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方法

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方法

1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客观而论,当前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主要存在下述两类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其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与思想性较强的学科,不符合新时代初中生的个性追求,加之教材中很多内容需要背诵,又再次“有悖于”学生喜好。同时,教材中部分内容远离生活实际和社会认知,如“民主选举、民主参与”等政法结合层面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即认为这些知识和他们生活不相干,故而对政治课鲜有兴趣。其二是学科教学方法落后。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但仍有部分初中政治课堂依然在沿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法,“满堂灌”的局面依旧没有改变,使得学生更加深了对原本应具有时代感和探究性的政治学科的偏见。

2改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路径

2.1创设新颖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是各学科必须重视的教学要素,也是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追求所在。上课伊始,犹如一部戏剧的开幕,导入作为“教学大戏”的首要步骤,能否抓住学生情感的中枢对于教学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时间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敏感性不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使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比如,采用演讲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与课本内容相契合的情景,使课堂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增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新鲜感,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发展,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也使政治教学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2对课堂讲授艺术处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关键。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授新技巧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当其发挥得宜,运用得当,便能有效带动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为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教师应努力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来进行突破,可以在新授课时带领学生回顾旧有知识,对旧有知识进行一个总结与反思,联系新授课内容,使学生达到一个知识的正迁移,逐渐夯实基础。此外,对于学习基础十分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后对其予以适当辅导,使其能够跟上教学进度。通过上述铺排引导,在学生了解基本知识概念的前提下进行新课的导入,既能够增进知识间的联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与了解。

2.3巧妙设计课堂的提问,营造活泼互动的教学氛围。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技巧,藉此深化学生对认识的理解,突破政治教学重难点。经教学观察发现,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或多或少都承受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他们会感到紧张、焦虑,甚至胆怯,这些都将影响他们回答问题的水准。此时教师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与表现,创设出轻松愉悦的民主气氛,包容学生的错误,耐心地进行解释,及时对他们敢于质疑、勇于答题的举动予以肯定与表扬,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

2.4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多方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把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由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开放民主的研讨与探究,通过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激起学生的思维波澜,丰富其认知体验。如教学社会的五种形态,教师可有计划的铺设以下几个问题:“五种社会形态下生产力水平的标志,生产关系的特点各是怎样的?”“有多少个阶级社会?其剥削的特点各是怎样的?”“比较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公有化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及人们思想道德如何?”在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充分的想象时间和空间,全方位的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使之通过归纳知识进行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避免了同类知识的混淆,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一知识点。

3结语

政治学科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也是每一位教师所无法回避的。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纵深发展的大环境下,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政治教学中的困境与其成因,并积极学习与参与培训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突破当前政治教学难点,促进教学实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张维军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木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