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讨论课教学路径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讨论课教学路径

【摘要】讨论课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如何讨论,如何准备,如何设定议题,如何调动讨论兴趣,如何达到最佳效果,培养学生的哪些素质,这些问题的探索仍待深入。本文以《红楼梦》为讨论对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语文;讨论课;路径

一、讨论课的实施方案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前四至五周下发工作任务,指定阅读书目,推荐参考资料,指导阅读方法,并分配讨论题目。

(一)分组: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成员8人左右。准备主讲的专题,携带阅读材料,做好材料梳理,撰写发言提纲。

(二)推选组长:每个小组选举两位组长。组长协助教师做好本组讨论的整体把控和问题的引领,做好文案记录。

(三)阅读材料:推荐阅读书籍、参考资料及电视剧目等,要求学生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红楼梦》原著的阅读量。以文本为基点,形成自己的观点,摆脱依傍。每位学生的发言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

(四)教师准备工作:教师尽量收集、设定学生可能提出的几种论点,形成纲要,交给两位组长提前熟悉。

(五)拟订记录提纲:教师拟订记录提纲,交由两位组长记录。包括每位学生主题发言的专题、时长,发言要点,是否参与同学间的辩论,辩论点,辩论的结果等等。

(六)分配题目。

二、课堂讨论的实施过程

(一)主题发言:每个小组成员对所分配的问题做主题发言,组长计时。其他成员提出不同看法或置疑,组长可根据教师预留的问题引导成员自由讨论,深化主题的内涵和外延。如贾宝玉是个混世魔王,富贵闲人,不爱走仕途经济之路,喜欢在女孩堆里混。很多学生对此持否定的态度。组长可提出思考的方向:曹雪芹把贾宝玉虚构成衔着女娲补天剩下的废弃不用的石头而出生的人,如何理解?其价值观取舍是否有先天的暗示?

(二)教师旁听:教师在各小组间走动旁听,并能参与讨论。

(三)组长记录:两位组长根据教师的提纲,对成员的主题发言、准备程度、辩论情况等内容做记录,以备教师评分。两位组长相互记录。

(四)教师总结:每组组长根据本组争论最大、不易解决的问题向教师提出,教师做出引导和分析。

(五)提交作业:课堂结束后,每位学生根据分配的讨论专题,完成一篇讨论课的总结。

三、关于讨论课的几点思考

(一)选择讨论文本:1.文本的开放性阐释空间:讨论课文本和专题的选择,要能挑动学生的兴趣,又有很开放的讨论空间和争议焦点。应该摒弃传统应试教学的标准答案教学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历、兴趣和知识结构,展开思维的深度螺旋和想象空间,自圆其说,自成一家。在相互的激辩中,深化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而这也是人文学科最重要的教育使命和课题。2.选本的当代价值:选本不必仅拘泥于文学性,更要紧贴现实人生,具有当代价值意义,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作品阐释社会现象、文化哲学、政治外交、爱情婚恋、复杂人性等,让学生能结合当前某种现实情境或人生困惑反照作品,理解现实人生,从而达到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准备充分:学生要根据老师布置的作品和阅读资料,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以及发现的问题和想法,做好文本的细读、问题的标注和回答。教师应该尽量多收集、设定学生可能讨论的各个维度、各种层次的命题,以便讨论课上有充分的引导。

(三)问题驱动:教师的问题设定必须既能引起学生充分的兴趣,简单易答,同时又富有意蕴。文本的讨论,以问题驱动、任务驱动为手段,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细读文本,让学生有参与感和带入感,比如用这类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这个人,你会怎么办?”“如果他没有选择这样做,会发生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讨论的话题并非空洞抽象的形而上哲学,小说中的人和事也不是遥不可及的虚幻世界,而是跟自己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种完全不同人生模式的代言人,林黛玉代表的是隐士阶层的遗世独立,薛宝钗代表的则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世俗人生,你欣赏的对象就是自我价值观的投影。这个问题对即将走向社会、价值观正趋于成熟的学生是个非常值得思考的命题。因此也会乐于讨论。

(四)课后作业:要及时书面的总结,才能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加深理解,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五)分数激励:除课后书面总结建议占比40-50%外,教师根据组长提交的学生发言记录打分,包括主题发言的时长、对作品理解的深度,论点的创新性,对当前研究动态的了解,讨论的开展情况等。拟订分数比例,从分数上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讨论课既是深化阅读理解的手段,也是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创新思维的重要路径,好的讨论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巫丽芸.《讨论课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以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6期

[2]张奇峰.《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12期

[3]陈晓燕.《高校文学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索》[J].《读者》,2010年第10期

作者:李新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