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论述(4篇)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论述(4篇)

第一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生活化教育是以生活案例教学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理解程度。但是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其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行知合一”的思想认知与行为习惯。为此,本文以“生活化教育”为核心,探讨了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旨在通过生活化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发挥出政治课程的引导力与驱动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初中教学;思政课堂

一、初中教学中政治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时效性较低,明显感受到学生并非无法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主旨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引导方向,反而更加能够以自身的理解为基础,反馈较为良好的学习信息。但是这样的学习信息仅为字面理解,学生并未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分数极高,而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差强人意。这样的情况与我国思政教学过于注重理论与书本存在较大的内在联系。思政课程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如果正面的思想仅能够落实在答卷,而无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那么也失去了思政教学的本质意义。因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达到“知行合一”的标准,是目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点。为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生活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向与方法,以便将理论知识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关注到日常生活之中自身的行为准则,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的优秀青少年。

二、在初中政治课程中引入生活化教育的优势

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理解与产生主观认知的事物作为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将思想行为观念与生活相联系,形成较为深刻的主观认知。当学生产生了较高的主观认知之后,才能够真正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内涵与要求。这样的要求绝非以学生的理论课程分数为评价对象,而是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为评价标准。与传统教学相比较,生活化教学将学生从课堂中带入日常生活,将硬性理论转化为可以充分应用的生活化案例,从而将硬性教学指标转化为软性的行为指标,从学生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是否形成了正面思想,便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中总结。而学生将思想政治课程的主旨思想带入自身的生活当中,也更加能够明确自身的行为是否存在偏差或者误区。因此,生活化教学不仅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工具,同时也是指引学生行为的评价基础。如果能够利用好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则可以培养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身的行为,真正达到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主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国最为优秀的青年一代。

三、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以实践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主旨在于树立学生正面的思想价值观念,而这些思想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重方面予以体现。是否能够深入抓住学生的关注度,则在于思政教学是否能够以实践生活为切入点,找到与学生日常生活极为贴近的教学内容与引导方式。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学生的关注点与日常学习积累存在密切联系,以实践生活为基础单元,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兴趣也是拓展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效方式。为此,可以将教学内容作为预习课程,将问题设置在课堂教学之前,并不需要刻意强调学生必须提供某一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而仅需要学生在自我理解的范畴深入观察生活现象,这可以作为挖掘学习资料的重要形式。而这些生活实例的选取,可以由思政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在所有学生的共同调查与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中,思政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网络途径中的交往模式作为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方向。学生调查与访问,填写调查问卷。当学生与家人沟通时,便可以从亲属直接与间接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一定的网络交往技巧。然后在课堂之上,教师以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信息为教学评价对象,甄别学生在理解网络交往时的思想认知,根据学生的主观思维设置针对性更高的思政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同时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效率。

(二)巧妙运用生活实例,导入思政课程内容

生活化教学的初衷,是以日常生活为范本,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其中蕴藏的真理。而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能够将生活化教学有效融入初中政治课堂中,则需要考量学生的接受程度。相对而言,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继而提高其主观能动性。那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思政教师也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习惯,乃至生活细节,在其行为习惯的基础之上,找到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融合方式,才能真正运用化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为此,需要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作为课堂教学资料与资源,在补充课堂教学信息的过程中,有效开发生活实例范式。例如以多媒体教学为引导方式,将故事或者影片作为融入生活教学情境的承载模型,引导学生在特殊的教学情境下,感受与体验生活化教学的思想主旨。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主课程进行铺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个意志坚强的人》为例,教师可以将最近热映的《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作为教学引导的突破口,让学生感受到影片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压力和阻碍时的坚强意志,引导学生产生更高的体验度。之后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进而形成以影片主人公的思想意志探究为课题的教学引导方式。这规避了思想政治课程沉闷的弊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更为深刻的思想认知,理解《做个意志坚强的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自身的行为导向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相当于将学生从固化的课本学习中带出,将学生引入生活之中,在生活的维度之下思考自身的行为是否具备正面性。为此,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应当以实践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掌握生活化教育的融入方式。同时巧妙运用生活实例,导入思政课程内容,达到指导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兆?.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问题分析研究[J].考试周刊,2016(78).

[2]吴晓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3(11).

作者:孙晓荣 单位:山东省莱西市第七中学

第二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时事政治分析

摘要:政治是初中课程设置中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学好政治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文化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将时事政治应用到初中政治教学中成为当前初中政治教学的重点,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政治教学中,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不同角度阐述将时事政治应用到初中政治课堂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时事政治;初中教学;政治课堂

在初中的课程设置中,政治课程有着重要的地位,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学生思想教育和政治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意义。初中生处于懵懂的年纪,思想尚不成熟,观念尚不完善,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消极的思想观念,而政治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纠正思想偏差,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积极的价值目标,但是,政治内容是比较抽象的理论,理解和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将时事政治融入政治课堂教学中,将政治教材内容与时事政治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政治课程知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拓宽视野,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时事政治应用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在初中的政治课堂上,仍然存在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对学生灌输政治理论,但是由于初中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他们的思想尚不成熟,对于抽象的政治理论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政治知识是一知半解,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初中政治教学的要求,将时事政治应用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找到教材与时事政治的契合点,恰到好处地进行举例和应用,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掌握政治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其中包括消极和不利的负面信息,是非辨别能力尚不完善的初中生很容易受到影响而误入歧途,因此,将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正面的时事政治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反面的时事政治的融入能够警醒学生引以为戒,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我国的新课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改的首要目标就是逐渐让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学生既要掌握必要的课程知识,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将时事政治应用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符合新课改的目标,体现的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新一代拥有优秀道德素质的青少年,有利于培养新一代社会人才,更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为先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学习和探索的最强推动力,因此,将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首先要能够利用这一契机,借助学生对于时事的好奇和兴趣来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我是今天时事政治播报员”的环节,在每一节政治课堂开始之前,让学生轮值播报时事政治新闻,并且要求播报的新闻要与即将进入学习的政治教材内容相关联,这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了解时事政治,并且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相结合,同时,让学生主动播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时事政治与政治教材内容有机结合

将时事政治应用到初中政治课堂中,不是对时事政治的简单宣读,而是要达到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首先,初中政治教师要在平时做好时事政治的积累,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对时事政治的运用能够信手拈来;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应用教材内容分析时事政治,挖掘时事政治中与政治理论的关联点。例:在我国隆重召开之后,会议提出了很多与政治理论息息相关的提议和方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关于会议的时事政治内容,让学生自行挑选与课本所学有关的内容进行评论和分析,教师要在学生分析之后给予点评和鼓励表扬。

(三)丰富教学活动与时事政治热点讨论方式

将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是初中政治教师的责任,但对于时事政治热点的讨论,应当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时事政治热点的讨论可以与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跟时事政治热点讨论和教材学习有关的教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对同一时事政治热点进行讨论和发言;以辩论赛的形式对时事政治热点进行辩论;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通过观看视频和时事新闻,让学生发表观后感等。这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将时事政治更好地与初中政治课堂相结合,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将时事政治应用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政治知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为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环境,更能够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拥有优秀思想政治素养的人才。因此,我们要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将时事政治融入其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将时事政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热点,理解政治理论,学好政治这一门重要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丽杰.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9):54-55.

[2]苏振丰.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7(7):79-81.

作者:程琳 单位:江苏省扬州梅苑双语学校

第三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素质教育力度的加大使得课改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初中政治教育的问题不断暴露,并已经成为影响初中政治教育实效性、影响初中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拦路虎”。深入研究现阶段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设计优化初中政治课堂教育的策略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方法;兴趣

初中政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理论性较强。很多教育者在落实政治教育时,习惯于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课程讲授。这就使得原本就比较单调的政治教育更显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有效激发,学生敷衍地对待政治学习,不仅影响课堂教育的实效性,更不利于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

一、现阶段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最为显著:

(一)教育理念落后

很多初中政治教育者秉持着“师者为大”的思想,不愿意与学生深入地沟通、交往,师生关系淡漠,很多学生对教育者过分敬畏,甚至在遭遇问题时不敢向教育者求教,初中政治教育的服务属性因而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很多初中政治教育者未能明确教、学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很多教育者过分重视自身的“引导”作用,甚至将“引导”作用扩大为“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被忽视,学生因而难以从学习过程中获得自身所需,难以对教学工作产生兴趣,而这无疑会影响初中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枯燥

政治课程有着明显的文科课程属性,文科课程的学习对记忆力要求较高,这就使得很多人错误地以为文科类课程的学习只需要死记硬背。这种错误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政治教育者的思想,因而很多教育者的教学过程仅仅只是对政治课本内容的复述、对考试内容的反复强调,完全没有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增加或是减少。宝贵的课堂教育时间里,学生只能从教育者的板书或是多媒体课件中获得与课本完全一致的知识点,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课堂学习产生“无聊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大打折扣。

(三)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者在落实初中政治教育时很少会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有些教育者甚至认为多媒体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华而不实,会影响备课效率,进而有意识地避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初中政治教育因而严重缺乏开放性与实用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政治知识,却难以将知识融会贯通地使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所掌握的知识只能用于考试,并无法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教学效果因而差强人意。

二、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政治课堂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

良好的政治学习兴趣能够引导学生在脱离课堂教育、脱离课堂时间、脱离政治教育者之后自主地进行政治学习,政治教育的范围因而扩展,教育的实效性因而得以保证。教育者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在具体落实时,教育者应善于将政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政治知识的作用和学习政治知识的意义。只有确保学生了解了政治学习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够被激发,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工作落实才能够少有阻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

现阶段教育领域已经证实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探究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的实效性。因而教育者应该积极地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引入新型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落实“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教育者可以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法,将班级内学生分成以5~6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找寻与教育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尝试着说明为什么我国要倡导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如此一来,课堂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学习的效果自然更佳。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教学方法时,教育者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需求,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却不可盲目套用他人的成功经验,否则教学改革可能因为“不适性”而影响落实效果。

(三)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益于拉近教学师生的距离,学生更容易对教育者产生安全感,在遭遇各类学习问题时也能够更为主动地向教育者寻求帮助,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而更佳。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但毋庸置疑的是,教育者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只有确保教育者及时的摒弃“师者为大”思想,将学生视为自身的子、女,真正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深入学生内部与学生打成一片,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个性、学生的需求,教育者才能够基于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此,学生才能够发自内心的尊重教育,愿意配合教育者,并最终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成功转化成为政治学习的“乐知者”“好知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初中政治教育存在诸如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教育的实效性也难以保证。新课改要求初中政治教育能够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为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育者必须重视初中政治课堂教育的优化,要善于利用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式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育的实效性,以促使政治教育发挥作用,政治教育事业良性、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汤玉婷.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3(2):154.

[2]刘冬梅.新课改条件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5):113.

[3]冉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80.

作者:刘学荣 单位:福建省永春仙夹中学

第四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新课标改革下的教学模式,更适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初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如果采用传统说教的模式,会影响教学效率,阻碍政治教学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下,初中政治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改变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使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和发展,从而实现初中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环境;参与

新课标改革下的教学模式,更适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初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如果采用传统说教的模式,会影响教学效率,阻碍政治教学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下,初中政治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改变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使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和发展,从而实现初中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意义和目的。下面本人就如何贯彻新课标,改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大多数初中生对自己的认知、思想、学习等都不太自信,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注,也希望能融入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体现自己的存在感,调动自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在以往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他们参与的欲望和存在的感觉,学生只能以配角的身份,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课堂上,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甚至有时候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因为教师根本不提问。这样的课堂貌似很严肃、很寂静,学生都认真地听讲,其实学生人在课堂,心早已经在篮球场上。很显然,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不但抹杀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是说,初中政治老师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还课堂于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一起探索新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政治学习需要丰富的相关资料和延伸资料,每次新课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或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收集相关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引导或者鼓励学生以此为题,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认识、思想,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给学生教《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我课前布置的任务收集一些“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看中国对世界影响”的相关资料。经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学生心里有了底,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甚至还有学生提出了相关的、高质量的问题。这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且让学生经过提问、思考,对本节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大大拓展了他们的认知和学习宽度。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传统课堂教学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教师只注重灌输,不注重他们的学习效率、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缺乏生气。在这种课堂气氛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学习质量低下,看似教师灌输什么,他们全盘照收,其实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什么也没记下。而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比如,在讲《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上网吧?都有QQ、微信吧?你觉得网络对你们自身有影响吗?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都表示上网,且有QQ、微信,还加入了好多群等。他们也说了一些,诸如影响学习、网上碰到骗子、玩游戏让自己变得暴躁等等。这样,一下子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因材施教,富有针对性

由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一样,成绩也有高有低。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能力,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从而提高他们学好政治的自信,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先请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回答;有难度,但是难度不大的问题就叫平行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叫学困生回答等,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对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是积极的促进。总之,初中政治课程理论性很强,而且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掌握的内容很多。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不要仅仅限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因材施教,富有针对性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新课程教学的创新性,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凸显政治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饶伟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赤子(中旬),2014(1):20.

[2]江万生.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12):168.

作者:张国希 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