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思考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思考

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组织?笔者认为,要想让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地,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要让学生学会概念并学会应用概念,为此,我们要对应于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活动的设计,借助于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习得知识、发展素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注重营造有效的活动氛围

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低?很多时候并非是学生基础太差,而是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没有营造出适合学生探究的活动氛围.有效的活动氛围应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师生双边关系和教学定位要准确,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找到课堂安全感,更有利于发散思维去想、去实践,将自己真实的知识、能力、思维和潜能都很好地发挥出来.在数学课堂上,当学生有异于教师的见解时,教师不要一味地排斥,恰恰相反,可以以此为课堂生长点,鼓励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引导班上的其他学生参与到生成性问题的讨论中来,甚至教师应该容许学生质疑教师和教材,学贵有疑,有疑则进.其次,我们要给学生搭建有利于活动、探究的学习平台,在学习平台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合作、有思维的碰撞,平台的搭建是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由原先教师的主宰式、一言堂的组织方式转变为合作学习模式,增强了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和课堂吸引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够迅速地在小范围内得到反馈与相互评价,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能够更多地参与到问题思考和讨论中来,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补长短、暴露问题,推进学习活动进一步纵深发展.

二、创设“诱思型”活动,调动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水平有关,活动创设应该能够诱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打开才能促进学生将原有的知识、能力迁移到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中来.“诱思型”活动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问题情境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可望且能力可及,否则学生的思维无法激活.同时,问题情境应该生动、灵活,避免给学生提供单调的数学知识应用问题,情境的创设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件相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价值.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展开与折叠”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创设如下情境,诱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知识、思维的发展.如图1,有一个小蚂蚁目前位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处,食物位于该正方体的另一个顶点C处,现在小蚂蚁沿着正方体的表面从顶点A′出发去顶点C搬运食物,请你给小蚂蚁规划一条最短的路径,并说出你规划该路径的依据.这个空间路径问题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去解决会遇到困难,但是感觉自己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解决,有部分学生会想到展开,这样的活动情境设计联系具体的问题,容易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和期望感,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新知学习会变得更为积极、有效.其次,“诱思型”活动,不应该停留在知识的复认层面,还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去自主发现、解决问题,在原有的思路和能力基础上实现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诱思型”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提出实质性问题,不急于告知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解决的整体方案,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的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设置具体的活动来启发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延伸.思考1:180°角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通过思考1,学生的思维被引向前面学到过的“平角、同旁内角、邻补角”等头脑中原有的知识;思考2:想一想,把三角形三个角加起来会怎样?思考3:在哪里设置平角?思考4:又怎样创设同旁内角互补?“诱思型”活动的设计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原有认知,还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联想、推理、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实现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提升.

三、创设“实践型”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意识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做题,还应该给学生创设“实践型”活动,即在教师主导下,创设具体的问题、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操作来完成问题的解决,“实践型”活动包括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等学生亲自动手的活动.为何要实践?研究表明,思维与具体的动作是有联系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多感官的参与,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角的比较”这节内容时,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实践型活动:请大家用一副三角板在白纸上画一画,看看你能画出哪些小于180°的角.让学生自主完成画角并标出角度的活动,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画的角,并分享画的过程中使用的技巧.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画出来的角的和、差关系,想一想用这副三角板还能画出哪些角度,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画出来的角度存在哪些规律.

四、创设“分层次”的活动,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里的学生应该指的是全体学生,并非是学优生群体,而同一个班级内,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如何促进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得到发展呢?笔者认为,活动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尤其是习题的命制需要有梯度、有层次,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多元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注重班级授课制下的分层教学,以例题的设置为例,在题目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分层,有直接运用知识解答的基础性设问,也有在基础性设问基础上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能够更为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除此之外还有探究性、开放性的设问,借助不同难度的设问来激活所有学生的思维,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设计问题仅仅是“分层次”数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在学生解决完数学问题后,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创设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所有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经验表明,有层次性的活动设计能够有效打开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在观察、分析、类比、推理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总的来说,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对数学知识、问题的自主探究,教师通过活动的设计与优化,能够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最大化,继而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享受数学活动的探究过程.

作者:曹晓燕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