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寻(10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寻(10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

历史知识的教学如果组织合理,采取的教学形式合适,学生会强烈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以及历史带给人的启示。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良好构建自身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对于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正确认知。这个时期的历史教学采取的方法非常重要,想要突出历史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具备综合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辅助工具的能力。情境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对于历史知识呈现的依托,合理的采取情境创设法能够极大的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的距离,构建学生的历史认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师要不断研究如何利用情境来体现课堂实效,让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有充分保障。

一、突出课程教学的中心与主题

在将情境教学融入到历史课堂时,教师首先要把握一些基本教学原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突出课程教学的中心与主题。情境创设有很多优越性,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让文字变得生动具体,加强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感受程度。但是,很多教师在采取这种形式组织课堂时,不知不觉中就会偏离教学主题,会慢慢忽略了课程的中心,教学方向也发生了偏差,这一点必须引起充分重视。历史课堂在组织与构建中,以及在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提升教学整体实效时,一定不能忘记最初的教学目标,要时刻紧扣教学中心与主题,明确基本的教学方向,并且沿着这个方向层层深入地剖析与探究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够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理解与吸收知识带来辅助,教学的实效才可能得到保障。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与老教材的编排不同,它是按照专题形式编排的,既然是专题就肯定是围绕某个中心的,我们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切忌偏离甚至远离课时中心,要时刻把握教学的主题和方向,在明确方向的前提下更合理的融入情境教学模式。如:“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教学中,此课的课时中心就是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我们在讲课时必须紧扣这个中心,如果过多地讲述美国是如何独立和建国的,就明显偏离了课时中心。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法,考虑将那些素材和背景知识引入课堂时要进行合适地取舍,要充分结合教学的中心来构建课堂,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服务,这样才是对于教学实效性的体现。

二、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形成了更加明晰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的完成是目标之一,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过程方法的灵活选择,还要有效实现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这些都是对于历史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构建课堂的明确向导。在采取情境教学时,教师要关注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了解学生真实的学情,明确学生知识体系中的漏洞,让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更强。教师在组织教学展开的模式,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时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策略,在创设情境时也可以进行更加多元的设计。比如,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节课情境导入的设计中,可以利用两组图片:第一组是十八大中外媒体聚焦中国的图片;第二组是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场景的图片。让学生在这两组图片鲜明的对比中,得出近代屈辱外交和现代尊荣的外交的直观对比,从而自然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直奔主题,而且用最新的热点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以这样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实现知识技能的教学,这也是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正确引导,能够丰富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让学生在直观的比照情境中感受历史的变化,形成对于史实的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三、丰富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

想要全面提升历史教学的综合实效,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以多样化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情境创设除了大家最熟悉的引入图片视频,或者是引入课外背景知识的模式外,教师也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展开一些趣味化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有些历史事件带给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教师不妨鼓励大家自己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互助的形式将典型历史事件演绎出来,让学生在扮演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形成对于这些人物的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活动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大家在准备阶段需要深入学习课文,再次分析史实,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锻炼。比如,《鸦片战争》这部分史实学生学习后印象很深,这一课的主人公是禁烟英雄林则徐。如果教师可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揣摩林则徐的心理活动进行角色扮演,那么学生就一定可以在探索这位禁烟英雄心理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到他是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进行禁烟的,也就更能体会到他对人民、国家所怀有的责任感让他完全将自己的利益以及生命抛诸脑后的伟大精神。让学生来扮演历史人物,重现历史事件,这也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情境创设方法,学生在表演林则徐禁烟时的决绝与果敢时,也会被他的民族大义所感染。教师要开放自己的教学思维,将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绝对主体,给大家提供充裕的探究和探索的平台,这往往是保障教学实效的非常有力的方式。

作者:冯传珍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第二篇: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实践路径

摘要:

本文以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本人多年高中历史教学的工作经验总结,通过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进行学生与教师两个维度的探讨分析,为获得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依据新课程提出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路径方法,对相关的历史教学研究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新课程

一、引言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高中历史学生的发展。课堂为学生快速,准确地清除学习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发挥主要作用,积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探索能力和历史事实和现实态度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降低学生的入学考试负担和压力,达到学术水平和考核要求。本研究将从现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高中课堂教学历史,构建桥梁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新理念,有利于实现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机联系,可以促进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为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性、实践性的参考。

二、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课堂的实践路径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渠道。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学活动和组织者。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1、历史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

根据高中课堂中的历史教学实践,学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个方面。历史教室应该是学生体验情感,发展智慧,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升个性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在教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历史知识的老师,老师不教学生不明白或难以理解,这种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教学,由于历史教科书的浓度高,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了解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历史教师不仅要解释西班牙和葡萄牙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让学生掌握方法,并可以推断出。意大利的发展是后来被称为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是最快的,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本主义中国死亡率内容鸦片战争能解决和理解的问题。

2、互动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有效提升

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高中师生在课堂上通过思想和情感交流,平等交流,共同发展,不仅有效促进了高中生历史教学发展,另一方面包括增长发展的立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供了一个平台,展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困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到知识差距,及时有效的陷阱,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互动,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和学生实现快乐的心情。历史教师继续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智慧,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损益,并获得专业发展。

三、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1、历史人文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历史人文素养即人文性、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研究能力,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历史是社会科学的基础,高度集成化的历史,它包罗万象,无处不在,涵盖多学科,人文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的各个方面;人类文明深刻的历史,智慧是不竭的资源。因此,历史教师具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老师的思想是行动的先行者和灵魂。历史教师教学观念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影响。历史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新观念。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结合历史教育发展的社会功能,注重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历史的角度,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智慧人与自然,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在人的学习过程的内在人格。气质成就,促进学生发展。历史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的新概念的基础,所以在负责教学的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但统一的教学和学习,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的教师、学生和教师共同互动发展过程;方法和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经验,知识和疲劳的理解产物的历史,所以历史思想,解释过去发生的事情。寻找历史发展规律,了解历史与现实。这种课堂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总结

总之,在中学历史上,教师不仅要把教学知识传授给道德指导,分裂,情感,精神世界信仰的启蒙和开拓,历史教师不仅应该知道知识,还要知道如何教授知识,知道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组织者,负责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处理,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法选择以及课堂管理职责。高中新历史教科书是一个严肃,简单,抽象,理论,高中历史教室,教学任务,学习考试,高考考试压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师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实施了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学哲学,个性,课堂教学受到课堂教学历史的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鲍晔明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吴梅芳:确立教学主题,促进有效教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9).

[2]胡永林: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0(25).

[3]李文欣: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10(08).

[4]于祯:实现精心预设和精彩生成,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谈中学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0(07).

第三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提升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广大历史教师需要通过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能够得到学习兴趣的激发、探究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观的真正提高。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由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全面改革,新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使得教师需要通过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实现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几点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建议。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强化课堂导入质量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积极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师生在整堂历史课都处于兴奋热烈的氛围中。所以教师必须提前全面掌握教材,之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导入的设计,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目的。这是因为课堂导入的成败将直接决定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积极主动性的高低。一般而言,教师的课程导入可以通过提问问题、讲述故事、悬念设置、温故知新、开门见山等多种方法实现。

二、信息技术丰富教学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教科书和相关的历史文献进行知识的传授,很难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由于历史课程所讲授的是过去之事,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描述难以将历史史实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达,所以在这个背景下,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就显出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历史课堂,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所带来的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展现方式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拥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进而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史实,掌握其中的历史意义和内涵。举例而言,在讲解“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分别播放《鸦片战争》《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南京!南京!》等影视剧作品,让学生建立更加直观的形象,从而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当然,并非所有的历史内容都需要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在“诗歌、小说与戏剧”的课程讲解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传统诗歌的交流、诵读和赏析体会中国文学的深厚内涵,而这种精神上的积淀和积累是多媒体无法达到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应当注意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真正提高。

三、创设情境增强效果

除了多媒体,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学生对历史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很多学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因此无法体会和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而创设情境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感受到穿越回历史的现场即视感,进而能够更加设身处地产生相应的思想和情感。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体验百家争鸣的感受,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芈月传》中关于四方馆的相关片段,之后告诉学生真正的历史中这样的情景是发生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里,再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以“思想的多元与统一”为题,模仿电视剧和相关史料中的场景进行辩论和表演。一时间,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感悟到了历史,为有效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四、有效渗透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核心,一切教学的设计都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讲解历史具体内容的时候必须把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教学内容同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同类问题中进行触类旁通的分析。举例而言,学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各朝展农业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形式的异同,让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知识,诸如利用统治阶级的重农政策、兴修水利工程、改进生产工具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学生在之后的相关内容学习中有效提高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今,课堂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每个高中历史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新课改的推动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下,教师需要通过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热情,同时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真正提高。

作者:林长元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琼.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6).

[2]孙晓民.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1(10).

[3]杨晋平.浅谈多媒体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第四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以记录人类发展与进化的学科,涉及范围极广,包含人文、科学、艺术、政治等多个领域,是一门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学科。正是因为其内涵丰富、知识体系繁杂,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起来难成体系,学习效率低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低下是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的主要原因。高强度的学习精力的投入与低比例的学习效果的回报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一、细致科学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上课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学生的基础素养和学习内容为基础,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考试大纲,力求每一次教学都主次分明、有的放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为根据,以学生的学习素养为基础。这就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教学需求是相契合的,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不会造成教师在教学资源上的浪费。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安排,让他们事先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每一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能够达成高度一致的教学目标,进而目的明确,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造性的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立足于宏观角度对教材进行建构,并适时地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二、有趣新颖的教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需要对教学问题进行新颖而有趣的设计,以趣味性为媒介,以启发性为目的,在探索中求得真知,在思考中实现自我发展。

1.历史教学问题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历史这一门课程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更应好好把握住这一教学内容的特征,适时引入轶闻史实或者名人趣事,设计新颖有趣的探究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思维的高度集中下进行思维的锻炼和知识的积累。

2.历史教学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新颖有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第一步,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并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累历史素养是第二步。因此,教学问题的设计也应当具有启发性,以好奇心来引导学生追求知识的真理,探寻事物的本质。对于教材,教师要进行熟练的掌握和分析,以最适合设置问题的位置为切入点进行启发性问题的创设,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1.建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需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课堂中,要始终保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其中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不仅仅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引导,更需要学生从内心真正意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是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参与者。只有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才能实现课堂参与率的大幅度提高,为建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要创设开放、平等的教学方式,给予每一位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在教学方式层面,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而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新模式来塑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氛围。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脱离了教师的束缚和压力,与同学进行探究能够迸发出更多的活力,学生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乃至最终的解决问题,教师只需要在一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即可。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不断推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向前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每一位学生的自我展示,让每一位学生在获得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教无定法,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是没有可以遵循的一成不变的方法和规律的。对于教师而言,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是教学活动始终不变的宗旨和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心里需求和历史学科的本质属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乃至最终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张裕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第五篇:高中历史课堂人文精神培养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高中历史课程中包含了具有人文价值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历史学科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时代赋予高中历史教师的使命。因此,本文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探究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措施,以期对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文精神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程除了向学生讲授学科知识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觉悟,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价值观和史学态度的任务。充分挖掘并利用历史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人文情怀,既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人文精神的概念与意义

(一)人文精神定义

人文精神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变化,其中蕴含着各个阶段人类的优秀文化,沉淀、孕育着伟大的精神文明。人文精神是人类优秀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内在表现为人类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外在表现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精神品格和审美情趣。总体上看,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以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为核心,以让人类过得更加充实、美好,更具价值为基本目标,以实现全人类的平等自由、思维创造、幸福美好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精神。

(二)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培育高中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存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阶段,我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素质教育不仅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培养提出了要求,同时明确指出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设计和实践的目的,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其通过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其次,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历史有别于其他学科,不仅需要指导学生熟悉并牢记史实,同时要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学习历史掌握丰富的人文信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爱祖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怀,自觉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三,人文精神有助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方面,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有助于教师提升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学生的认同和认可,另一方面,在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同时成为学生成才成长的领路人,学科知识培养与素质提升同步,进一步增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做好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个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受教育者的自我提高和完善。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俱变的青春期阶段,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个性相异、志向高远,但同时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心理较为脆弱,对待各种问题的看法和应对方法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正当的爱好与合理需求。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成绩或行为上偏差的学生,要以平等的、通情达理的、关怀的方式和态度进行教育,从不贬损其自尊心,充分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纠正其行为和心理偏差。总之,建立高度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和必要保障。

(二)优化历史学科教学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重点在于优化历史学科教学的内容,具体来说,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于历史人物的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在历史人物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教育学生用正确的成败得失观看待问题。例如,在近现代史鸦片战争部分的教学中,林则徐提出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观点的提出体现了他舍己为国、鞠躬尽瘁的思想,充满了林则徐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是个人在历史长河中应有的抱负和胸怀。第二,在政治史和文化史的教学中,应当注重民族精神的挖掘。通过挖掘民族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依靠于人文环境决定的科技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人文环境体现在该民族的整体精神风貌中,反映着该民族精神成熟的程度,因而凝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是历史教学注重人文教育的目标之一。第三,在科技史与经济史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抵御物质主义的影响,正确看待经济发展和物质极大丰富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学生进行正确导向,灌输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价值之间找到共通点。

(三)改进历史课程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以来,国内教育长期采取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法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听,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只能通过机械的背诵记忆历史学知识,没有机会也没有兴趣主动思考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因而素质教育的落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一是要突出“以人文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人文主义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情与趣,使历史课程内容的学习不成为学生的负担与压力,而成为一种愉悦身心、拓宽视野的机遇。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设计,从课文情境介入开始,设计一套学生喜爱的、同时充满趣味的教案,将人文精神渗透进课程设计之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探索的欲望进入课程学习之中。二是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如果单凭教师一方面的努力,学生不主动配合,无论教师多努力,教学效果依旧无从谈起。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高于基础知识灌输的教学阶段,若想完成这一高阶段的教学目标,单凭教师努力是不够的。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当善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热情,主动参与进学科知识讨论与学习中来。例如,可以采用专题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围绕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该人物或事件的历史背景资料,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课本知识之外更高、更宽、更深层次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妥善的指点和评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和人文情怀。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历史学科任课教师的人文素质至关重要,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历史教师,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至关重要。具体来说,首先,历史任课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综合性的教学技能。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必须见多识广,在教学中能够旁征博引、风趣幽默,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如果历史教师只了解课本上基本的学科知识,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地讲授课本内容,没有任何知识的延伸和情感的阐发,就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第二,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多动脑筋,对于一些历史问题应当具备个人独特的见解,并能够将这些见解讲述给学生。历史课程内容既丰富也简单,丰富在于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背后都有着大量的背景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比单纯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更加吸引学生。简单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即是几个社会形态的更替,抓住规律便能很好地理解多数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因此,作为一名历史任课教师,应当能够在“丰富”与“简单”中寻找平衡,讲授内容既不能过于丰富,让学生找不到主旨,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觉乏味。这便需要教师具备独特的见解,能够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分析出带有人文精神的内容,并将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同时接收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综上所述,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高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平台,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接受学科知识之外的有关人伦、道德、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为其今后的继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只有加强对高中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素质,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作者:王雪娥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内坑镇内坑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萍.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

[2]朱辉.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第六篇:新课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探

摘要: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效理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等,才能有效地推进新课的导入。就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展开讨论,分析了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改革在不断推进,为素质教育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也为学生打造了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逐渐向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转移,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自主探究能力。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实际调查法分析如何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了解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以层次的形式分级,从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师再通过设计清晰的课时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观察或是测量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从而将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使学生认清教学目标的高低,从而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定制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时,教师就可以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得教学目标更加直观。教师可以先根据课本教材了解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与基本内容,并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给予学生: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的学习主要线索:三大政治制度———中国特色。其中三大政治制度分别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特色是指三大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体政治制度。通过整理出这样的主线,学生会对三大政治制度有更加清晰的条理,使得高中历史教学更有效。

2.组织教学材料与内容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组织教学材料,明确教学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通过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可以体现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为高中历史情境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提供依据。当教学材料与内容组织好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多样化。例如,在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英国议会的相关资料,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与音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英国民主政体的运作方式,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条件,从而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有效。

二、展示清晰的历史细节

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赋予情感的,然而,教材篇幅的限制,使历史的诸多细节被删掉,只保留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这样就很难使精彩的历史亮点再现当时的生动形象,因此,要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展示最为清晰的历史细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现在的高中历史拥有诸多具有生命力的教学元素,但是也不能离开生动具体的历史细节,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阐述详细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祖国统一大业》时,包括“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教师在讲解香港、澳门回归时,可以详细介绍香港回归中英谈判的具体经过。通过讲述具体的历史细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加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拥有发现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并参与制定学习进度以及参与教学评价等环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基础上,确保学习有内部动力的支持。例如,在学习台湾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性引导:“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呢?”通过教师的问题性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视频来分析台湾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敏感度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学会反思,并拥有质疑教材观点的勇气,对学生有问题部分及时给予帮助,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香港、澳门的回归》时,教师提问:“中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积极探索,提高学习效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个性,也是对能力的全面升华。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课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奇妙之旅,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视野。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在实现教育理想的基础上,带动知识的活学活用,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不断加强。

作者:田颖 单位:湖南省张家界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2-223.

[2]谢国平.历史学科主体性教育[M].中央民族出版社,2003-11.

第七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微课的应用

摘要:

高中历史是高中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中历史由于学科内容久远而繁多的特殊性就使高中生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面对很大的难度和压力。那么,如何才能使高中生更好地面对高中历史学科呢?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呢?将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

微课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一、将微课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的优势分析

1.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微课往往是以简短(5~10分钟)的视频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讲解,这就可以使教师教学更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如果教师在备课期间考虑到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什么,就可以采取微课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强调和指导。

2.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微课可以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历史的学科属性来看,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就使得在历史事件方面有太多值得学生了解和知道的,同时围绕一个历史事件又有着更多的细节和旁枝错节,要想使学生对这些信息产生了解仅仅靠45分钟的课堂是无法做到的。而微课就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启发性

在历史课程中运用微课的教学形式还可以达到启发学生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导入中通过微课展示一些历史现象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学生知识的学习也有着很强的启发性。

二、将微课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的策略探讨

既然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提升课堂有效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启发引导学生的作用,那么广大高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使微课的这些价值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来呢?

1.在重点内容强调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

如,历史教师在教学《辛亥革命》时,了解到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导是围绕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时间;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价值等等。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专门针对这些重点内容录制简短的微课视频,并在课堂中将微课视频播放,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出相关的解说。尤其是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价值”方面,教师在微课视频中还可以融入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并采取深情并茂的画外音对其进行强调,使学生感受到孙中山的伟大。

2.在相关内容拓展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智慧结晶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更是宝贵的财富。对于高中生来说,多了解一些历史事件是大有裨益的,所谓“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真是这个道理。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历史教材的限制,要想使教师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将所有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信息、历史细节都一一展示给学生,这自然是不切实际的,同时也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对历史大方向的把握。因此,对于相关内容的拓展就可以采取微课的形式记录下来,当学生对这一部分历史事件、历史时期感兴趣,想到更多了解相关知识时,自主观看教师事先录制的视频就能达到相关内容拓展的效果,使学生在对课本知识产生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自主地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事件。例如,历史教师在教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统治者独尊儒术的目的和动机,罢黜百家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的,但在微课视频中就可以将当时的“百家”进行系统介绍,如各家学派在当时所处的地位,各学派所代表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价值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为何不受统治者青睐等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立体地、全方位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

3.在学科素养提升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

在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来提升学生的相关学科素养。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讲解来说更是这样,可以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个屈辱史,而我们之所以强调对这一段历史深刻铭记,就是为了能够以史为鉴,不再重蹈覆辙。因此在对中国近代史如《鸦片战争》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微课视频的作用,通过微课视频将当时中国的场景更加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这些微课视频最好是采取视频加画外音的形式来呈现,并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如果中国人不被鸦片所侵蚀,会不会有鸦片战争的出现?有人说,正是因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才使鸦片战争爆发的,你认同吗?通过设置这些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能力的增强以及爱国情感的提升。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价值,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拓展性,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的提升,因此微课教学是适合高中历史课堂的一种教学形式。

作者:刘翠娥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健.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应用策略浅谈[J].文理导航(上旬),2016(12).

[2]莫易花.巧用多媒体,打造高中历史教学魅力课堂[J].考试周刊,2015(57).

第八篇: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教学趋势,这对于广大的高中历史一线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所以,就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在借鉴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多年来所积攒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小组讨论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响应号召,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精品的高中历史课堂是我们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如何摆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尴尬局面,成为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地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就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如何做好高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树立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指导行动的先引,所以为了确保有效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现,教师就需要树立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不要为了赶进度、抢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味地讲课,之后却抱怨学生成绩不高。教师要意识到历史是一门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的学科,是有血有肉的回忆,所以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用思想和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

1.让学生学会思考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使其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学会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来让全班共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想说、敢说、爱说,成为学习的主人。

2.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树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学生能思考到的问题和答案,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解决;其次,肯定和认可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和成长。此外,多多关注每个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和做题的情况,单独指导,循序渐见,切不可急于求成。

3.让学生学会生存

21世纪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有文凭,还要有能力。所以,学生要想生存,要想生存得好,就需要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而学习历史知识是其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之一。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并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二、提高对教材资源应用的有效性

可以说,教材是教师开展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有效利用高中历史教材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法宝。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

1.做好教材内部内容的整合工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连贯性,通过教材内容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连在一起,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在讲解“各国经济体制”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将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生动地比喻成“鞋”和“脚”的关系,以帮助学生理解;其次,可以以苏联领导人的改革为线索,以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为切入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展相关内容的讲解就显得更为清晰了,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了。又如,可以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中华民族的奋起、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这三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来讲解,可以使得学生清楚地掌握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制度,并有助于其形成一定的思维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做好必修教材之间的整合工作

岳麓版教材是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来建构知识体系的,三本必修教材的跨度比较大,但又相互联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把握,所以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很有必要。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奋起”与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课时,就涉及背景的问题,如果不了解背景对于学生来说就很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近代社会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做到知识的有效连接。

3.必修与选修之间进行有效的整合

也就是说,找到必修和选修之间的联系点,将其整合在一起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必修一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与选修一“梭伦改革”就能实现有效的整合;必修一“渐进的制度创新”与选修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系统介绍和学习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同样也能结合在一起。

三、有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例如,分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也为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所讲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科学有效地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时空置换法

历史事件距离现在比较遥远,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可以说,虽然历史故事比较好听,但是真正让学生分析起来却比较难。因此,教师就可以采用历史置换法这一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孔子与老子”一课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包括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等图,让学生对孔子的历史地位和主要活动有所了解和认识,在此背景下,教师提问,“仁”的学说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学生自然回答“春秋之际,战乱频繁,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

2.小组讨论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集思广益,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来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帮助其加深记忆,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解“中日改革比较”的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背景知识,讨论来谈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做合理的指导、引导和鼓励。当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各个小组的观念进行有效的评论,并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剖析。

3.联系实际法

引导学生能够将历史问题与现代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古为今用,并帮助其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一种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有效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下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追求,此教学理念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如何将其有效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还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和研究。教师只有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才能确保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得到优化升级,实现价值最大化。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文仅是笔者对如何打造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的探索性分析,愿意抛砖引玉,也希望能够为更多教师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者:黄晓梅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建军.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J].都市家教,2016(12).

[2]卢晓华.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历史问题链导学设计:以《巴黎和会》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6(3):139-142.

第九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高中阶段历史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同时为高中学生备战高考服务,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反思,正视问题并努力寻求对策,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文由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出发,在笔者实际教学经验中探讨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历史教学如何深化改革、有效地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和健康成长,是众多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们共同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实践行动,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益智育人的功能,需要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一、以学科特点进行针对性特色教育,激发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历史有许多闪光点,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使他们感兴趣的闪光点,借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每节历史课的开始,老师们可以先创设一个场景,激发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兴趣。老师可以引用历史小故事、生动的漫画图片、声形并茂的视频片段以及生动投入的课堂讲解,从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活跃起来,使他们主动融入课堂,参与课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这一规律。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例如,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教师先有感情地念岳飞诗中的两句:“靖康耻,何时雪?”。“靖康耻”指什么?何时报靖康之耻辱?北方人民报靖康耻辱的情况怎样?岳飞为什么说要“痛饮黄龙府”?学生知道“靖康耻”是上一节讲的“靖康之变”,第一问学生知道老师已引入新课知识,第二问是讲北方军民抗金和岳飞的郾城大捷。因此学生对“痛饮黄龙府”和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害岳飞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因此,这一串设问,既承上启下引入了新课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无思想开小差的余地,其注意力必然处于集中状态,直到弄懂这些问题为止。

二、情境模拟,角色体验,用虚拟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擅于精心创设与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借助影像资料,通过活动把声、色、形作用于自身感官,通过接受多种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使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鸿沟,在虚拟中身临其境,借以拨动学生的情感,从而对历史过程产生真切的体验与感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合适的历史情节,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更能够使之深刻地了解历史,更准确地评价历史。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我让学生自我推荐扮演其中的各个角色,让学生再现一场事变的全过程。从而使之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身临其境,与历史、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

三、善用多媒体资源强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其应用的普及,历史教学实践对媒体技术的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实现了对课堂学习资料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气氛塑造、知识结构展示等方面,为历史教学带来活力。在历史资料的整理中,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其个人的历史传记电影及相关视频。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我们的课堂往往是基于对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记诵。由于大的历史环境的缺失,学生往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命运走向的认识不清晰。而这便无法实现其对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规律的掌握。而传记电影,往往是以历史人物的一生为主线,将历史人物放置到大的历史背景当中,通过对其一生的经历,展现其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的重大作用。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的运用,有效弥合了历史发展与现实环境之间时间的阻隔,实现了历史场景的再现,使得教学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大大加强,丰富的史料和大量的更为详实的历史记录让本来扁平化的历史课堂和历史人物,凸显出其棱角,展现其个性。学生听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社会背景和人物历史作业的把握,可以有效实现对历史发展轨迹逻辑和规律的把握。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中,历史课堂由单纯的记忆性质的学科,变成内涵更为广阔具有深厚人文色彩、具有历史深度的科学。这一转变,也使得其内涵更加广阔。

四、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优化课堂结构,调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于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帮助其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都具有较深远的意义。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当下,如何优化课堂结构,调高课堂效率,激发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应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一课题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需要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不断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探索方法。

作者:黄清 单位:蒙山县蒙山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盼.高中历史课堂善用情境教学法[J].学周刊,2015.11

[2]储小静.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复习教学[J].吉林教育,2015.12

第十篇:高中历史课堂让学引思研究

【内容摘要】

让学引思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其本质是通过教师放手,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认真投入教学活动,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探讨让学引思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的态度。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让学引思;方法策略

2016年秋学期开始,我们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提出了“让学引思”的教育教学改革行动。为此,我们高中历史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心甘情愿地“让学”,主动积极地“引思”。让教师的“教”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我们要集思广益,落实历史学习任务时要切实从严,确保学生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讲解历史问题时,我们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让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通过“让学引思”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首先,让学引思的过程也是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示范引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我们既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也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历史问题,而要注意示范,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其次,让学引思的过程更是一个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只有启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让学引思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让学引思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学习,在积极的思维中发展,在积极的思维中成长。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渴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二、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是让学引思背景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越大,他们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增大,他们的学习效果当然就会更好。再者,我们要通过史论结合,形象鲜明地呈现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史”作为历史教材,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有关历史本体的认识内容。当学生能自觉地、经常地和有针对性地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之喜悦。从而体验到历史课的真正魅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内在兴趣,尽情感受成功之喜悦。因此,践行让学引思,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要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抓手,利用好课堂45分钟。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启动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在积极的思维中找到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勇气。让学引思的课堂应以创新、实践为主线,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应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去。

三、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家都知道,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上课伊始,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把学生逐渐引入自学之门。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最优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温暖的充满阳光的课堂中获取信息,增长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同时提升创新能力。在自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比较,把历史上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比如在教高一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节《美苏争锋》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让学生了解雅尔塔体制以及杜鲁门注意和马歇尔计划,并逐步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进一步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总之,在自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巧妙提问。用丰富多样的问题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让学生把关键问题掌握准确。

结束语

总之,盐城市教育局推出的让学引思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有个性地成长提供了新的平台。作为高中历史老师,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做探究性课堂的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作者:周冬霞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