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式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式

一、初中生物中的实验教学法

(一)课堂实验

由于其并没有涉及到对实验过程的分析与总结,只是把生活中的道理通过实验的手法进行再现与重点强调。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堂实验中,学生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种子萌发的现象,这一实验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得到新的知识感悟。

(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于学生的科学分组,把一个实验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与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实验结果对比,通过小组合作与比较最终得到有效的实验结果。如“.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一分组实验中,各小组可以通过任务分解得到属于自己小组的实验内容,再把其各自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最终得到全面而真实的实验结果。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可以由教师指导也可以由家长指导。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主动探究能力。如在“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发豆芽”等实验中,学生就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家中现有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而对于“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模型、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等实验中,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二、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一)关注实验目标,提高实验效率

要想通过实验教学法来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动手能力与知识基础进行针对性强的实验指导。一方面,应让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实验准确率,教师在进行实验准备时,应全面吃透教材,把教材与课程标准间的相关实验要求进行全面解读,再根据学生目前的操作水平,进行实验步骤的优化,进而达到实验过程操作明确无误,实验结果准确真实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掌握实验过程,再来统一分析实验结果差异,最终找出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因素。如在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时,由于不同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其完成的实验数据也就有所不同。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但在实验数据结果出来后,通过全面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自己去沟通各自不同的操作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经验,最终发现影响实验效果的最大因素是“震荡”,也就是淀粉与唾液的混合性是决定整个实验成败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会了分析与总结,体会到知识来源的整个过程,最终达到提高生物学习兴趣的目标。

(二)实验体现生活性,生活化拓展实验全面性

初中生物教学立足于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源于生活的特点强调了作为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也应在实验中体现生活性,通过生活化的眼光来拓展实验的全面性。基于此,当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实验时,其自主学习兴趣也就得到的激发。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全面发挥小组探究实验的方法,通过学生间的互助与互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力,集思广益,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在进行“植物呼吸作用”这一实验时,笔者立足于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保鲜”问题,让学生分成几组,自己根据想像与理解来进行水果的保鲜措施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小组得到的保鲜效果是不一样的,而水果的形态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小组实验数据与其它小组的实验结果,最终得出影响到水果保鲜的不仅是气温,还在空气流通程度与湿度等因素。在进行全面而广泛的讨论后,学生通过对身边经验的总结,最终自己得出在“低温、低氧、湿度适宜”的条件下水果的保鲜作用非常好。这样的教学方法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得到了提升,也通过“实践出真知”,提高自己实验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总结分析与归纳能力。实验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对现象进行分析与总结。而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于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其理论知识与相关的规律都是来源于对生物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基于此,立足于实验的基础进行生物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对于现象背后的思考能力,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作者:石慧萍 单位: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