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浅议(5篇)

初中数学教学浅议(5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优化研究

一、几何画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懂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外,还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使教师的教学能够适合现在的学生从而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没有在课堂上配合使用的课堂是不成功的。而且,几何画板的引入是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个方式。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用具只有粉笔和黑板。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粉笔和黑板基本能够满足其他学科的要求,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则不然。因为,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要涉及一些动态的数学问题,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和黑板是不能满足动态数学的要求的。因为,粉笔和黑板呈现给学生的是定形的数学图形。一个定形的数学图形呈现给学生,学生就很难理解动态的数学关系。

二、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被老教师忽略

教师不可能永远年轻,而且教师的思想观念等,都会传承传统教学,而不能够很好的与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接轨。就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而言,老教师经常会忽略几何画板的使用。老教师首先是受传统教师思想观念的影响比较大,很少可虑现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配合使用。他们习惯了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贯穿整堂课。而且,他们的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了他们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接触机会比较少。因此,他们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存在困难,就把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搁置一边。几何画板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老教师对几何画板的使用也是一样的情况。而且,老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他们出现了对教学的懈怠。而且,在教学方面他们也是胸有成竹。他们在备课方面与年轻教师相比较而言比较“懒惰”。他们有了多年积累的经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他们经常会使用自己原有的教案,不再重新备课。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加入几何画板的使用。

(二)年轻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滥用几何画板

年轻教师基本上是处于社会、信息技术和知识的最前沿的。他们的思想与现在的社会与教学都是接轨的。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他们会忽略几何画板的使用。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几何画板在年轻一代教师群体中的使用完全不存在问题。而且,在年轻一代教师中,几何画板的使用就成为了几何画板的“滥用”。因为几何画板对于年轻一代教师来说,无论是在备课上还是在课堂上的使用上都比传统教学中的粉笔板书要方便的多,年轻一代教师又是急功近利的一代,所以即出现了年轻教师对几何画板的滥用。虽然说,现在的社会中信息技术逐渐发达,作为信息技术发达的产物理应被课堂教学使用,但是,教师一定不能在教学中完全依赖几何画板。几何画板只是为了教学的方便,更是为了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辅助工具。教师对几何画板的滥用必然导致对教学中的作用适得其反。

(三)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虽然几何画板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被广泛的使用,但是,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依然是一种辅助工具。首先是辅助教师的教学。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作图是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教师的熟练程度等,教师在在课堂上作图是非常雷飞时间的。而初中阶段教学任务是相对紧张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在作图上的。而且,初中的数学难度相对比较大,涉及的动态问题比较多,仅仅凭借老师手中的粉笔很难将动态的数学问题简单的呈献给学生。因此,几何画板软件的出现正好把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掉。其次,几何画板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其实知识的学习知识一种手段,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忽略这一问题。即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这一问题,由于教师素质和教学经验的不足也可能导致教师的教学目的无法实现。尤其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教师最难讲清楚的就是一些动态的变化的问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动态变化的过程呈献给学生。因此也就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几何画板软件在表现动态变化方面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教师完全可以再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几何画板,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

三、解决几何画板的使用中的问题

几何画板使用出现的一些列问题都说明是教师的素质问题,因此,学校要将教师的素质提高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年轻教师明白信息技术的滥用存在弊端,也让老师教师的思想与现代技术接轨。还要转变教师的思想,尤其不能让教师对教学产生懈怠。

作者:李景祥 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古山中学内蒙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巧设疑问,引起创新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许多发明往往是从好奇开始的,好奇心会使人产生追根究底的强烈欲望,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因此,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的欲望,引导他们善于观察事物的征象,发现其中的特别之处,使他们能敢于提出多种新奇的数学疑问,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的思维往往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创新也是从疑问开始的,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激发起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为创新作好心理铺垫.使学生产生疑问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视角产生疑问.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学习了“梯形面积”后,有的学生观察梯形的面积S=(a+b)h÷2,三角形的面积S=ah÷2,提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能否也用“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来求.这时,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来尝试一下、共同验证这个学生的想法确实是正确的.这个学生从侧面产生的疑问,其实就是一种新的几何定理“任何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上、下两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二、利用原型,启发创新

如学生在学习、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习惯于某种思维方式,就会产生心理定势.它会严重地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突破这个定势,才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解答:若-4≤a≤0,化简|a+4|+|a-4|时,先引导学生想一想绝对值概念的原型,即|a|的情况是怎样的,问学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生:要化简|a+4|+|a-4|,就要讨论“a+4”与“a-4”的正负,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在这个基础上,再给出题型:化简|x+6|+|2x-5|,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或引导学生思考前面的题型的解答,而通过类比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从相同地方入手,结合本题特点,从而找到“0”点,应该分类解决.巧妙地运用了原型启发,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积极探究,发展创新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式教学模式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再也不能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而要变成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和体会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学生不断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得到自然的发展.这个学生探究创新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知识和活动,将知识活化为学习能力并转化为创新能力的过程.皮亚杰的名言“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智力的形成和提高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它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就会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新课标对于“概率”要求实现如下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与描述的教学活动中,在体会概率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五、成功激励,创新愉悦

情感和认知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也没有纯情感的认知.快乐、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心理情绪对学习和创新思维具有强化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成功进行激励.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敢于发表意见;能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与教师、学生乐于沟通各种信息.其次要使学生经常体验成功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数学教学中,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频率与概率”一课时,可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足球比赛开始前,主裁判都会利用掷硬币的方法,让双方队员选择场地和进攻方向,你认为合理吗?然后,我对全班进行分组,每组5~6人.提出要求:各组抛掷一枚均匀硬币,至少100次,记录掷出正面和反面向上的次数,统计好试验结果,做好计算.随后,教室里硬币落地的声音及同学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也是活跃的,使问题很容易得到了解决.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六、总结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需要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还需要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

作者:王绕宝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性别差异及对策研究

一、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性的表现

1.男女生在心理上的差异表现

在心理上,男女生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总的来说,男生由于性格都比较外向,他们并不是特别地看重分数的高低,因而在成绩和排名上暂时的上升和下落对他们来说不具有明显的影响.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会把兴趣放在学习的首要位置,并且具有很强的钻研精神.正是上述因素的影响使得在数学的学习中,男生的两级分化特别的严重.而绝大多数的女生性格都较为内向,她们在心理上更倾向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旦在数学成绩和排名上有所波动,就会很容易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波动.同时女生的依赖依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数学的学习上,女生总是循规蹈矩,她们循规蹈矩地学习数学知识,因而在数学的学习中,女生大多处于一个相对平衡而稳定的位置,当然也很少出现数学学习的“尖子”.

2.男女生在思考问题方式上差异的表现

在数学的学习中,男生更倾向于抽象的思维能力,他们在做数学题时善于把握问题的重点和内在的联系,他们总是会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力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处理问题的方法.而女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她们会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来对待每一个数学题,同时她们可以有条不紊地罗列出每一个具体的步骤,但是在创新和思考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足.男女生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在刚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来说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初二阶段男女生在思考问题方式上的区别就表现得非常的明显.

3.男女生在观念上差异的表现

一直以来在数学的教学上,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学习观念,即男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先天的优势,而女生在数学方面则处于严重的弱势地位.在此观念的影响下,男生就觉得自己应该在未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他们努力去培养自己的竞争和创新的能力.女生则表示自己应该成为一个安静、娴熟的人,应该把兴趣投到富有文艺气息的特长上面.久而久之,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便逐渐地显露出来.

二、消除男女生差异性的策略

1.因材施教,实现男女生的共同进步

既然男女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存在显著的差异,那么教师就要因材施教,正确认识男女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从而做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女生的教学方面,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她们扎实地掌握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难度训练,逐步地培养女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在男生的教学方面,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耐心和细心的培养上面,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做题时容易心浮气躁的学生,教师更要通过一些严厉的手段来改掉他们这些不利的毛病.如教师可以惩罚学生将粗心做错的题目重新做10遍等,这些所谓的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那些粗心、自负的男生来说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2.互帮互助,实现差异互补

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渐的形成和发展的,在教学上,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将男女生区别对待,这时教师就可以让男女生互帮互助,从而达到差异互补的目的.在学习上,教师可以鼓励男女生在课堂上多交流,多沟通,特别是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刻意地将男女生放在同一个小组中,这样他们便可以充分地发表自己对数学知识的一些看法.如男生会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解题的创新和做题思路的思考上面,而女生会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解题的规范和细节上面,如此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很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汲取别的学生的优势.另外,教师可以让男女生互换试卷进行批阅,如此女生很容易就会发现男生在做题时出现的一些低级的错误,而男生可以在解题技巧方面给予女生更多的建议和帮助.

3.改变观念,从根本上消除观念的影响

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正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男生觉得自己在数学学习上要比女生强,而女生也产生了固式的自卑心理,在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指引下,女生的学习自然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所以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端正对男女生差异的态度,要从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鼓励女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从历届各省市的高考状元出发,告诉学生历届各省市理科高考状元中女生占有多数,让女生认识到自己也是可以战胜数学的,从而帮助她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当然教师也要鼓励男生尽可能地提高解题的耐心和细心,争取减少由于粗心大意而出现的错误.如此,教师逐渐地帮助男女生消除传统观念带来的影响,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上文中提到的男生和女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性并不是绝对的,诚然,也有的男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得非常的细心,也有的女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得尤为的突出,但是从一个整体的水平上来分析,我们还是需要注意男女生在数学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因而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一番研究,以此来消除男女生由于差异性的存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最终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作者:张思娜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高塘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浅析

一、构造情境,激发同学的探究兴趣

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设计问题情境.探究性教学一般都是要先提出问题,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假设,再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究收集到证明假设的证据,最后通过整体的分析得到结论.如果同学的结论不够完整,再通过老师的沟通、启发得出理想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进入设定的情境成为了整个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探究性教学的作用,就要尽量将情境设计得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学生对题目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自然就有了继续研究探索的动力.老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出新奇、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例如,老师在讲解“多边形内角和”时,可以让同学随意画出多边形,再利用对角线分割出三角形,继而可以让同学自行讨论研究,会发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然后老师可以继续追问是否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继续引导学生以四边形为例,由形内一点连接各顶点,得出四边形内角和“4×180°-360°=360°”.然后可以继续追问五边形的内角和,层层递进.再举一个例子,老师在讲解圆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借助一个钟为工具,以秒针为半径,让同学观察圆的面积即秒针扫过的面积,通过同学们的交流研究,可以得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时,老师可以再继续考查同学的思考能力,让同学求一个半圆的面积,再求四分之一圆面积,进而让同学们找规律,普及到扇形面积.这样,就可以通过这一堂课,一起解决了圆和扇形的面积算法.因为圆和扇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放在一起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老师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能够成功地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而且能慢慢帮学生建立深度思维方式.

二、组织交流,完善对探究的认知

探究性教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形成独立意识,并能建立起明确的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对教材的理解和探究.而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方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的探究,综合组内各个成员的意见,完成探究活动.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探究潜能,所以教学中应该多设计一些能够发掘学生这种潜能的时机和空间.分组探究能够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来解决问题,在小组的讨论中,学生能抛掉课堂一对一回答问题时的怯懦,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和他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在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家一起提出矛盾,解决矛盾,这样在讨论结束时可以给予学生极大的喜悦感.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老师可以先按照班级具体情况进行分组,保证让各组成员尽量实力相当,然后分给各组不同长度的木棒若干,让学生组成三角形.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的三根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但有的就不能.接下来,大家就会开始讨论什么情况三个木棒能组成三角形.老师这时候可以适当地让小组进行竞争,在竞争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三、在数学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探究

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外,还应该介绍一些现代生活中与数学相联系的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可以探究市场营销问题、股票的风险问题、贷款利息计算、有奖销售以及体育比赛等等.这些知识都可以利用到数学知识.比如说,有一批电视,电视的原销售价格为16000元,这种电视在A、B商城中都有销售,两个商城采取了不同的销售方式,A商城采取的方法是:买一台的单价为15500元,买两台的单价为15000元,以此类推.每多买一台降低500元,但是单台价格不能低于12000元.B商城采取的方法是:无论买几台,都按电视的原价打七五折销售.如果某一个学校需要采购一批这类的电视,请问应该选择哪一个商城购买才最合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来选择适当的购买方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课后让学生反思,深化对探究的认知

探究性教学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将教材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日常应用,鼓励学生延伸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在结束探究之后,老师应组织学生重新整理思考的过程.反思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可以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理解探究的意义,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起更清晰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框架,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不再畏惧难题,而是愈战愈勇,有了学习的不懈动力.例如,老师在课堂中讲解完银行存款利息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提醒同学为了更好地掌握好知识,可以去银行根据实际的年利率帮助父母计算利息,选择更合适的银行.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学次函数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时,老师可以给同学们留一些家庭作业,让同学到附近的超市进行调查,了解一件促销商品的成本价和销售价以及促销价格.对商家正在进行的促销手段进行分析,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大值及最小值的知识,算出买多少商品最合适.其实很多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和我们所学的知识息息相关.老师应该适时地提醒引导学生用一双发现的眼睛面对生活,积极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解决问题.在帮助家人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能带给同学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开展探究性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加快运用并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索求知世界的能力,同时,对教学的改革也能起到推动作用,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怎么才能让探究性教学长久、积极、有效地传递它的意义,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减少应试教育,还是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

作者:陈霞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教育集团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归纳式设计研究

一、归纳学习思路,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授课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掌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不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思路,往往是教师怎样讲,他们就怎样接受这些知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归纳,使得学生也对其不太重视,久而久之不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以及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思路,引导学生明确数学学习方向,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根据“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用”三个点探索和分析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幂的运算”中“同底数幂的乘法”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思路.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用”的学习思路进行学习.根据“是什么”的思路,学生应该了解该章节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即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然后,学生应该根据“为什么”的思路,对数学概念的由来进行分析,进行归纳推理之后深入了解原理.最后,学生还应该根据“怎么用”的思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发挥数学知识的真正用途.很显然,通过对学习思路进行归纳,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二、归纳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抓住知识主干

归纳式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最好的方法之一,也是适合现代初中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这就需要教师如何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最终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得到提高才是关键.学生在学习中要是明确知识结构,就会抓住所学知识的主干部分,从而使看似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更好理解.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也会在课堂上向学生说明知识结构,但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却忽视了知识结构的讲解,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抓住所学知识的主干,使得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时存在较大的难度.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以及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让学生根据专题进行学习,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对称图形———圆”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结构.因为“圆”属于几何图形,而且是整个初中阶段数学内容中最后一个和几何图形相关的模块,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结合几何图形的知识进行讲述.教师可以以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中学过的数学知识为例,比如“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帮助学生归纳所学知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所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能够更好地抓住知识主干,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三、归纳解题步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设计数学教学方案首先把内容定位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并且有计划地做好教材分析以及本学期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分析,这样有计划的教学才可以快速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进行改进,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归纳.初中数学的知识相对分散,但是题型却不是很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归纳法教学,让学生学习得条理清楚,分门别类,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的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和难以计数的数学练习题相互联系,解题过程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是学生在解题步骤上出现问题,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解题.即使他们掌握了这部分的数学知识,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归纳解题步骤,使得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解题步骤,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解题效率.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以及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归纳解题步骤,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图形的全等”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归纳解题方法.根据“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思路,教师可以采用平移法、翻折法、截取法、旋转法以及延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解题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SAS、SSS、AAS、ASA以及HL(Rt△).教师在对这一部分进行讲述时,应该对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解题的效率,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水平.由此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很好地把握数学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并且不太注重对知识进行归纳,使得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不太扎实,在解题时仍然会感到茫然.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以及初中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数学教师应该采取归纳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首先,教师应该归纳学习思路,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其次,教师应该归纳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抓住知识主干;最后,教师还应该归纳解题步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孙志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