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1

近年来,注重对时序观念的考查已成为近几年各地历史中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下面以近年各地中考历史试题为例,分析“时序观念”题的考查方式。

1.单纯考查历史时间。

例1 (2013年山东济宁中考试题)1945年,德日法西斯行至末路,胜利归于正义。德国和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间是( )

A.5月2日、8月15日 B.5月8日、9月2日

C.5月2日、5月8日 D.8月15日、9月2日

解析:例1只单纯考查历史基本要素“时间”。同学们在学习时要熟记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与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有关的时间,以及与某一特定时间有关的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

参考答案:B

2.考查按时序排列史实。

例2 (2013年湖南湘潭中考试题)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丝绸之路开辟 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郑和下西洋 ④玄奘西游天竺

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解析:例1、例2均属于能力要求比较低的“时序观念”题。例2考查的是按时序排列史实,学生只要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便能轻松解答此题。

参考答案:A

3.设置具体历史时空情境考查历史知识。

例3 (2011年河南中考试题)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解析:例3在题干中提供了重要的时间信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等作出深入思考,这是一种常用的命题方法。题干中梁启超总结历史的时间是“1923年”,而他在总结历史的这段话中,有“革命成功将近十年”一句,根据这一信息进行时间演算,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材料所说的“革命”是辛亥革命,“新制度”是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共和制,“旧心理”是封建传统思想。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明确梁启超这段话表达的基本观点是:要真正实现共和,就不能不改变传统的封建思想观念,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B

4.考查时序基本知识。

例4(2013年江苏常州中考试题)20世纪20年代中外历史上出现的大事不包括(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B.中国爆发国民革命运动

C.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

D.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

解析:要解答本题,首先要能够将“20世纪20年代”转换为“1920―1929年”这个具体的时间范围。然后再逐一回忆各选项所示史实分别出现于哪一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掌握简单的时间转换知识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一个世纪是100年,依次按每10年为一个历史时期划分为10个年代,分别叫10年代、20年代、30年代……如19世纪60年代指1860―1869年;中叶指一个世纪的中期,不指具体时间,如19世纪中叶指19世纪50年代前后;世纪初一般指世纪头二十年,世纪末一般指世纪后三十年;中华民国元年指1912年等。

参考答案:C

5.考查历史时期划分。

例5 (2013年江西中考试题)“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解析:例5要求学生将史实与历史时期对应起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掌握常见的历史时期及其起止时间、划分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版块。中国古代史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可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世界古代史始于早期人类的出现,止于公元17世纪中期;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是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参考答案:B

6.考查历史阶段性特征。

例6 (2013年云南昆明中考试题)“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唱着这首国民革命时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革命歌曲,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开展了( )

A.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万里长征

解析:例6考查学生对“国民革命时期”这一历史术语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要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进而了解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特征。

7.结合年代尺设题展开考查。

参考答案:B

例7 (2009年河南中考试题)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例7中的年代尺标示了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年代尺上的起止时间节点分别是“1842”和“1901”,这两个时间分别可对应《南京条约》签订和《辛丑条约》签订,“1895”可对应甲午中日战争。具体来说,题中年代尺标注的时间可与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对应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分析,学生能从这种时序对应中感受到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脉络――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参考答案:B

8.考查原因、结果。

例8 (2013年江西中考试题)1939年1月,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军队“围剿”红军

C.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D.人民渡江作战

解析:例8要求学生结合题中的时间信息,对历史事件发展的原因作出判断。它所强调的不是对时间的考查,而是强调对时序观念的考查,引导学生运用时序进行理解与判断,运用延续与变迁进行理解与判断。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导学案;素质教育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的引导方案,学生根据“导学案”上设置的问题开始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前的阅读课本,查阅相关的参考书以及搜索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等途径去解决问题,学会知识,获得感悟,进而形成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按导学案去学,去掉了过去学习时的被动和盲目,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支点。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它也把预习与练习结合起来,通过问题去学习知识,通过知识去解决问题,个人获得的信息将会更加牢固地保存于头脑中。

二、历史导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思想。以问题促思考,以问题为线索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习是导学案的核心思想。历史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线索多,问题多。如何把历史课中的核心问题找出来是本节历史课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找出历史课中核心问题之后,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由浅入深,慢慢引入核心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2、归纳总结知识是导学案的重点,导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历史课程线索多,学生很难找到历史知识切入点。历史老师就要从大方向教学生如何进行归纳总结,如讲经济史,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的发展来看生产关系的变化入手,进行归纳总结。

3、内容简练、实效性强是历史导学案的特色。设计一份科学、合理、内容紧凑又符合觉悟的导学案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是需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作品,不下一番苦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要把每一节历史课都好好设计出来,我相信每一个高中老师要单独完成,肯定是有心无力。怎么办?发挥集体的作用,全体历史老师分工合作,各自编写一部分,再拿出来大家讨论,综合分析,最后才形成本校的导学案。

4、巩固练习是历史导学案的着力点。学生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三、历史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1、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历史导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2、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历史导学案,问题的设置难度必须在学生可控范围内,难度太大学生找不到答案会产生烦学情绪,问题太容易也起不到新知识学习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运用历史导学案,成分利用教材、互联网等如何去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

5、预习与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问题设置要有层次,先易后难,先简再繁,新课程的学习与课后练习的问题设置要有梯度,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其学得更为扎实。

四、如何写好历史导学案

(一)历史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历史导学案的编写应发挥备课组的作用,一个人去设置一份导学案一是太费时间,二是难免失之偏颇。所以导学案的编制必须充分发挥同年级学科备课组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来完成。集体分工编写,共同研讨确定;历史导学案的编写应简洁、易懂,最好以一节课为单位设计。

(二)在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一课一学案,即学即用即教。

(2)问题化原则。将历史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学生中心原则

历史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设计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设置问题后不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去完成,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依据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交流研讨、上网查询等途径完成导学案。导学案上针对开放性问题亦应适当地提供方法上的指导,降低学生的参与难度。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历史导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围绕内容合理设置问题,如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设置的问题应少,简单考查一下即可,重点难点要从不同角度多设计几道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导学案的设计格式: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概念、要点、规律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

(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预习导引(预习案):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

4、问题导学: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点拨提升有层次。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

7、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如画知识树、概念图等。(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8、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

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简答题1—2个,时间5—10分钟。

9、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参考资料:

[1]《中学历史教学论》,闫桂琴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王春永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3

第12题:本题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古文材料,掌握孔子维护周“礼”、管仲改革及齐桓公称霸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13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为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当然,如果掌握了郦道元、沈括、徐霞客的相关知识,就更容易作答了,如郦道元作《水经注》;沈括著《梦溪笔谈》,其主要贡献在天文方面;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本题虽然引用了李约瑟的话作为题干,但实际考查的是识记内容,学生如果熟悉了教材,就比较容易作答。

第14题:以古诗作为题干,考查唐朝女装流行袒胸窄袖的知识内容,以对教材的识记为主。

第15题:考查宋夏和议,即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重开边境贸易。虽然要求对材料有一定理解,但仍以考查识记内容为主。

第16题:这是一道识记类题目,要求学生掌握使用“纱绸机”这一史实。如果学生掌握了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隋唐丝织业吸收了波斯织法等知识,本题就更好解答了。

第17题: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有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特别是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知识点。所考查的以识记内容为主。

第18题: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作答,首先要读懂选项材料,其次要掌握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考查的是比较浅显的识记理解能力。

第19题:要求学生掌握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是一个学生比较容易忽略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题干中虽提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但实际考查的是中国革命史,虽显牵强,但显示出命题人想把时政与高考相结合的意图,时政与高考结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导向。

第20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区军民所采取的作战方法――运动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识记内容,但由于不是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在高三后期的复习往往容易忽略。

第21题:要求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时间,能够理解工业革命是一系列发明应用于社会生产的过程,是一道比较容易作答的识记类题目,但部分学生对时间的准确掌握不够重视,也可能导致失分。

第22题:19世纪早期,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他认为动物器官的构造和机能由于环境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只要掌握了这一内容就可以轻松地回答此题,题目看似是中外史比较,其实难度不大。

第23题:教材叙述:“恐怖主义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恐怖主义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恐怖组织所能造成的伤害已经非常巨大。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已经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大规模杀害平民的恐怖主义活动。”题目选项根据本段文字编撰。因此学生只要熟悉这段文字就能解答此题,当然也可理解作答,题目难度不大。

第37题:第(1)问第一小问:虽然教材有此相关内容,但参考答案主要根据材料得出。第二小问:本可理解作答,答案本无固定模式,但参考答案却完全依据教材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作答。参考答案就是对材料的简单归纳。第二小问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考查。第(3)问第一小问:参考答案完全出自材料。第二小问:参考答案绝大部分要点源于材料。有两个答案要点出自教材原文。

第39题:第(1)问,解答此问要仔细阅读材料,将隐藏在材料中的答案要点找全。其中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难度较大。第(2)问,直接原因是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第二小问的参考答案几乎是由材料原文构成。

二、试题设计

1.试卷结构。自重庆实行3+综合以来,试卷结构没有变化,在文科综合卷中历史试题为12-23题,第37题和第39题的部分小题,历史学科分值为100分。不过2011年有一点细小的变化,第36题的第(1)题的龙门石窟也可归入历史。那么2011年历史在文科综合卷中的总分就占了102分。

2.试卷内容。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2011年重庆高考历史各部分的分值为:中国古代史32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22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8分,世界近代史8分,世界现代史20分。其中选择题:中国古代史20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8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8分,世界近代史8分,世界现代史4分。主观题:中国古代史12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14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0分,世界现代史16分。

从专题的角度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均进行了考查,其中第37题主要考查思想文化史。

三、试题特点

1.立足课本,注重基础。本套试题的选择题几乎全是考查对教材内容的识记,主观题也有相当部分内容是考查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对教材内容的记忆成为全卷的重中之重,这是本套历史试题最显著的特点。

2.选择题主要以材料呈现,有重庆地方史素材,体现了重庆命题的地域特色。主观题的参考答案有相当部分来自材料,第39题第(2)问的参考答案几乎是摘抄了材料原文。

3.适当考查了时政热点,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共建党90周年”“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恐怖主义”等。

4.试题中涉及不少细小的知识点。如唐朝女装形式、宋夏重开边境贸易、明代丝织使用“纱绸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图、解放战争初期的运动战等。

5.少数主观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如归纳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要求学生具备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才能得高分,具有较强的选拔性。

6.总体来看,历史全卷严谨、细致、基础,但形式较为单一,创新和能力要求较弱。

四、教学启示

1.要求学生完整、细致、准确地掌握教材知识,这是高三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前高考对时间的考查较少,不少学生忽视对时间的准确记忆,所以对时间的掌握要引起重视。由于2011年过于偏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估计2012年会加强对能力的考查。

2.强化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国古代史内容较少,但分值偏高。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4

督导组成员:李公剑  程存见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在王校长的指导下,高三、高二历史组在10月的第三周到高三年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督导工作。

按照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的要求,本次督导工作的重点分别是集体备课会、听复习课和讲评课执行、上课内容和教案是否一致,以及学生学习常规检查情况。为此,我们参加了高三历史组的集体备课,详细了解了有关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练习有效性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检查了各位老师的备课笔记;抽查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资料、学生练习,进行了学习常规的专项检查;走进了高三历史组所有教师的课堂,现场听课观摩。

为期一周的督导工作,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对高三历史组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学习到了很多好的做法,现将具体督导情况逐项向大家做如下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多多谅解。

 

一、集体备课会:

(一)备课会情况

1.理论学习优先。高三历史组重视理论学习。备课会开始时,首先分享理论学习的心得,讨论核心素养在高三历史课堂的具体实践。旗帜鲜明,简明扼要。

2.工作安排精心谋划,群策群力。备课会集中讨论了高三一轮复习中的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并安排专人分课主备。其中,江燕老师主备《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罗雪老师主备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谷宗新主任主备了《启蒙运动》。各位主备人分别阐述了备课思路,分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点,如“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的评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等,进行了详细预设。主备人准备充分,全体教师也积极参与讨论。   

3.备课研讨立足考点,求真务实。各位主备人立足高考考纲,依托一轮复习资料,精心设计问题引领课堂复习;备课会不仅讨论了考点的背诵、考点的点拨,还着重讨论了课时作业等练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就练习的考查角度、材料的理解概括、学生可能的疑惑、解题思路和点拨策略,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练习的讨论紧扣考点,重在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点和解题能力等瓶颈问题,注重实效。

 

(二)集体备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1.教学进度统一。除了李秀婉老师在星期一的课为《试卷讲评》以外,其他几位老师上的课均为本次备课会的主备内容。这体现了高三历史组有统一的规划和进度要求。

2.教学资料统一。几位老师统一使用一轮复习资料和配套练习,体现了备课组的统一要求和精心准备。

3.教学流程统一。候课、考点背诵、考点突破、课堂练习、练习讲评等环节,全组成员保持了高度一致。

4.点拨策略统一。高三历史组各位老师,严格执行集体备课的统一要求,把备课会上讨论后形成的具体要求,如背诵的时间、智者学派的背景、文艺复兴的矛头等,具体得落实到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督导建议:

备课会不仅要讨论教什么,还要讨论怎么教。备课会侧重教学内容的探讨,对本课的重难点知识的分析比较到位,但是对这些重难点知识的呈现方式、时间分配、学生活动的设计等方面,涉及相对较少,建议适当侧重。

 

二、课堂教学(复习课、讲评课)执行、落实情况

(一)总体感受:

1.流程一致,规范统一。高三历史组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执行,其复习课模式为:考点背诵——考点突破——巩固练习——练习讲评——板书小结。讲评课模式为:答题分析——教师讲评-----自主订正——问题反馈与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小结反思。复习课和讲评课的模式符合历史学科的课型要求,规范高效。高三五位教师均按照统一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立足考纲,目标明确;注重基础知识巩固;讲练结合,注重实效。其中,候课环节的背诵、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和板书的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具体操作有个性色彩,教师二次备课痕迹明显。在保持统一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高三历史组五位教师勇于创新,各具特色。如李秀婉老师的小组讨论与交流展示,高频错题讲评与变式训练有机结合;江燕老师的板书设计和难点分析;林子涵老师对解题关键信息的强调和明快的课堂节奏;罗雪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及时地讲练结合,谷宗新主任的依托材料组织教学和学生进行板书,都让我们耳目一新。

3.关注学生素养,凸显学生主体。高三历史组紧扣考点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主干知识教学实行先背后讲、先思后答、讲练结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对困惑点进行点拨。学生活动方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历史学科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等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了有效的渗透。

督导建议:

有选择地点拨拓展,优化时间分配。由于本单元每一课的容量都相对较多,导致课堂时间普遍较紧。建议针对学生的困惑点和重难点,有选择地点拨拓展,适当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在白皮书对主干知识的总结已经比较全面具体的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地组织复习课?谷主任的材料教学方式,为我们探索了一条比较好的复习路径,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二)具体听课评价(按照听课的顺序)

李秀婉老师:课题:双周测历史试卷讲评   课型:试卷讲评课

1.学习目标和讲评目标明确,展台投影学习目标和选择题答题情况,教师进行详细解读学习目标,分析统计学生的正答率,针对高频错题进行讲评。

2.小组讨论正答率在60%—80%之间的试题,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气氛热烈充分,小组讨论后将仍然不会的问题上黑板呈现,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后没有解决的问题,讲解注重知识的解析与拓展,注重学生答题习惯和答题规范的培养渗透。

3.通过变式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固化试卷讲评成果,特别注重对后进生和边缘生学习效果的检查,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和解答分析。

4.本节课最大的特色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在试卷后面都呈现了答题错因的分析归类,指导学生按照错因自主归纳错题,自己查找错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

1.本节课基本环节符合历史讲评课的模式要求,但是整堂课老师高频错题讲评只讲了两个选择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仍有问题的讲了四个选择题,变式训练共四个选择题,没有讲评后面的材料题,课堂容量略小。

2.在小组讨论后,学生上黑板呈现仍然不会的题号,后面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基本上提问的都是上黑板写题号本来就不会的学生,显得不够合理。

 

江燕老师:课题: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课型:复习课

1.四色笔板书令人耳目一新,板书详细,贯穿全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注重基础知识的背诵记忆,强调及时记录,固化学习成果。

3.通过对重要知识点的补充拓展,进行知识点之间的挖掘和拓展,有深度、有广度,帮助学生深度理解重难点知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了有效渗透。

4.当堂练习,既有一轮资料上的材料题,也有课时作业上的选择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材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建议:

课堂容量可能略小,进度上可以适当加快;板书可以适当简化一些,以求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林子涵老师:课题: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课型:复习课

1.强化考点背诵,注重基础知识巩固;重视板书设计,构建知识体系。

2.注重引导,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在讲题时,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关键信息,如“通过哪里看出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了有效渗透。整节课容量较大,却能有条不紊步步推进。节奏明快,如行云流水。

3.学生活动方式多样,教师注重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做题有规范强调,讲题有方法。学生答题时主动从材料中找到关键句证明自己的观点,显示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长期的良好训练。

建议:

知识点之间的挖掘和联系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如在讲智者运动的背景时,提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复习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改革。在讲苏格拉底的观点时,可以适当挖掘4个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罗雪老师:课题:文艺复兴  课型:复习课

1.注重引导,循循善诱。在对文艺复兴背景的理解,对文艺复兴“借古讽今”的理解,尤其是把拉斐尔的圣母像和中世纪的圣母像作对比,引导学生体会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都体现了教师很好的引导作用。

2.追求实效,注重实战。及时背诵巩固,及时地讲练结合,讲评有选择,注重方法指导和做题习惯培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渗透。

3.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及时记录固化学习成果,史论结合意识较强。

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三杰作品的具体内容中,反向理解其共同的思想主张,即反对教会的思想束缚,宣扬人文主义。

 

谷宗新主任:课题:启蒙运动  课型:复习课

1.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板书,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

2.备课充分精心设计,选取了大量的恰当的材料辅助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的同时,也渗透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3.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新旧联系、中外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和广度拓展,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深刻理解。联系时代热点,把握时代脉搏。

建议:

个别知识点的处理,可以进一步优化。如启蒙一词的含义过于复杂;启蒙运动的影响,只展示了图片,可以引导学生具体回忆相关知识,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

 

三、学生学习常规(三色笔、大声答、学案完成等)情况

1.三色笔。对于老师补充拓展的重难点知识,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红笔及时记录,固化学习成果。对于试卷和练习上的错题,都能用红笔订正,有明显的订正痕迹,对关键信息有圈划标注,部分学生对错题的解析思路有适当的文字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思维,帮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大声答。各班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大声答情况。几乎所有学生的发言都能做到大声答,确保全班学生都能听得到。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自信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学生的学案完成度普遍较好。一轮复习资料作为学生的学案,使用频繁。学生有圈划痕迹;红笔记录补充重难点知识的梳理。一轮资料的练习部分,学生大都能圈划关键信息,做题部分完成度好,能把老师讲解的要点及时记录。

 

督导建议:

强化做题习惯。少数学生做题时的痕迹不够明显,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的圈划和分析不到位。强化做题习惯,要求对问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圈划和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综上所述,高三历史组的优点很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对高三历史组的建议,也可能是我们在“吹毛求疵”。

本次对高三历史组的督导,让我们增进了对高三历史组的进一步的了解,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高三历史组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板书和讲练结合等等。这对我们新马的全体历史老师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收获。

我们相信,在高三历史组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高三历史组在期中考试中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附:督导检查表及听课评价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___  历史______  教师:   李秀婉__  班级:_  高三(4)班  

 

学科

历史

上课内容

双周测历史试卷讲评

课型

讲评课

模式

答题分析——教师讲评——自主订正——问题反馈与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小结反思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答题分析

1

已落实

2

教师讲评

2

已落实

3

自主订正

3

已落实

4

问题反馈与交流展示

4

已落实

5

教师点拨

5

已落实

6

变式训练

6

已落实

7

小结反思

7

已落实

8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使用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较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学生坐姿端正、状态较好

6

大声答情况

大声答很好

 

 

检查人:   程存见____             2020 年 10月 27日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___  历史______  教师:    江燕__  班级:_  高三(2)班  

 

学科

历史

上课内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型

复习课

模式

考点背诵——考点突破——巩固练习——练习讲评——板书小结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考点背诵

1

已落实

2

考点突破

2

已落实

3

巩固练习

3

已落实

4

练习讲评

4

已落实

5

板书小结

5

已落实

6

 

6

 

7

 

7

 

8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使用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较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学生坐姿端正、状态良好

6

大声答情况

大声答很好

 

 

检查人:  李公剑_______             2020 年 10月 27日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___历史____  教师:__ 林子涵_ ___  班级:  高三(1)班  

 

学科

历史

上课内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型

复习课

模式

考点背诵——考点突破——巩固练习——练习讲评——板书小结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考点背诵

1

已落实

2

考点突破

2

已落实

3

巩固练习

3

已落实

4

练习讲评

4

已落实

5

板书小结

5

已落实

6

 

6

 

7

 

7

 

8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使用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较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学生坐姿端正、状态很好

6

大声答情况

大声答很好

 

 

检查人:__李公剑___             2020年10月 27日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___历史______  教师:____罗雪_____  班级:__高三(5)班____

 

学科

历史

上课内容

文艺复兴

课型

复习课

模式

考点背诵——考点突破——巩固练习——练习讲评——板书小结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考点背诵

1

已落实

2

考点突破

2

已落实

3

巩固练习

3

已落实

4

练习讲评

4

已落实

5

板书小结

5

已落实

6

 

6

 

7

 

7

 

8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使用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较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学生坐姿端正、状态良好

6

大声答情况

大声答很好

 

 

检查人:___李公剑_____             2020年 10月 27日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_  历史__   _  教师:____谷宗新___  班级:__高三(4)班__

 

学科

历史

上课内容

启蒙运动

课型

复习课

模式

考点背诵——考点突破——巩固练习——练习讲评——板书小结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考点背诵

1

已落实

2

考点突破

2

已落实

3

巩固练习

3

已落实

4

练习讲评

4

已落实

5

板书小结

5

已落实

6

 

6

 

7

 

7

 

8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使用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较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学生坐姿端正、状态很好

6

大声答情况

大声答很好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5

了解某社区高血压人群经过社区干预后的血压控制水平。方法

问卷调查某社区有历史记录的高血压人群,并记录现时血压,与历史记录作对比分析。结果

社区干预使血压高危人群平均舒张压下降15.5mmHg,平均收缩压下降23.3mmHg。结论

高血压人群经过社区干预后,血压有所下降。

【关键词】 高血压 慢性病防治 社区干预

高血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病,但因其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很多病人缺乏主动治疗的意识,缺少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知识,平时不能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因而血压控制不佳。这正是发生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脑卒中的防治必须走社区综合防治之路,主要是对高血压人群的社区干预。本社区是开展较早的社区之一,通过控制烟酒,合理营养,糖尿病人管理,健康教育,血压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危险人群血压,收到一定效果。本次抽取一个小样本做一个历史对照。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上海市某社区居民中2005年有历史记录(舒张压≥105mmHg或收缩压≥160mmHg)的高危人群84人,实际调查53人,失访21人。

1.2

资料来源

历史材料采用社区2002年的记录。采用问卷形式,入户调查。询问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文化程度等;(2)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史;(3)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4)家族史;(5)健康知识。最后现时测血压。

1.3

数据处理

SPSS 10.0软件。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被调查者中,男性30人,女性23人;在职人员13人,离退休人员40人;未婚者2人,已婚者40人,丧偶者11人;年龄构成见表1。表1

年龄构成

2.2

生活习惯

被调查者吸烟、饮酒史见表2。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被调查者中,女性均无吸烟或饮酒史。表2

吸烟、饮酒史情况

2.3

被调查者平时服降压药情况

见表3。 表3

平时服降压药情况

2.4

既往史与家族史

被调查者中,承认有糖尿病史者6人,脑卒中史者8人,急性心梗史者1人。有家族性高血压史者31人,无家族性高血压史者15人,家族性高血压史不详者7人。

2.5

历史记录与现以血压比较

被调查者中,现况血压与历史记录对比分析发现,就总体而言,舒张压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的降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7);男女分开对比后,男性舒张压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的降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8);女性的舒张压降低和收缩压降低均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见表4)。表4

历史记录与现况血压比较

3

讨论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几年一直坚持从多方面做高血压人群的社区干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在社区中建立了社区服务点,每周由医务人员定期服务,开展调查,服务咨询,报病资料收集等工作。在居民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有计划的普及型讲座,开展健康知识智力竞赛,自编自演文艺会等,这对于提高居民有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的形成有限的帮助。在社区中还组建病人自我管理的高血压俱乐部和其他慢性病俱乐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定期活动,对于病人健康行为的“知-信-行”的一致改善,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与途径。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历史;记忆;睡眠;“5308”方案

进入高中后,随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很多学生会喜爱上历史学科。可是他们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害怕记忆历史时间、历史事件等一些历史基础知识,从而影响他们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和

历史成绩的提高。

记忆是学习过程中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历史学习更是需要以这种能力为基础。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怎样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记住这么多历史基础知识呢?如何利用好睡眠前后30分钟和睡眠8小时来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呢?为此,我总结了如下一套实施方案——“5308”方案。“5”是五个步骤,“30”是三十分钟,“8”是八小时睡眠时间。首先要说明的是,实施这一方案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睡眠环境。方案第一步是对要记忆的章节进行整理。由于是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学习过且有一定的基础,但时间较长,所以先要迅速地通览全课内容,然后进行整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整理都要做到课本条理化、知识点数字化。条理化就是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零散孤立的。数字化就是要记忆的知识要点有几点非常清晰明了。做好了这一步就为下一步精简了记忆的内容,为整个方案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一整理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记忆过程。当然,要想顺利完成第一步需要课堂上认真听课,明了重点内容。这一步大约需要15分钟。第二步是短期记忆。这一步至关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短期记忆是指刚背过的内容在当下时间能够回想起来的记忆。然而,怎样才能实现短期记忆呢?首先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把它们全部记下来。事实上也是能做到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功能非常强大,一般人一生只开发了10%不到。所以,不要认为自己笨,担心自己的大脑做不到。根据用进废退原理,经常强记,大脑的强记能力就会增强。其次要理解,艾宾浩斯通过实验表明,记忆36个无意义的音节要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只需重复8次。这说明理解了就容易记全记牢。这一步大约需要7分钟。第三步是睡前回想。这一步不是太难但很关键。这一步要控制在短期记忆后的20分钟内,最好在15分钟内,这样,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这时大部分内容没有遗忘。可以轻松地回想起来,极个别想不起来的可以迅速看一下整理的提纲,直到能完整回想出来为止。这一步大约需要4分钟。所以,这一步是在床上入睡前完成的。第四步是睡觉。这一步最轻松,让大脑去为要记忆的信息进行加工吧,你要做的就是睡觉。只要第三步做得好,而且坚持一周后效果会越来越好,真正实现睡觉也可以背书。这一步大约需要8小时。第五步是醒来回想。就像你做第三步那样醒来不要做任何事情,闭着眼睛回想睡前回想过的内容。如果有困难可以迅速浏览一下整理的提纲,直到能闭着眼睛全部回想起来为止。这一步大约需要4分钟。

2011年和2012年我两次进行了实验,第一次是同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级随机各抽取20名学生进行的实验。第二次是同一个班分成两个小组进行的实验。下面,我介绍一下第二次实验。这次实验是在2012年4月进行的同一班级的分组实验。实验的班级是我校的高三(8)班,高三(8)班是选修历史和政治的班级,有56人,其中16人走读,40人住校。我选择了其中的40名住校生,这样,他们的睡眠环境相对一致。他们是选修历史的,即将面临高考,对我给他们的任务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我把他们按照历史成绩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0人。我先选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100件重大历史事件,以时间为序。每一历史事件由时间和事件名称构成。其中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村起义、1853年洪秀全定都天京(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中英、中法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等等。我首先同时把印好的大事年表发给两个组,给他们15分钟的时间阅读记忆,然后立即进行测试。测试的形式是填空题,给出时间写事件或给出事件写时间,每题一分。测试结果如下:

实验组:

平均分:65分

对照组:

平均分:62分

从以上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同学的历史基础比对照组同学的历史基础略好一些,但差距不大。平均分相差3分,最高分相差1分,最低分相差8分。

然后,实验组按照我的方案进行记忆,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记忆。第二天同一时间进行了第二次测试。结果如下:

实验组:

平均分:91分

对照组:

平均分:76分

从以上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后对照组同学的历史成绩和实

验组同学的历史成绩相差较大。平均分相差15分,最高分相差12分,最低分相差12分,都比实验前扩大了。

充满信心实施这一方案,坚持两个星期后你会发现你的记忆

力明显改善,记忆效率明显提高。如果感兴趣,你可以亲身试验一下“5308”方案,我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那时,你一定会说:“历史,其实爱你很容易!”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周艳红,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01.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年终述职报告

下一篇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