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要素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要素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摘要: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是形成要素的综合思维的的前提和基础。进行要素的综合思维培养,需要厘清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需要教师课堂教学的合理渗透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如此,才能从理论知识到迁移应用,多方面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要素;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要素的综合是综合思维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全面厘清要素的相互关系,如何将知识系统理解内化,形成综合思维,是摆在高中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通过对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梳理,师生教与学方法的探讨,希望对要素综合思维培养有所帮助。

一、要素的综合思维考查要求

地理要素的综合作用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要素的综合思维将地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成整体,动态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视角,描述和预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变化的要求。[1]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划分对“要素的综合思维”考查要求涵盖几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能够说出简单地理事象所包含的地理要素,以及两个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对给定的地理事象,能够从多要素综合分析其成因;对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能够系统分析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考查要素的综合思维的不同水平。

二、要素的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一)厘清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要素的综合思维培养需要引导学生将地理要素在头脑中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形成对所处等级较高的地理事项的整体认识。为此,厘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进行要素综合分析的前提和基础。例如以自然地理要素为例,厘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表1)。

(二)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张亚南研究员曾说过:“在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地理思维方法,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高考更加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过程的考察。”[2]为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引领者,应加强对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学习。教师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科学的地理课程,创新培养学习方式,建立合理评价体系,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同时加强教研活动,相互分享、交流,共享资源,使地理教师形成一个成长共同体。

(三)精选教学案例,深入解读思维

整体性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从整体和全面的视角精选课程内容,有利于要素综合思维能力的形成。在《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的阻隔使当地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影响植被的生长发育;气温年、日变化大使风化作用强烈,地表多沙质沉积物;表土裸露易受风力侵蚀退化,土壤贫瘠;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广布;从而形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都是通过要素的认知和相互关系来综合分析地理环境的特征,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整治的关系。通过对案例的深入解读,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建构知识脉络,掌握纵横联系

将地理知识按照不同关联性,建构知识框架形成不同结构图表,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紧密的知识逻辑结构。例如,可用思维导图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各章节的知识整合起来,能够清晰直观地展示知识间的脉络关系,形成综合思维。

(五)贴近生活,挖掘学生潜能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活动、问题研究等内容作为情景,培养对问题进行探究、全面系统分析的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学科视角,在实践中培养要素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解释季节的变化,可从观察太阳日出、正午、日落的方位变化来解释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变化,从而影响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引起气温的变化而造成季节的变换,体现一因多果的思维深度;再叠加季风环流中冷暖气流对季风区气温的影响来解释东亚季节的快速变化,体现一果多因的思维广度;两者都是要素综合分析的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可从当今美国政府鼓励制造业回归来解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可从美国对中国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来推断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这些都是在运用要素综合思维去解答现实中的某些问题。通过对地理事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地理原理、学科思维解释地理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提高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洋.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内涵解析与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5).

[2]林培英.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理解(连载一)[J].地理教育,2017(8).

[3]周彬.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7.

作者:缪起雪 曾呈进 单位:福鼎市第二中学 福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