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论述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论述

【摘要】一直以来,初中教师比较关注数学教学的研究,但对如何教会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却缺乏关注。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提出有效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数学兴趣

一、明确教学目的,掌握教学大纲要求

俗语说:“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如果没有目标作为保证,就好像数学教学这艘航船失去了航标,就会迷失教学的方向。初中数学大纲中提出:“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数学的思维。”如何有的放矢设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内容,使其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熟知数学大纲,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紧扣主题,使之符合数学规律,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的目标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清楚数学知识学什么、有什么目的、有什么用处、培养什么能力。帮助让学生弄清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具可操作性,防止目标设定得过大过空,失去实际的教学意义。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长期学习思想

长久以来,大多数学课堂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教师只注重教课,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的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主导着学生的思路,这就造成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和自由思考的时间,思维模式固化僵化,没有创新性思维。在初中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学习阶段,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对学生学习数学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探索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正错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式,树立他们学生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将学习数学与未来的生活相联系,将学习数学和个人的前途成长相联系,将学习数学和个性的思维习惯相联系,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好处,进而获得强烈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的学习并非一朝之功,需要长期不断的学习。如果仅凭一时的冲动,学习数学是无法持久的,这需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到外,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数学,这样才能有持久的动力学习。因此,教师要想千方、设百计激起学生学习的意愿,让学生带着情感和热情学习。一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一些难以理解的趣味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探索知识的动力,获得解题的精神享受。二是要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解数学家百折不挠的精神,追求数学真理的态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伟大,进而向数学家看齐。三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极为有益的,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四、加强动手操作的练习,提升数学理解能力

做数学题是逻辑思维的过程,而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对数学内容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巩固记忆,加深印象,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例如,在学习圆锥和圆柱侧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制作圆锥和圆柱。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剪子和纸,折成圆锥体和圆柱体,当圆柱的侧面积展开时是长方形,当圆锥的侧面积展开时是扇形,提问学生:两者存在什么区别?有什么关联?面积有什么变化?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的?学生可以根据直观的图形自己寻找答案,动手操作,发现圆锥和圆柱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就可以根据答案加以引导,提出圆锥和圆柱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锥和圆柱的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五、开展合作交流,提高数学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对于促进学生交流学习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一同面对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思路,提出对策,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学生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个性、学习能力等进行合作分组,为小组布置教学课题,让学生通过成员之间的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内容进行解题。在合作讨论时候,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借助外力的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学习的动力,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总而言之,数学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必须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保证。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主动学习,开拓思维,营造良好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才能使数学教学的效果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黎政昂.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育教学论坛,2014,(33):65.

作者:杨洪艳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兴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