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研究(4篇)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4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从生活探究、营造情境和思维导图三个层面,分析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及措施,由此指出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窍门和重要方法,为领域同行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思维导图;策略

地理作为一门初中文化学科中的副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都是初中地理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初中阶段作为地理学科的启蒙教育阶段,虽然传达的知识量相对较少,而且在重点和难点方面难度相对较低,但是对于刚刚接触地理知识的初中生而言依然较难,特别是其中涉及到一些需要理解的知识,或者需要学生记忆背诵的知识。因此,地理教师在探究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着手:首先,结合生活进行延伸探究,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代入感,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其次,科学地使用先进的现代化电教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些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让学生对概念性和抽象性强的地理知识给予视觉上的认知;最后,科学采用思维导图整合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联系生活,延伸思考

地理与生活、大自然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探究,延伸地理内容,思考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地理。在具体操作上: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延伸拓展解读,比如把某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和相关趣味故事传达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例如:在讲解有关地形、地势的地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西藏、新疆作为案例,将当地的风俗习惯、气候特征等问题交代而出,并延伸讲述,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地域的风俗习惯会受到其地理情况的影响。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抓取学生的眼球,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意识到知识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特征。当然,也可以在教学时将当地的经济产业、人口分布等情况进行简单地介绍,并指出当地的地势、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对其经济产业分布和人口分布的影响,继而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更进一步。同理,在讲述我国农业经济分布的相关知识点时,也可以以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作为案例,这样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代入感。综上可见,围绕生活资源打造地理课堂,并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延伸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并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这不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而且还能为他们参与地理考试提供帮助,让他们在解答问题时可以更好地调动发散性思维。

二、营造情境,呈现知识

有些地理学知识抽象性和概念性强,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地理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和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进行辅助,通过为学生呈现3D情境来促进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时,地理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模拟出我国的河流分布图,让学生在视觉上对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同理,在教学“印度热带季风气候”这类有关气候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季风的风向对降水的影响,让学生在视觉上给予深刻的体验。可见,通过模拟知识情境来开展地理教学,这是促进学生理解,加强学生认知体验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类似于“地球的运动”、“板块的运动”这类难以被肉眼所捕捉的知识点时,电子白板和多媒体的3D演示功能极大程度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让知识点真实地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而且,这种可视性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被初中生所接受,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区域自然特征的知识点时,地理教师可以将这些区域方面的解说视频播放给学生,这样既能让学生亲眼体验当地的自然环境情况,也能在这个基础上获得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例如当地的人文资源和物产等。但值得注意的是,电教设备在地理课堂中只能充当教学辅助仪器,无法完全取代教材与板书的地位。所以,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适度,以免学生过分依赖电教设备,忽略了对自身空间思维能力的锻炼。

三、思维导图,增强记忆

地理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如何提高记忆,这是提高地理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地理课中指导学生正确制作思维导图,既能丰富课堂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地理知识的技巧,提升学生的记忆质量。其中,在具体的操作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任务驱动的角度着手,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各基础知识点,然后进行思维导图构建。例如在教学“板块的运动”知识点时,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六大板块的位置、边界来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并要求在导图设计时标注世界主要山脉、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等内容。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能让地理课堂更具趣味性。同理,在有关我国农作物分布的知识点时,同样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记忆。其中,如何规划导图的板面、形式,则由学生自行决定。这种自由性和灵活性强的设计方法不但深受初中生的喜爱,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记忆地理基础知识的效率。

总而言之,地理是初中生必须扎实掌握的一门学科,不但对初中生日后的考试有所帮助,而且也是他们成长、行走于社会之中的重要知识。因此,根据当前地理课堂的教学成效,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认真分析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模式与方法,这无疑是地理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与备课中所要认真思考的重中之重。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正处于能力成长阶段,所以在教学期间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并正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然后针对学生的成长情况合理革新课堂教学手法。

作者:何陈欣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在如今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具灵活性。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他们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更加宝贵的财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及时适应社会发展。本文谈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培养能力;创新意识

地理世界充满着未知与奇妙,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挖掘探索。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也是好奇心最强烈的年龄阶段,地理这门学科恰巧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现象和奇妙的自然景观。因此,教师要针对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性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进行兴趣引导,点燃创新火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针对哪门学科或者什么样子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的,学生的兴趣才是进行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很难顺利进行下去,并且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将地理课堂与其他知识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兴趣得到满足的同时,内心的创新的小火苗被点燃。如教师在进行“资源分类”这章节的时候,学生对于生物资源是否属于可再生资源的观点会出现分歧,这时候可以适时进行点播,可以引用语文中的基础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初中生的思维活跃,能够根据教师的有效提示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通过思考和思维运动,能够将原先表层的兴趣爱好转化为思维活动的兴趣,这样一来就为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提供了兴趣基础。

二、鼓励学生质疑,树立创新意识

学生对于知识进行质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创新思维在影响学生的思考,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不同于原来的新思路,这就是所谓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并且要敢于质疑,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天马行空”的质疑采取包容的态度,不能打击学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还能够更加积极大胆地提出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进行世界气候类型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很有发挥空间的题目:“在北回归线的附近,有很多沙漠,但我国的东南部为什么以季风性气候为主呢?”这种发散性的题目对于学生而言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对问题进行解答,并且要扩大范围,思考得更加全面一些,让学生在疑问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发现问题线索,这对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三、充分发挥想象,发展创新能力

教师要意识到创新的基础是想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驱使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被彻底地激发出来,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提高。针对初中地理这门学科而言,学生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很多地理事物和地理想象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是体现不出来的,需要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将地理事物及地理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来,在这种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灵感才能够得以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冲破阻碍。如教师在进行西北地区人文地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西北地区的气候、降水、地形等一系列地理现象,让学生结合想象和对于西北地区的了解,向游客介绍西北地区的粮食和住所等人文镜像,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

四、丰富教学手段,深化创新意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学工具不充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地理知识,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初中地理这门学科而言,三维图像展示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地理事物或者地图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在观察图形的同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巩固自己的地理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人文地理的图片和信息,如在《澳大利亚》学习过程中,投放一些当地代表性的美食,以及特殊的作物和动物,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重新回忆有关澳大利亚的地理知识,并且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地理这门学科有独特的神秘性和空间特性,它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实际上地理这门学科就是对具象世界的微观研究,这种茫茫浩瀚的地理世界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任学生徜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因为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大胆想象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艰苦又耗时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有足够的耐心。

作者:干家锦 单位: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曾凡强.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关爱明天,2015.11.

[2]吴丽燕.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软件:电子版,2015.06.

[3]武爱武.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向[J].华夏地理,2015.08.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分层异步运用

摘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异步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与班级整体地理成绩。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同时从正确认识师生关系与学生分层以及分层异步法的具体运用两方面,分析教师如何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应用分层异步教学法,以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地理成绩。

关键词

初中地理;分层异步;实际运用

地理是初中生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分层异步教学法是由传统分层教学法演变而来,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分为若干小组,之后根据各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学内容。故而,相比传统教学方式,这一方式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存在问题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即教师按照课前教案向学生灌输统一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单纯依靠背诵记忆知识点来掌握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兴趣爱好方面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成绩逐渐产生差异。但许多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差异,导致班级两极分化逐渐严重。此外,部分教师虽然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但是不注重照顾成绩较差学生的感情,单方面进行等级划分,部分被划分为中等生与差等生的学生,他们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其课堂学习效率,甚至会令其产生厌学情绪。

(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能力。但是部分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教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虽然学习了地理知识,却不善于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三)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未能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从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只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进度机械、重复地背诵知识点、解答例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容易令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也不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同样的教学方式未必适用于每一名学生。除此以外,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即使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方法,分层依据也以成绩为主,使得部分努力学习,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心理出现不平衡;或者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明显进步,教师却并未将其划入优等生当中,这样会使学生对自身产生怀疑,认为即使努力,成绩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丧失自信心。故而,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改变自身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地理水平的提高。

二、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正确认识师生关系与学生分层

在传统地理课堂当中,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互动性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并未清楚认识到自身与学生的关系。若教师要在课堂当中运用分层异步教学法,便需重新认识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特征,制定与之相符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按照方案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创新空间与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而新型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异步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与关键,否则,即使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按照异步教学法教学,依旧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此外,教师还需客观认识分层异步这一教学方式,部分教师往往认为,所谓分层,便是按照学生成绩的高低划分学生层次,而异步教学,也只是按照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与小结六步骤进行即可,但这样容易打击后进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此检测学生学习水平,同时结合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三个层次。其中,优等生数量应占据班级学生整体数量的20%左右,要求优等生成绩优异,同时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同时还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解题思路、思维较为开阔。中等生数量占据班级学生整体数量的50%。中等生各方面能力处于中等,其能够勉强跟上教师的教学计划,但对教师课堂当中讲授的知识不能全部了解,学习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教师应格外注重该类学生,对该类学生多加指导。后进生数量应占据班级学生整体数量的30%,后进生学习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且其成绩较差。教师分层之后,使学习水平相同的学生在同一小组学习,能够令学生更有平衡感,避免学生出现自卑心理,也便于之后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歧视后进生与中等生,而应给予鼓励。

(二)分层异步法的实际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也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分层异步教学法所关注的重点正是学习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分层异步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精心设计授课流程。第一,课堂教学。学生能力之间存在区别,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分层,以便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以课程《地球的面貌》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学,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教师随时准备回答学生的疑问。此时需注意,无论是优等生提问,还是后进生提问,教师都必须认真回答,不可因为问题过于简单便拒绝回答。学生完成自我启发环节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本节内容,并进行课堂提问。如要求后进生简述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发展过程,或是要求普通生或是优等生通过举实例证明地球的形状。如海边看船,人们在海边看远方而来的船只,首先看到桅杆,其次看见船身,由此可证明地球表面是曲面。提问结束,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需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题目难度也应进行相应调整。针对后进生,可以提问:地球是否为规则的球体。而对优等生,则可以要求其列举更多的例子证明地球为球体。此外,教师还需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帮助学生解答错题。上述工作完成,教师可要求学生对课程学习进行系统小结,通过小结确认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此一来,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当中,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学生评价分层。传统课堂中,很多教师常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认为成绩优秀的学生便是优等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之间各方面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运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有失公允。如教师使用优等生的标准对后进生进行评价,那么学生后进生的课堂评价必然不高,会使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减退,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便没有意义。若使用后进生的标准评价优等生,则容易使优等生形成骄傲自负的心理,进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优势也得不到发挥。故而,建议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标准,不可一概而论。针对优等生,不仅需要其掌握课程内容,同时还需要其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令思维更为活跃。而对普通生或是后进生,需保证其在掌握了课程基本内容之后,再对其能力进行培养。以课程《世界的居民》为例,教师除了通过该课课程测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还需关注学生上课时的状态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教师可要求学生绘制白种人、黄种人以及黑种人主要分布的地区,同时标注世界人口稀疏的主要地区。之后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与认真程度评定学生的成绩。

三、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仅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还需要帮助后进生与普通生提高成绩,最好的方式便是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便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作为教师,应明白如何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异步教学法,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地理成绩。

作者:庄国民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吴富昌.异步教学法在初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34):72.

[2]沈培根.试论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J].教师,2012(06):97.

[3]吉莉华.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探究[J].广西教育,2013(22):71-72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导入方法浅谈

摘要:

课堂导入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修养和智慧。好的导入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求知欲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好的导入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为整堂课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导入设计;新课导入

中国古代,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往往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地理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地理很重要。比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就充分地把地理知识运用在军事当中。喜欢旅游的,地理知识丰富可以在旅游中带来便利,分享快乐。可以说,学习地理知识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可是初中地理不参加中考,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生和家长轻视地理学科的现象比较严重。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于是出现了教师授课无信心,直接影响了初中地理的全面发展。可主要的突破口还是解决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问题。兴趣是引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动力。学生对地理科目和对老师没有兴趣,就不会出现有效而精彩的课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设计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乐意接受新知识点。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归纳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利用影片或视频导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已进入地理课堂。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也是课堂中常用的,通过影片学生了解异乡风情,各国各民族各区域的文化,开拓视野增加对社会、历史、人文等各种知识。利用影片或视频导入,既形象又直观,有时能给学生带来灵感,带来激情等诸多优点,因而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例如,讲“世界6大方块”内容时,先让学生观看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视频。教师适时导入,在强大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看上去是如此的弱小,显得有些无能为力。日本火山地震频繁,据资料统计,2000-2009年,在日本共发生了里氏6.0级以上地震212次,占全世界的20.5%。大大小小活火山200多座,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火山分布广,类型齐全,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为什么这样的地区地震频繁,火山多?原因何在?教师给学生留下神秘的思考题进入新课。

二、俗语(谚语)的导入

谚语,也称俗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以,谚语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深刻的哲理性。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语言运用,贵在精炼。在课堂教学言语中,准确及时地插入一些谚语或俗语,有时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例如,讲《我国气候主要特征》时,引用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描写了东部季风区气候的天气变化。寒、暖、湿、干都是相对的,通过互相比较判断,学生们初步了解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年中风向发生着规律性和局部地区气候主要特征。上述俗语是生活知识,因为有些知识点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听过,体验过,所以比较容易理解,记起来颇有兴趣,学得活记得牢,在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教学新内容。

三、音乐导入

音乐表达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音乐可以舒缓忧郁苦闷的心情,消除疲劳,帮助提高学习效率等。歌词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针对教学内容平时注意收集跟地理教学有关的歌谣。如,讲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播放经典歌曲《春天的故事》讲述了中国现展史上的两件大事。歌词用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写法反映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之情和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例如,播放音乐《黄土高坡》。学生们初步了解东亚的冬夏风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课堂洋溢着“教者兴奋教,学者快乐学”活跃气氛。

四、图片导入

地理学科要求具备很强的空间感,对于十三四岁学生来说,很不容易。必须花大量时间去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图片多种多样,曲线、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国内外旅游相关的图片等都是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图片导入更加直观化、形象化,起到语言难以表达的作用。

(一)漫画导入

漫画是指通过虚构、夸饰、写实、比喻、象征等不同手法,描绘图画来述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教师把有关的漫画巧妙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讲8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展示大气污染、污染水资源、荒废的森林漫画等。意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及紧迫感。

(二)曲线图导入

曲线图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地理数据直观、生动。例如,讲《世界气候类型》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候类型的曲线图,分析、比较、区别温度和降水量状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和降水量的基础上进入教学重点。

总之,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序幕,没有固定的模式,精心的设计导入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给学生架起一座通往新知识的桥。

作者:朴红花 单位:汪清县百草沟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