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休闲教育的渗透解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休闲教育的渗透解析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施行教育改革至今,我国青少年的休闲时间得到了增长。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休闲教育渗透”为核心,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探讨休闲教育在高中生地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渗透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休闲教育

休闲教育是指学生在休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休闲价值观的教育,在教育中使自身的知识学习以及能力培养得到充分的成长。休闲教育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诸如信念、态度、技能、知识、情感、行为等等,休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高中生完善自己的日常规划,提高生活质量,在闲暇时间自由的展开学习活动,让自己的能力获得大幅度的增长,实现自我提高。

一、休闲教育的基本理念

休闲教育的核心是人本主义,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提到人的日常安排中休闲时间的重要性,除了学习之外,娱乐和休息是正常生活中必须的要素。作为成长期的学生,要学会将自己的休闲时间利用起来,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由于人文背景的不同,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其休闲状况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我国的广州和澳门两地,高中生的休闲状况就并不一致,澳门的高中生以消遣作为主要的休闲方式,而广州的高中生则比较注重锻炼身体,这就是两个区域间的教学差异。但是在差异之外,地域与地域间又存在一定的共性,比如,澳门和广州,学生得到的休闲空间都不算广阔,活动范围的局限致使学校和家庭这两处成为高中生的主要娱乐场所,不管是澳门还是广州,学生们都将看电视和体育活动当作休闲活动中的主流[1]。

二、休闲教育和地理学科的关联

空间上的限制致使学生无法真正的打开格局,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让学生在休闲时间接触相关的信息呢。通过进行“中学生休闲行为”的调查问卷,该问卷覆盖福建省9个地市,共有1000多个中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学生在休闲时间都会产生了解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倾向,60%左右的学生希望地理中渗透有关休闲的内容,也就是说,地理方向的内容对青少年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笔者在和学生谈及地理及地理对平日的休闲生活的影响时,一些学生提到,因为空间和时间带来的限制性,每一次旅行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和筹划,对学生来说,学习地理可以获取到“旅游的地理知识”,通过了解各地的温差、昼夜、景物,对于旅游和远行会有很大的帮助。而更多的学生表示,因为平时不能去那么远的地方,为了满足自己的观阅和探知需求,借助地理来构架精神上的探索无疑是最方便的办法。

三、休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休闲认知问题,学生要融入休闲教育,最基本的是具备一套相应的休闲观念。地理和人文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特征使得教师能够在休闲教育中扩展出更深的内涵和特点。在地理学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这些都涉及学生对自己出行的规划需求和对世界格局窥视欲的满足,这些知识下都蕴藏着丰富的休闲元素,能够作为外显性的教学内容侧面化引导学生接受休闲意识和休闲知识,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具备认识户外,探索户外的能力,将学科中的休闲资源填补为自己的休闲观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自主的休闲意识。教师需要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并让学生积极讨论,以此加强地理对学生个人观念的熏陶。例如,可结合人教版选修六《旅游地理》内容,探究神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时探究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形成原因,如:雅丹地貌的分布及形成的原因?福建武夷山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三峡大坝的坝址应该怎样选择?影响港珠澳大桥修建的区位因素及可能的自然障碍是什么?等等。也可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对应的问答环节,向学生布置“元阳梯田的形成”“中国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青藏高原隆起怎样改变中国气候”等等问题,先设置好谜团,布下“迷宫”,在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经验、方法解决问题,走出“迷宫”。此外,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让地理和日常生活之间达成沟通性,彼此能具备共性,譬如,一名学生居住在南部沿海地区,在假期中,他要希望回到位于中国北方的东三省,那么南方和北方居民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产生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注意辩证地看待问题,通过图片、视频等较为动态化的信息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增长自己文化素养的情况下,也提升自己的学识即能力,从而获得全面的成长。总而言之,在进行高中生休闲教育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客观需要,从地理学科中挖掘可以渗入的点,把地理知识和培养高中生健康的休闲观紧密结合起来,让高中生在学习和丰富休闲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做到休闲、学习两不误,在心智上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郝玉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18(5)12-13.

作者:罗牧青 单位:泉州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