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论文

一、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

中学地理教材在编排上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大量运用了彩图、插图、示意图,给人以直观、具体的形象。在引导学生欣赏图画的过程中,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思想上引发共鸣,产生强烈的情感意识。比如利用教材中的《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彩图,让学生了解到了祖国疆域广阔,神州处处生机无限,从而激励他们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建设可爱的祖国。另外,地理教材中会涉及许多人物,其感人的事迹、优秀的品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范例。如在讲授非洲和南美洲时,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补充了迪亚士、哥伦布有关环球探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应该从他们身上吸取优秀的品质,以启发学生认识到,凡事都要勇于实践,敢为人先,才能有所作为。

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德育应结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德育的基础和根本之所在。因此,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要紧扣地理教学内容,抓住培育“三观”这个根本,有效打牢学生的思想道德根基,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真正内化为道德素质。抓好“三观”教育,最主要的是结合学习“人类、资源、环境、社会与发展”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物质观、联系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如在讲授“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自然资源的物质属性”等内容时,教师要突出物质观教育;讲授“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内容时,要突出运动观教育;在讲授“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等内容时,要突出联系观教育;在讲授“天体演化”“气象气候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内容时,要突出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三、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及道德精神不可能在狭小的教室空间内完全形成,因此,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选择课程资源,如教材、学具、电影、多媒体课件、录像、图片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社会调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开发与利用,如让学生看天气预报、参加气温测量、谈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等;还需要培养学生多关心时事、关注民生,从时事中寻找教学资源,如神七的发射、长江防洪、松花江水污染、三峡工程、四川地震等。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除了教材以外,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同样是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地理学是科学的、系统的、现实存在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地理课外活动也能取得课堂教学所无法想象的德育渗透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之机,让学生投身大自然,感受真实的自然美,在高山中感受博大,在流水中感受灵动,在万物葱郁中感受生机。这些触手可及的高山流水、明月清风、树木鱼鸟等,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体验,自可唤醒学生潜藏的审美之心,培养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又如,讲地形图时,可以实地考察一下本地山川,参观当地的地理博物馆,了解一下当地的地形山貌、文物古迹,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巩固了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亲眼目睹了祖国秀丽的山河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此外,还可以召开有关地理的主题班会、时事地理报告会,进行旅游观光、参观访问,观看有关的影视、录象等,都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极佳方式;或者因地制宜地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活动展览,展示地理墙报、校刊物、地理教具、地理标本等。

作者:吕春亮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乌尔其汉第二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