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分析(3篇)

初中历史课堂分析(3篇)

第一篇: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实施的前提就是转变师生的角色,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指导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要少讲、精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深入理解教材,确定学习目标

转变师生的角色不是使教师更加清闲,事实上,课堂上的少讲、精讲正是源自于课前对教材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只有深刻理解教材及相关内容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应对自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还很强烈,这就尤其需要课前的充分准备,因为只有充分地研究教材才能更好地确定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到丰富的史实,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针对初中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他们有动力去观察社会、思考历史,比如利用图片、故事、动画视频等。要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另外,高效课堂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探究的优势是通过相互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学生会交流、竞争和评价,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当然,要使小组合作的规模最小化,才能达到合作效果的最大化。

四、展示点评,当堂评价

课堂展示和点评都是高效课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展示,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只有及时科学地点评,才能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后,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让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可以语言表达,也可以黑板展示。学生展示后,老师点拨,讲重点、易错点和易混点,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五、总结

总之,高效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以上就是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随着我们对初中历史教法和学法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会更加高效。

作者:杨荣艳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二龙乡中学

第二篇:小组合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运用

一、图片引领,体现合作性原则

图片教学,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在复习宋朝经济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巧妙采用“图说经济”这一手段,展示宋朝经济分布图,醒目标注苏州、湖州、景德镇、临安、龙泉(哥窑)、成都、广州和泉州八个经济发达地区,要求学生浏览课本,学会概括,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角度细说宋代经济成就,通过小组合作,快速找出相关信息。学生讲解时可一人或多人合作展示。学生讨论时,各组学生的智慧开始碰撞,本以为讨论时少不了争吵和等待,可同学间在对待各种观点时都学会了相互接纳与欣赏,个体的理性思考,相互间的取长补短,5分钟时间,没有谁在等待和观望,在组长的管理下,在对劣势个体的指导下,相互补充,组内形成统一答案,自信满满地等待展示。可以想象,当小组成员走上讲台,拿着光电指示笔开始讲解时,那种表情,就和说出的答案一样精彩。在合作和展示中,教师所期待的宋朝经济分布的各个中心以及苏湖粮仓等关键要素一一在屏幕上顺利展现,教师只把唐宋经济分布图稍加对比,重点和难点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同样,在处理宋朝文化这一环节时,教师也采用了“图说文化”这一方式,通过图片展示,使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材料研讨,体现任务性原则

本课中,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是重点,而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认识更是难点所在。通过史料研读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这一部分内容被处理得十分完美。在处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这一重点时,教师把书本知识和课外材料巧妙融合在一起,知识要点只需通过小组简短时间的商讨就可得出,学生在记住要点的同时研读材料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谓一举两得。在解决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一难点时,教师则把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史实材料巧妙融合在一起,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很容易发现三者之间的关联所在,在小组讨论补充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组内目标,优秀的组员还主动带领大家把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做了有效复习,顺利地化解了这一难点。之后,教师再通过对一个人怀抱四大发明悠闲躺在躺椅上的漫画的讨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学生在读、看、说这几个环节后学会了归纳概括、因果联系和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活动单导学,体现灵活性原则

活动单是伴随着小组合作而生的,两者的核心都是“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预设的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动起来,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本课的教学就是围绕活动单的有关内容展开的,它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梳理并熟记宋元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其时代特征的成因,分宋朝篇和元朝篇。第二,列举宋元时期文化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世界意义。第三,探究宋元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三个环节是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的,而小组合作也正是伴随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的。

四、总结

在小组合作环境下,成员灵活地把内容做了分配,本来一个人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在组内分工合作,小组很快就形成了一致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成员间的灵活配合是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畅快的表达、耐心的倾听、微笑地点头赞同、有不同意见时的友好表达、不伤和气的提醒和指正,等等,这些因素很好地促进了小组合作的顺利展开,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杰 单位:江苏南通市东方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学习模式有效应用

一、在问题探究中应用小组学习模式

问题探究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探究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交流中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贞观之治》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了有效地实施小组学习模式,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3)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讲一两件有关唐太宗的事情?……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经验对上述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唐太宗”,而且对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确保高效历史课堂顺利实现。

二、在辩论活动中应用小组学习模式

辩论活动的组织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互相辩驳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正反两方的辩论改变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辩论,引导每个小组对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观点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进行辩论。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活动之中,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进行辩论,这样一来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二来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之间激烈的辩论中理清辛亥革命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在案例分析中应用小组学习模式

案例材料分析是历史教学中常见的题型,也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例如: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思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分别有关联的人是谁?以及事件如何?选择其中一则材料,说一说其中表达的人生态度或精神面貌,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材料分析题,考查的也仅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但是,最后一问是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材料、教材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彼此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对学生历史思维的拓展,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当然,除了上述的三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历史试题、试卷讲评中,目的是要打破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困生在优等生的带动下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下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在小组学习模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确保学生在小组互相学习、交流中认识到历史的本质,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进而使学生在历史的鞭策下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李良生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