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践

问题驱动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践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的必要性,然后探究了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包括加强学生课前预习意识;科学合理分组,搭建小组合作探究提问平台;设置展示纠错环节,教师点拨解答;完善评价体系,阶段性总结反思。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高中地理

当今是信息综合交汇的时代,对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开启了新一轮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各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而以核心素养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1]。核心素养是多维度的,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更包括态度,是知识、技能、态度的乘积,不是三者简单相加。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维度: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教学应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线,从而体现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主要在学校接受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这意味着地理教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地理课堂。地理教师如何教学,即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起着关键性作用,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建议,问题驱动式课堂被逐渐认可和推广。问题驱动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观点[2]。问题驱动作为当今热门的教学模式是激起课堂活跃度的有力工具,其以问题情景化为依托,将地理课堂各个环节有逻辑性地串联起来,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效率。因此,地理课堂教学需要从本位地理核心素养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其地理核心素养的各项素质。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的必要性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高中地理知识内容繁多,难度加大,加之高考的影响,许多地理课堂仍以“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即主要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被认为是机械的学习者,被动地吸收知识,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学生创新意识、质疑精神受到压制,整节课缺乏活力和积极性。在这种“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下,高中学生学得“累”但收获少,地理问题意识薄弱,发现、解决地理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足,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度逐渐降低,从而深刻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实践的理论基础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认知的过程,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该理论强调学生是一个独立能动的人,强调学生的思维和质疑精神,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奥苏泊尔“有意义的学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有的知识建立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结构,强调学生主动建构性与问题驱动下学生的独立思维。除此之外,奥苏泊尔认为,发现学习还涉及其他三种学习方式:运用、问题解决、创造[3]。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首先,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其次,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创造性地发现。整个层次类似于“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理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用问题启发学生、用问题“为难”学生。问题是探索和研究的起点,学生学会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解决当前的学习困惑,有利于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逻辑思维,进行发散思考,逐步形成地理问题意识,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实践的优势

1.以问题为线索,贯穿课堂。问题驱动式课堂强调将知识用“问题”这个“辫绳”“辫”起来,问题是课堂的线索,各个环节围绕问题展开,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对于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再思考问题、交流问题,最后教师收集答案、问题解答。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推理和探究成为一种课堂学习常态,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得到高效率提升,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2.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构建高效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长期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明显的体现和重视,而问题驱动模式的课堂是“师生双边”的课堂,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把富有生活性、深度性、未生成性的问题“抛出来”,经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加工”再收上来,最后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上发挥了很强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做能动的地理学者,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建构了高效课堂,使学生真正地走近地理,体会地理学科的真谛和智慧。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课堂的重要目标。问题驱动模式下的高中地理课堂以核心素养为课堂重要目标。在目标指引下,教师摒弃了旧的、效率低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用问题来驱动课堂,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共同发展。对于地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通过问题驱动模式进行讲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并将两者相关知识建立有效的连接。问题探究模式可以推动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和发展,更有获得感和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求地理教学需要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地探索和创新。问题驱动模式课堂应时而生,这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的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地理课改的理念。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要围绕问题主线,笔者针对问题的教学设计与总结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笔者根据经验对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步骤得以分析如下。

(一)加强学生课前预习意识

学生在有一定目标的基础上,大概了解了课堂学习内容,课堂展开会更加高效、顺利。课前的自主学习对学生个人的课堂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起着铺垫和引导作用,能够提前给学生的思维搭好平台。例如,在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教师提前布置好预习作业,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了解课堂教学的几个大版块。关于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学生可以进行大概位置浏览记忆,并且提出“为什么这样分布”的问题。在了解洋流的分布和全球的盛行风向之间的关系和原因之后,学生需要简单看一下因果关系。关于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洋流对于船只航行的影响,需要学生提前看到实际例子,并且对此产生“疑问”。高质量的预习工作可以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准备多种问题,帮助学生提前把自己的思路串联起来,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二)科学合理分组,搭建小组合作探究提问平台

问题驱动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会产生讨论交流的欲望。因此,小组作为一个合作学习平台,应该被安排进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堂内。教师需要对学生合理分组,一般按照4~6人一组划分小组,并且给每个人安排合理的小组职位。小组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任务,并且给组员交流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小组作为一个团体,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推动学生交流、探讨,最终达成共识。例如,在探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时,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给每个小组时间去讨论,让学生找答题角度。经过小组的讨论后,一个大的问题又被分成很多小问题。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员共同协作,完成答题。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便是问题驱动模式课堂的真正体现。

(三)设置展示纠错环节,教师点拨解答

教师对课堂的展示纠错环节必须加以重视,如果对小组的成果不进行展示纠错,学生可能降低对课堂知识内容的重视程度,减弱争论的兴趣。在展示环节中,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会被进行对比,教师要加以点拨解释,让学生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检验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小组时间,让小组代表在黑板上讲解自己小组的推理过程,如果有小组提出质疑,再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对讨论成果的易错点、重点、易混淆点等进行点拨,之后请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如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时,教师设计了“刚果河河口无三角洲发育的原因分析”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每个小组的答案,教师需要将展示步骤讲清楚,即先写答案,再进行推理讲解,最后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学生在课堂中的推理讨论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

(四)完善评价体系,阶段性总结反思

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量非常大,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完善评价体系,维持学生的探究热情。评价总结可以是一节课结束后的评价,也可以是时间较长的阶段性评价。总之,进行总结和反思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科学的思维体系,帮助学生用一个个问题将思路串联起来,真正从问题驱动模式的课堂中受益。只有教师坚持阶段性评价,学生才会加以重视,保持探究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从上课气氛、小组讨论成果、个人发言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并进行汇总、公示。

三、结语

问题驱动模式转变过去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发挥自身知识文化修养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也能“暴露”问题,并在合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小组、班集体的力量分析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该模式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且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起着推动课堂转型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以地理核心素养为课堂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如果经常建构问题导向式的高效课堂,不仅有利于零散知识结构化,结构知识网络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内化新知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其同化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6(2):39-46.

[2]吴岱峰.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解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7):10-14.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王婉霞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