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制音踏板教学现状

高职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制音踏板教学现状

摘要: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有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踏板法。踏板教学长期以来都是钢琴教学的重难点,作为教师我们不断地探究如何提升学生踏板使用技巧的教学方法。高职音教专业的学生大多为钢琴零基础的“白丁”,双手独立控制对他们而言已有一定难度,加上脚的使用更让他们觉得手忙脚乱,因此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踏板技法。本文就常见的三种踏板法节奏踏板、连音踏板和半制音踏板与半踏板的使用与训练方法,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踏板;高职;教学

著名的波兰钢琴作曲家肖邦曾经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踏板的历史性发展横跨了一百五十多年,是一个复杂演变的过程,最终以现今大钢琴上所见到的三个踏板而告终。在钢琴演奏中,踏板的使用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合理地使用踏板可以为作品增加感染力。

一、高职音教专业钢琴踏板教学现状

钢琴教育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钢琴教学的质量不仅关系本专业,还会影响音乐教育专业其他领域的学习,例如声乐、舞蹈等其他艺术专业。近年来由于本科扩招等诸多原因,高职音教专业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减,导致招生门槛越来越低,不仅文化课门槛越来越低,对专业课的要求也几乎为零,以至于有时会出现全班均为“白丁”的现象。高职钢琴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掌握一定程度的钢琴演奏技巧知识以及能为简单的儿歌编配伴奏”,而踏板的运用,是钢琴学习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钢琴教学中必须解决的课题。由于高职学生的和声和乐理知识欠缺,很难自主地分析谱面和声的变化,外加没有敏锐的听觉,无法像钢琴专业的学生那样,通过耳朵去判断简单的和声变化。而且大部分高职学生的钢琴基础十分薄弱,在双手协调和手指技巧的学习上已经十分吃力,在脚踏板的学习和使用上更是不得要领,常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学生在使用踏板时往往只是根据谱面记号,而不是根据乐曲乐句及和声的变化、乐曲的风格来判断踏板的使用,因此,教师在面对高职学生时,需要探究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培养他们的踏板技法,还要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制音踏板常见使用方法及练习方式探索

在钢琴发明的初期,钢琴上配备的是控制制音器的手栓,手栓分别控制高音区和低音区的制音器,但由于手栓的使用极不方便,因此手栓逐步演变成膝部杠杆,在18世纪最终演变成脚踏板。制音器是抑制钢琴发声的装置,其主要作用就是用来降低音量或者阻止琴弦振动。每个琴键上都有制音器,当琴键被按下时制音器就会从琴弦上抬起,只要手指不松开声音就会一直延续。而制音踏板的作用就是同时把琴弦上所有的制音器都抬起来,使琴弦能够自由振动,由于制音踏板可以使声音延长,所以经常会被误称为“延音踏板”。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常用的几种基础踏板法的训练方法做了以下探究:

(一)节奏性踏板

在18世纪脚踏板被发明,一直到19世纪后期,钢琴演奏者普遍使用一种叫做“节奏型踏板”的踏板技法。当音乐需要清晰明确的声音时,踏板就要在每一个音符或者和弦弹下去的时候同时踩下,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放掉,该方法使用踏板来保持节拍,尽可能地使用手指来保持连奏,这就是节奏性踏板。该技巧在练习和使用时最为简单,需要训练手与脚同时落下,也就是踩下踏板与下键动作一致。

(二)连音踏板

当学生第一次接触连音踏板时,可以采用右手以断奏的方式弹奏单音,通过踏板抓住第一个音,接着当弹奏下一个音时,抬起踏板,此时要提醒学生手和脚一定要有一个保留在琴键或踏板上,并通过耳朵去听前一个音是否还留在新换的踏板中。在单音断奏和踏板配合熟练之后,教师可以将单音递进为和弦,编写一条和声色彩不同的和弦进行,通过和弦色彩的不同,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连音踏板的作用,更清楚地分辨和弦进行时,踏板是否切换干净。并且通过这个练习来锻炼学生的听觉敏锐,学会利用耳朵来判断和声变化。由于手指技能的欠缺,在初步接触踏板时,学生一心无法二用,手和脚无法很好地配合,常常因为紧张脚踝无法灵活转动,从而导致踏板没有放到顶点就重新踩下,所以在刚接触连音踏板时,应该让学生慢踩慢放,学会控制自己的脚踝,避免踏板没有放到顶,也避免放踏板时过快发出撞击声。要特别注意的是,换踏板时制音器应避免拍打琴弦,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很快地踩下踏板然后慢慢放掉,再把这个过程反过来做。

(三)半制音踏板与半踏板

在学生已经可以熟练掌握前两种常用踏板技巧后,我们就可以尝试教授更复杂的踏板技巧———半制音踏板与半踏板。半制音踏板与半踏板是一对相关联的技巧。半制音踏板是一种可以制造出“回声”效果的技巧,是指通过轻踩踏板来改变制音器施加在琴弦上的力量,制音器不完全离开琴弦,通过制音器的部分力量作用于琴弦上,使琴弦微微振动。如果说半制音踏板是让制音器轻轻地触碰琴弦,那么半踏板则是让制音器在刚接触到琴弦的时候就松开,是琴弦能够以较低的频率继续振动。运用半踏板技巧,可以不去延长那些不希望保留的音符。该练习需要学生在三角钢琴上做练习,从开放的琴体构造中观察制音器慢慢离开琴弦的样子,同时感受脚部踏板力度的变化。半制音踏板踏板不宜将踏板踩得过深,练习时想象脚下有一个“鸡蛋”,脚步动作不能太快或踩得太深,以免将“鸡蛋”踩碎,这个方法还能帮助学生练习减少踏板发出噪音。

三、在踏板训练中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耳朵

制音踏板通常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把手指无法保持的音连接和延长起来,其二是为声音增加色彩。在现如今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把第一个作用放在首位,特别强调脚在踏板使用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学生在使用踏板时,常常将注意力都放在谱面记号的位置和手脚配合,却忽视了耳朵的作用,机械性地去完成踏板技巧。再者,作曲家在手稿中对于踏板的标记往往会出现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情况,从18世界末到20世纪初,常用累赘的和记号来表示踏板的踩下和抬起,这个记号不但太大,而且往往安放得不甚准确,以至于印刷出版后情况更是复杂,由于高职学生的乐理和和声知识较欠缺,无法正确判断踏板标记的位置。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采用线条记号(如图)辅助学生理解踏板位置,并引导他们通过耳朵听,分辨和弦是否变化,音色是否干净,来判断切换踏板的位置,以及控制踏板的深浅。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学会在练琴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耳朵,学会欣赏自己创造的音乐,而不是不带思考的、只会把音符从谱面搬到琴键上的“搬运工”。除了自己练习外,还可以结合同一作品不同演奏家的演奏版本学习,学习不同的踏板处理方式,学会判断最为合理的处理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水平和钢琴演奏技巧。

四、结语

良好的踏板运用,不仅仅是脚上的功夫,更需要具有辨别能力的耳朵和敏锐的触键。就踏板技法的本质而言,脚部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动作,困难的在于手脚配合,而这种配合则来源于听觉,只有耳朵本身,采用原始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本文探讨的仅仅是最为基础的踏板法,若只停留在掌握踏板技巧本身,对于提高自身演奏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当遇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还要结合作品本身的背景以及具体作曲家特有的踏板处理来理解,才能够更完整地表达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上,不仅要注重学生演奏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在教授技能的同时,结合作品进行音乐分析,并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拿到作品先分析的习惯,不断填充自身的音乐知识库,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晶.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踏板的能力[J].艺术教育,2014,(02).

[2][美]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指导[M].朱雅芬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徐琦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