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体制探索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体制探索

摘要:近年来,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传统德育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层次多元的生源和新形势要求。面对德育教育问题,高职院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体系,通过深入推进思政育人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体制

一、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将职业教育提升到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随着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招生方式更加多元,其中包括统考升学、单独招生、2+3中专、对口升学、本科联办、本科委培等多个层次生源。良好的招生给职业院校发展带来了机会,于此同时庞大的学生群体与层次复杂的生源也给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因此,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改进和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的德育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学生成长成才德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为国家培养品德修为和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给高职德育工作带来挑战

高职院校招生分数较低,学生生源层次较为复杂,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学生普遍自我约束力较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部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较差,缺乏公共道德意识和责任感;部分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心智不成熟,缺乏抗挫折能力,心理素质较差;部分学生科学人文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科学人文素质有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天然短板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德育工作往往桎梏于对学生的行为纪律规范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思想引领,德育过程多成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和消极预防。

(二)德育工作未形成体系,流于形式化

许多高职院校有详细的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但并没有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德育工作不能将德育内容、管理和评价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导致德育工作实施缺乏系统性。而在德育内容上,注重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缺乏启发式和沉浸式教育,德育过程学生参与度较少,忽视对学生高尚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或者强调单一活动,未能将开展的学生教育活动有机的串联,形成教育体系,在单一活动中,未能前后对照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导致活动未能由“点”形成“面”,不能构建较为完善的体系和机制。

三、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一)完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制定德育工作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德育评价体系纳入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优秀品格和职业精神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将学生管理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在校期间活动均纳入人才培养活动范围,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锻炼、生活体验、文化熏陶积累等方式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培育职业能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点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实践和寝室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1.把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内涵之中

从每学年新生入学开始,进行专业教育、专业愿景展示,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培养规划在三年中有序的、层层递进的对学生进行渐进的、浸润式的德育教育和熏陶。

2.科学制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规划

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专业未来岗位的职业精神核心,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3.以“学生技能大赛”“励志青春

报告会”“社会实践报告会”等活动为平台让学生得到职业精神的感化、提升认识,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或学院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优秀人物的现身说法,用他们的成功经验教育和引领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增强职业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4.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

加强对企业技能典型人才宣传,把企业的优秀理念、精神制成标牌悬挂于校园公共区,开展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校园实践周、社会调研等活动,感受企业文化。用“准职业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行大力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5.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

可采取辅导员、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学生助导形成的“四级导师制”、将学生日常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正向激励学生,逐步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的学生行为考评机制。

(二)推进四个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深化思想文化育人工程,用先进文化引领学生

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学生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出品牌。弘扬先进,宣传典型,充分发挥精英引领作用,从学习、实践、创业、实习、活动等方面,实施思想文化育人工程,积极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以积极正确的价值目标引导学生,以浓郁醇香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让学生在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中感悟人生、锤炼品德、提升自我;开展“青春励志报告会”“十佳大学生”“文明大学生”“励志之星”等评选活动,从班级到分院再到学校,分层级分层次地选树典型,在全校学生中做事迹报告,起到朋辈激励指引和榜样作用。通过开展具有特色的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全力打造德育工作活动品牌,增强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发挥优势培养学生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的方针原则,积极稳妥地壮大学生社团队伍,鼓励学术、科技和创新型社团的发展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和社会公益型社团的建设,整合娱乐性社团。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在社团中引入专家辅导制,成立导师团,聘请专职辅导员、专业老师担任社团顾问,重点引导学生社团开展学术、创新类活动和中国历史文化教育的内容。每年开展“社团展示周”。通过加强社团建设,让学生在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在其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培养自己的优势智能,提升自信心和创造力。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拓展校园文化内涵。组织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重点结合分院实际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科技文化活动;开展校企合作,在学生活动中植入企业文化,有的放矢地把企业优秀文化吸收到高职校园中来,营造企业生产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活动中认同企业文化,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进一步彰显高职院校的职教特色。

3.实施社会实践育人工程,搭建平台锻炼学生

以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为杠杆,推进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广大学生开展文化阅读类、专业技能类、打工实践类、参观走访类、公益服务类等多种类别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分化的作用,实行安全管理制度和抽查回访制度、健全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多措并举,逐层深入地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将其融会于整个教育培养体系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技能迁移”。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技能回报社会。与居民社区、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孤儿学校、残联等结成服务对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利用所学技能走进社区、服务社会。从家电维修、旅游咨询、家居设计等小事做起,在服务的同时,查找到自身技能的不足,促进专业技能学习。

4、创建德育教育自主化工程,拓宽途径培养学生

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分院学生会主席每周轮流值班参与学院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学生会和班级干部依照申请的实际岗位每月进行轮岗,在每个小组成员(寝室成员、班级成员)共同配合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同时每个小组成员每周轮流担任负责人,学生会主席每月对小组成员进行考评,学期进行排名。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生管理和自管行列中,成为学生管理和服务的主力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全面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推进德育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立一支思想坚定、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1.设立德育工作研究基金

鼓励和支持思政教师、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攻关工作,不断强化德育工作队伍能力的提升,涉及思政、形势、心理、就业等相关领域,设立德育工作研究基金。

2.完善德育工作者选拔培养体系及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实行外出轮训和校内集中培训相结合,组织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参加培训班、高级研修或创新论坛;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优秀德育工作者到省内外参加培训考察、挂职锻炼、素质拓展等社会实践活动。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应注重全员参与,通过启发式和沉浸式教育模式和活动让学生自觉参与,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和品味情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德育工作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富有特色的创新型德育工作体系,通过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修为、远大理想信念和过硬本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伍建桥.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文海.高等职业院校德育体系自组织建构研究——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王鑫明.“大德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9(17):71-74.

[4]孟繁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体制研究[J].才智,2019(31):125.

作者:刘庆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