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钢琴教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钢琴教学论文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1

很多老年朋友学钢琴,全凭兴趣,只喜欢练乐曲,不愿意练基本功,觉得基本功枯燥无味。于是,很多乐曲中的难点部分怎么练都弹不好,音乐的情感、节奏感,心里能感受,手指却表达不出来,甚至有些曲目弹得很不连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重视基本功练习,手指训练灵活了,很多演奏时碰到的问题、难题就能迎刃而解。钢琴家霍夫曼曾指出:“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的运用技巧的能力。”因为无论演奏者对乐曲的内蕴体验多么深刻,想象多么丰富,审美多么细腻,若没有掌握使之外化的技巧,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掌握外化内心美感的技巧是实现表演再创造的必备条件。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强基本功练习可以提高学琴者每个手指的独立能力和灵活性,让每个手指经过反复多次练习后变得更加灵活,同时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手部的动作上,有意识地去控制、强化,使之成为习惯,使五指平衡发展。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多地使用1、2、3指,因此,大部分学员4、5指独立性较差。训练时加强针对4、5指的训练,为演奏速度、音乐的表达打下基础,就不会再觉得手指手腕僵硬,对难度较大的乐段也能应付自如。因此,每天练琴的时候,应该至少花上一半时间练习基本功,然后再开始练乐曲。

二、先仔细读谱,再分手练习

在拿到一首新的乐曲时,不宜马上弹,更不能一上来就双手弹。柏拉图说:“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先把乐谱唱熟,节奏拍准确,分析演奏的方法、指法的安排等。对乐曲有了大概地了解后,再开始分手练习。采用分手练习,可减轻大脑的负担,使精力更为集中,从而保证练琴质量。如果一开始就双手弹,以为可以节省练琴时间,加快练琴速度,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欲速则不达,实践证明错音、错拍子、错指法等问题往往是由于没有仔细读谱,没有认真进行分手练习而造成的。另外,分手练习不仅适用于新乐曲的开始练习阶段,进入双手的合练阶段后,也要经常地进行分手练习。分手练习可以保证每个手指的弹奏质量,为双手的弹奏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练习更精细、更准确、更有成效。

三、慢速练习攻破难点

所谓难点练习就是把难点作为单独的练习部分,多次对其进行练习,而不是每次都将乐曲从头到尾地反复弹奏。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在难点练习中尤其要注意放慢速度,这样就可以像影视剧中的慢镜头,把每个动作都看得很清楚,让学员细微观察到弹奏时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音符、节拍、弹奏的精确度、表情处理与力度的控制情况等。经过一定的练习,再逐渐加快速度,直到最后达到正常的演奏速度。可见慢速练习在速度的掌握上,应当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不论分手练习、双手练习还是难点部分,都需要进行慢速练习,因为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从而提高练习的质量。

四、四手联弹提高兴趣

四手联弹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学员间默契配合的能力。我在班里安排四手联弹《草原英雄小姐妹》作业,分两周完成。第一周大家首先练好自己的声部,第二周在课堂上自由找搭档合作,两个人共同完成一首乐曲的演奏。这种练习方式大家感到很新鲜,学习热情高涨。四手联弹不但要弹好自己的声部,还要用心倾听另一声部,从而保持速度的平衡,使联弹进行得顺畅完美,一气呵成。课堂上,我除了指导两个人组合的四手联弹;同时还教会学员使用电钢琴的录音功能,使没有找好搭档的学员,能够使用录音与自己合作,这样既充分发挥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功能,又避免多台钢琴的干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结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2

联觉又叫做通感,本文中的联觉是指运用视觉和动觉的相互联动来促进听觉的敏感性。音乐本身就具有同视觉和动觉的对应关系。例如频率越高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就越明亮,频率越低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就越暗淡;欢快的音乐会给人手舞足蹈的感觉,而缓慢的音乐会让人进入冥想、陷入沉思。而对于初学初级钢琴的孩子们来说,这种联觉反应并不够敏感,所以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将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音响形象,通过视觉形象和动觉形态来外化听觉感知,利用视觉和动觉和听觉的对应关系,让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响带来的刺激。例如当学生开始学弹奏八分附点节奏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教室中用“跑跳步”来感受附点节奏的律动,通过身体运动来感受节奏中的动力性和倾向性。

二、创设情境开发听觉想象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体验到音乐中的情感。而对于初学初级钢琴的学生来说,音乐中很多深刻的情感内涵并不容易体验到,而通过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运用各种策略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听觉想象的能力。同时,也因为很多乐曲本身的体裁和表现内容也都具备情境性,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依据。我们以小步舞曲为例,这一体裁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中庸速度,音乐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步舞曲的体裁特征来创设情境,将音乐教室想象成宫廷,让学生模仿几个简单的舞步,仿佛将他们带回19世纪的欧洲宫廷,使学生们在情境中体会小步舞曲的音乐风格,体验音乐情感。当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小步舞曲的情绪和律动之后再去用手指来表现音乐,他们便会发自内心的来还原音乐原本的面貌。

三、重视示范积累听觉样本

此处的“示范”并不仅仅是指老师的示范,同时更重要的是指钢琴家的录音、录像以及现场的音乐会。虽然有一些初级钢琴教师认为听示范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感,时间久之后只学会了被动弹琴,却不会主动思考自主练琴。但笔者认为,如果内心没有积累过足够的音响材料是无法进行内心听觉想象的。正如优秀的作家一定是在积累过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写作的,凭空想象的情节必然空洞无味。但是,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或者引导学生听音响、音乐会时要做适当的指导。

首先,要指引学生去聆听不同版本的同一首音乐,详细分辨出每一版本的区别在何处,并选出自己喜欢的版本。其次,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音响的一些基本信息。如作曲家的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家的表演风格等等。第三,在学生仔细聆听之后,要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演奏家以这样的情绪来演奏、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细节?是演奏者自己的想法还是根据作曲家的意图还是谱面上的提示?这样的演奏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示范中的弹奏和你的弹奏区别在哪里?等等问题。因此,一首作品必须要反复聆听数遍才能做到以上三点要求,而当这位学生能够学会独立自主的反复聆听音乐时,他的听觉能力一定得到了提升。

四、总结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3

(一)现状

1.从社会方面看,培养人才趋于利益性,许多商家利用儿童学琴的热潮在社会上设立多种教育机构,许多钢琴老师没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却戴上了钢琴老师的头衔。现阶段的钢琴老师主要是来自各音乐学院或者艺术院派的学生,他们朝气蓬勃,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但由于经验的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如今学琴孩子的能力增长速度远大于培养一个专业老师所需的时间。那么所出现的问题就是儿童钢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儿童学琴过程中家长太过拔苗助长,欠缺正确的引导方式。在国外,钢琴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钢琴文献、教学方法、伴奏和第二乐器等,但是我国却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规定。传统一对一模式让一些学习钢琴的孩子感到孤独和乏味,缺乏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行交流,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有一定束缚。

2.家长给孩子们学习钢琴带来的误区:音乐从稚嫩的手指流淌,是爸妈心中最动听的旋律。他们梦想孩子如闪耀的明星在耀眼的舞台上弹奏钢琴得到雷鸣般的掌声。一些家长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因为儿时未完成学琴的心愿便客观地把这种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作为审美艺术的钢琴教育,大多数儿童不是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只为互相的攀比去扼制住孩子对钢琴的兴趣。他们只是希望孩子能以最快的时间达到十级,级数的限定也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他们让孩子不断地盲目练习考级曲目,给孩子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误区,孩子难以体会学琴的真正快乐是修身养性。这样带来的弊端是让孩子们学琴的根基不扎实而且对钢琴的兴趣减弱,最后导致厌烦钢琴不愿再踏实学琴。有些苛刻的家长总吝惜自己对孩子表扬的话语,因为他们觉得轻微的表扬会给孩子带来盲目的自信和自负的情绪。这样会削弱孩子对任何事情的积极性并且让他们大减自信心。

3.老师带来的影响:由于我国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较深,学校的老师们给学生布置了沉重的作业,导致学生有很大的负担,外加上思想压力,便使孩子没有精神上的体验。他们认为学习好文化课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有美好的前途。其实,作为老师应该懂得艺术对大脑的开发是很有影响的。课堂中为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可采用一些娱乐的方式,比如可以让有才艺的同学们表演,从而提高他们的修养。近年来,由于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孩子整个学琴的方向上没有一个整体明确的把握。对于孩子手型和基本功的练习要求不够,他们只单纯的完成家长交代的任务去弹考级的曲目以此给家长一个交代。在教学方法上也过于死板,让孩子没有足够的动力去体会钢琴学习的趣味。

(二)解决策略

1.针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应举办更多钢琴比赛从而引起社会的重视,让孩子在比赛中相互交流和认识更多学习钢琴的孩子,孩子的成绩也能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让他们在比赛中更加融入社会,不会让他们感到孤独。也可以举办钢琴交流会,让各个省区学习钢琴的孩子能交流自身的练习方法,使孩子的经验和演奏更加丰富,只有在同龄人身上才能让他们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从事儿童钢琴教育的老师应该充分重视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不单纯是举行演奏比赛。比如讲解《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时,让学生随着老师一起唱一段旋律,然后讲诉妈妈在旧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妈妈的辛苦,珍惜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光。课堂的丰富和趣味会让孩子们感受乐曲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2.学校里应该有广阔的艺术气息而不是沉重的学习氛围。作为老师应该有意识去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理解,因为艺术创造力的想象需要后天不断地培养和开发,让他们注重各科功课学习的同时懂得全面获取知识的营养。每个孩子应懂得握住自己人生彩色画笔的命运,拥有浓厚的浪漫气息并且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上可以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艺来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增长学生的自信心有极大促进作用,他们会在相互的学习中懂得自身的不足并取长补短去发掘自己,开发自己的强项。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老师要有很好的专业技术,拥有到位的技巧还要有打开儿童心灵窗户的能力,拥有自己自由的想法去通透所弹奏的乐曲,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而不要死板地按照谱面教学,反思和积累经验需要下苦功,钢琴是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的,对音乐的理解和技术层面的灌输传送需要老师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家长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导师,当他们下定决心要为孩子开启一条艺术道路的同时就应该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学琴,家长应经常鼓励孩子们在亲朋好友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这样可以激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内心渴望展示自己。作为家长要懂得孩子学琴过程中切勿拔苗助长,如果把考级当作学琴的终极目标只会适得其反,学琴之路是漫长和艰辛的,家长可时常陪同孩子一起练琴去体会,不能因孩子对音乐有某种“突出”表现就确认自己孩子音乐天赋很高,望子成龙心切,不顾仅三四岁幼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强施以苛严的“训练”,动辄怒骂、体罚。反过来,只要弹好了琴又百般宠爱迁就,给予过分的物质奖励刺激,这种做法同我们期望把孩子培养成才的大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这样只会让孩子厌恶钢琴甚至是学习本身。

二、发展前景

(一)观念提升

现代教育理论更多主张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是教育和知识的载体,所以让学生要主动的提出对钢琴学习的建议,对教学程度有自己的掌握,老师也不能按以前的自我教学方式为中心,应该按孩子提出的建议和接受的程度进行辅导,这样孩子对自己的知识接受程度才有更好的把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情景使学生对于技巧的掌握更娴熟,充分打开孩子自身的思维模式,老师要以协作教学为原则,与孩子交流,构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对演奏技巧的深刻感悟和思索。

(二)方法革新

肖邦曾说过他最遗憾的两件事是他的长鼻子和软弱的四指。他的谦卑告诉我们技术的薄弱需要后天勤奋的练习且用有效的方法去磨练支撑,哪怕一个业余钢琴家也要掌握手掌的控制、大臂小臂的协调、手腕的放松、全身需要极其放松才能漫不经心的演奏,这种随心所欲是需要基本功的支撑的。技术训练的重要课题是要把每只手的五个长短不同、粗细不一的手指训练得力量均匀,各自都能很能好地发挥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1924年创造的,这是世界上极其著名的教育法。20世纪80年代时候才将这种先进思想引进我国。这种学习法是将舞蹈、语言和动作完美结合。这种方式让孩子的全身动起来无疑是适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把语言引入到音乐教学是伟大的贡献,将姓名或词组朗诵进行节奏的训练。学生将汉字和节奏结合,音乐的节拍就更具体和形象了。多让儿童接触中国的传统钢琴作品可让他们更领会其中的丰富情感,中国钢琴充满的神韵气息推崇自然与人声的结合,其内涵之美耐人寻味。节奏上多变、旋律以五声民族调式为主,也包含六声、七声和偏音,还有添加的装饰音修饰创作,强烈的和声色彩和声部的不同层次的完美结合把明亮与黯淡的感情加以创新,让孩子更好的聆听钢琴演奏中出现的和声音响,以此提高自身的听觉能力,有一双好耳朵。

(三)内容变更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4

钢琴教学课中,钢琴技能的学习是属于操作性极强的技能课,其专业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而音乐又是“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听觉艺术。在课堂上光是口头上讲理论,由于语义具有非确定性,再贴切的形容词有时也显的单薄无力,再多的形容词有时还不如教师直接示范演奏更一目了然。音乐的意境和声音的控制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的,当学生无法找到适当的触键方式来表达音乐的意境情感,这时候只用理论教学是很难从根本上帮学生解决问题的,只有教师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触键方式),从音乐句法,线条,明暗,情感变化、层次对比等层面去做出处理示范演奏,才能使学生更准确找到通向音乐的路径(触键方式)。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钢琴的学习是无法“自学成材”的,没有一位钢琴家能够不通过教师而走向钢琴音乐的世界里。现代科技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给传统课堂带来了冲击和变化,同时也为教师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途径。多媒体图像主要是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技术手段,包括了各种钢琴考级示范、钢琴家音乐会、专家教学视频等等,无可否认,科技的发展把原来无法感受到的音乐音响送到我们的身边,强大的网络媒体是钢琴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但“过多依赖视觉体验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钢琴技能的,而实际上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听觉体验对学生的影响和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现代科技因素大行其道的趋势下,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探究人文因素在现代教学中的充分运用。”毕竟音乐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艺术,脱离了人的因素,那听到的将是机器的声音,这也是当代无人自动演奏钢琴无法取代的。“示范演奏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平,艺术修养,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气质和号召力。”[2]教师如能通过精彩的示范将音乐的完美性呈现出来,无疑能够给学生带来生动的形象感知并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振奋状态,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平时除了教学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适当的参加舞台表演,积累演奏和舞台经验,才能为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二、示范演奏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教学示范要做到有的放矢,明确示范的目的,有些教师没有明确目的,虽然具备良好的演奏技巧,但没能科学合理的运用示范演奏,最后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一)明确示范演奏的目的。

钢琴教学课程中的示范,不同于音乐会的演奏,不必完整的演奏整首作品,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上,音乐作品有些长达几十分钟,完整示范演奏全曲也是不现实的。课堂上的示范演奏不但可以片段性的,还可以分声部,单乐句甚至单音的示范。不仅要示范美的声音,正确的声音,还要会模范学生错误的声音,以便学生学会对比,辨别正确的声音。有些教师在做示范没有明确目的,只是将乐曲流畅的整首弹奏下来,未能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师范和讲解,达不到预想教学效果。例如,当学生弹奏乐曲总出现中断,这时要分析中断的原因,如若是技术问题导致接不下去,这时教师可以在中断的地方进行示范,(而不是整首乐曲示范),并加以剖析讲解,逐一解决“衔接”的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解决弹奏中断不流畅的问题。

(二)动作的规范性和可模仿性。

教师的示范将是学生模仿的版本,从弹奏的动作到音乐的起伏变化,细节的处理,甚至教师下意识的一个动作,都将成为学生的模范对象。因此,在示范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教学对象)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在给初级阶段的学生示范弹奏音阶琶音,教师就要用慢的速度进行示范,不能自我炫技,否则,会导致学生模仿快速弹奏,即使教师不断的强调学生要慢练,但由于在示范时教师的“炫技”给学生“印象深刻”,学生就是总要做不到慢弹,而快速弹奏是初级阶段的学生没办法达到的,最后导致弹不清楚。因此,示范演奏重在于运用恰当,在于“精”而不在于“滥”。这也是有些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演奏技巧,但没能科学合理的运用示范演奏,最后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

三、结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5

1.关于手臂的放松练习与教学。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手臂甚至是全身力量都很紧绷的现象,这种紧张的状态则是断奏最为忌讳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此现象适当地采用一些辅助练习,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自然重量下的断奏。如学生在弯腰的状态下比较容易找到手臂自然放松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大象甩鼻子”的练习方法来让学生感受到手臂的松弛,同时也可以借机找到手臂的重量,然后再以这样的状态投入到钢琴的演奏过程中。再如,经过手臂放松的准备练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耳朵来倾听,感受依靠手臂自然重量弹出的声音,然后通过倾听自己弹奏出的声音音色来检查自己的手臂动作是否正确。一般而言,放松状态下弹奏出的声音如同敲钟般的清脆悦耳,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而通过僵硬的手臂弹出的声音则生硬、刺耳。经过这样一步步、坚持不懈的练习,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正确的手臂动作。

2.,关于手指支撑的练习与教学。

在练习断奏的过程中,手指需要承受住手臂自然落下的重量,这就要求手指要具有强有力的支撑力,每一个手指都要能够单独站立,且手指的关节要保持微凸,不能发软。但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个手指都有所差异,且所要求的触键位置不同,所以手指的支撑可分为“2、3、4、5指的支撑”和“拇指的支撑”。其中2、3、4、5指除了长短不一,都是有三个关节,所以它们的支撑要求以及练习则是大同小异的,在此不做重点说明。而拇指则只有两个关节,它的支撑教学则是比较特殊的,教师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比如,在大拇指的支撑练习中,大拇指的触键位置主要集中在指甲侧边,但有的学生拇指关节在受到重力的情况下就会塌陷进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用外力帮助学生矫正姿势、完成支撑。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手指肌肉就会变得紧实有力,手指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支撑能力。

二、连奏

1.小连奏。

小连奏即为两个音的连奏,它的第一个音是和断奏法相同的,弹奏的时候手臂要自然地抬起放下,并让手腕充分地落下,同时手指也要牢牢地站立在琴键上。在弹奏第二个音的时候,手臂要带动手肘以及手腕的运动,然后再以手腕为中心轻轻带动即将要触键的第二个音,同时手腕在提起的过程中要轻轻松开第一个音。在这一过程中,弹奏者要确保手腕动作的柔和,这样弹奏出来的旋律才会如同呼吸一般的静谧怡人。由此得知,小连奏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学生掌握手腕的动作,在弹奏第一个音的时候手腕落下,在弹奏第二个音的时候手腕又轻提,因此教师也常常将其称之为“落—提”或是“落—滚”。此外,这种“落—提”式的弹奏方法不仅仅常常被应用到钢琴的初级教学中,我们在一些古典钢琴作品中也可以寻觅到其踪影,如海顿的《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就大量运用了“落—提”的弹奏技法,从而表现出一种轻巧、优美的音乐境界。

2.三个或三个以上音的连奏。

它是建立在小连奏的基础之上的,其中的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是和小连奏的音一样的,是在“落—提”之间完成的,唯一的不同则在于中间的音的处理上。这种多音连奏法的中间音是需要借助手指的独立动作而完成的。在刚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教师就要严格明确这一音节中手指的弹奏动作,要告诫学生不应该依靠手腕或是手臂来进行发力,而是要积极借助掌关节(即第三关节)来进行弹奏,同时手指的第一关节也要积极配合第三关节的运动,以达到手指“站稳”“支撑”的要求。例如,当学生在练习3、4、5指的三连音连奏时,中间第二个音是由4指完成的,但是由于4指本身的力量较弱,所以学生在练习的时候经常借用腕部的力量来实现大音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抖手腕”的坏习惯,其无论是对平稳连线的构建,还是连奏性歌曲的表现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练习,以确保中间音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而针对这种三个或三个以上连奏音的练习,教师可以采用指法组合练习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指引学生依次进行不同指的上下行连奏练习,如“1、2、3指连奏”“2、3、4指连奏”“3、4、5指连奏”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钢琴练习曲,如布格缪勒的《钢琴进阶25曲》《鹡鸰鸟》、约翰•汤普森的《影子舞》等。这些曲子旋律优美、形象鲜明,与上述纯粹的连奏练习法比起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他们尽快地掌握钢琴的多音连奏技法。

三、结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6

钢琴曲是以音乐形象来反映人们的情感和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其思想内涵和情感意象是丰富多彩的,需要丰富的弹奏技巧去演绎作品的内涵。单一的击键观念都是错误和僵化的观念,表达不同音乐形象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指击键技巧和弹奏方式。

二、钢琴教学中手指功能训练的原理和目的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在所有的乐器中它的音域最广,几乎涵盖了一个大型乐队中从低音提琴到短笛的全部音乐。钢琴的音乐功能最全,可以创造和表现出各种音乐形象。高超的钢琴演奏者无异于在操控一个大型乐队。钢琴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基本技能是手指弹奏掌控键盘的能力,这是一切钢琴弹奏技巧的基础。正如法国钢琴家玛格丽特朗所说:“五个手指的机械训练对我是一把打开一切技巧之门的钥匙”,因此了解和遵循手指功能训练的原理是钢琴学习者唯一的必经之路。

(一)钢琴手指基本功的概念

钢琴手指基本功指的概念是:手指在弹奏钢琴键时应该达到的机能状态和作用效果。例如手指在琴键上站立的的基本功,就是要求手指在击键那一刻“要稳定地站在琴键上”,具有稳定性和固着性,没有摇摆、滑动或是拖拉的感觉。钢琴教学中“手指能在琴键上站立”的要求,往往被一知半解的人误解为“弹钢琴手指必须树立着击键”。而“稳定地牢固地击键”要求也会被误解成“必须用力去点击琴键”。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时一定要充分诠释和示范,以免谬论流传。手指基本功按学习的顺序来说主要有:手指站立、手指走动、手指跑动和跳动。基本功打牢固后再开始逐步练习音阶、琶音及和弦。具备了一定的手指功能和技巧才能演奏出音符清晰、均匀、流畅的乐句,继而才能将音乐作品的风格、情感等特征准确的表现出来。

(二)钢琴手指基本功的训练原理

手指触键基本功每一项内容都是后一项技能的基础,在没有打牢固基础时不要急于进行后一项的训练。手指演奏钢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手指功能,而是需要慢慢学习逐步锻炼而获得的一种机能,这种机能的获得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不间断的练习才能建立的。犹如婴儿从爬行开始,学习坐起、站立、走路、跑动、跳动的肢体功能,都是随着婴儿身体机能慢慢发育而逐步获得的。作为高职学生手指虽然已发育成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使学习钢琴演奏有可能“速成”,然而手指基本功能的训练依然必须按照人体机能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和训练。如果婴儿还不会站立就要他学习走路,这是荒唐可笑的事。但是在钢琴教学中有些教师就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学生没有获得基础功能的情况下就开始练习后一步的技能,布置练习曲时容易疏忽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统一练习规定的曲目。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形成学习的迟滞和学生手指机能的紊乱。

(三)手指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7

通常而言,设计教学内容往往是实施任务教学法的开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真正的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不管钢琴教师将要在课堂上教什么,都必须有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定,这就需要钢琴教师在课前尽可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掌握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对教学内容加以反复研究,从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最终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学习任务。事实表明,这样做的话不仅仅能够很好的巩固学生的相关钢琴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方说,教师在讲授钢琴的音乐风格时(不同时代),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任务: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具有哪些其他时期不具备的特点?浪漫时期的音乐有哪些特点?二十一的音乐又有哪些特点?从实践结果上来看,通过设计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任务,能够以一个时间轴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的具体特点,与此同时还能够从内心感受到学学钢琴知识的内在价值(能力的提高)与外在价值(应对考试),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充分体现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得知,这是时展的迫切需要。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互助与合作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出任务教学法的功效。具体地说,学生不仅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到教学任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还要在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大胆主动的与钢琴教师或者学生们进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从旁进行指导。这是因为教师必然会比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要丰富得多,而且在艺术造诣上也是学生不可相互比较的。鉴于此,钢琴教师需要在设计与实践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中,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他们的音乐能力。比方说在如何有效运用教授钢琴踏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布置“轻踩慢抬”、“慢踩慢抬”、“轻踩快抬”等具体的练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钢琴教师要带领着学生真实的感受运用踏板的技巧,然后组织学生们进行相互交流,当他们明白其中的奥妙之处以后再进行更高层次的练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全方位的领悟到钢琴技能。

三、大胆进行教学任务上的创新

钢琴学习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钢琴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增加实践的比例。具体而言,钢琴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设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最喜爱的就是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与此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间进行切磋并且适当的给予一些奖励。比方说,钢琴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教学任务为分析《牧童短笛》、《欢乐的牧童》、《牧童》中各自是采取什么手段塑造不同牧童形象的,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各组设立一个小组长,他们研究完毕之后各组排一个代表上台分别进行演奏,在这个过程中各组成员间可以互相提问,通过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这样一来不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相关钢琴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演奏中很好的展现出了自己的个性以及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结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8

所谓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通过观摩或者直接使教学活动再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习、体验、感悟,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实践经验。音乐艺术隶属于审美艺术的范畴,由于钢琴作品艺术形象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创设贴合钢琴作品意境的情境,让学生产生移情体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创作时候的心态和作品表达的情感,在自己练习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作品。

二、当前钢琴教学情况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当前,大部分钢琴教学内容中都缺少对钢琴音乐史历时时间段的描述,也缺少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钢琴作品的全面介绍,导致学生难以对钢琴音乐历史进行整体把握,对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介绍比较少。同时,也缺少对钢琴艺术史及赏析课程的开发及研究工作,难以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

2.教学方法不合适。

当前,在钢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由学生弹奏、老师讲授弹奏方法的教学模式,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要。同时,教师大多强调钢琴传教技巧,缺少对学生心理需求的体验。此外,在教学评价方面也不够柔性灵活,不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3.学习方式轻体验。

由于传统的钢琴教学活动大多侧重于教师的“讲”,缺少对于学生“听”的能力训练,尽管教师讲解水平高,钢琴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单纯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深入领会教师讲解的内涵,教学形式上就缺少互动环节,从而难以达到“体验教学”的目的。只有真正做到让学生切实去体验,才能形成学生的审美体验。

4.师生关系不平等。

当前,在钢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讲授钢琴的演奏法,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去倾听学生的想法,教学活动没有处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去开展,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这样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体验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1.说、唱、弹等教学方法的体验性。

在钢琴教学中,说、唱、弹是最主要的三种教学方法,它们在教学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把握三者的条件和实践,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不能把课堂只当成是教师的舞台,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在进行“说”的时候,教师应该尽量少用结论性词语,多用启发性、诱导性语言,要善于描述感情微妙的变化,使学生能产生“移情体验”。“唱”在理解音乐情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着琴声深情演唱。在“弹”的指导中,教师应该注意避免学生一味地模仿,多与学生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在倾听与体验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2.在音乐表现中学习钢琴技术。

钢琴技术的学习既是钢琴学习的重点,也是钢琴学习的难点,钢琴的作品表现手段离不开技术,要做好对钢琴的技术教学,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体验生成。在讲解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如五指练习、音阶等方面,教师不能只是单纯讲解,而要与音乐形象和音乐表现联系在一起。比如在练习音阶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在表现气势磅礴的音乐形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海的浩瀚、海水的奔涌等景象,学生比较容易放松,更容易表现作品需要的情感。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促进者,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有意识地锻炼和鼓励他们自主地学习。如在练习某部钢琴作品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该作品的相关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等,使学生融入到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当中。当学生在选择钢琴学习作品时,教师可以首先和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对想要联系的作品、想表达的心情、想练习的技术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取舍。选择完作品后,学生自己查找与钢琴作品有关的资料,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内容、技巧、情感等方面都会有一个初步的体验,练习效果也会更好。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