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我国2017年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继承并发展了原有的课程理念,还提出了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课程重视培育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1]。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实际来看,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满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原有课程理念,对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探究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笔者研读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发现,要在生物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便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要让学生爱惜自己的生命,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及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生物实验及科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形成科学思维;在探究活动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通过对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及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据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忽略了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不感兴趣,使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无法落到实处。鉴于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例,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及功能,具备了结构与功能观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复习“细胞膜”为导入,使学生清楚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是统一的,让学生对这一概念和知识有相对完整的认知,从而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十分复杂,因此决定了科学思维在生物学中的灵活性与复杂性[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目标,设计有助于学生灵活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扩散之间差别在于顺浓度梯度还是逆浓度梯度、需要不需要载体和能量,针对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什么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什么物质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由此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此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列举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的异同”,引导学生创造、设计思维导图。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时,不仅复习了知识点,而且检测了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能将知识点的异同弄清楚。借助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地反映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使复杂知识简单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符合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及对结果的交流讨论能力[4]。探究学习已经渗入各个学科中,生物亦是如此。因此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为例,该实验以探究为主,教师将全体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主题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接着各个小组探究实验、动手操作、积极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各个小组内的成员可以探讨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详细分析实验过程,分享实验数据,得出最终结论。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进行总结,并评价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在这一实验探究过程中,全方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以辅助者参与全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分工合作能力,这符合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5]。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为例,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废弃的塑料制品或是其他一些不用的东西,塑料的降解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任意将塑料抛弃在地上,会使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教师可组织一次塑料制作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收集生活中废弃的材料,如可收集包裹药丸的球形盒、硬质泡沫塑料和一些铁丝等。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塑料对生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如果河里有塑料制品,对河里的生物有着怎样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会向他人宣传不要随意丢弃废旧塑料、宣传保护环境的方法,这符合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教学基本理念,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逐渐积累。生物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通过科学和有效的教学,培养和加强学生多方面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谭永平.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外延与整体性[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8):86-91.

[3]吴成军.试论科学思维及其在生物学学科中的独特性[J].生物学教学,2018(11):7-9.

[4]柏栋阴.释放学生潜能构建高中生物科学思维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7(22):110-111.

[5]徐丽.解读生物学科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83-84.

作者:张雪 申静敏 陈国梁 单位:延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