我们一直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哪些具体的意义?笔者觉得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从整个国家和民族角度来看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只有中华文化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未出现断层的局面,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文化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层,有的甚至走向毁灭,这是中华文化的最伟大之处,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是我们屹立于民族之林的稳固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是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民族最原始、最本质的东西。如今,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人文教育严重缺失,加强国家文化建设,加强国民的文化教育,提高本民族的文化涵养是一个国家在激烈的竞争中致胜的法宝。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只有加强他们的文化教育,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成民族共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

3.2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培养人的人文素养。传统文化教育本来就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回归语文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有利于语文教育沿着正常的轨迹发展。

3.3对于个人来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智慧的结晶,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他们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如何做人的文化,是我们学会做人最好的教材。例如《论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孟子》中说道:“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是从”这些为人处事的方法,还有传统中国伦理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等,这些都对我们提高自身品质,学会做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4总结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7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培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就能很好地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学语言的理解和把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对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状况

情感教育强调以情感为教育核心,注重以情动人,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陶冶思想情操,升华情感,提高语文素养。语文以语言教学为主,语言文字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且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过程中处处都有情感的流露,因此情感教育很适合语文学科。以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对情感教育做出明确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由此不难发现,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尽管新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缘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取得好成绩,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愿、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情感教育;二是教师缺乏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在进行情感教学时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三是迫于高考压力,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特别注重考试成绩,认为优异的成绩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如果开展情感教育定会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反对,因此教师没有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力支持。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往往会把课文化整为零,将完整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段落,使本来充满情感的文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主题思想分析,把优美的语言变成了生硬的文字组合,因而学生对语言文字无法产生情感共鸣。

三、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情感教育逐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以实施。由于语文课程有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学生不仅要学习词语的搭配、语言的运用和文章的结构分析,更要用心、用情感去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作者的思想,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情感教育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结合课文内容科学地选择情感教育方式。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不同的文章其侧重点也不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不区分教学内容而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感教育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的诗词《沁园春•雪》时,教师要带着感情进行朗诵,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感。又如,在学生朗读优美的散文时可配上合适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到优美的意境中,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他们体会优美的语言和作者的感情,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2.以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描述和渲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内心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要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文情境中。教师要结合课文情景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语言,对叙述性内容不能讲得过于单调直白;对情感丰富的文章要用高昂的语调;而情感低沉或比较庄重的文章则情绪不宜过于高亢,语调要低沉,以烘托课文气氛;教学话剧类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不同的人物特点要用不同的语言描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情感共鸣。

3.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善意的表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来表达情感,所运用的肢体语言要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一致,以便更好地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体验到视觉和感觉上的美感。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精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创设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声、色、图集于一体的特点,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身临其境,便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产生情感共鸣。

四、结语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8

新媒体,又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它是建立在计算机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之上的媒介总称。新媒体具有鲜明的数字化特征和互动性,也具有大容量、数字化、超时空、超媒体、易检索、交互性强等特点。就目前来说,高中教学中常用的新媒体形式有:

(1)教学课件。

其中,高中语文教学课件的主要形式有文档、PPT、视频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展示稳定的画面、丰富的知识,可以借助新媒体开展合作教学、情景教学、导入教学,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多样性、新颖性和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学习论坛。

学习论坛是一个可以在网上交流的虚拟空间,教师和学生只要注册了论坛账号,都可以在上面帖子、进行问题讨论、开展良好互动、分享学习资料。学习论坛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新的渠道,已经成为师生交流的新途径。

(3)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指利用网络而设置的课程。教师将学习要求、上课过程、习题等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借组计算机来开展在线学习、下载资料、选课、开展网络学习等。网络课程打破了课堂对语文教学的限制,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和流通。

(4)在线教学系统。

在线教学是学校网络系统建设的重点,通过这一系统,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网址、课件等学习资源,学生可以自由进行资源选择和下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线教学系统更具开放性,其教学形式也更加活泼。总之,新媒体的进步和发展,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教学形式来传播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如在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导入:伴随着深沉的音乐,一幅画卷缓缓展开,鸿门宴中的人物神态各异,旁边是知名学者对鸿门宴的评价。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很快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语文教学也不再是枯燥无味。

2高中语文新媒体教学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新媒体应用技能

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高中语文教师要顺势而为,积极利用新媒体这一教学助手,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积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新事物和新技术,加快新媒体操作技能学习,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教师一方面要端正认识,了解新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积极利用新媒体优化课堂视听、文字内容,一方面要积极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知识,将新媒体资源与语文教学真正结合起来,熟练、准确、快捷运用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加工能力和利用能力。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新媒体教学虽然具有显著优势,但是新媒体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受高中语文教学和学生认知能力限制,在高中新媒体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和展示,而是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即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适应而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课件制作过程中,将学生身心发展、语文学习特点都考虑进去,充分考虑到采用哪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新媒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展示更多的课文资料,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图画、视频、影像等形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通过课堂提问、游戏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多方面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扩大知识来源,打造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