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3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3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课堂问题解决教学运用

【摘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个人思考空间,不利于学生对教材产生自己独特的看法。问题解决模式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文章就如何将问题解决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

问题解决模式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教学中的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中获得知识与进步。这种教法可以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如何将问题解决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合理设置教学问题

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计划,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利用问题贯穿整个生物课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体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理念。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答疑解惑为主要教学手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教师的教学计划应能激发学生对新教法的兴趣,能够尽快接受这种教学方法,为新教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做好铺垫。由于初中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改变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例如,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增加在课堂中的提问频率,并且向学生渗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消除学生心中的抵触心理,为新教法的应用打好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问题的合理设置,合理的问题设置是新教法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对象。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能够紧扣教材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教材内容。如在学习“人体的消化系统”这一章的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紧扣“消化系统”这个主题。例如“胃”这个消化器官,教师可以设置它在人体中的位置、消化中的作用、分泌的消化液等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另外,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难度应该适中。问题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不宜过分困难,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给予充分的课堂自由,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在课堂中思维受限,没有自我探索的自由。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解除学生思维的束缚,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自由。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爱热闹的心理,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打破心中的程序化认知,发挥想象,改变教学方式。例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一章节,教师在讲解食物链的过程中便可以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在课堂中引入一个生态系统,让学生在生态系统中寻找到一个食物链。在寻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些奖惩措施,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此外,教师也要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平时的生物课堂中,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频率,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适时给予学生帮助

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阻碍学习进程。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帮助。教师在帮助时,应注意时机,要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同时教师也要注意,直接告知答案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精髓,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法,适应了新课改对初中课堂的要求。在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赋予学生学习自由的同时,也要能够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促进问题解决教学课堂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倪娟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彭小青.生物课堂教学之引导教学[J].现代教学(教育版),2012.

[2]赵志刚.试论初中课堂良好氛围的创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第二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密切,充分协调好课堂教学多重关系,能促生教学资源,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一、解读教材,拓展学习内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学习内容展开深度解析,要从教材解析中找到教学设计突破的角度,通过学习旧知展开引导,形成新旧知识的有效对接。教师深入教材内容研究,为教学设计做好充分准备,也为课堂教学生成做好预设。如在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时,为让学生有更多直观感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介绍人体泌尿系统构成。学生看得非常投入,教师针对视频内容展开讲解,然后拿出猪肾进行实物展示。学生都充满好奇地进行观察,教师给出具体引导。很显然,教师对教材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度解剖,为学生准备了相关视频,还专门找来实物进行展示,为学生深入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形成重要的教学成长点。教学生成呈现动态特征,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当教学生成出现时,要及时捕捉、及时处置,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生成的价值和作用。

二、创设情境,生成灵动课堂氛围

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要注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在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期待教学生成的涌现。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生物学故事、引入谜语、列举生活案例、提出悬疑性问题,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文字、视频、动画、音频等材料信息,为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渲染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旦被点燃,课堂教学就自然进入到佳境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学习创设适宜环境。在学习《血液和血型》时,教师设计多媒体课件,先提出自主学习思考题:血液是人体的什么组织?它有什么功能?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血细胞包括哪几种?血浆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功能?血常规化验检查的项目主要有哪些?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并自发进行讨论。在展示时,有学生说血液由水、蛋白质、葡萄糖、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等成分组成。于是,教师拿出一个装有鸡血的试管。血液已经开始出现分层现象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很快给出解答:试管上部为血浆,中间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面为红细胞。教师给出肯定评价。学生回答问题难免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教学契机展开引导,使教学快速步入正规。

三、锤炼语言,激活课堂教学因子

生物学课堂教学涉及众多学术概念,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准确、缜密和富有逻辑性。为提升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在教学引导、与学生互动时,教学语言要生动、幽默。教师语言与自身性格特质有密切关联,这也是个人魅力的具体展现。锤炼教学语言,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教师语言设计是一门艺术,面对同样的教学问题,不同教师会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进行解读,其教学效果呈现出差异性。这就说明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语言的优化设计,从教学引导展开突破,为课堂教学生成提供肥沃土壤。在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时,教师展示图表,让学生猜一猜其中未知的成分:我们每天都要呼吸空气,这些空气包含哪些成分呢?学生回答: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组成。教师追问:我们吸入的氧气占21%,那呼出气体中还有多少氧气呢?吸入的氮气占78%,呼出的氮气还有多少呢?吸入的二氧化碳为0.032%,那呼出时二氧化碳占多少比重呢?吸入时还有0.5%的水蒸气,呼出时水蒸气会增加还是减少呢?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猜想。从教师语言设计可以看出,为追求语言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故意不用同一句式发问,就是要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学生面对教师的个性化发问,也不会产生审美疲劳。促生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意识。教师有效整合教学生成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度,赢得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作者:王波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环保意识培养

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在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也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国家要想改变当前生态环境破坏现状,提升社会大众的环保教育意识,就应该从教育领域入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灌输环保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逐渐成长成为社会环保人士,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向学生讲解我国当前资源现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深化学生对于环保思想的认识,逐步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环保思想,就应该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当前我国资源现状教育,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促使其养成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其成长成为环保人士奠定基础.例如在对《生物圈》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向学生讲授人、动物和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基础上,适当的向学生说明当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现状,并通过对我国森林、草原、土地、水资源等人均占有量和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资源匮乏的社会现实,进而促使其自觉产生一种节约资源的紧迫感,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创造条件.

二、向学生讲解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性,增强其对环保工作的认同感

1.充分利用教材环境污染教学案例,让学生正确看待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生物教材中一般都渗透了一定的环保教育思想,为教师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希望能够通过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对生物教材中的环保案例进行充分挖掘,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进而自觉培养自身环保意识,逐步成长成为环保社会的建设者.例如针对生态破坏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中关于21世纪物种灭绝的教学案例进行解析,让学生认识到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当前世界上物种灭绝的速度较之于自然灭绝已经加快了1000倍,甚至平均每小时就会有一个物种在世界上消失,任其发展,人类的生存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受到威胁.这样,教师通过挖掘教材案例,让学生认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促使其在生活中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为社会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2.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环保工作的紧迫性

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大气污染的主要现象———雾霾已经开始对对我国各地区社会大众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大众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甚至一部分人结合雾霾危害,在社会上进行宣传教育,柴静的《穹顶之下》就是宣传雾霾危害、对社会大众进行环保教育的奠定代表.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此为契机,在讲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穹顶之下》的宣传片,在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问题后,让学生根据本地区空气污染现状,探究自身能够参与的环保活动,进而增强学生对于环保工作的认同感,逐步提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1.播放哲理性较强的环保教育视频,激发学生思考

近几年,随着世界环保问题的严重和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关于环境题材的环保教育宣传影片也随之增多,较为经典的如《帝企鹅日记》、《大气层的消失》、《人造风景》、《2012》等.这类电影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让学生从电影中发现社会的影子,进而意识到环境破坏问题在当前社会中的严重性,甚至对环境污染进一步发展的后果形成初步的认识.这样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更深的层面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思想,树立环保观念,为学生成长成为社会环保认识创造条件.

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环保实践活动

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进需要在教学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适当的参与环保实践,在养成环保意识基础上,形成环保习惯,进而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在初一阶段的讲解中促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并积极向学生讲授环境保护的方式,让学生对换进保护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在初二阶段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联合社会环保部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对社会大众进行环保宣传、搜集废旧物品、植树造林等,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提升自身环保能力.在初三阶段,学生的专业课程较为繁忙,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就可以适当的要求学生对曾经参与过的环保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进而为学生环保教育的开展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环保教育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环保工作的认同感,促使学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工业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世界生态平衡的维护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国家,应该自觉承担起环保责任,在国家初级教育阶段渗透环保教育思想,让学生从生物教学中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增强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同感,进而通过深化学习,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促使其逐渐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环保人才,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上,为世界环保工作的开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王胜利 单位:河南省平舆县古槐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