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10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历史内涵丰富,其涵盖了我国从古到今的时代变迁,也涵盖了国际上历史的演变,是学生了解中国时代更迭、国际历史形成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范围,让学生真正达到博古通今、博学多闻的渊博知识程度,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培养学生浓烈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历史教学质量提升的障碍,只有将问题清除,历史课堂才能更好、更高效地服务学生。

一、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现状

1.教师课前备课不充足

现在初中学生大多新生代学生,由于其出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知识面非常宽阔,对于很多历史知识已经在课堂之前就有所了解,这就给教师的备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当前教师的备课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对知识面的扩展方面还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比较倾向于运用多媒体进行备课,造成过多依赖多媒体的情况发生,使知识点变得更加繁杂冗长。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历史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较少,学生和教师之间处于“脱离”状态,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因为历史的客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提问较少,授课内容较多,导致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的时间较少,举手发言的时间不多。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的主动性逐渐减少。

3.缺少学习方法的有效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历史教师的教学思想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教学中,因此,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偏向于对知识的传授,对学习方法传授较少,新课标所希望建立的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实施困难。教师的授课压力、学生的学习压力都让课堂方法教学的希望成为“竹篮打水”。

4.课后作业对于学生的知识补充不足

初中历史的学习更多依靠的是课堂教学,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大多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作业量较少,甚至一部分作业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性。这使学生在课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对于历史的学习产生疏忽,课后巩固不够,对于历史的学习缺少主动性和被动的推动性,这都造成学生的历史知识在“课上学的好,课下忘得快”。

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1.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活跃课堂气氛

当前的教学工作已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做好备课工作,保证授课质量。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研究,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比如,针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笔者进行教案设计。知识与能力:立足教材,针对课本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基本教学,通过人物、时间、事件提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过程与方法:1)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和初步运用能力;2)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灵活思维能力;3)口头表达能力。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历史创造动力的关系课型:融入故事教学;合作学习等新型授课方式方法:综合启发教学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进行相关内容的知识点补充,让教师的教案备课工作更加细致。

2.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对于教学已经提出了新的标准,其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不断发挥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尽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再让学生形成对老师的依赖和依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少讲课,其应当是地位的转变,由从前的主导地位发展为现在的辅助地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功课历史学习中的难点。比如,学生在记忆历史时间的问题上常常会造成混淆,如何准确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则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笔者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会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己进行讨论,哪些事件在前,哪些事件在后,因为什么事件引发的重点事件的发生,小组还可以进行讨论如何进行时间记忆是最准确的,小组之间的同学通过相互帮助和讨论,能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模式,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还能够促进下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也会起到帮助作用,比如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可以运用图表记忆法对时间进行记忆,是不是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某个时间节点上的事件进行记忆等,帮助学生扩展学习思路。

3.活用提问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常会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某个事件进行思考,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问式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学习好教材知识,分析教材要求。比如,我在进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的时候,会运用问题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教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较之前是不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教师:那么大家觉得自己的身边都有哪些变化呢?学生A:交通更加便利了学生B:信息更加发达了学生C: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了教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到底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来从服饰、食物、住房、交通工具几个问题来探讨。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跟着问题进行层层深入地研究和学习,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思考的思路,学习思维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历史成绩。

4.适当的作业设置,有利于知识点有效补充。

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也要对课后作业予以重视,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做好课后知识的复习工作,巩固知识点的学习。课后作业的布置要灵活,不要局限于书面作业中,而应当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作业学习。比如,在进行“二次革命”学习的时候,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进行小组讨论,自行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进行展览设计,学习准备博览会,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如工具书、参考书、互联网等等。在学生进行博览会设计的时候能够有机会接触课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吸取各种知识的意识。通过对博览会的设计,一方面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意识;另一方面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博览会的设计中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

三、结语

历史是我国文化传统的精粹,其不仅包含着我国整体的发展历程,更包含着我国文化的进步和融合。学生学习好历史不仅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任务,也是其作为一名中国人,所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养和文化沉淀。因此,教师应当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历史文化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开拓教育新思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到我国历史的更迭,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达到对祖国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制定更加宏伟远大的目标,为祖国的进步和建设不断努力。

作者:郭琴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初中历史作为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基础学科,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入手,提出改进历史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希望为我国历史学科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有效教学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1.教学观

所谓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要追求何种目标以及为什么要追求这种教学目标的一种认识。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教师对历史教学的一种希望,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良好的历史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的总和,这需要将教学观作为前提基础,因此想要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

2.教学设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当是教学的设计者———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通过交流等方式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取要求;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当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产生疑问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的评价者———要根据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且为学生如何学好历史提供相应的建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却不同。有的教师对教材进行处理后会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接受;而有的教师会让学生感觉过于复杂。在课堂中,有的教师会让学生感觉课堂充满趣味性;而有的教师会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乏味。好的历史教师不一定是历史学家,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历史教师。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学设计能力的差异,才产生这样的现象。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思想,运用历史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通过对历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与探索,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1.开展互动教学

所谓互动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发现问题时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教学可以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教师通过在历史课堂中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将提出问题的权利交予学生,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发问,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尤其是当学生发现一些无法判定是非的问题时,历史教师不要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并且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了解历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互动,教师既要发挥出教学的主导作用,也要考虑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制定轻松和谐的历史课堂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实现真正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发掘历史的美

教师应对历史中美的因素进行挖掘,从而运用历史“美”来进一步激励学生、塑造学生,充分实现历史的教育功能。前人在对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造就了精彩纷呈的文化,也留下了大量具有艺术特色的珍品,这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有很好的体现。例如:具有鲜明个性的兵马俑,又如为抵御匈奴而修建的万里长城等等。这些具有“美”属性的历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仅作为知识点而被学生所了解,教师更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艺术审美的特征去看待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从而使学生学习古人的智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提升知识讲授的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以及自主学习,弱历教师的讲授。但是从初中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说,由于历史知识较为复杂,难以理解,因此,讲授方式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单纯通过情境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果缺少教师必要的理论分析以及慷慨激昂的讲授,学生就无法实现将历史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如果没有教师的设问,也就无法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由浅入深的思考。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在于讲授方式,在讲授中不但要注重历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点,也要进一步强化历史价值取向的讲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教师通过有趣的讲解,能刺激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周蕾娜 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

参考文献:

[1]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2]曹俊灵.尊重规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技资讯,2010(6).

[3]艾留忠.以生为本: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9).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渗透德育内容探析

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政治与经济方面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落后很多。想要提高国民素质,就要从学生入手,他们是未来的希望,是国家的接班人,因此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学习德育内容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是非观念与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时刻,我国的历史中包含着许多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的信条伴随着中国的历史存在了上千年。因此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非常可行的方法。

一、利用历史教学让学生热爱祖国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因此可以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可以传承千年而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所以加强历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今日的少年就是未来我们国家的继承者与建设者,爱国主义的宣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并激励他们更为努力地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二、利用历史教学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

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支撑每个人向着目标努力的动力。在初中时代,由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制力,很容易陷入迷茫进而影响学习耽误前程。因此,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历史故事树立学生的精神榜样,让正能量充实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指引并激励他们时刻努力向前进。比如在学习勾践卧薪尝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着重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勾践面临的艰难处境。在经过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勾践的抉择进行猜测与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面对困境勾践的决心与隐忍,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困境中保持一颗坚定的心是多么的重要,以及只有保持坚韧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逃避是无济于事的。这对学生的人生具有启发价值,让他们可以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为今后的努力明确目标。此外,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点可以让学生摆正自身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的修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总结

初中学生正是处在思想与道德养成的时期,这时的他们逆反心理严重,难以进行品评教育。只有通过摆正他们的思想与价值观来进行教导,而历史故事就是这样一种温和的方式,它不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利用初中历史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与道德修养,可以让学生在文化与道德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张国娟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中学校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生命化课堂构建策略

摘要:

历史生命化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必须尽快转变观念,解读生命化课堂的内涵,明确生命化课堂的特点,从而灵活掌握课堂节奏,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出相应的生命化课堂构建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 生命化 课堂 构建策略

生命化课堂就是以充分释放生命的活力为手段,以生命成长为目的,提升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历史课堂所涉及的知识包罗万象,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从情节曲折的历史故事到熠熠发光的文化明珠,透出的都是极具生命气息的内容。教师在构建历史教学生命化课堂时要把握生命课堂的内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构建计划和策略,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一、初中历史生命化课堂的解读

1.生命化课堂的概念

生命化课堂是历史课程改革新提出的要求,在历史教学生命化课堂中,不再是“师讲生听”的灌输,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背诵,教师引领学生重回烽火绵延的古战场,与古代文人雅士对酒当歌探讨人生。学生研读着史实资料,在通往过去的旅途中感受着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从内心深处感受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从而更加认真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生命化课堂是师生之间的心灵相约,教师对课堂只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思维更加活跃,敢于质疑问难,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教”与“学”充满着理性的挑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出生命的活力。

2.生命化课堂的特点

生命化的课堂就是以“人”为中心的课堂,正体现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尊重生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制订不同的发展计划,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能够产生更大的积极性,在历史学习中得到智慧的启迪,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生命化课堂每一节课都充满着生命气息,符合中学生的好动和好奇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师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能够使每个学生得到最恰当最全面的发展,使课堂彰显出生命动态。

二、构建历史生命化课堂的可行性

1.传统历史课堂的现状

传统的历史课堂给人的印象就是“背诵型”课堂,很多教师就是把知识点圈画出来,让学生对着教材背,这显然是死板僵化的做法。学生识记知识点的唯一目的就是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是违背教育教学原理的,是对学生生命的不尊重。这种“背诵型”课堂模式,对历史的探究几乎为零,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集体性模式化的教学,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考试的分数。“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每个生命体会不到“自我”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愉悦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对话和情感沟通,没有心有灵犀的感觉,教师单方面执行着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缺乏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课堂,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2.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

历史课堂所涉及的知识包罗万象,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从硝烟纷飞的历史战场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从情节曲折的历史故事到熠熠发光的文化明珠,透出的都是极具生命气息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不断探究,用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挖掘历史精髓,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具有生命力的课堂中得到人格的逐步完善。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也明确指出要构建“生命化课堂”,读史明鉴,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历史课堂的教育使命。所以,构建生命化课堂是符合历史教学规律的,教师要充分运用史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发挥历史课堂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影响。

三、构建历史生命化课堂的策略

1.改变教学观念,奠定课堂生命基础

生命化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一直奉行这个理念,就能构建出符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堂。历史学科的内容虽然都是讲述以前时生的事情,但很多都与当代社会有着深厚的渊源和联系。老师因此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当今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到相应的历史知识。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时,可以找学生比较熟悉的企业作为例子去解读。但是教材中相关的内容都是学生很陌生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引用电视上“张裕解百纳葡萄酒”的广告,以该品牌葡萄酒的生产商作为例子,引领学生搜集张裕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史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学生在搜集材料之前对张裕葡萄酒生产商的了解几乎为零,但是因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就对它产生了探究的热情,从而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也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教材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尤其是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很多的历史人物和事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警示作用。教师随时可以用历史人物和事迹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健康的生命价值观。

2.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生命活力

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构建生命课堂的核心,生命化的课堂是灵活的,是富有生命动感的,互动交流应该是最好的选择。生命化课堂的构建前提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摒弃“一言堂”,要用商量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历史知识。在绝大多数初中生的眼里,教师就是权威,教师能够辨清的历史问题就是正确的。对此,教师要帮学生打破这种观念,同时尽自己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能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依据,要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要搜集各方面的专业资料,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得更透彻。比如在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时,学生因为观看了电视剧《封神榜》,对商和西周的兴亡了解一些,但是因为电视剧有神话色彩且对历史资料改编过多,而教材中对这些朝代的介绍又较为简略,因此容易混淆他们的认知,影响他们对史实的了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结合史料与学生共同探究。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人们总是喜欢想象出神灵来帮助正义的一方,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这种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的生命活力,学生比较喜欢,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高。

3.构建开放课堂,创设生命化教学氛围

生命课堂的构建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可以创设“穿越”环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从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和体验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照本宣科,而是要为学生营造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地思考,并和他们进行沟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很多开放性的探究内容,如“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创编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等,通过组织辩论、情景剧表演等形式,不仅能够把历史知识挖掘得更深,还可以让学生从情感上得到新的感悟。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笔者在课堂上组织了“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的实践活动。学生用旅游的视角去看这段路线,通过模拟导游,加深了对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的认识,理解了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同时,结合当下实际,对于重走长征路的革命精神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维打开以后,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四、总结

生命化的课堂彰显的是快乐学习的理念,它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历史教学生命化课堂的构建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师生交流是重要特点,学生在探索体验中获取知识;学生还可以自由质疑,老师通过引导的方式纠正学生认知上的偏差,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快乐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生命化课堂的构建也将得到更多老师的认可,历史课堂将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者:李艳梅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曾鸶婷.中学历史教学中生命化课堂的构建[J].教育教学,2012,(23).

[2]吴娟.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吕娜.中学历史教学构建生命化课堂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探析

摘要:

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基本因素上着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吸收教学经验,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逐步展开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本文结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从有效培养学生的通史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视课堂练习三个方面探讨具体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首先了解“实效性”这一概念。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先生认为:从教育教学的本质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具有目的性、组织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基础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再学习、服务于再学习过程中的有效的技能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协调发展。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一)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获得知识、消化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效性的教学行为从教学目的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指导教学行为。实效性的教学行为反对死记硬背,要求学生结合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人物、文化设身处地进行深入认知,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态度,强调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强调学生能力的全方面发展,从知识、实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上转变。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它影响着学生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规范自己思考、语言、行为的各个方面,甚至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学习的效率直接影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三)有助于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则要求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从教学理念、教学规划、教学组织行为、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审视教学过程。这就促使教师不断督促自己提高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管理经验,影响课堂教学行为。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有效培养学生的通史感

在教师备课阶段,可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通史感。例如,在进行新课教学过程中,一个单一的历史事件需要结合更多的历史知识才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课”,可以简要地补充一些仍未学到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理论,让学生从全局的角度去认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使其明白各类事件之间的发展相似性和关联性。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相关性、侧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前后串联、删减、增补,力争让每个知识点和历史事件更全面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在课标规定教学重点内容和教材之间,尚有许多扩展空间,在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知识的同时,可以放开眼界,将教学资源伸向更广阔的空间,如互联网知识、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当下时事新闻丰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从以往单一的教材组织者和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发者和重新组织者,在不违背教学原理和教学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创新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重视课堂练习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为了让学生以史为鉴、让知识转化为内在知识,获得智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基于这个教学目标,应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课堂练习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给学生布置习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分题型进行训练,因为不同的题型考查的是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我把历史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阅读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审题能力,要求学生能尽快从题目或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到关键字、词;第二层次是分析判断能力,把有效信息进行重组整合,得出正确的判断;第三层次是表述历史的能力,也就是能把自己得出的结论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通常我认为客观题需要用到的主要是前面两种能力,材料解析尤其是后面的问答题则更偏重第三层次的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往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一步步提高。当然,我也会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对他们进行个别训练,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比较有效果的。

作者:陈延君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谷里中学

参考文献:

[1]吴碧珠.谈学生主体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特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3).

[2]陈晓燕.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7).

[3]王慧萍.回眸历史横看东西养正固本重信念——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的思索[J].新课程导学,2014,(9).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公民意识培养

【摘要】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当今时展的迫切要求。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主战场,教师必须立足课堂,把情感价值培养放在首位,凝练教学中心,聚焦历史细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 公民意识 教学中心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自然要把“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不断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作为情感教育的首要课程目标。

一、凝练情感中心,突出公民意识

历史是历史学家留给后人的重要文化遗产。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都在向现代人传递着大量的信息,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的确,“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也有我们的世界,有我们自己。”然而,历史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极大,很多时候老师“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让学生在历史的迷宫里找不到方向,不知所得。因此,我们要凝练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心,围绕着中心设计问题,揭示所要传递的历史思想,使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还能有所感悟,促使其在境界上的升华。所谓教学中心,也就是一节课的主线。中心可以有很多,如知识、方法和情感。“以情感目标为中心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促成学生在情绪上投入,可以对学生产生持久而有益的影响”,因此,以“情感目标”为中心进行课堂设计,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二、聚集历史细节,烘托公民意识

“历史细节的‘显微镜’能帮助学生见微知著。”通过对历史细节的研究,不仅能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启迪学生的思想,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史学理论和文化精髓,培养其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如《甲午中日战争》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慈禧挪用海军军费过生日、邓世昌与敌人英勇奋战、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等事例,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清政府的腐败、民族英雄的勇敢、日本侵略者的暴虐,这些都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然而,这只是实现情感目标的第一步。“有学者指出,正确的公民意识是正确的国家意识和正确的世界意识的综合,亦即具有平衡的、恰当的。”“在错误的公民意识驱动下,爱国主义会蜕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甚至会导致侵略他国的扩张主义。”所以,在这一课中,关键不是引发学生最基本的愤怒、痛惜、悲愤等情绪,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爱国,该如何落实在行动上,从而防止历史重演。这就需要我们聚焦历史细节,通过历史细节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引用“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通过这种腾挪,一艘一艘的铁甲舰化为颐和园里的山水花木”、“战前日本各界筹措军费的‘军资纳献运动’和‘义捐运动’”、“海军提督丁汝昌不懂英文,协助他指挥的英国人泰勒尔不懂中文”、“北洋水师的水兵在主炮炮筒上晒衣服”等材料,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分析,使学生感悟到,爱国不是空谈,需要我们从日常小事做起,平时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作为青年学生,爱国的首要表现就是勤学苦练,积累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国家的富强做贡献;表达爱国情绪,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任何人不能代替法律、代表正义,以爱国的名义侵犯别人的权利;爱国需理性,理国要求我们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尊重他人权利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开放、理性、现代的爱国主义观念和现代的公民意识。

三、丰富课堂活动,凝练公民意识

无论凝练课堂中心,还是聚焦历史细节,都是静态的教学过程,使用不当就容易使历史课堂枯燥乏味,或者变成生硬的“公民意识推销课”,让人产生贴标签的错觉,使公民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表面化、程式化,从而使公民意识培养失去原本的意义。因此,我们还应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努力将静态教学转变为动态教学,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历史课堂演绎得活色生香。如在学习《经济的全球化》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进行了题为“苹果公司为何能赚走巨额利润”的调查。在调查中,学生发现,苹果出品的iphone手机的全部利润中,苹果公司占有58.8%的利润,韩国和美国等供应商分别占据了4.7%、2.4%的利润,中国内地劳工成本只占1.89%。而在苹果全球近千家供应商中,中国大陆供应商占了近半数,大部分都以组装加工为主,真正有技术含量的配件供应往往分给了日、韩企业。这次调查让学生大吃一惊,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科技的份量,认识到创立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刻苦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将强国梦践行于学习中,把爱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四、总结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生,才能得到存在和发展,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恩格斯曾说:“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历史学科最大的价值,就是促使学生去思考,给学生启迪,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从而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生。这应该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高?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探究

摘要:

教师应根据历史知识特点和初中生思维特征,设计富有思考性、探索性的问题,教给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学生变换思维角度,主动思索问题、寻找答案、形成观点,以达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历史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提问技巧

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当教师就某个知识点提问时,有的学生在小声讲话或做小动作,如有位学生答出相似观点时,周围学生就起哄或大笑。那么,教师应在何时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平铺直叙地简单提问,还是设计富有启发性、思维性的问题?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回答?这些都是历史教师要研究的问题。提高历史问题的提问水平是历史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看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

在历史教学中,看准时机进行提问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时机选得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注意上课开始时、课中和上课结束时三个提问时机。上课开始时,学生受情绪、外界或前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影响较大,教师要及时进行新课导入,提出恰当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课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或受思维定式干扰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排除障碍和影响,推进教学进度。上课结束时,学生易产生疲劳,有厌倦的心态,急于下课,此时教师可采用总结性、比较性的提问方法,使学生重新振作精神,巩固整节课的学习内容。例如,教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内容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平常吃的番薯是中国本土的,还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它又是怎么种出来的?”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对于番薯是怎么种出来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当他们在想怎么种的时候,就是新课导入的最佳时机。再如,教师讲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怎么产生”的问题时,应从两个问题入手: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什么会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什么会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教材事例中寻找突破口。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松江棉布的生产规模、专业性商业城镇的出现,这表明地域性分工的出现,地域性分工又加速了各地区的商品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施复夫妇发家的故事中,让学生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手工业者的竞争和分化,随之产生了早期资本家和雇佣工人,这种生产关系的出现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如在此时讲授知识内容会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按这种发展势头,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会继续发展吗?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样就自然引入了古代中国的两大经济政策。在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内容、意义进行分析后,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最后一段内容,然后再设问:“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在哪些方面阻碍了经济的转型?”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完整,教师应补充讲解一些内容:重农抑商会导致商业资本短缺,闭关锁国、固守大陆会导致海外市场打不开,资本、市场、技术等因素不具备,新的经济因素也没有产生,中国从一开始就落后于时代潮流。

二、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

问点是讲授教材内容时提问的切入点,问点应选择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转化点、导致学生思维产生矛盾的矛盾点或疑惑点。凡是肤浅而零碎的问题,无须向学生提出。若无针对性地提问,只是为了问而问,就徒有形式了。教师应明确每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并以此设问,学生一旦把问题弄清楚了,就自然能突破重点、难点,弄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教授九年级上册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内容时,从课题上看,两个知识点都是重点,那知识的关键点在哪里呢?我认为“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的力量在哪里”才是关键点,不能把这节课讲成物理课,而要对人认识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进行拓展教学。教师可设计思考题: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转型有什么作用?提示学生可打破教材顺序,按时间从17世纪到20世纪来分析人类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由各组代表分别讲述17世纪自然科学、18世纪启蒙运动、19世纪进化论、20世纪相对论的影响,学生发言后,由教师汇总并讲解:“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到自然界是受某些自然法则支配的,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分离出来,从而推动技术的革新;18世纪启蒙运动,运用了反封建的新法则来构建未来社会,打破了宗教神权统治,推动了革命时代的到来;19世纪进化论,发现了人类本身的进化法则,否定了神造世界说,提出了竞争法则,推动了新的殖民扩张;20世纪相对论,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新认识,迎来了原子时代和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这样的问题进行提问,能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容易掌握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抓住这节课的教学主旨。

三、贴近生活,问在学生兴趣点

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其学习就没有了动力,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教师如果总是对学生说“好好学习”,学生习惯了也就不起作用了。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出发来设置问题,也可以结合新闻、时事、家乡趣闻等,增强问题的亲切感,通过解答问题获得情感的共鸣。例如,教授九年级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内容时,初中生对经济概念、经济理论较难理解,教师可引入身边的经济现象来调动其学生的兴趣点。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提问:“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波及全世界,大家想一想,经济危机有没有影响你的生活?你身边有哪些经济现象能表明我们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学生很有体会地说:“工厂倒闭了,股票下跌了,货币贬值了,物价上涨了,不好赚钱了。”学生认为这些现象与经济危机有关,自然就很想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了。在讲完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后,教师可播放罗斯福竞选成功时的场面,引出罗斯福新政的教学内容,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参加这次总统大选成功了,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美国的经济危机?”学生纷纷参与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喜悦和收获将成为一种内部驱动力,并转化为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掌握分寸,问在“最近发展区”

课堂提问最好安排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借助他人帮助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教师设置的问题,既不要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思考深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设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实题,如直接提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只要学生能回答出具体的史实,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另一种是思考题,如分析发生原因、比较两者关系、讨论历史影响等,让学生思考后再得出历史结论。教师提问应多采用思考题,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途径、方向和方法,并进行适当点拨,使方法内化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授九年级上册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内容时,初中生对世界史十分陌生,又不熟悉相关历史概念,教师基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人文主义?什么是文艺复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在教材第58页找到答案,但其中的内涵,学生似乎难以理解。讲到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时,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至于人物微笑中蕴含了什么精神,学生就不大懂了。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提问:“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兴起促使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他们提出了哪些新的需求?”在教师的引导学下,学生知道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是发扬人性美、追求和享受现在的幸福、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这些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思想。教师提问:“教会实行的宗教控制和封建统治束缚了人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资产阶级要借助什么方式来实行文化运动呢?”学生回答:“借助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教师继续提问:“资产阶级要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什么精神?”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的第3课内容,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答:“资产阶级要弘扬古希腊罗马的民主、自由、平等、自然、人性等思想运动就是文艺复兴,从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作品中也能体现这些精神。”在讲完新航路开辟的内容后,如提问“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的问题就显得单调了,教师可以这样设问:“有人说14~15世纪是发现的时代,一是发现了人,一是发现了地球,这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人和地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后给出了结论:“资产阶级发现了人性的自然美,发现了地球的自然存在,证明了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激发着资产阶级改造世界和征服世界的雄心,冲击着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课堂问题设计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抽象,不能不经思考就能回答出问题,也不能经思考后仍答不出问题,问题设计要适宜学生回答,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总结

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师应根据历史知识的特点和初中生的思维特征,设计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种,教给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学生变换思维的角度,让学生主动思索问题、寻找答案、形成观点,以实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历史思维的目的。要想使课堂提问行之有效,教师就要提高问题的设计水平,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作者:陈灵峰 单位: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

参考文献

[1]董耀会.中华教育文选[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第八篇:新时期初中历史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

【摘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优质教学。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的教学目标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并且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高效课堂是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作为新时期历史教育工作者,对于优质教学课堂的构建,我们责无旁贷。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育教学 提问 兴趣 环境 合作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效率相当高,具体讲就是指在有限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的教学目标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并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高效课堂是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历史优质教学的合理开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重视提问艺术

优质课堂的构建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它促使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到从最新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同时,课堂提问时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和教师互动的唯一方式。为此,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重视问题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心中要装着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有的放矢。每次发问必有所为,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均须符合教学目标。同时遵循生动有趣的原则。提问要新颖、有趣,带有启发性,激发思维的活跃性。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既能生发学生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提问过程中,为学生留有空白的原则。这里的空白指,一是教师设计主问题不宜过直、过露,要多一点含蓄,做到言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二是要把握提问方式、角度和回答的时机,教师一定要留余地给学生,这些问题的抛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使设计的问题有层次。首先,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同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思考,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其实,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此,作为新时期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提问教学放在教学的首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构建优质教学课堂。

二、注重优质教学环境的构建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会更加的主动。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使教学过程情趣化。首先借助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初中生活泼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具有愉悦、启善的功能。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启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讲故事、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排历史短剧、创设情境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其次教师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精彩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知识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还包括与内容相关的课外历史知识,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枯燥、单调的课本历史知识。当然引入课外历史知识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多角度了解那段历史,拓宽学生视野。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情景性和激发性,用精彩的语言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过程情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恰到好处的新课导入,是有效激活课堂教学的关键。现在的初中生大都个性比较张扬,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因此,生活化、故事化的导入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入手导人新课。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式的合理开展,从而促进优质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

三、合理构建小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毋庸置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合作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为此,对于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来讲,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有效的编制和运用导学案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此,我结合历史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求对导学案的编制问题浅谈自己的做法。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充分编制和运用好导学案中的预习案。在编辑导学案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有一部分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学会的,有一部分是通过与同学交流探究能够学会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必须由老师讲解才能正确理解的。这些知识的分布是根据不同课节内容比重也有所变化的。在课前的预习案的编辑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利用恰当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出与初中相关的知识,通过自读、自学、预习教材,能够基本掌握课本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采取多种“预习案”的形式。这样学生就可能以主体活动的方式,积极地解释课堂上所做、所讲的内容,并弄懂其意义。教师的备课在这时就体现在结合自己学生学情的特点,进行完美的引导。除此之外,学生能够理解并向他人讲解这一知识点。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对探究案讨论。在完成预习案的前提下,小组成员互相查对所做的课堂内容,并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达成小组内统一。这样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初步实现学生运用知识向他人讲解知识的目标。为此,希望广大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合作精神,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开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提问的合理开展;创设优质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的构建高效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作者:李中祥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外国语中学

第九篇: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用文字讲述历史,难免会使历史课堂枯燥无味,再加上复杂繁多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更加容易令学生混淆所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历史图片展现历史,丰富课堂内容,便会弥补这一不足。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却比文字直观形象。本文以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多方探讨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图片 应用

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每一个初中生都应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知识,具备历史常识。虽然在历史教学中文字表述具体而准确,但也难以掩盖其枯燥乏味的特点,所以如果只有文字叙述,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会大大降低。而历史图片具有和文字不同的魅力,它能使历史课堂更加丰富,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同时也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应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是增强历史教学效果的一个很好途径。

一、精心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

图片的选择决定对历史课堂辅助作用的大小,图片的质量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前选择历史图片的时候要格外用心。首先图片要符合教材内容的需求,与教材内容相关,其次,选择的图片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让学生能够从中迅速掌握知识重点,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最后,所选图片还要具备引导作用,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深入学习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灿烂的青铜文化》时,教师可以选择古代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司母戊鼎的图片给学生进行展示,可以搜集一些其他的青铜器皿的图片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青铜技艺的高超、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收集青铜器从出现到发展再到成熟各个阶段的不同作品,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在讲到《昌盛的秦汉文化》时,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便是很耀眼的一块文化瑰宝,教师就可以收集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纸张是如何被发明并改造的。其次还有科学方面的进步,例如张衡的地动仪的发明,便可以向学生展示地动仪以及后人模仿制作的地动仪的图片。利用这些和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片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看图学习历史的习惯,引导学生理解图片信息

只有学生学会看图学习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应用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精心准备教学图片,还要在教学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片,进一步思考图片蕴含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在理解文字知识之外学会看图学习历史知识。教材的配图以及教师选择的图片虽然内容丰富,但是对学生来讲他们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图片蕴含的信息,再加上学生之间认知能力知识储备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图片时要适当加以讲解,或者多方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更多信息,挖掘出隐藏的知识。在学习《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时,教师可以从文学、绘画等方面入手寻找相关图片,例如书法名家的大作,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作品,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带领学生共同赏析。又如灿烂辉煌的石窟文化,相关图片不在少数,教师可以收集起来在课堂上同学生们分享。在分享时,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问学生有没有看到过其他的名家名作的图片,对于课堂上提及的魏晋大家是否有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如果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自主去搜索一些知识。因为学生知识储备不是,有时候对于教师分享的图片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在分享时也要适当进行讲解,或者尝试着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细节之处,从而更深入和透彻地理解图片,学习知识。

三、针对图片进行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有的时候教师一味地讲解没有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解决的教学效果好,实践证明,利用设问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应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时,教师可以针对所用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片,联系图片与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积极地进行思考,令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方法,透过历史图片能够看到历史背景。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对图片的理解,适当对知识进行深度挖掘,提出一些较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索。

四、总结

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应用符合教材内容的历史图片,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在备课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搜集历史图片,针对图片准备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教师不仅要应用历史图片,还要学习并掌握应用技巧,通过图片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作者:姜平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程刚.试论如何有效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2013,(5).

[2]程祥平.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3,(20).

第十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研究

摘要: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历史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教学问题。本文以当前教学实践中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为切入点,并结合实践工作方法,开展了如何提高有效性的研究,为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低

在当前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被认为是副科,这就造成其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总体成绩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出于保证主科成绩的想法,降低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要求。在传统理念中,历史知识较为枯燥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差的问题。

2.历史教学方法单一

良好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功能。教学调研发现,现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问题:一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降低。二是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较为注重理论、概念等知识内容的教授,忽视了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导致素质教学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资源缺乏

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中的副科,教学资源较少。这种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情况因素。一方面在教学课时安排中,历史课程经常受到主科教学工作的挤占,难以实现制定好的教学计划,无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缺乏相关教学研究的支持,进而造成学习资料、辅助教学材料等教学资源短缺,对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在当前初中历史研究中,我们针对实际性的问题,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措施的研究。其主要的实践性工作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利用兴趣引导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教育工作重视的加强,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理念出现了一定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引导工作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主要引导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合热点进行引导。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社会与学生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开展兴趣引导。如针对社会中的热点新闻,就其中的历史原因与学生开展讨论,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二是提高教学中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知识中较为有趣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

2.引进多种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多元化发展

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多元化发展,对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问题设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历史情境,体验历史人物的感情和思想,实现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利用合理设置问题的方式。这种多元化教学发展模式的实现,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应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互补,弥补了教学漏洞。

3.开展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了弥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辅助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以下作用。一是课堂教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自主开展的兴趣俱乐部等辅助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二是利用辅助教学完成重点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课时资源等影响,难以进行重点学习。而在辅助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保证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单独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总结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历史教学计划,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实践工作中,教师针对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开展了应对措施研究,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者:樊建平 单位:修水县散原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利芳.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徐浩林.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