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

初中生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都进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知识,还需要得到正确的心理指导,在学习生物学科的时候,教师要改变传统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得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观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且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重视课堂人文关怀,建设学生心理健康

初中生刚刚接触学校环境,难免发生有些不适应的情况,在陌生的生物课堂上很难做到放松的学习状态,从而影响学习生物课的学习效率。教师要给学生人文关怀,为学生建设重视人文关怀的生物课堂环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学生做朋友。教师通过关心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亲近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价值观,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才能在意识和形态上注重一言一行,保证自己的一举一动都遵循道德观念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在很大意义上保证了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初中生物的过程中,应当改变自身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让学生从主观意识上接受生物知识,并加以消化,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比如,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上解答,与教师互换角色,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体验当教师的感觉,当学生走上讲台为教师以及同学们讲解题目的时候,就会体会到教师在平时授课中的不容易,进而做到体谅教师、认真听讲、尊重他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并在学生因困惑而感到迷茫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指导下健康成长。

二、增强生物课堂趣味,建设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增强生物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探究,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将生物课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在讲解课堂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当学生在听到与自己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时候,就会对课堂知识充满更多的期待,从而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出生讲起,让学生从生物课堂上了解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受精卵成长为一个婴儿的,而在这一系列的孕育过程中了解自己的母亲承受多么大的痛苦,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明白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付出了多少,从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更加孝顺、体谅父母。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生物课堂知识的生物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历史故事中感受到生物学科的趣味性,从而不仅对生物课堂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而且端正了自身的学习态度,当未来做研究的时候也能够学习前人的优良品格,具备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遗传规律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介绍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时付出的辛苦,他整整八年都致力于研究遗传的奥秘,将自己的所用财产都用来研究豌豆的遗传,从而让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发展历程的同时,对孟德尔的研究态度产生直观认识,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保持严谨、坚定的治学态度,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建设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在教学时,要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保证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产生共鸣心理,即使学生没有回答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鼓励和安慰,从而消除学生对于提问产生的抗拒心理,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还需要在初中阶段结合学生的生理发展阶段,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对于“性”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困惑,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为学生传授“性”知识,让学生对于“性”有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从正面给予肯定,找到学生回答的亮点,并重点关注学生回答得好的地方,从而在课堂上体现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产生共鸣需要注意的是,要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予以肯定的态度,让学生不要因为害怕说错而不发言,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程互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性”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男生与女生的生理器官的构造以及功能,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身体正常发育,从而降低青少年“性”犯罪率。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与爱护,增强生物课堂人文关怀,从而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健康发展,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快乐成长。

作者:魏正月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