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变式教学探微

初中数学课堂变式教学探微

摘要:

随着中考数学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命题人以课本习题为蓝本设计出许多具有挑战性的试题,这些试题千变万化,新意十足,如果学生按照传统的题海战术,便会陷入无止境刷题的泥淖。“变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流行的题海战术,注重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掌握解题的精髓。

关键词:

变式教学;初中数学;运用

中考数学试题在不断求变,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设计巧妙的创新题目,这些题目不再局限于所谓的经典试题,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时候,“变式教学”应运而生,学生通过训练“题组”,能够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达到活学活用的终极目标。本文中我将阐述三种常见的变式模式,以期给广大学生以启发。

一、变式教学之变化题目条件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完整而又正确地把握概念是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关键,如果在概念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那么即使你的思路再好也是做无用功。一般来说,数学概念都比较抽象难懂,让学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严重打击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讲解概念时能够运用变式教学辅助教学,便可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把握。例如,我在讲解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这章内容时,采取变式教学的方法来完成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讲解,我设计的原题是:在下面四个式子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①x2-100=10②x+3x-4=5③x+y=100x-y=1000!0④x3-1000=111。针对这道题目我设计了两道变式题,变式一:当m为何值时,100xm-100+m+101=300是一元二次函数。变式二:当n为何值,(n-3)xn2-7+9=0是一元二次函数。通过原题的四个例子可以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当x上面的指数为2,并且x前面的系数不等于零,这样的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这道题目没有其他参数的干扰,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出正确的选项,而在变式一中,需要根据x的指数是2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而在变式二中,难度则更高了一层,因为按照变式一解出来的答案有一个不符合条件,需要舍去一个。通过这样的变式教学,学生很快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变式教学之改变题目设问

探究性问题是近年来中考中的热点,这类题目往往以一个最简单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第一问为基础性的问题,接下来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设问,逐步加大难度,这类问题实质上就是我们所讨论的变式问题。题目从最一般的设问开始切入,逐渐特殊化,这类一题多变的题目,对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技法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量,拿中考中经常出现的图形探究题来说,图形的形状从开始时的一般形式转变成后述问题中的特殊形状,点或线也从一般位置变换成为特殊位置,学生们在处理这类试题的时候要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积极思索,想出不同的对策,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我拿一道最近的调研题目详细说明,原题是这样的:如图所示(图略),在菱形ABCD中,线段AB的长度为2,E点是线段AD上的中点,M点是线段AB的上一个动点,并且M点不与A点重合,延长线段ME与射线CD相交于N点,连接MD,AN。这道题目的第一问是求证四边形ANDM为平行四边形,这是一般的情形,第二问和第三问,题目就开始变式了,问题分别变为,“当AM的长度变为多少时,该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以及“当AM的长度变成多少时,该平行四边形变成菱形。”这样的题目在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都是按照从一般情形转变成特殊情形的思路进行设计的,这类题目中,变的是题目的设问,不变的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往往第一问的解题思路可以移植到后面几问,只不过需要考虑特殊条件的约束。

三、变式教学之改变题目解法

在变式教学中,改变题目的解法常常被忽略,在相同的条件和问题下,改变解题的方法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种解法的变式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课堂的讨论中去。学生们集思广益,谈论自己在遇到这道题时的第一思路是什么,之后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对比挑选出解题的最佳思路。这样一来,学生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型就能迅速确定最佳的思路。因此,在平时的课堂讲解中,教师不妨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类的题目,让学生用自由发言的方式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吸收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在讲解平均数这一章的内容时,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在一次高二年级男生身高调查中,抽查到高二五班10名男生的身高(单位为厘米)分别为180,176,183,182,174,177,181,180,175,186,求这10名男生的平均身高。我在巡视课堂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处理这道题目的时候都是按照常规的方法求解的,即把这十名男生的身高加起来,再除以十,这种解法是大多数学生面对这道题的第一思路,但是这样求解计算量比较大,同时准确性得不到保障。随后我让学生举手发言,有少数的同学注意到这十个人的身高在180cm上下波动,所以创造性地提出了把十个同学的身高与180进行比对,求出差值,然后解出差值的平均数,最终加上180cm,便可以求出平均身高。第一种最容易想到,但是实际处理起来却要费不少功夫。类似这样一题多解的变式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只有综合了解不同的解法,才能在这基础上提炼出最为简洁有效的思路。一题多解是变式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大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变换条件和设问上,却忽略了从不同的解法入手也可以大做文章,教师在讲课时不妨合理利用“解法的变式”,打开学生的思维。上述的三个方面,分别代表了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三个不同类型,教师在进行变式教学时,要统筹兼顾这三个不同的角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作者:戴晓军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