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现有大纲要求和引领方向的研读,引入问题教学法,提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下提高对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摒弃填鸭式教学,以兴趣为指引,变被动为主动,学好弄懂这门课程,为后续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生物教学老师提供一些教学方法的启发。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

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高中课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高中理科综合中占90分。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得到长足发展,教学成果突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在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历程后,步入大学,却依然要经历迷茫和重塑的痛苦经历,这与高中阶段应试化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息息相关,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重理论而轻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Biology),简称生物,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经历实验生物学时期、分子生物学时期和系统生物学时期。由此看来,整个生物学的发展,是由实验研究开始。中学生物的教学,是以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环境、绿色植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技术等知识为主;而高中生物则是以分子与细胞、稳态与环境、遗传与进化等知识模块为主。从生物教学知识点的设置,可以轻易的解读出,中学阶段的生物教学,以打好基础,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为主。而生物课堂教学,却往往是将自然现象,以文字的形式再现于课本上,教学环节以文字的解读为主,缺少实验环节,让同学们通过文字阅读再自行联想,当把自然知识以理论说明的形式放到课堂上去呈现,既不生动,又无形象可言,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能够考到高分,也只是对知识的了解,而非理解和融会贯通,不能掌握其精髓。

1.2生物课堂教学阶段性衔接不流畅

学习的过程是需要坚持不懈,才能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效果。但是在中等学校生物学习阶段的设置上,学校往往忽视了保持连贯性的课程设置原则。初中生物课程,属于启蒙阶段,通常在初一、初二就开设了生物课,以知识扩充、开阔眼界为主要教学目标。到初三,由于要备战中考,除主考课程以外的科目,都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课时。高中生物课程,则属于发展提高阶段,知识点更具体,更接近于生物学科起源的探索与研究方法的学习,但是,生物课程作为理科必考科目,也仅仅是在文理分科之后,才会被重视起来,由于高考所占分值较少,使得生物课程的课时量不及分值较多的科目,所安排的上课时间也是以插空为原则。鲜有安排在学生学习精力旺盛的时间段。这就从总的引导上,让同学们对生物课程不够重视,更谈不上有充足的时间去审视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

1.3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缺乏正确认识

按照“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一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们认真领悟,积极执行贯彻,改进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成果显著。但是,由于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师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很多困难。①疑虑:探究性学习需要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②不敢尝试:探究性学习没有成果的经验,担心拿自己学生做实验,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③难于操作:学生难以驾驭,教学时间不够用,备课时间长,耗费精力时间,同时还可能造成讨论环节不均衡。

2问题教学法的特点解读

2.1问题教学法的优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法,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思考,其优点如下:通过设置问题,利用好奇心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设置障碍,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决心;通过逐层深入的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主学习;可增加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可提供复习的机会;通过反复的提问,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相关知识的了解;通过实际场景的设置,可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好坏与否,可藉此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2.2问题教学法的几个教学环节

2.2.1感知书本教学内容

问题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任务,要求学生首先去了解知识体系和学习内容。而老师在这一阶段所起的作用:首先是教会学生看书的方法,通过泛读了解一册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精读细读、反复琢磨研究,了解知识的“微言精意”,明确主次关系。其次,引导学生把握教材重难点内容,学会自学。在每课内容授课前,要安排一定时间划定教学内容,布置预习任务,列出重难点清单,并给出参考书目,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提前了解所学习知识点的学科地位,研究任务和所起到的作用,这样教材内容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脉络和整体思路。再次,通过督促和检验学生是否有问题,是否能提出问题,来评定学生的提前预习效果,感知书本学习内容的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后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置内容和重点需要强调的知识结构。

2.2.2要求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提问

问题是主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与应答,能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考验学生认真预习与否的衡量尺度。只有充分了解所介绍知识,才能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也才能产生问题,产生疑问。问题,是对新知识的质疑与解释,是自主学习必经的过程。而解决问题、回答问题或者探寻问题的结果,则是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扩充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和提高。教学过程中,老师提高“学思问”表格,要求学生预习完成后填写表格内容以倡导学生提问。与此同时,老师宜“儿童化”、教学“民主化”、问题“无错化”、学生“自由化”,以轻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来鼓励学生多提问,并鼓励学生与同学之间互相提问和回答,来相互促进和共同思考。

2.2.3通过问答形式授课

根据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老师已经基本掌握大家的学习程度了,此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设置问题来加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的掌握。①对于多数学生有疑问的且没有统一解决思路的问题,可能为难以理解的章节或超出学生现在知识体系的内容,此时,宜以组织全班共同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这样有利于学生信息共享,看到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最后老师进行适宜的引导和纠正,以达到自我提问与纠错的目的。②对于部分学生有疑问且没有一个固定解决办法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解决思路和读题角度,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讨论完毕后派一名代表发言,以得出最终的小组讨论结果,这样有思考过程,也有总结发言,每个同学都乐于参与其中。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来提出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提出,同时引导学生来探寻解决办法,或者老师通过详细而全面的阐述,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理解问题。

2.2.4总结和提高

课堂模式以提出问题为初衷,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提问中掌握知识结构,在解决问题中去学习和提高。所以,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对于老师而言,都具有很大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的价值,这是问题教学法提高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们的提问,由于受到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局限,难免天真幼稚,缺乏现实性和合理性。但正是在这个提问和自我质疑的过程中,才能反复琢磨和认清知识点的设置原因,才能认清自己的弱点在哪里,需要提升的地方在哪里。同时,学生的提问,也有利于我们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而鲜活生动的素材。

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第一环节,布置自学任务《植物激素的调节》

要求了解植物生长激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激素的过程和方法,提出自学过程中的问题,写自学小结。这是能否顺利实施问题教学的基础,作为第一次的预习任务,让出部分课堂时间来进行自学,以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预习的方法,并且把能否提出问题作为自学水平的一种检验标准,提不出问题往往反映学生自学还不到位。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则将预习环节放到课堂教学以前的课外时间。此阶段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学参考的书目,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翻阅相关资料进行关联性自学,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和知识点类比的能力。而通过批阅学生自学小结,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找出典型案例,老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思考,探求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且能从较高层次角度来理解这些问题。并有的放矢的设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2第二环节,班级交流空间的自学小结展示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分享知识感悟和看待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兼顾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让同学们将自己的小结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展示于班级交流空间中,书面报告可以是文字、图片,甚至可以是视频,借此,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让同学们可以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不足,然后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同学间互相协作精神。

3.3第三环节,课堂上集体问题讨论

这一环节,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来进行穿针引线。能够顺利实施问题教学法,关键环节是根据同学们的典型问题组织讨论。教师可在第一阶段罗列出同学们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相互之间的精彩点评观点,供学生大胆、快乐地讨论,让提出问题的同学说明原因,介绍提出问题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其他同学查询资料所获得的知识来相互之间提供解答或提出疑问,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烈的讨论之后进行适当的小结,初步形成问题的解决。第二阶段,老师则根据前期的讨论和解答,查漏补缺,将漏掉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供大家思考,如果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老师则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解答,此时可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4第四环节,学习效果反馈

教师根据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课堂讨论环节解决问题的情况,精心设计一些综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借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5第五环节,整个学习经过小结

要求同学对课前预习,课堂讨论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从了解知识结构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从而对新课程内容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到掌握的过程,回顾的过程也是知识体系再建立的过程,习惯养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熟悉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孙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_问题教学法_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3(5).

[2]教研督导室.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汇编[R].南宁:广西机电工程学校,2016(5).

[3]金卫华.我国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比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

[4]彭林.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3(9).

作者:成瑾 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