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9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9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能够从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加以提升。一般有效性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教学任务的增加,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二是让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并能够理解目标学习对自身成长的意义。三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深层次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有效性教学能够唤醒和激励学生,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促使学生理想和信念的放飞,实现学生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历史作为一门研究史实的学科,需要广大师生投入大量心力,紧随时间长河,从中摘取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我国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从秦横扫六国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抗击匈奴,从魏蜀吴三分天下到魏晋南北朝名士风流,数不清的历史事件如同瑰宝闪耀在历史长河中。历史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出发,根本上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对新课程标准加以有效研究和把握,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历史的规律性知识。教师在备课中,应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构建。教师要对学生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加以重视,并促使学生收集史料,了解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加以强化,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重大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课堂导入形式加以重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应保证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适当引入历史小故事,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课堂魅力和教学影响力,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当然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点以及历史规律,如在评价秦始皇时,可以指导学生从农业、军事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利用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点,并对学科学习加以有效拓展,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当然研究性学习与科学研究存在本质差异,主要是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加以强调。由于学生在兴趣爱好以及个人文化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资料来源较为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如在对“近代中国的中美关系”这一内容进行研究时,教师可以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资料的搜集,在确立课题后,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给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整合搜集的资料,并引导学生从资料中寻找主线,理清知识脉络,从而促使学生体验到研究的乐趣,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优化整合

高中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丰富性以及过去性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借助语言讲述,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目标。以《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在对北伐战争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可借助多媒体将北伐战争示意图进行绘制,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三大军阀控制区和革命根据地。然后让学生结合示意图,对北伐战争当时的形势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担任指挥官指挥战争,这样学生能够开展激烈的讨论,确保课堂的活泼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盛丹星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

第二篇:高中历史课堂情境创设探析

一、创设历史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引人入胜

众所周知,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历史课上也热衷于听一些历史故事。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可以选择一些和教材内容相关的精彩的历史故事,是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学生也会听的起劲,而且还能够能增强历史课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便于激活他们的思维,课堂教学自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探究"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导入一段关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当学生听的入神时,再顺势过渡到教学内容上,这个时候,学生对新知识也会兴趣倍增。由于西方人对古希腊文明怀揣着无法释怀的感情,而且还奉其为文明之源,在众多的西方古代史著作当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辉煌属于希腊!”这样的赞美。正是因为人们的推崇,更使得古希腊文明染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东方人同样也对古希腊文明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学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借助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对新课进行导入,既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又能吸引学生跟随着历史教师一起去探究古希腊民主的政治文明,与教师一起走近这个神奇的国度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锁定时空要素,创设相关的情境

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教材中有些知识的年代久远或者是地域空间概念强,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内容较为抽象,教师讲授起来也比较枯燥,学生学得也没滋没味的。比如说,《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这部分内容,时间上跨度太大,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一直到清朝,学生也就很难在这么快节奏的时间跳动中掌握其中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了。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需要锁定好时空的落脚点,并且再在此基础上创设相关的且有效的教学情境。时空落点主要指的是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不管历史离现在的我们有多么的遥远,但是它必然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且还和特定的人物相关的,因此,只要能够锁定好时空的落点,就能大幅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例如,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时空落点定在汉武帝的身上,教学时,以汉武帝作为突破口创设关于“汉武帝和诸位大臣宫廷辩论”的教学情境,在特定的情境当中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原因以及表现与意义。有效的突破了因为时间跨度较大带来的教学难点,教与学都相对简单了些。

三、在历史教学中,结合问题创设相关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新课程对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要逐渐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历史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探究《辛亥革命》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向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供学生们思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四、利用历史和文学的关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与文学是分不开的,历史中的很多人物也都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包含着的典故有时候也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历史与文学之间的这层关系,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与掌握。在讲到一些历史人物,比如说范仲淹、岳飞以及文天祥等人的相关历史事迹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结合他们的文学作品加以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先阅读一些关于他们的文学作品,然后再讲解创作的背景,让学生都能够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下对这些作品进行品读,便于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为进一步体会作者内心深沉的情感奠定基础,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和解读。

五、总结

总而言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历史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使用这些知识为自己服务的。为了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先喜欢并且爱上这门学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当中去学习,去成长。此外,教师也要在学习当中,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要有敢于怀疑一切的精神、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只有如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才能逐渐得以实现。

作者:李洪宁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探究

一、了解学生的经验、需求和差异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需求和学生的差异,分析学生在旧知识学习中所掌握的方法提供的支撑,对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估计,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入课堂前的起始状态和走出课堂后的终结状态的发生,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变化。

二、开发和利用学生本身存在的潜能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开发的潜能,提供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使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得以展现。教师制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的潜在发展的可能性转化成现实发展的确定性。为学生多种发展可能性的实现创设条件和提供平台。教师不仅要相信学生有可以开发的潜能存在,还要将学生的多种潜在可能视为教学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把他们身上存在的多种潜在的可能变成现实的发展。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教学中潜在的可能状态,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三、承认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推动课堂教学不断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独特性,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的差异越来越来大。我们应把学生置于社会时代、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来考查,从学生的各种状态中做出正确的解读,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差异,唯有对学生个体情况的正确分析,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学生已有的基础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凸显人的发展价值,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升。承认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推动课堂教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路径到达相同的终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教育中的完全趋同是不可能的,它会妨碍相当部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有积极主动地激活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教师重组,把差异变成新的共同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根据学生的多种状态与具体情境,通过多元的互动形式,使资源围绕课堂教学主题发挥作用,教学实践活动的丰富、复杂性不仅给教师提供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独特的个性,通过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正确解读,才有可能在丰富复杂的具体情境中表现出灵活的教学智慧,从而形成智慧灵动的课堂教学。学生个体的已有经验和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和学习困难是教师研究学生的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个体差异以及他们在学习潜在的多种可能,设计出师生资源共享和互动灵活的教学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促进不同学生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共享和互补。

四、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成长是通过主动参与实现的。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但不可以代替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靠反复强化来维持学习活动并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是学习质量降低,并且压抑学生的发展,学生已有的知识、个体经验和个体差异等反映的是他们进入新知识学习前的真实状态,是教学得以展开的基础性资源。以前课堂教学是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走,教师过于重视以符号系统形式保存、积累下来的社会知识,只关注现成知识的传递,忽视社会知识的个人化,忽视学生从自己的个人经验中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不断地提炼抽象形成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个体的学习的主动性就没能充分地得到老师的重视,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主动性没调动起来,紧靠老师在课堂上的独立讲解,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不会很好地提高的,甚至都不能提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没有兴趣,还谈何提高历史成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体验,以及自己从实践中获取的生活经验往往被掩盖在知识概念体系之外。学生很难从自己的个体经验出发,参与到知识符号背后的实践活动之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便捷。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将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基础性资源加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就会创造性地实现目标,形成对人生、世界的丰富认识。

五、放大个体经验的正面效应

高中学生所具有的个体经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比较丰富,但是对于高中历史课的学习来说,很有可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正面效应,也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教材的具体内容,尽量减少学生的个体经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放大学生个体经验对高中历史学习的正面效应。这就要求高中的历史教师应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个体经验出发对学生进行教学,为高中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坚实的平台,为学生新知识的内化提供感性的支撑。在当今时代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已有经验的解读和分析,已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总之,高中的历史教师只有注意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已有经验、个体差异,注意思考学生潜在的多种可能,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的问题、困难,才有可能在历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蔡文勤 单位:甘肃陇南文县第二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应用

1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现在很多学生都厌学,丝毫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被动灌输,学生痛不欲生,备受折磨,在高考中无法考出好成绩。历史教学内容五花八门,时间跨度大,死记硬背不可能掌握好知识。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相互交流,使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沟通情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主人翁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给予小组必要的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对于表现突出的,要给予及时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评讲,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讨论的机会,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变为主动学。长此以往,必将有好的收获。在分组讨论中,要鼓励组员间密切配合,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可以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创建竞争模式,激励学生们为了小组的荣誉,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组员间会互相帮助、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情境中,使学生将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相反,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拥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2]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是一个整体,是学习伙伴,合作性强大,可以汇集小组的智慧,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提高,积极性不断增强,最后学生“活跃”了,教师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从教师方面分析。

首先,教师教学理念的落伍。当前,仍有很多教师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学生听的累、效果很不好,学生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部分历史教师缺乏激情、能力有限。有的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高中历史教师无心去深入钻研课标,根本就不去琢磨教材,了解学生。更有教师课堂教学非常不正式严谨,教师素质不高,只有“半瓶水”。再次,教师精力有限,教学任务繁重。高中历史教师往往都身兼数班的教学工作,工作量相当巨大,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压力,身心疲惫,没有精力研究设计细致的高效课堂。

2.2从学生方面分析。

首先,高中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缺乏兴趣。根据笔者调查显示,高中98%的学生讨厌学习,这部分学生当中能有一半学生可以约束自己认真听讲,而剩下的一半往往经常思想开小差、发呆、多动,没在学习。探究其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根本没有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很难可以主动地去进行学习。其次,学生知识面很狭小。现在的高中生知识面非常的狭小,平日很少看历史书籍。历史的无知,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2.3从教材方面分析。

目前,我市高中历史教材是岳麓的版本,节选的都是历史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较人教版教材缺少了连贯性、体系性、完整性。教材事件具有距离感、陌生感,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

3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3.1从教学目标上来看。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重视知识的传授,关注学生的成绩,严重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注重对学生的情意目标的培养,实现教学情意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平衡。

3.2从教学过程上来看。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至高无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升,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学生个人的进步。

3.3从教学评价上来看。

传统教学中,教学评价环节的最终结果只是看学习成绩,成绩不好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而小组合作学习中,则采用互相帮助的教学手段,在同一层次进行评价,使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肯努力都会实现个人的价值,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应用的实施

4.1有效应用的前提: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1)小组人数。合作小组以4~6人为准,在班级老师的帮助下,每名组员都有展示的机会,使每一名成员积极发挥才能,有利于发挥小组的优势。

(2)分组依据与形式。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让优等生、中等生、差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有利于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形成一种优势互补。

4.2有效应用的关键:制定目标,精确问题。

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要有趣味性,问题要难易适度。再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性与开放性。

4.3有效应用的环境:营造氛围,培养意识。

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可以在班级的墙壁上布置小组合作学习考核成绩表,展示个人所在小组在班级所处名次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斗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学会合作是人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高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合作意识,不愿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必须组织起来,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实践中,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性,每一个人为了小组共同的目标奋斗,学生合作意识逐渐建立。

作者:宫富春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化旅游学院

第五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本理念实践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本实践

1.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不等同于课前简单的看看书,它是教师让学生“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所进行的目标明确的自主性预习。”如何在历史生本课堂上激发出学生要继续往下学习探究的兴趣,课前预习的设计很重要,需要教师精心考虑。课前预习的设计要考虑与下一节上课的教学内容衔接,服务于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师要能够把三维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重难点内容转换成课前学习任务提前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这样上课自然而然会在关键点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同时也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分层。不同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课前准备时不仅仅要备教学目标,备教材,还要备所教的学生。每个学生自学的深浅和效果是不同的,这种超前性和差异性正是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宝贵资源,当然课前预习任务要能够让全体学生具有可操作,尽量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布置的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是后进生也要通过多样的方式有兴趣地去准备。

2.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参与群体活动的意识。

高中历史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根本,小组合作讨论成为教学的常态贯穿于生本课堂上,充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通过合作讨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融入到小团队当中,组组有活力,生生有动力,大家齐飞奔!

3.全班动员上台交流,激发多元化的思维火花。

生本课堂就是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全班总动员,班上任何一位有想法的同学在举手示意并得到教师的允许下上台展示。人人成为主角,讲台就是自己的舞台,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棒、黑板等就是表演的道具,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教师主要做好点拨与引领的作用。当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没有把握时,鼓励他们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去寻找答案的证据,并且不断地去完善他们的答案,即使他们的理解与教师准备的教材权威所违背,也不可以粗暴地打断学生的猜想,我们需要的是懂得聆听学生的心声而不是武断地裁定结果,我们需要的是适当的点拨引导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的范本。让学生学会判定知识的对错,主动成为问题的思考者,真正成为知识的获取者。

4.教师点评学生监督,师生合作知识升华。

全班群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进行点评。所谓一两拨千斤,教师要把学生课前所做的前置性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对各小队合作讨论的成效给出相应的表扬和补充性建议,要把各小队汇报中未能注意的易漏点易混点点到位,要把全班群学中未能想到的拓展点提升到相应的高度。此外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有限,在看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树木不看到森林,教师在点评时需要引导学生搭建完整的的知识框架,在脑海中形成知识链、知识树。

二、生本课堂评价体系的改革建议

1.学生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生本教育评价应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生本评价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知情共振,激发学生与生俱来存在巨大的潜能和提升向上发展的内驱力,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课堂评价:教师的课堂评价是对学生主动发展的最好褒奖。一个笑容、一个点头、一个“好”字,一次鼓掌,会让多少学生心里感到暖意。其实学生是需要教师的肯定,只有教师真诚的赞许才能有利地激发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当然面对学生的不足,教师也应委婉地指出。学生自主评价:教师并不是生本课堂评价体系的唯一评价者,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动态变化的,是面向未来的。所以学生对自己的了解是最有发言权的。学生之间彼此存在个体差异,“一刀切”的评价标准是不能真实反映每位学生的学习概况,评价应该更具个性色彩。生生评价:在生本课堂上有小队讨论和合作的环节,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应该与自己所在小队的成绩捆绑,所以学生本人在小队中能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承担义务、为小队争光,本小队其他成员都要给予其学生一定的加分与扣分奖惩评价。生本课堂评价并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证明学生之间存在高低好坏之分,而是强调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对被评价者作出认同与对现有状态的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2.教师评价体系的完善化。

对生本课堂上的实践者,教师评价也应该用发展性的眼光看问题,让教师通过多渠道来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从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走上一条专业化发展道路。同行课堂点评:仅仅根据所教平行班级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学能力高低是不够的,数字只能说明某些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还需要教学同行深入课堂听课,挖掘课堂有效信息,通过教师之间内部的交流点评,寻求教师发展的突破口,也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教师自主评价:对于生本课堂实施的效果如何,教师自身是有很大的发言权的。每一堂课后写下自己的教学日记,教学随   笔,总结自己一堂课的得与失,把自己的感想、感受、感悟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财富,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学生问卷评价:生本课堂上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帮助其学习的助手,所以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更应该听到学生的呼声。学生对教师的问卷评价就是生本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普遍的方式。生本从评价教师来说,它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其他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实施保障

1.教师方面。

历史生本课堂和谐的氛围是通过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的,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那些不理解青少年这个特定年龄阶段所出现的特定行为的教师、更注重自己所教的科目而不是自己学生的教师、个性内向且缺乏幽默感的教师,将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与合作。”所以我们看到风趣幽默、温暖学生心灵的历史教师总会让学生盼着你来上历史课。生本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生生之间的分组合作都对历史教师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拥有广博深厚的专业历史知识、扎实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娴熟灵活的课堂驾驭操控能力、历史科学的研究能力、并且能坚持做到阶段性培训和终身学习。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磨练课堂教学智慧在历史课堂上做到教学节奏收放自如、教学程序活而不乱。

2.学生方面。

学生是生本课堂历史教学的主体和核心。高中学生对未知的世界和过去的历史都会多多少少存在好奇心,正是有这颗好奇心,所以会去思考历史问题探究历史知识。学生的好奇心一旦激发,他们必然会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地运用发散思维大胆猜测、体验和想象,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历史材料来获取想要的答案。历史课堂也就成为他们寻找答案的办法之一而不是唯一。教师也仅仅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帮助者而不是答案的权威者。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揭开历史的疑惑,好奇心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有进一步往下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班级管理者方面。

要推进历史生本课堂,还需要上到整个学校的领导、班主任,下到学生班委小队长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设生本课堂的校园氛围,可以组建生本骨干教师沙龙,经常组织教师交流和探讨生本教学策略,鼓励骨干教师开设生本教学公开课、示范课。作为班级第一负责人,班主任要支持任课教师开设生本课堂,做好对学生生本意识的宣传工作,为任课教师提供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性格、能力、学情等第一手资料,有利于生本课堂小队成员的均衡组建。

作者:张玲 单位:丹阳市第六中学

第六篇:高中历史课堂探究学习策略探析

一、课前:以合作互助探究为重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活动,学生自身的认知系统也是由自己进行意义建构的,但由于学生个体的经验、能力和学识有限,独立的学习探究活动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如果学生间能够以合作互助的形式展开探究活动,便能弥补这一缺陷,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和成长。而课前的前置学习又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最佳时机,再加上高中历史知识本身可探究性较强的特征,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前,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合作互助探究学习活动,是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前,教师以近年来英国苏格兰举行“不流血”的温和式公投的时事为契机,引领学生通过追本溯源的方式,深入探究这种制度或现象的来源,具体如下。师:“最近我们都知道苏格兰举行了历史上又一次的全民公投事件,但最吸引人眼球的不是公投的事实,而是这场公投是以非常温和的方式进行的,没有流血,也没有牺牲,这跟英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革命非常相似,因此,老师想请大家先自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这一课,并与同伴合作,具体探究为什么英国会频繁发生如此温和、不流血的事件。”事实上,这个问题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所在,引导学生深入合作探究这个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仔细地预习本课内容,而且能够开动学生的大脑,让全体学生齐思考、齐合作、齐探索。

二、课中:以精巧留白设置为诱因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和动力,人类也总是为了弥补一个个新生的知识空白而不懈努力和奋争,这与人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息息相关,探究学习活动也一样,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抛出各种知识留白,才能调动学生这种无穷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动机,不至于使学生的个性和探究热情被一步步地束缚和框定。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典型特征是保留了君主制的传统,也正因为君主制的保留,才使得英国的革命能如此温和,没有血腥味。但君主制的存在对于新生资产阶级以及新贵族来说,始终是一种隐患,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权利法案》的有关知识,教师结合了学生这一认知冲突,科学设置了如下探究问题,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补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排除隐患,给君主制戴上了一个‘紧箍咒’,并附上了神秘的‘咒语’,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出这个‘紧箍咒’的所在,并看看你会不会念这个‘咒语’呢?”在此,教师显然将枯燥的《权利法案》学习活动改造成了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探究活动,而且设置了两个明显的悬念,学生完全可以在这个趣味的探究过程中进行快乐的补白和对话。

三、课后:以知识拓展研究为核心

虽然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随着一堂课的结束而终止,相反,课堂教学其实只是学生系统学习活动和过程的冰山一角,学生主要的学习探究活动应当在课堂之外,课堂教学只是起着核心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所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学会将作业渗透到学生的课后探究学习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将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创新完美地结合起来,这也满足了学生对历史学习和探索求知的需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这一课所涉及的知识量较大,教师只能引领学生对知识的梗概以及教学重难点进行梳理,对于学生个性所指向的细节,或需要更加深入探索的内容,都只能放到学生的知识拓展学习当中,让学生通过自主互助探究的形式,彻底学好本课内容。如教师可以以材料“卡梅伦当选为英国首相”为基础,借助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和提升,具体的探究问题可以设置为:“卡梅伦当选首相的条件有哪些?作为首相,他都具有哪些权利?他与议会、女王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四、结束语

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高中历史学习的活动过程,在此,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通过自己的亲身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高中生主要运用和参与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应当得到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视和运用。

作者:金春红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第七篇: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索

一、全面了解学生,实施有效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要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能够达到最优的学习配置,全面地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的安排,让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都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赋予小组合作学习以深刻的意义

对于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采用,教师切忌将这种教学模式表面化,只赋予分组合作学习以“名”,却没有给予真正的“实”。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留出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群体内部的学习小组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同时也要对内部学习小组在内容上予以支持,为学生设置难度适中和具有研究探讨意义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来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会通过小组之内的互助和协作来逐步地提升自身的历史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为自身历史知识水平的提升铺平道路。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分组合作教学对于我们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分组合作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全面的历史知识水平。

作者:李永芬 单位:山西省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

第八篇:微课翻转课堂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一、基于探究活动类微课历史翻转课堂

探究是思维的升华过程,也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提升的过程。现阶段,社会非常重视人才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契合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做好历史课程的问题探究与深入学习,将历史与现代对比分析,探究原因、过程与发展,以及历史给予我们现代生活的启示。学习历史是为了借鉴历史,服务于现代生活和生产实践,让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实现高效、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并谨记历史,不忘记古人的奉献。如设计“重农抑商与海禁”探究活动微课,展开对中国古代这两个政策的学习。教师选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影响为依托,基于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微课视频的架构,结合历史资料、图片等,将课文内容及教师收集的资料精炼的展现在微课视频中。翻转课堂上,教师提出了微课视频后的几个问题:重农抑商和海禁有什么联系?资本主义萌芽是什么,其发展需要什么条件?明清时期,东西方选择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同的命运,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基于微课问题,展开探究活动,重点围绕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这三个方面,建构专题知识网络,深入理解与拓展。

二、基于专题知识类微课历史翻转课堂

专题知识类微课是引导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某章知识、某类方法深入学习的课程,依托于网络技术存在,借助微型网络课程的作用,展现教师想要表达的核心知识点与方法。微课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解决了高中历史课堂时间少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随处可以抽取短暂的10~15min完成微课学习,查漏补缺,深化理解,结合专题知识类微课,建构知识网络。如引入专题微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引导学生在课下自己查阅资料,以及与教师、家长的交流分析,了解相关内容。再学习专题微课,涉及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这几大部分。学生借助微课学习,课堂上对不同的地方查阅资料,并与师生交流讨论,建构专题知识网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孕育了新经济政策,同时苏联成立,两者结合下斯大林模式产生,其有积极方面与弊端方面,斯大林模式孕育了社会主义改革,包括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三、基于交流讨论类微课历史翻转课堂

历史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历史的学习,与物理、化学学科不同,它难以展开真正的探索实践,较多的历史知识学习过程,都需要借助历史史料,运用逻辑思维和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展开思维的研究、探索与分析过程。基于此,交流讨论类微课对于高中历史知识学习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以视频微课的形式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互助合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构建高效翻转课堂。如学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相关知识,教师收集资料,制作微课视频,或者借助网络上、校园资源网上已有的视频作为微课素材,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将疑惑、问题记录下来,以作课上讨论交流学习用。微课包含了三个部分商人由来、市的由来、商业都会的崛起,作为对明清时期商业的阐述。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分为6人一组,学生们将预习中做的圈圈点点和问题记录表达出来,与同学分析探讨,结合资料收集,以作为讨论的辅助。重点探讨研究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征这几个问题。基于交流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四、基于综合实践类微课历史翻转课堂

学习是为更好的生活而服务,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我们谨记历史,二是学习历史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政策、方法与规范引导下的历史历程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是鼓励学生将历史与生活结合起来,运用历史服务于现代生活,为现代生活决策提出建议。由此,可以准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类的历史微课,让学生学习微课的同时,能够学习微课中的知识、方法与思路,展开课堂上的实践探索、生活应用。如针对“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怎么样的外交方针与政策?分别有什么含义和意义”。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综合活动类微课学习。学生们借助微课,对各项方针分别学习,查阅资料、记录要点,并记录下自己未解决和已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展开师生互助合作探究。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学生们以论文撰写、PPT制作作为学习成果,理清思路,向师生展现学习效果。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综合能力。

五、总结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在紧凑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有效把握时间,在课前借助微课预习的情况下,课上与师生共同展开探究分析、专题研讨、互助交流、综合实践,以此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今后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形式化与教学的关系,突出能力、方法教学,避免过于形式化。同时,需要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相得益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鼓励学生运用历史,以史为鉴,提升分析、创新与运用知识、方法的能力,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

作者:谢毅勇 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黄泽中学

第九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思路探析

一、设计探究类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历史教学的探究活动就是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从教材知识点出发,以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生活积累或者能搜集到的知识为依托,采用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与学习活动。例如,“文艺复兴”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欧洲人文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又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在讲授时,作者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课前作者让学生搜集文艺复兴的相关资料,提醒他们注意资料的全面性、具体性、生动性和权威性。课堂上,作者首先展示了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欧洲中世纪天主教教义等资料,让学生根据这些资料提出问题。学生很快提出:西欧中世纪有哪些时代特征?基督教宣扬的主要观念是什么?14、15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与基督教宣扬的观念产生了哪些冲突?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探究解决了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接着,作者又展示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文学的比较材料,学生又提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与中世纪的史学与艺术作品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这种不同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等诸多问题。最后,通过展示文艺复兴前后欧洲思想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材料,探讨文艺复兴的影响。这些探究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搜集,探究的问题由学生提出,探究的结果大家共享,这些探究活动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发现、思考、交流和倾听中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设计讨论类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讨论类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问题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与探究类活动中学生通过所掌握的材料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得出结论有所不同,在开展讨论类活动时,历史教师要确定讨论的主题和形式,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发言的准备,所以讨论类活动中师生双方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讨论类活动的群体性更强,在广泛交流中集思广益,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工业革命”一课中,“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既是教材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个问题作者设计了如下讨论活动:师: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那么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发表自己意见)生1: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工业化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了原料资源,开拓了商品市场,从而迅速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生2:对亚非拉等地区而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就是一场“噩梦”、一场灾难。生3:我赞成生2的观点。但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殖民地而言也有客观作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冲击了当地的旧制度、旧观念,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社会变革。师:大家都非常棒,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同学们还有其他观点吗?生4:我觉得还可以从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世界性的分工开始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这个讨论活动中,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深入思考和理解教材,从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全球视野这三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对亚非拉的影响上,分别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

三、设计辩论类活动,活化历史课堂教学

由于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不同的人在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新课程教学中,教材的一些内容很适宜用辩论类活动来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时,作者通过辩论活动来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向来毁誉不一,争论不休,一种认为克伦威尔从来都不是革命者,另一种则认为克伦威尔是坚强的反封建战士、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新制度的探索者。作者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为正方,另一组为反方,正反方小组分别推出主辩手。剩下的学生组成评委组,对双方的辩论进行评判。在辩论活动开始之前,作者要求学生认真搜集辩论所需的资料,以使自己在辩论赛中有理有据、史论结合。在开展辩论活动时,课堂异常活跃,正反方都能提出观点反驳对方,辩论赛让历史课堂走向了精彩的对决。学生在碰撞观点时,不断深入思考,学会了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辩论赛结束后,作者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同时告诉学生辩论的目的是为了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国情、人物的阶级属性等,不能简单地对历史人物贴标签。辩论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锻炼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计表演类活动,强化学生的历史感知

表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当时的历史情境演绎出来,强化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表演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充分了解历史的过程,是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强化了学生将历史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课的“军机处的设立”这一知识点时,作者设计了情境表演活动。选择的表演情节是雍正帝正在军机处处理军国大事。作者让学生自告奋勇地选定角色,扮演雍正帝和几个军机大臣,将军机大臣的职责以表演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历史情景剧剧情包括:第一,扮演雍正帝的同学首先要选出军机大臣,并向大家解释选择这些人做军机大臣的依据。第二,模拟雍正帝处理西北军务的全过程。第三,当表演活动结束后,作者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军机大臣知道军事机密吗?军机大臣有权参与决策吗?与前几个朝代相比,皇帝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个表演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从而进一步厘清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这一历史趋势。由此可见,融入角色的表演活动比单纯的教师讲解和死记硬背来得更直接、更深刻。

五、总结

总之,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要积极采用“活动教学”,让学生融入活动,得到最大的发展。除了以上活动的设计,历史教师还可以开展竞赛活动、调查活动等,以“活动教学”改变历史教学的局面,让历史课堂因“活动”而精彩。

作者:褚志丽 单位:江苏省如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