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

【摘要】在初中教学科目中,历史学科因为是副科而常常被忽视,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因为历史记载的事件时间间隔太长,从而导致教师讲解的内容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而初中生尚年幼,无法合理地规划学习,就会对历史的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在当前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历史学科课堂开始改善教学模式,通过引进历史故事的主要人物、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等方式,使历史课堂增添许多生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

在历史教学模式逐渐改良完善的过程中加入历史小故事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尽管故事篇幅短,但仍然具备生动、形象的特点。尤其是在初中课堂上使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为有效实现历史的教学目标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端正学生对历史的态度。所以,为了能使学生在和谐、活跃的课堂上学习,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利用好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进历史故事的意义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开始产生叛逆心态,会在学习上产生明显的不积极态度,且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无法妥善处理自身的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就要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导航作用。同时,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也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只要找对教学方法,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引入风趣、生动的高质量历史故事,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探索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知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部分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据着主要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应该具有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忽视,在课堂探讨中无法体现该有的主要地位。而引进历史故事能够充分调节这种关系,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在引进历史故事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并且能够提升学生在“三观”价值上的认知[1]。

(二)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积极性

有人说过,对一件事拥有兴趣才是学习和行动的最大动力,也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暗示。在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去学习,因此,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具备史实性和趣味性,将二者相融合,能够为枯燥乏味的课堂增添许多生趣,能够满足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当然对于历史故事的使用效果,需要教师选择有质量的历史故事,并不断观察学生的反应,再在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上引进教学内容,讲故事要体现故事的实际作用,而不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有丝毫的教育作用,在教师平常的教学中,常常以口述的方式讲述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引进高效故事,促使学生主动跟上教学的脚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历史史实,发现历史规律。所以,从教师选择的历史故事中体会感受历史的温度,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确立其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增强学生的自我品格修养

学习历史也是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历史的本质就是关于人的学科,学习历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正确认识历史有重要意义。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认识社会中存在的事物,所以学习历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选择具有丰富内容的历史故事,其中英雄人物事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精神,而反派人物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荣辱观念,引导其在不同事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形成舍小家保大家的理念。初中生正处于培养社会观念的年纪,正确引用历史人物故事能给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通过优秀人物故事使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在长时间的教育渗透下能使学生积累到更多的社会经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其上了一堂道德课程,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2]。

二、对历史故事的解读

(一)认识历史故事的历史含义

历史故事往往具备优秀的艺术创造性,和普通故事不同之处在于,有清晰的发展过程,一般用人物之间的矛盾将故事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都是真实发生有据可查的。在选择典型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后,将其通过艺术手法加工再描绘出来,改编后的故事能够具备一般故事的完整性,也更加具备吸引读者的魅力,而情节的发展与情境的铺垫又能使历史故事变得简单易懂,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记忆相关历史事件,以及其中出现的关键人物,积累更多的知识。通常来说,历史故事是从历史和故事两个方面展开进行描述的,将过去剖析在大众的面前,通过简单而精彩的演绎方式将历史的演变呈现出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再利用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后,进一步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通过情感的共鸣,感受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变换,再感受当下的生活,与困难重重的历史相比较,体会当代和平的来之不易。历史故事和文学故事具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教师及学生保持客观的态度去学习认识[3]。

(二)了解历史故事的特点

历史故事与其他类型的故事的特点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历史故事本身所描述的是真实的,是对久远的历史事件进行概括、整理和修改,所选择的人物特性不同,历史故事展现的是对历史的敬畏。为了还原历史,需要专业人员查找大量的资料与文件,通过对比分析各阶段历史人物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不随意编造历史,篡改历史史实,这也是历史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当然历史故事也拥有故事中的基本要素,如连贯性。在历史故事改编的过程中加入完整的叙事内容,将其完善,是向学生呈现真实故事的一种态度,通过完整的故事告诉学生在古时候人们所经历的一切,能够帮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以时间作为陈述故事顺序,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历史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快速掌握历史。历史故事中选择的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生动,能够表达出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觉悟[4]。

(三)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并没有全面深入认识社会的能力,而面对充满未知世界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历史,通过对以前的人物所经历的事件的学习,锻炼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初中生也具备极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带领学生理性分析历史。但是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的理论解说,只讲解课本知识,会使学生感到疲倦,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导致学生所能学习到的知识受到限制。因此,引用历史故事是极佳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也能通过历史故事向学生介绍历史的发展走向,从而使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抽象意义,因为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足,无法对其展开学习。因此,正式讲解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先列举相关历史故事,综合该堂课程的内容进行讲解,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规则向学生介绍相关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5]。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进历史故事的具体路径

(一)利用关键人物引出故事

一般的故事大多数是由人物和事件组成,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需要的历史故事时,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讲述相关人物故事时,应该从历史人物的生活背景开始,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古代史时,可以引用汉文帝的生平经历,分析汉文帝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他的经历进行讲解,使课堂内容变得简单易学。在讲述主要事件的历史时,教师就需要将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对相关脉络进行梳理整合,并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构造有关的历史背景情境,帮助学生进入真正与历史结合的道路,使其能深入体会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在选择人物背景故事时,教师应该选择更大众的人物代表,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也能更好地体会相关事件的情感变化,例如,在《秦统一中国》一课中,秦始皇就是绝佳的代表人物,应该围绕秦始皇为中心展开讨论,将秦始皇嬴政的生平经历和课本内容的相关知识融合。在讲课之前,应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相关历史故事,并解决部分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例如,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秦始皇的智慧谋略是什么等。所布置的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并与课本内容相融合,促使学生在探寻问题答案的时候,能对教材内容有初步的掌握,以提高课堂上课进度[6]。

(二)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准备

初中的教学要以课程教材为本,因此,教师无论是寻找历史故事用作教学材料,或是课前安排都需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课本一直是教学内容的根本,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常常以课本内容的顺序为标准,按照条例段落依次开始讲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集中精力去听课,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在讲解过程中通过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故事线叙述课程内容,将枯燥的教学变得丰富有趣。例如,在《金与南宋》一课中,岳飞是吸引学生的重要人物,讲解岳飞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讲解岳飞、秦桧和赵构之间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岳飞的英雄事迹,学习他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教师可以运用历史故事,充分调节学习课堂上的氛围,通过风趣又简短的故事内容,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达到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作用。

(三)强化对多媒体工具的使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一切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在引进历史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的课程,并搜寻相应的历史故事,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在下节课开始时,可以邀请学生使用自己的方式讲解或是表达出来。学生通过课后寻找资料,进行自主思考,能够对教学内容更加熟悉。其次,学生通过学习会对历史产生敬畏之情,从而培养了其历史综合能力,还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白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关系,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这也是历史教育的实际目标。例如,在《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章中,在开始讲解之前,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相关资料的查找任务,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搜集到更多的相关历史故事去加强对这一章节的认识,使学习的知识变得简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在课程结束时做好收尾

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需要对该节课做好收尾,或者为下一节课的开始做铺垫,也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所以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讲一段相关历史故事作为本节课收尾和下节课的铺垫。例如,讲解司马迁《史记》一文时,可以讲述司马迁的仕途经历、生活的环境与所经历的考验,司马迁在受过刑罚后,仍然写出了传承后世的惊世之作。在讲解故事时,就能够以此作为切入点,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实的同时,还能学习司马迁的无畏精神,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勇于破解困难的信心。同时能够将课程的重点问题融合到故事中,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并总结自己的见解,教师也要多学习当前的新型教育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将课程简洁易懂地传授给学生,合理安排课程进度,运用相关历史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对课程建立熟悉感。

四、结语

历史科目是初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在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下保证因材施教的应用。在历史课堂中选择适用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优秀的历史故事是文化的优秀承载,可以帮助学生在体验故事情感的同时陶冶情操,传承优秀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引进优秀的历史故事,既能充实学生历史情感,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探索能力。

作者:陈河明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