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探微(10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探微(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当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以此来提升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但是,现阶段的初中历史和社会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定低效率的情况,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探究。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所谓有效教学,现阶段定义五花八门,而其判断依据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效果是否长久维持,学生是否具有充分的自由,并且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学习来获取更加高质量的学习效果。能够达到以上要求的才能够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最为主要的应当是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其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途径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有很多,其主要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究。

1.采用添加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添加式教学方法,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在很多方面的知识上并不能全部囊括,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当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此,需要运用添加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简单,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这一课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考虑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以此来为学生呈现更多不同课本之外的内容,诸如:部分少数民族历史上的不同优秀人物,或者是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之类的,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解,能够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的收集,对资料进行适当整理和归纳,再选择一个时间进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就自己整理的成果进行展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添加式的教学方法,简单来说是将教材之外的相关内容添加到课堂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2.采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又称为探究教学法,具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直接将学习的结论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呈现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最终自行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全面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生活在社区里》这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城市是形成在农村之后的,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农村落后于城市呢?”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收集资料,然后在下一节课再讨论这一问题。这样,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在第二节课上再各抒己见,以此来提升初中历史和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具体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而所谓的角色扮演教学法主要是指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进行人物扮演,从而对知识能够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角色扮演教学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更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权的历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进行角色的选择,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角色扮演。之后,教师可以让参与的学生来对此说说自身的感受,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那样一个过程,能够更好感知作者的情感,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更好地加深学生的认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其中,采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诸如:角色扮演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添加式教学法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探究更多的全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初中历史和社会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杨斌 单位:浙江天台县坦头中学

第二篇:低小多快初中历史课堂建构探究

[摘要]

低小多快是当前教学中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它不仅契合学为主体的课程标准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也不谋而合。文章立足于此,首先概述了低小多快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教学意义,然后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学为导向的低小多快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以低起点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小步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以多活动完善学生的课堂参与,以快反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历史;学为导向;低小多快

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环节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人文素养的提升乃至终身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随着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以学为导向而非以教为导向来推动课程教学的开展日益成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流。低小多快是一种契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为导向理念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立足于此,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建构一种以学为导向低小多快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做了相应的研究。

一、低小多快教学模式概述

低小多快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简称。所谓低起点,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材实际设置一些学生稍作努力便能达到的教学起点,它是打好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小步子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步子要小,在教学活动中不要试图一步到位,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接收情形以及教材编排,将教学内容由繁到简进行合理的划分,这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助于教师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活动。多活动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一的知识讲解与概念传输,从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偏好趣味性的事物等认知特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如课堂辩论表演等,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快反馈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地开展课堂练习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在课堂中应用低小多快教学模式有着多重意义:首先,它注重基础与分阶教学的特征,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它注重开展教学活动的想法与学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它注重反馈的特征是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完善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历史学为导向的低小多快教学策略

1.以低起点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历史学习以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为教学目标,其中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是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全面客观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进一步学习历史规律等高阶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夯实好学生的知识基础,所谓低起点指的便是这个意思。首先,教师在历史课程的讲解中,要注意从小处着手,注重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基础内容的传授,让学生对史实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教师在知识讲解环节中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一些难度较低的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巩固旧知、导入新知。比如在九年级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了蒸汽机以及瓦特的图片,然后询问学生图片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立马说出了正确答案。笔者进而说道:“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那什么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呢?下面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最后,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活动如知识填空、相互问答等巩固学生的知识。总而言之,低起点的教学方式使得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压力大为减轻,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2.以小步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学习切忌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正途,它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阻碍与压力,还能深化学生的知识记忆与理解效果,避免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通过小步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首先,教师要细化教学内容。历史教材上的每一课都含有不少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过于庞杂,难以一下子记住,教师需要将其细分,然后引导学生分阶段学习、记忆。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就涉及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海国图志》等多个内容,而《南京条约》更是包含不少知识点,因此教师要一步步地展开教学,在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的基础上分而教之。其次,教师要细化教学目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生记住历史知识,更要其理解历史规律,培养历史思维,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做好教学目标的分解工作,先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再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最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以多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质量

学为导向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尽可能多地开展教学活动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就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而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安排学生展开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让学生从儒、道、墨、法诸家学术思想的实际内容出发,就其中的利弊展开自由讨论。二是课堂辩论。理越辩越明,历史教学并不是要教会学生一成不变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少事件有着多面性,比如近代列强的侵略,一方面使得中国人民饱受欺凌,但另一方面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逼迫统治者不得不革新,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列强入侵的利弊展开辩论。三是角色扮演。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常仅能维持1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在的教学中,笔者就尝试着让两个学生扮演光绪帝与康有为,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虚拟性的对话。

4.以快反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它不仅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利器,同时也是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的法宝。传统的教学反馈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准确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现状。快反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快通过练习等形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存在问题作出及时的调整。快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刚学的知识点。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的教学中,笔者在知识讲解完毕之后便给学生下发了一张表格,里面涉及秦始皇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措施及其影响,让学生填表。学生刚刚学习完课程知识,因而填表对他们而言难度不大,这对巩固已学的知识点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快反馈让学生第一时间检查自身的学习情形,它的检查效果通常较好,学生能够在检查中提升对历史学习的信心。最后,快反馈帮助教师尽早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这对有针对性地提升历史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三、结语

低小多快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完善有着多重意义。不仅如此,它也与当前课堂教学中学为导向的教学趋势有着一脉相承的地方,是构建学为导向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从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以及快反馈四个角度入手做好相应的教学工作。

作者:杨小峰 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

[参考文献]

[1]苑鹏睿.“低、小、多、快”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1(2).

[2]陶丽.低、小、多、快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理导航,2015(8).

[3]孔红霞.“低、小、多、快”———奏响历史课堂教学的交响乐[J].考试周刊,2014(2).

第三篇:新常态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全新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力求以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精力争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就要从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老师要学会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结。

关键词:

新常态;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全新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历史高效课堂就是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遵循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人力物力使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之间充分互动的课堂,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新课改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确定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向,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进程等。老师在进行上述内容的设计安排时都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实际上是对老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在课前、课上和课后做好充分的准备。

1.课前准备

要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老师在课前就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充分准备,首先老师要对教材内容仔细研究,在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计划,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适当梳理,以方便学生进行学习,为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全面发展做好准备。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时,老师在课前要做的关键是将我国改革开放的整体过程整理清楚,为此,老师可以将改革开放的各个关键节点列成表格,表格内包括时间、相关政策、地点、意义等,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搜索资料等进行自主学习,完善表格内容。另外老师还要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图文影像资料,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认识教材内容,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学习,互相讨论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好处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同近代史上我国被迫打开国门事件进行比较,正确理解我国当下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在课前老师要依据教学重点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2.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去开展自主学习。老师要为学生营造恰当的学习场景,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中的西安事件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各派系的代表人物,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各派系的不同态度以及原因,通过表演将西安事件再现给学生。再如,对学生进行人教版初中历史必修二中的“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节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历史,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编演情景剧,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等各要素通过学生的表演展示出来,让学生来一次时空穿越,做一次经济学家、失业人员等历史上的人物,去探究他们的心理活动,通过这样身临其境去感受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看清历史的真相,使学生牢记历史。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融入历史中去,更好地思考历史问题,从观众变成了主演,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3.完善课后评价机制

学生的学习是需要老师实施给予肯定和引导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时刻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课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是打造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教学效率更为重要,老师的批评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说习以为常,批评对于他们来说就失去了作用,因此,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就要改变策略,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进行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老师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找回自信,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进步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例如,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老师要尽量使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将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提高了整体的课堂效率,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没有了学生的参与高效的课堂便无从谈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是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生制订预习计划,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各组之间可以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互相进行评价,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评价,使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最大化;学生要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后复习可以将学到的新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学生课后复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最后环节,学生在课下对课上老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反思回顾,总结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历史知识,这样可以夯实学生的课堂所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改的新常态下,要想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就要从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老师要学会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结。

作者:刘启英 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两江镇两江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杨丽萍.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5):14-16.

[2]宋变玲.浅议历史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2(10):86-88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主流价值观教育探讨

对于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让学生认识史实,了解那些典型的历史人物固然是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也要在史实教学的基础上渗透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的历史价值观能够良好形成。这才是历史课程教学的深层次目标。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依托来有效渗透对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教育,要充分挖掘这些历史素材背后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要让历史课程教学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以史为鉴,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善于思考与感受身边的人和事。

一、通过材料信息渗透价值观教育

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方法有很多。首先,课本中会引入很多历史材料,教师在讲解与分析知识点时会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大量的历史材料能够带给我们非常鲜活的例证,让我们对当时的历史进程、当时发生过的一些典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形成充分的认知,而这个过程往往又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情感冲击。教师要善于在材料信息的辅助下来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要抓住历史材料来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历史,了解真实的历史人物。这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延伸,这也是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的辅助资料。在给学生讲授《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入了如下两则补充材料:材料一: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称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材料二:1938年11月9日晚,对德国犹太人而言,这是一个绝望的夜晚——5700多家商店被毁,252处犹太人教堂被焚,36人死于非命,3万多人被捕……一夜之间,柏林街头满是玻璃碎片,德国人将其称为“水晶之夜”。通过这两则材料,学生能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产生强烈而直观的感受,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时,有学生对希特勒的污蔑之词进行了批驳,围绕法西斯分子对犹太人的残害表达了强烈的愤慨。这是学生构建价值观的过程,在材料的引发下,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法西斯主义的罪恶,增强了对法西斯主义复活的警惕。以材料为辅助来渗透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有着极大的教学实践空间,教师要善于搜寻这些适合引入课堂的教学材料,在材料的辅助下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让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慢慢形成。

二、结合现实情况渗透价值观教育

很多历史事件对今天的世界环境和格局仍然存有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来渗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这也是一种可取的教学引导方式。有的历史事件已经离我们非常远,对今天世界产生的影响已经非常有限。然而,有些并不是太久远的历史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仍然能够明显看到其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对某些特定区域中的民众生活的影响。教师要有效把握这些内容,通过对历史和现实情况的良好融合来渗透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能够深入分析与探究这些历史问题。这对学生的历史认知和历史价值观的形成都能够起到明显的推动。在讲到《动荡的中东地区》时,教师要善于紧密联系当下中东局势来营造问题氛围。教师可以围绕“巴以冲突”这一热门话题展开,既要追根溯源地介绍原居住在中东的犹太人怎样被罗马帝国驱散,二战中又如何建立起以色列国,以色列人民怎样流离失所、遭受迫害,还要叙述以色列建国后,在扩张领土过程中和阿拉伯世界产生冲突,引起中东战争,并且在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中不断制造流血事件等情况。让学生围绕这些维度来综合理解“巴以冲突”问题。当学生能够看到问题实质后就能够清晰认识这种局面,也能够理解中国政府对中东问题所持态度与立场的原因。

三、结合思考问题落实价值观教育

在有些内容的讲授中,教师还可以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分析与思考相应问题的过程中来进行有效的思考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慢慢梳理思路,加深对史实的理解与认识。随着思考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也能够结合这些内容对当时的历史环境、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等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过程经过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后,学生对相应内容所能够产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在《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的设问带动整个课程的学习。1.什么问题引起南北双方矛盾的激化?2.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北方为什么要对南方开战?4.双方战争进行局面如何?5.战争哪一年结束?有何标志?在引导学生探究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认识那一段历史,反思那一段历史的过程。学生不仅对南北战争的整个过程、产生的原因、影响等有所了解,也会认识到争取民族平等、人权的价值和意义。黑人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生存状态,这是他们在那些年通过流血和抗争所换来的,这种历史永远都不应当再重演。

作者:仓杨青 单位:江苏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堂人文旅游资源应用

[摘要]

人文旅游资源作为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的重要部分,是历史与生活联系的重要纽带,是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人文旅游资源,能培养学生多种历史学习能力。

[关键词]

人文旅游资源;初中历史;有效应用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及不同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与文化习俗情况的反映。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与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尤其是爱国主义情怀。笔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人文旅游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应用。

一、开展模拟导游教学,建构人文旅游资源教学模式

模拟导游教学是要求学生模拟导游活动开展教学的模式。通过模拟导游活动让学生体会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有效整合人文旅游资源并将其应用在教学活动之中。在开展模拟导游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堂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课前准备工作分为准备导游词与做好任务分配。教师可先向学生普及有关做导游的基本常识,以及编写一篇优秀导游词的基本方法。模拟导游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一个逼真的情境。在任务分配方面,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搜集重要旅游景点的历史资料,以及有关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从而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初中历史2001年人教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模拟导游教学,让学生体会宋朝时候的社会风貌。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关于导游词的撰写以及从事导游工作的基本常识。然后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自愿报名、教师指定、班级推荐等方式确定导游和评论员的扮演者。导游可以由一人担任,也可以多人一起合作撰写导游词。评论员承担评判导游工作职业能力的责任,评判内容包括导游词或者导游的仪表。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北宋风土人情的资料并撰写导游词。在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导游”可以通过播放影像、图片等多媒体技术手段营造北宋情境;然后由教师让扮演导演的学生在台上开展活动,并且让扮演游客的学生随时发问或者谈论对导游工作的感想。在“导游”讲解完毕之后,评论员发表见解,指出导游工作能力的不足与优点。最后,教师串讲相关的知识点,从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升华对宋代社会的认识。

二、开展主题讲座,有效整合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人文旅游资源开展主题讲座,能避免平日空洞的说教,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把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把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为此,教师可以借布置作业的方式,选择和教材有密切联系的人文旅游主题,指导学生分工来完成作业。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询互联网资源和书籍资料等方式,收集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信息,并加工组合为书面材料,成为专题讲座的资料。然后由学生选举代表,在讲台上开主题讲座。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搜集与筛选信息资料,提高学习能力。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分享彼此准备的信息,扩大历史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勃兴》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中华文明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办一个以“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文化景点”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在上课之前,让各个小组通过收集资料等确定讲座的主题和内容。上课时由各个小组推选代表在讲台上演讲;演讲完毕之后,其他小组成员点评演讲的内容、水平与效果。学生通过分组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派代表汇报本组学习成果、点评其他组的表现这一过程,既了解了人文旅游资源,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研究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等。

三、开展视频教学,深入了解历史

视频通常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等特征。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在一种直观、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为此,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一种活泼生动的环境中,深入地学习与理解历史。目前有很多介绍人文旅游资源的视频,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选用这些视频,辅之于教学。比如在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中第一节课《华夏始祖》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黄帝陵的视频,并且用视频的画面声音讲述禅让制的由来、“炎黄战胜蚩尤”的历史故事,然后播放河南新郑每年举办的旅游文化活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视频。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了解人文旅游文化的时候,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以实现历史教学目的。人文旅游资源是一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探索人文旅游资源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陈芬贤 单位:广西容县容州镇第一中学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小故事作用

摘要:

初中生是通过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对历史进行学习,处于童年的孩子都喜欢通过故事了解新的事物,初中是从儿童到青少年期的过渡阶段,学生对故事仍情有独钟。所以历史教师应以此为切入点,对教材中相关的历史故事进行认真剖析,从而让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故事;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中包含大量多样的历史故事,对这些故事进行有效的利用能够使初中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这一学科,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初中历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也不是为了应对所谓的考试,而是让初中生对历史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什么是故事化教学

1.故事化教学概念

故事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在所授课程中加入一些相关的故事,进而达到对课程内容更深层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让其在故事中感悟真谛。

2.故事化教学的实质及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是极具科学依据的一项改革,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能够在故事中充分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其主动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积极思考的习惯。故事能够使初中生充满兴趣,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课程内容中加入的小故事应该生活化,并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听课效率。

3.故事化教学中的注意点

历史故事不能与课程内容产生脱节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及实际条件进行适当的挑选。主要分为三种形式:(1)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讲述与教材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其中包含著名人物、事件以及特殊的历史故事;(2)历史老师还可以在课程基础上进行人物虚构,从他们的视角及经历讲解课堂相关知识;(3)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老师还可编制简短精练的小故事。

二、故事化教学方式的策略

1.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初中历史教师在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对初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教课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授课的艺术性。在初中历史中,教师要懂得运用不同的教课方式,让学生在这种艺术性教学中学习知识。这不仅能够培养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获得对历史文化美的感触。因此,初中历史老师不仅要改善课堂氛围,还要将历史知识完整地、精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初中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并对历史产生兴趣。

2.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

初中历史教师应在合适的课程内容中插入适当的故事,使初中生在其中有效地感知历史。举个例子,在讲解二战期间的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让学生理解我国人民在此期间所受的苦难,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换句话说,老师应在课程教学完成后,利用故事围绕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说,在讲解四大发明时,教师能搜集发明者创造发现的小故事,让初中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他们的发明对现在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3.使故事化教学更生动

历史本就是多姿多彩的,其中的故事也趣味良多,但如果我们将历史课本变成一条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死板的知识点,那就背离了学习历史学科的初衷,学生也会对历史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只有把它们变成人人皆可讲述的故事,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并讲述,即使某个学生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完整,也算不上流畅,但是学生敢于站起来讲,就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勇气及信心,尤其是那些平时不怎么讲话发言的学生,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质能力提升平台,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故事便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它使课堂有了乐趣,学生有了勇气,更提高了课堂效率。

4.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所在

历史就像现实的一面镜子,它里面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人生哲理以及先辈们遗留下来的时代精神。学生在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故事中感受先人的情感及精神。对历史的有效学习,可以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形成自豪感,那些优秀的人物,都可以给初中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其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优秀品质。这对青少年今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大影响。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明朝的对外交流与冲突”时,就运用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来实现情感教育目的。历史教师首先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找出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这两个事件,在学生熟悉了解后,让其在班内进行演讲活动,讲述结束后,历史教师对其中的精彩讲演进行了点评及嘉奖,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都没有提及他们能够成功的原因呢?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积极地投身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中所含的哲理及高尚品德有了深入体会。

由此观之,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方面有着必要的作用。将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尤其适用,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在喜爱的故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更能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和更好地学习历史。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长期坚持,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必定会有新的突破。

作者:董艳美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毛绍举.初中历史学科的故事化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13(10).

第七篇:初中历史课堂有效预习

【摘要】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历史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有效的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前预习的要求和方法较多。要注重预习工作的检查和落实。预习贵在坚持,把它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地显现出其效果来。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新课标;预习;课堂效率

一、历史新课标对预习的要求

在初中历史新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并且在新教材中明显体现出了“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时空跨度大”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上新课前必须要求学生预习且力求做到有效预习。适应新课改的新教材由单元前言、每课导言、正文组成。每一单元后三个模块:“练一练”“学习与探究”及“自由阅读卡”,每一单元后都有一节活动课,有的有两节活动课,如此多的环节仅仅靠课堂上是难以有效完成的。课文中的“练一练”“动脑筋”“议一议”“试一试”“等问题,更需要学生课前预习,或自主学习,或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去查找资料、引经据典、追根溯源、联系现实、回归生活。掌握人类历史的发展线索,感知人类文明演进的艰辛和成就,提升情感境界,培养健全人格,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

二、目前预习存在的问题

1.缺乏预习指导。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教给学生。”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做到“授人以渔”。而现实中有很多老师只是单纯要求学生预习什么,却不指导学生如何去预习,因而学生也无从知道预习的方向和策略。

2.预习工作的检查和落实不到位。预习不是布置完任务了就完事,没有检查就不会有很好的落实。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希望教师对他们的预习工作作出评价,反馈信息,这是初中学生渴望得到认可和肯定的个性特征的体现。而且,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捕捉和了解到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课前有效预习的要求和方法

1.预习的要求。在上新课前,我一般要求学生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预习的时间比较充裕,印象也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同时要明确任务。预习的第一步就是先熟悉教材,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2.预习的方法。(1)引领预习的导学案。预习时要严格按照学校编制的《历史校本资料-导学案》进行预习。首先,预习时要注意看教材每课开头的引言,看本节课的小标题主要讲的问题,制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概括和提炼能力。其次,了解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后,小声朗读或默读教材,通过边读、边划(圈划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基本要素,标记要疑问的知识点)、边记忆的步骤完成对教材知识的了解。第三,通过“自主学习”中的填空习题训练来检查和巩固预习的效果。能力好的学生还要完成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的习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前做好分层教育的划分。预习中学生可借助导学案上精心设计的史料探究题,学习探究本课的重难点。(2)有效预习的具体方法。在导学案的使用中,提到了边读、边划、边记忆的基础预习步骤,只要持之以恒地要求学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经验的历史教学中,我从边读、边划、边记忆的基础预习步骤中延伸出了一套初中历史学科预习的实践操作方法,即课前预习“五步走”。课前预习“五步法”是指读、划、标、测、查五个步骤。具体做法:听老师对本节课的预习要求,小声或默读教材,划历史基本要素以便基础地课文,标示存在的疑问(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最好),自我检测预习效果(<通过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来检测),查阅相关资料补充相关知识点。通过这个步骤来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学生只有在一环深入一环的预习环节设计中,才能培养起思考意识,增强学习历史的信心,养成自主学习和良好的预习习惯。

四、预习工作的检查和落实

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没有检查就不会有很好的落实。学生也希望教师对他的预习工作作出评价,反馈信息,例如:每节课前我都要求课代表提前通知预习新课,并且一起检查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看看学生在课本上划的圈圈点点,以及《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再辅以谈话的方式,交流预习中的疑惑和收获,让学生在谈话中体会到预习成功的喜悦。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本课教学思路进行及时调整,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后再查看预习笔记本上内容,检查学生的笔记跟老师的板书有没有对比补充和完善,并加以充分的肯定。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学习的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预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而这些正是新课改目标所要求的内容。但要注意的是,预习应贵在坚持,把它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地显现出其效果来。

作者:黄冬梅 单位:广西希望高中

参考文献:

[1]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大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苏霍姆林斯萋选集.

第八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史料原则

史料对于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而言非常重要,史料的合理选择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素材,能够让学生对于史实的认识更加深入与清晰,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历史的感受力。在选用史料时有一些需要把握的基本教学原则,并不是所有的史料都可以为历史教学带来推动,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史料的筛选,选取那些有针对性、有代表性且具有说服力的资料。这样的史料才能够真正为学生认识历史提供辅助,并且可以让历史课堂极大地得到丰富。

一、丰富史料获取的方法和路径

在进行史料筛选时教师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教师可以丰富史料获取的方法和路径,要从多方面,透过各种途径找到那些能够为课本知识教学带来辅助的各种形式的材料。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在这些多样化的史料的点缀下学生也更能够感受到历史探究的趣味性,会极大地激发内心对于历史探究的兴趣与热情。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从图书馆获取一些文字或图片类的信息,这类信息往往和课本知识较为贴近,能够一定程度为课本内容的教学带来帮助。但是,教师绝不能让史料的获取停留在这个层面,还有很多可以获取教学素材与资源的方法与途径。网络资源中有着海量的资料和信息,不仅可以找到各种文章咨询,网络中还有大量的图片和信息资源,这些都可以成为历史课堂上的信息补充。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主题搜寻这些相关史料,这会极大地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范畴及维度。在教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用几段文字讲述了香港澳门“谈判―签约―过渡―回归”的历程,并且呈现了几组图片,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回归的基本情况、意义,并借此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但是,仅仅依靠课本现有的内容,很难真正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感受也不够深入。于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搜寻一些史料进行教学补充,可以透过各种方式和路径获取相应的教学资源。我课前特意查阅了“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相关史料,并且上网下载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划图”“澳门特别行政区划图”的图片。课堂上我向学生展示了这些图片,并且给学生播放了“香港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精彩瞬间”的视频,让学生看到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大大丰富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于这些图片、视频片段的观看都相当投入,这些课外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认知程度,很好地体现了对于课本知识丰富的目标。

二、有针对性地对史料进行筛选

在选用史料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遵循有针对性地筛选史料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也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的史料都适合引入历史课堂,也不是所有的史料都能够被学生理解与吸收。有的内容并不适合引入课堂,或者并不能为课本知识的教学带来辅助。教师在筛选资料前首先要充分分析课本内容,要明确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并且要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认知能力。这些都应当成为教师在筛选史料时的重要参照。教师只有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与全面的考虑,选取的史料的教学针对性才会更强,史料的教学辅助效果也更能够发挥出来。例如,复习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时,我主要选取了两则材料来帮助学生复习比较。材料一:“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这一事件又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材料二:“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这两则简短的材料能够很大程度补充课本中已有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相应的史实,并且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两次变革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与对照。这样的史料才能够真正为课本知识的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推动。

三、从史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教师在选取了特定的史料后还应当充分发挥史料的教学价值,要深入挖掘史料背后的历史信息,并且让学生对于这些信息加以分析体会,透过这些内容的获取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应史实,掌握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有的史料需要学生对其加以分析,尤其是一些古籍中选取的内容,学生首先要从字面层面了解这些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深入感受这段史实向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这样的探究过程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只有透过对于史料中有价值的信息的挖掘与提炼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史料的教学辅助效果,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史实。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在讲到如何评价洋务运动这个点时,可引用李鸿章的一段话:“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教师在引出这段史料后可以随之向学生提问: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在什么事件后的自我反省?“我办了一辈子的事”具体指什么事情?纸糊的老虎……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如果能够对于这段话有深入的把握,能够弄清楚上面的几个问题,学生会非常直观地获取这段史料中提供给我们的历史信息,这也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剖析与感受这一段史实,加强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体验能力的教学过程。

作者:徐洪青 单位:江苏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

第九篇: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化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悠久的历史回归现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肤浅阐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获取必备的历史知识,同时集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青春活力于一体,还能激发青少年活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性辨析问题的综合素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大量的历史素材中让学生汲取智慧,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然而,实际历史教学活动中,面对大量丰富的历史事件,教师仍然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讲述,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让学生感觉到单调无趣。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实施有效教学,这是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那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呢?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活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对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课堂可谓是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着走,课堂上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学生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不妨首先设计这样几个小问题:(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经历了几代皇帝?这几代皇帝的共同作为是什么?(2)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时期,请你分析其繁荣的原因有哪些?一个国家强盛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从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这样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和表现的机会,将课堂还给学生,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方式与教师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都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课堂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当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不仅为学生创设多彩的课堂氛围,还包括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导语等。比如学习《南京大屠杀》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视频来进行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不仅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将教学内容情境化,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创设情境的教学形式,可谓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手段。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探究,积极主动交流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探究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轻松愉悦的状态,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才能够体验到理解与宽容、尊重与信任,使得他们能够大胆交流,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共享。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时,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只需要几分钟便可以了解本节内容。而改变传统讲授爆发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这一套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即课前布置学生自编自演“五四爱国运动”历史课本剧的任务。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进而将教学内容以历史剧的形式演绎出来。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不仅积极查找相关资料,还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确定小组成员的扮演角色、设计好人物语言等。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只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使其乐于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整合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历史的价值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就教材讲教材,就历史事件展开讲授,没有注重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没有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整合起来,因而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学“秦始皇统一货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妨将之与当今现实“欧元”一体化发展趋势联系起来;教学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一知识点时,可将其与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这样,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整合,从历史的角度中去感知、追寻未来发展的方向,提高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历史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要由传统的讲授型向学者科研型进行转变,大胆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实践,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创新型、全能型且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历史教师。

作者:邹腊梅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

第十篇: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浅探

【摘要】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方式有很多,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结合音乐创设情境,结合故事创设情境等。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进一步丰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给更多初中历史教师以有益启示。

【关键词】

初中历史;情境;多媒体;音乐;故事

一、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

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重要运用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初中历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已然离不开多媒体。多媒体可以为课堂创设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情境,不仅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更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例如,执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开国大典的视频。看到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画面之后,很多同学均表现的非常激动。视频观看完毕之后,看看同学们久久无法平复的表情,我悠然说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视频是关于什么的吗?”该问题自然难不住大家,很快就有同学回答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场景,这一点作为中国人应该都知道。”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也感到极为欣慰,接着说道:“没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极为重要的,从那一天起中国人民正式站了起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认真学习,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究竟是如何成立的……”对于目前的初中生而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适当适合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极为必要的。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师也应不断夯实自身的多媒体教学专业能力,从而创设出更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情境。

二、结合音乐创设情境

为调节课堂枯燥的教学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结合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方式是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情境教学法践行方式。例如,执教《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课的“抗美援朝”相关内容的时候,我播放了这样一首歌曲让学生欣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该歌曲是同学们所熟悉的,播放过程当中很多学生还不自觉地跟唱起来。歌曲播放完毕之后,我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同学们齐声回答道。“没错,这首歌曲在抗美援朝期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鼓舞了很多热血青年奔赴朝鲜战场与美帝做斗争。也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这也是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的一种具体表现……”听到我这样说,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当中也表现得更为积极,他们学习新知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应不拘一格,而结合音乐创设情境无疑可以更加丰富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践行方式。基于此种情况,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积极开动脑筋,有效把握时机结合音乐创设情境,让初中历史课堂的情境创设更具的生动、多彩,充满音乐性和审美性。

三、结合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对于初中生来说其魅力是无穷的,绝大多数初中生对故事均极为喜爱。为调节枯燥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初中历史教师也可以适当结合故事创设情境,让故事情境的创设为初中历史课堂增光添彩,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例如,执教《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那是我上小学的时候,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上海亲戚家,到上海火车站的时候,我突然被前面的几个人吓了一跳,大哭起来。这些人有的皮肤黝黑,有的皮肤雪白还是黄头发。看到我大哭后妈妈便问是原因,我指着前面几个人。看到此种情况,爸爸妈妈立刻大笑起来,说他们是白人和黑人,与我们黄种人不一样。看习惯就不会害怕了……”听完故事后,同学们也哈哈大笑起来。看到同学们开心的表情,我顺势说道:“接下来请大家认真结语一下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然后再集体进行讨论”。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结合故事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看似并无太大作用,但是却有效激发了同学们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因此,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也是极为有效的。除了讲述与自身相关的故事之外,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适时结合历史故事及其他类小故事创设情境。需要注意的是:故事的内容必须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唯有如此方能让故事情境的创设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有很多,如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结合游戏创设情境等。不论采用何种情境创设方式,所创设的情境均应符合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与具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这一点也是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必须要遵循的几点基本宗旨。

作者:李玉莹 单位:扬州树人学校初中历史组

参考文献:

[1]梁永恩.关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研究[J].学周刊.2014(02).

[2]李绍庆.当前西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之我见[J].甘肃科技.2014(03).

[3]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