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音乐心理学作用

钢琴教学音乐心理学作用

一、音乐心理学概述

人们对现代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起始于19世纪中叶实验心理学流派对音响与感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而到了20世纪初,音乐心理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用于研究音乐与心理之间关系的科学。具体来说,音乐心理学指的是一种以心理学的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及用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音乐与人之间的各类心理现象及相互关系的模式。其与多门科学理论相互联系,如生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物理学、美学等,是一种专门解释和研究人由原始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及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音乐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音乐对人心理的刺激及其所产生的效果,如人的音乐才能、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创造等。通过研究音乐心理学,能够有效解决音乐教学当中的一些问题。

二、我国钢琴教学现状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规划其未来,并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来培养孩子。钢琴作为一种非常高雅的且带有表演性质的艺术,自然成了家长所期望孩子学习的艺术特长之一。让孩子学习钢琴,既能够令其在未来多掌握一门生存技能,又能够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陶冶情操,提升孩子的气质。所以,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然而,正因如此,有些学生对钢琴根本就没有兴趣,只是出于父母的逼迫和要求才来学习的,认为学习钢琴是一种负担,所以根本没有用心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只是刚开始对钢琴具有三分钟热度,学了一段时间后就因为觉得枯燥和辛苦而越来越不想学了。以上问题,都是目前存在于钢琴教学中的普遍现状,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钢琴教学效率迟迟难以提升。

三、音乐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在钢琴的学习中也一样,学生只有先对钢琴具有足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心理学中也有指出,兴趣对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是人类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同时又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性才能,促进学习活力的迸发。根据上文所述,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钢琴,主要就是由于其对钢琴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对于刚刚学习钢琴的孩子来说,他们虽然会对钢琴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但由于年龄较小的关系,也往往比较缺乏意志力和耐心。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一味按照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理论来严格要求学生,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在反复枯燥的指法练习中对学习钢琴产生厌烦情绪和抵触心理。而音乐心理学理论对于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解决方式,它要求教师采用兴趣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力。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最好先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者哲理知识来引入,给学生营造一种意境和氛围,让学生从心底有无限的欲望去学习钢琴演奏。其次,还要从感情上理解学生,从心理上体会学生,从精神上引导学生,在一些比较枯燥的章节,想发挥自己的想象,转化成学生身边的可以引起共鸣的东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对钢琴的学习产生兴趣,继而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钢琴的弹奏方法并弹出好听的钢琴乐曲,更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学习音乐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以及协调能力。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只有拥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够进行具有个人特色的演奏,甚至是创作出新的优秀的钢琴乐曲。然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和耐心的引导,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必须要运用到音乐心理学理论。在音乐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设计出很多有效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例如,同样一段旋律的演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段旋律的感受,然后再鼓励其依照自己的感受来弹奏这段旋律,并且无论学生怎样弹奏,教师都应当给予其一定的褒奖,如此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逐渐形成。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充分运用音乐心理学,多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施展。再者,音乐心理学强调启发学生运用身上的各个器官来充分感知和表现音乐,让学生从内到外地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体会到音乐的美丽曼妙。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及表情等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积极进行创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建立音乐形象,例如借助现代化多媒体音响资料来让学生欣赏众多钢琴家的演奏,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和神韵,进而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和创造。再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通过舞蹈、文字及美术等艺术形式来充分展现出来,从而让无形的音乐变成有形的画面,更加方便学生进行创造。经过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先全方位和多角度地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才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积极的创造,进而才能够提高钢琴的学习效率。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钢琴是一门历史悠久和底蕴丰厚的艺术,学生所学的每一首乐曲作品都是非常具有典范代表性的,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与意义。然而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弹奏,教师指出其不足,当一首曲子练得差不多后,教师再为学生布置新的曲目,学生再弹奏……如此循环。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面对一首接一首的新曲目时,只能机械地想着怎样才能够更加准确和熟练地弹奏它们,而并没有深入性地去挖掘乐曲中所蕴含的内涵和意义。也就是说,学生在弹奏钢琴之时大多只注重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中的审美因素。而在音乐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例如,教师在教给学生弹一首新乐曲之时,应当先大体对学生介绍一下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蕴含深意等,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查找关于这首乐曲的资料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剖析与理解,从而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乐曲形成自己的感情基础,这样当学生再弹奏这首乐曲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带着对乐曲理解和感悟来弹奏,所弹奏出来的音符自然也会更加富有感情和感染力。再者,学生还能够在理解和把握乐曲深意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学会对乐曲进行鉴赏,这也是每个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钢琴是一门技术性、艺术性及科学性相结合的学科,而钢琴教学除了是一种技术性教学活动以外,也是一项很复杂的心理教学过程,若想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就必须要积极研究和运用音乐心理学。

作者:梁颖珂 单位:广东省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