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素养培养

钢琴教学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素养培养

[摘要]音乐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钢琴课入手,在具体的钢琴教学中探索艺术素养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钢琴教学;融合式教学;参与式教学

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艺术素养,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美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已逐步凸现。即高校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外,应增强美感体验,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功能。音乐具有审美的功能,可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音乐将音响作用于人的情感,使听者在音乐中联想、想象、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人以熏陶。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感,可以触发听者内心积极的情感,好的音乐,使人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汲取强大的精神养料。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种与命运抗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始终感染着听者。音乐具有教育的功能,能健全大脑、健康心理、增强情感传递能力。对于人的认知和行为,对于人的整个社会生活都有重要意义。并且这种教育及影响不是勉强的灌输也不是强迫接受,而是采取艺术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是一种长期的感染和潜移默化。而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种,又具备以下特点和功能。众所周知,钢琴的弹奏需要双手的协作配合,而双手所担任的不同角色不同声部是它的难点也是其价值所在。在钢琴弹奏中需要左右脑的分工,需要听觉的关注,需要内心情感的投入。这是一种脑、手、体结合在一起的活动,有效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钢琴除了独奏形式,还有齐奏、合奏、协奏、歌曲伴奏等等,这时钢琴弹奏就成为了集体性的活动,需要相互的配合协作。在一个合奏整体中,每个声部、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并不是人人都是主角,有主要的声部,也有需要配合的声部,通过这样的音乐上的角色转换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观念,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观念。而在当前音乐教育中,因材施教是一个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但有些家长却忽视了这一基本原则,在选择中并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先天的条件。以近年来大热的钢琴考级来说,考试级别本是为检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与标准。但有些家长不能正确对待考级制度,学琴只是以考级为目标,一味追求考级级别,为了追求高级别,以至打破正常的教学进度与计划,拔苗助长,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影响,结果可想而知。另外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培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些老师、家长只重视对学生技术的传授和提高,重点放在技术技巧上,而忽视了对其基本音乐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知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学生从小进行全面的音乐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它同时也是提高孩子技术的保证。针对以上情况,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的开设不单单作为技能训练而更重要的是素养培养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积极性、挖掘创造性,以学生参与体验创造音乐的实践为主。主要有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体验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愉悦性构成一种审美的本质力量。怎样使学生在一开始学音乐,在没有掌握技巧时就能体验到学习得愉悦呢。我选择从“听”入手,大学生对音乐的感性积累、文化积累、生活阅历相对丰富,这使得他们对听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而音乐本身就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前提,这样在一开始排除技术难点,让学生进入音乐形象的审美之中,愉悦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尤其对于大多数没有接触钢琴的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的入门训练先从听觉开始,去感受去体验,在实际教学中,强调从音乐入手,而非从技巧入手。第一节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开始。在第一节课中,我不会强调必须掌握的技术,如自由落键、落提、连奏、断奏、及三度、六度、八度、大跳等等技巧,这些专业性理论性太强的阐述会让同学们在一开始望而却步。所以,我会准备三首小曲子,让同学们听。有古典派,有浪漫派,有现代派。通常听到熟悉的乐曲时,同学们会说,啊,这首我知道。对,我们来听听用钢琴弹出来是怎样的声音。这样一下就拉近了同学们与钢琴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音乐是一种美感享受。在其后的教学活动中,除了音乐知识的教授,我发现选曲的重要性。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选择标题小品,如《布格缪勒》和《儿童古典钢琴小品》。布格缪勒作品100号,最大的特点就是集趣味性、音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每一首都有一个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的标题来启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想象力。在课堂中,我常选用的是《坦诉》、《阿拉伯风格曲》、《天真烂漫》、《行猎》、《牧歌》等。这些标题小曲融合了不同的音乐体裁,夜曲、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交相辉映,打破传统一贯的练习曲称呼,更重要的是加上了不同的情感体验。坦诉优美流畅、牧歌柔美如歌、行猎进行曲风十足、阿拉伯风格曲则华丽灵巧。同学们在弹奏的过程中会去想如何表达这些情感。作为初级程度学琴者的钢琴教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学习钢琴的开始阶段就使学琴者体会到弹琴的乐趣。《儿童古典钢琴小品》的特点在于每首小曲都有一幅插图,让同学们对乐曲内容不觉得太抽象而有直观感受,容易有具体体验。所以对于艺术素养的培养,首先是要让同学们感受到美、体验到美。

二、以融合式教学为原则,突出钢琴教学的特点

在钢琴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弹奏,而是歌唱、音乐的基础知识、声势、欣赏、即兴创作等的融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从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入手,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感。如在教授《多年之前》这首小曲时,可以这样进行。全体同学分为三个小组,(1)先从歌唱入手,不用唱名用la开始,同时伴以声势,全体一起打拍子,启发同学们有规律出现的是什么。第一步就是在同学们自己的歌唱中找到这首小曲的拍子是4/4拍。从感性认识到具体概念,节拍就是强拍和弱拍周期性的反复出现。(2)找到拍子以后,开始分工,第一组打拍子,第二组唱旋律,第三组打节奏。通过每小节四拍来具体体会每个音的长短,这就是节奏。这部分需要反复体会,三组同学可以轮换顺序,培养三组同学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3)在节拍节奏的基础上,唱出旋律。这就需要同学们找到唱名了。怎么找,用耳朵听。通过标准音找到每个音具体的音高,这就是练耳。每一步都是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每一步的成果都是同学们通过唱、听、打节奏得来,这就养成同学们主动动脑的习惯,而不是一开始就拿起曲谱,开始认识音符,到琴键上找音,然后再一个个去看它们的节奏,这样的支离破碎不是音乐,只有当音乐成为同学们熟悉的语言时,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我用这样的教学设计,颇有效果。唱旋律在钢琴训练中很重要,尤其在入门阶段,需要学生养成唱谱的良好习惯。有些学生很活泼喜欢唱,但是有的学生个性内向就是不开口,这时需要老师的鼓励,带着他们和他们一起唱,并更多的安排节奏性强,旋律性强的小曲,边听边感受,从感受开始,给他们接受新习惯的时间。只有当同学们唱熟再去弹奏,只是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表达,在这个表达中,需要同学们掌握的音符、节拍、节奏概念都在其中。

三、结合钢琴教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与音乐的方式

钢琴是表演的艺术,在钢琴教学中,除了前面所说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外,要为同学们提供丰富的参与音乐的方式。在教学中强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语言、动作、歌唱等等方式训练学生的乐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作为未来的教师,同学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学的同时应培养表现能力,在参与音乐的这个部分更应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同学。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接受理解能力,反映能力,表现能力弹奏能力肯定有所不同。尽管能力有大小,但要给予同学们平等的机会参与、表现音乐。先从课堂这个小小的舞台开始,实践的机会贯穿于课堂始终。每一节课的开始,会请不同的学生弹奏上课的内容,面对大家演奏这是不同的体验,不要以是否弹奏流畅弹奏的好与不好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最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热情。尤其面对学习积极性很高的同学更要积极鼓励。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来说课堂上的展现,不仅是其个人自信心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对全班同学的促进。除了这一固定表演时间之外,在课堂练习中也要随时随处发现机会,让同学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正式的上台表演也必不可少。每学期期中期末的表演及结业的汇报,对于同学们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从选择曲目、准备曲目、上台表演、相互观摩、整个的过程就是对同学们的艺术素养的培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参与引导,引导同学们选择曲目、如何准备、如何自我提高、如何自我检验等等,同时启发运用多种表演形式。如在结业汇报中,同学们除了独奏外,有四首联弹、自弹自唱、歌曲伴唱、配乐朗诵、齐奏合奏等等形式,不仅将所学运用与实践之中更是灵活运用,促进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建立对钢琴这门新学科的认识和信心。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将艺术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晋媛.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儿童钢琴基础教程1[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5]布格缪勒钢琴练习曲合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作者:彭韵 单位: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