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问题分析(7篇)

初中化学实验问题分析(7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应用

【摘要】

把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发散学生思维;数字化实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数字化实验融入生活实际,拓展和丰富了化学课程资源,让化学实验更好的融入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化学科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字化实验;初中化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实验中更多强调定性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定性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却不能使学生进一步探究,甚至最终把一个有价值的实验变成了学生的识记题或者计算题。打击了程度相对好的学生的积极性,未能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是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传统实验多以定性研究为主,而数字化传感器则可以直接使许多科学探究中的定性实验升级成定量实验。数字化传感器的精度高,误差比较小,数据能定量显示,这些就使科学规律的探究发现或者探究验证更具有严谨性和可信性。数字化实验系统为学生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研究平台,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2011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了教师“尤其要注重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的要求[1]。而将数字化技术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知识和问题通过具体的数据加以体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数据采集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笔者结合近两年的数字化实验的应用实践,探索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二、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数字实验与传统实验相结合,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9年级上册P21实验1-5酒精灯的火焰点燃酒精灯,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然后观察烧后火柴梗最先炭化,学生通过观察黑色的深浅来判断火焰温度的高低。[2]有些学生时间和位置控制得好,就可以得出结论外焰>内焰>焰心。但是有些学生的实验效果不明显则很难得出结论。此实验配合数字化实验仪器艾迪生温度传感器、采集器和尺子、铁架台就可以测出酒精灯各层火焰的温度。从具体的数据学生可以准确得出实验的结论,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顺序为:外焰>内焰>焰心。实验数据呈现在学生面前,比传统实验更具有说服力。此时教师还可以提问,为什么外焰的温度最大?同学们会有各种想法,例如:原因是酒精蒸汽在外焰和氧气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焰心处由于接触大气面积最小,酒精蒸气并没有完全充分燃烧所以温度最低。把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结合,定性和定量结合,不但实验现象形象,而且数据的具体显示出来,这些就使科学规律的探究更具有严谨性和可信性。把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数字化实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又是一种情感因素,对人们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本身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数字化实验更是以特殊的实验仪器与电脑的关联,曲线的自动绘制等新颖的东西吸引学生的关注。通过引导学生不但对酸碱中和及其稀释的图像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相关的题目更加感兴趣,很主动地去思考和研究,课堂效率得以提高。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pH图像变化时没有演示实验,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画的示意图理解,做相关题目时,学习非常被动,是学习一个难点。但是利用数字化实验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中和反应时pH发生了变化。通过分析提出问题、思考、实验探究,逻辑准确而明晰,学生思维活跃而严谨,解决问题的思维得到拓展和发散。又如,酸和碱加水稀释后pH观察图像和讨论图像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数字化仪器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对于酸碱加水稀释后能不能突破pH=7的极限终于得以“望见”。学生用手持技术能定量地看到酸碱中和反应其稀释的pH图像变化的过程。具有“可视化”的优点,能将实验中肉眼pH变化通过传感器转化为电讯号,然后通过数据采集器进入计算机,将实验过程用数字、点、曲线等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习难点轻易解决,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三)数字化实验融入生活实际,拓展化学课程。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数字化实验仪器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仪器,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的很多传感器都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而发明生产的,而且它比传统实验仪器测出来的结果数据更加精准。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9年级下册P64中探究洗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学生学完了溶液的酸碱度以后,想用pH试纸测护法素和洗发水的pH,想探究自己的发质适合哪种洗发水和为什么要用护发素,但是护发素和一些比较稠的洗发水用pH试纸很难准确测出它们的pH值,但是用pH传感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实验结果测得市场上的大多数洗发水pH值较高,护发素的pH值较低,为了保证头发的酸碱度平衡,建议在用完洗发水后能够用护发素来平衡酸碱度。数字化实验拓展和丰富了化学课程资源,让化学实验更好的融入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注意事项

数字化实验仪器是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它的价格昂贵,要注意它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方法。不但要对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培训,也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训,熟悉其操作程序,才能顺利开展相关的实验。例如pH传感器的探头使用完以后要注意清洗干净,要放在保养液中,定期更换保养液,否则造成仪器损坏或者测量误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实验,把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是最理想的教学状态。

四、结束语

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不仅要重视传统实验,也要创新教学理念,以数字化手持技术为依托,巧妙地让数字探究走进课堂和课外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字化实验,让其成为化学实验教学催化剂,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解决教学难点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开发挖掘学生潜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探究方法,拓展化学课程资源,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等课程资源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梁锡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阜沙中学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

第二篇: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摘要:

作为当下深化初中化学教育的关键手段之一,创新教学对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学生无论是学习化学知识还是探究化学活动,具有良好的实验技能很有必要。本文就立足于当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新课改下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以供从业教师参考。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当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深化初中化学教学创新改革,重视实验部分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化学实验教学应当进一步重视实践,结合课程改革内容,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不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实践能力。

1.鼓励提问,于乐中学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给予解答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交流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上,也应当重视学生的提问。首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并耐心地为学生解答。特别是涉及一些实践操作的内容,应当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弄清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在进行镁条燃烧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在实验前鼓励学生就本实验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镁条燃烧会产生怎样的现象?”“镁条如果不慎燃烧可用水熄灭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就实验广开思路,积极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对化学实验知识学习的兴趣。

2.创新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有了更大的教学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展自主教学。对于初中化学来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化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教学理念的创新。课堂应当将学生视为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学活动。另外,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掌握知识点。例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力,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很难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这也就限制了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系统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当与时俱进。以往学生学习的过程通常局限于自身,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自习课中,都是自己在消化知识点,这样一来学习的效率大大降低。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应当重视合作、讨论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讨论的空间,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分组讨论,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探讨老师提出的问题,还会在讨论中发现新的问题,然后集思广益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保障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

对于同一种实验,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借助科学的观察方法,即便重复实验很多次,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因此,教师应当在实验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眼、耳、手、鼻等器官,让学生有意识地对实验进行观察,并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化学实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也应当明确观察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始实验之前,应当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与注意事项,同时重点让学生注意实验中的关键点,例如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等时间节点,还需要让学生注意反应物、中间产物以及生成物的颜色、气味、状态等属性。只有了解这些内容,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才能准确地捕捉到信息。

5.重视学生体验,拉近学生距离

学生只有与化学课堂产生情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化学的学习中来。因此,化学课程的教学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体验,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例如,在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燃烧”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燃烧总结、联想出燃烧需要的两个条件。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初中化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与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对化学的兴趣,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分析出实验的问题。这样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有关知识。

作者:田莉 单位:甘肃省瓜州县柳园学校

参考文献:

[1]董德伟,袁莎莎.浅谈甘孜州藏区初中化学素质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1).

[2]曹杰明.如何打造农村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

第三篇: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实践

【关键词】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实践

学习化学离不开动手做实验,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化学知识的“发源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假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就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通过调整部分演示实验,完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由此实现教学目标。

一、保证演示实验清晰明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化学反应明显,有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或燃烧等,能给学生带来较强视觉冲击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中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现象应当清晰明确,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看得清楚。比如教师可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或者教师提前录制好实验过程,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看清楚,保证演示实验的清晰明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一反应规律时,选择HCl与NaOH的反应不合适,因为这样的酸碱反应前后颜色并没有改变,没有说服力。如果采用Cu(OH)2固体中加入HCl溶液,就能够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因为在反应中,学生除了能够观察到反应物Cu(OH)2固体的溶解,还能够看到HCl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的CuCl2溶液,化学现象较为鲜明,能够明确地说明酸与碱反应的规律,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可采取一些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措施,如在演示CO2通过紫色的石蕊试液实验时,就可使用白色的纸进行背衬,进行空白实验对比,使实验的现象更加清晰。

二、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现象是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材料,这仅仅是认知的初级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感性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与归纳,促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在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做几个探究性演示实验:①剪断镁带;②加热水,产生水蒸气;③镁带燃烧;④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在做前两个实验后,教师可让学生观察思考两个实验的共同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这两个实验的特点。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实验前后仅是物质的状态产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由此得出物理变化的概念。而后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有了新物质的生成,由此得出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再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实验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此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而应通过演示实验模拟发现知识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与分析实验提供的信息,从而发现化学知识,最终总结出结论。在演示实验中,学生需要观察的方面较多,例如化学物质的颜色与溶解性,以及化学实验中仪器的规范操作,实验中产生的颜色变化、气体或光和热等。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与收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观察与分析计划:①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颜色以及状态是怎样的?②反应条件是什么?③实验的仪器与装置;④操作步骤;⑤反应物的质与量的变化。待演示实验完成后,教师就可让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结合教材对演示实验的描述,自己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逐步让学生掌握观察、推理与分析实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调整部分演示实验,完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初中生对于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但是缺乏相应的化学基础知识,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过,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可能会与教学实际不完全相符,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实验适当调整,完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是碳酸钠与稀盐酸、镁条燃烧两个实验。在教学时,教师可在两个实验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便于观察的实验:AgNO3+NaCl•NaOH+CuSO4;无色酚酞+NaOH。当学生看到白色沉淀、蓝色沉淀与红色溶液出现,天平仍然维持平衡状态。如此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真实性,真正地理解与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而在学习《常见的酸与碱》时,使用稀盐酸与稀硫酸给铁钉除锈的实验,结果表明盐酸与铁钉的反应较快,效果明显。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可加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说明酸能够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与水。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课堂容量。

综上所述,演示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使化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教师应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邓雪丽 单位:玉林市兴业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了每个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对于初中化学学科而言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注重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演示实验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演示实验引入课堂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足量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有效获得新知,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笔者认为,如果想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提高实验的有效性,还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演示之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预习与思考.2.师生一起对实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3.在教师实施实验操作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些现象,提高实验的观察度.4.在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要求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同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解释.5.比较实验结论与实验前的预想是否一致,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空气成分的测定”这节内容时涉及到一个“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演示实验.在实验前,笔者引导学生分析“烟”和“雾”的区别.接着,实验环节中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红磷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冷却之后松开弹簧夹,会有约五分之一体积的水进入集气瓶中.”问题随之而来:问题1:白烟说明了什么?问题2:生成物是固体,是什么固体呢?红磷和氧气的反应以及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问题3:有多少水进入了集气瓶?为什么会是这个量?实验的感官刺激,加上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学生对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然,教学也不应该局限在此,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拓展.问题4:为什么有时候进到集气瓶中的水小于五分之一?请解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问题5:实验为什么选择红磷?是否一定需要用红磷?如果可以,请举出代替药品?

二、注重方法的比较

实验过程中总会涉及到一些实验方法,我们在实验教学环节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比较.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这个实验,在气体收集上,通常可以有如下两种方法,笔者就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如下比较和分析.1.排空气集气:整个实验取一支小试管,将长直角导管长的一端伸进去,接着检验的方式为用点燃的木条在试管口进行检验,一旦“验满”,就用一小胶塞将小试管口旋紧,同时将“标签A”贴上,待用.排空气集气的操作与如下两个考查要点连接:(1)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2)点燃和熄灭酒精灯;在具体的实验比较过程中,笔者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问题1:“长直角导管长的一端应伸入小试管底部的原因是什么?”(充分排尽管内空气.)问题2:那么怎么表示验满二氧化碳呢?(将燃着火柴放到试管口,如果火柴熄灭,那么就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2.排水法集气:再迅速换1根短弯导管,将其一端浸入水槽中,并在倒置的充满水的小试管内通入气体,集满后,用小胶塞旋紧小试管口,用布擦干外表,贴上B标签,待用.这个操作与如下两个考查要点连接:(1)将水注满试管的操作;(2)将气体导入试管的操作.通过上述方法的介绍,那么,哪一种方法好呢?实验是如何检验呢?3.对比浊度变化:分别打开A、B两支小试管的胶塞,往其中均注入约占三分之一体积的澄清石灰水,再用胶塞旋紧小试管口.然后同时用力上、下振荡,仔细对两支试管内液体浊度发生的变化.4.这个操作与“塞紧管口的管内液体的振荡”这个重要考点用手指按住胶塞,进行上、下振荡.(使馆内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充分反应)能看到如下实验现象:【振荡前】倒入澄清石灰水后,A、B两试管内均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振荡中】振荡2、3次后,两试管中白色浑浊均有所增加,说明试管内的二氧化碳得到了进一步反应.且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更浑浊.【振荡后】反复振荡后,两试管内白色浑浊均有所减少,且B试管减少更为明显.因为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更纯净、浓度更大.浑浊变澄清的原因:CO2+CaCO3+H2O???Ca(HCO3)2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本质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我们实验的设计与问题的设计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总是期待着结论,而不愿意自己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即使走进实验室,也是对课本上的实验原理或实验报告册上实验步骤机械地模仿,照方抓药,却不知为什么要这么样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是学生缺乏实验情感导致的,因为缺乏情感所以对实验过程不关注,当然对实验探究的本质也就忽视了,因此培养学生的情感,及时帮助学生排除认识上模糊的地方,培养学生谨慎、细致的科学态度.例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有这样的一个实验操作:“为了确定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是否已变质,可取其溶液少量,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即可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判断,笔者发现所教班级的学生很多也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还有部分学生即使做对了,也难以解释清楚其中的原因,很多学生对课本中的实验结果进行死记硬背,结果导致新的错误生成,很多学生无法正确选择合适的药品进行鉴别.这是为什么呢?出现这些错误的本质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学生对碱和碱性理解不清”是导致错误的根源:“NaOH溶液显碱性”这是初中学生所能理解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NaCO3溶液也显碱性”,这就导致了错误结论发生.那么,到底应该选择哪种药品进行鉴别呢?放手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在学生整个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巡视和引导,最终可以得出运用“稀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等”进行鉴别.

总之,我们的初中化学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借助于实验这个窗口将实验方法、化学知识、技能等内容与学生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才能长时间的维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最终不仅仅能够在中考化学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也有利于高中化学课堂及以后的学习.

作者:吴国园 单位:江西省乐平市塔前镇科山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探讨

摘要:

初中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探究式教学从合理设计任务、开展自主评价两方面入手,对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改进提供帮助。

关键词:

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自主评价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有安排地组织探究式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索,掌握科学规律,提升自身素质。但是探究式教学方式给教师的课堂时间安排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势必要转变教学态度,革新教学手段以适应探究式实验教学要求。因此,有着科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手段是尤其重要的。

一、合理设计任务

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完整的实验分割成不同的小步骤,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但是在实验的分割上教师应当十分注意。首先应当慎重选择实验,有些实验危险系数较大,不适宜学生按步骤自己完成。例如,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效果的实验就不适宜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以一个较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为例,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首先,教师应当明确实验的总体目的。如此实验,教师应当在一开始就将实验目的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现象观察时,才会有针对性。在布置任务时,应当以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教师预定要求为基准。依旧以铁生锈实验为例。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不应当直接下达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是应当首先规定一两个变量条件,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在进行实验发生时,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明确观察的重点。教师的细致引导应当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而减少,即每次都应当让学生有挑战性,这样才能够达到设计任务的目的。

二、开展自主评价

在进行实验后,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应当包含学生的实验效果,还应当包含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而教师评价的方式远不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前进行一次或几次详细而系统的评价作为参考,让学生明确评价方式。自主评价可具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实验,即自我纠错、自我表扬。一种是学生对其他人的成果进行评价,帮助他人发现问题,同时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实验初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因为此时学生对于实验的程序和实验应当达到的效果还不甚清楚,因此进行自我评价的效果并不好。而进行互评,则可以帮助学生两人共同进步,同时也利于学生互相之间结成学习小组,进行互助学习。在学习后期,应当进行自评。自评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并进行改进,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进度。探究式教学方式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最佳教学手段。虽然我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尚且难以逃离应试教育的弊端,但是探究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预见,探究式实验教学一定会成为未来教学的主流办法,起到越发重要的作用。

作者:卢天忠 单位:贵州省凤冈县新建中学

参考文献:

熊有太.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育职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5-16.

第六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教学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化学现象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对常见的化学物质的特性能够准确运用,因此化学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实验去帮助学生提高对这些物质发生反应时的认同感。

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作用

帮助学生基本了解化学物质。化学教学的实际意义主要是对基本实验现象的理解学习,而不是对概念的记忆,当然对一些概念的记忆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于在对化学方程式的全面了解之后才会去尝试了解一些化学元素的转换方式,这其实才是化学实验的最终目的,像氧气的提取以及碳酸钙的高温分解都是基本化学现象,但是如果没有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来证明这样的现象,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或者是仅仅通过课本来知晓这些现象,那么化学教学也就会失去基本的意义,前面讲到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都将从一些基本的化学方程式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化学实验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化学原理的掌握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地教学,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化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来决定的,化学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从微观世界来认识和探索物质的。

二、探究性实验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

在实验室中对于课本上或者教师讲到的基本化学现象的重现其实是对化学研究的极大自信,比如,简单的五氧化二磷的燃烧实验就是在对于氧元素的认识和提取,其实从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教师的教学目的应该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体现,其实也是在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举一反三能力,事物的一般性在化学实验中是非常常见的,这是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现象都是如此,比如,分解现象中碳酸的分解是水和二氧化碳,这是非常常见的反应,由于碳酸的不稳定性,因此有了水和二氧化碳的形成,这是由事物发展的特殊性来决定的,因此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需要教师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反应通过一些实验来更加直观地表示化学现象,因此化学的学习实际上需要教师通过该阶段一些简单现象去表达对常见物质的反应情况,而实验只是作为重要媒介形式承载了学生对基本的化学现象的认识,化学学习不仅是一场对未知元素的探索,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运用唯物哲学的态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总的来看,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有基本的认知,并且对具体的实验结果和过程在规范的基础上对对化学实验认同,所以化学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高。

作者:吴松兰 单位: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

参考文献:

吕妍.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5.

第七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办法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程度,培养中学生形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依旧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实验教学效果偏低等一系列问题。从提高初中生实验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化学概念,还是化学方程式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去强化。教师只有经过实验演示,才能更生动地把书本上的理论给学生诠释,学生也只有在化学实验中才能发现自己的学习缺陷,并进一步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改革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显得尤为重要。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演示是面向全体学生一次性完成的实验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就先向全体学生一次性进行实验演示。然而,由于初中生尚处于人生中的成长发展阶段,学生在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上存在差异,而对教师的演示实验不可能做到同步接受。一次性完成的实验演示无疑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必然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化学实验基本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降低实验教学参与性。

2.化学实验教学重结论而轻过程

从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存在重视实验结果,而缺乏对实验过程中化学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一问题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实验演示完后没有深入到学生之中,对学生错误的操作缺乏纠正,很多时候只注重学生化学实验结果的展示;另一方面,为了赶进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遵循实验步骤,为了完成实验,向老师呈现正确的结论,存在忽视实验过程的情况。

二、解决方法

1.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个体差异,教师在实验演示前应了解学生个人情况,设置情景,将那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调动前排,并适当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冬天烧煤取暖,把煤放入火中,燃烧完后剩下什么?炒菜放了一夜的铁锅发生了什么变化?前者与后者谁轻谁重?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对教师的演示留心观察。这样不仅增强了实验演示的效果,也适应了个体差异,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化学实验的主人。

2.分组合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督促学生遵守基本的安全守则和实验步骤,更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分配实验任务。例如,在《燃烧与灭火》的实验中,教师安排一些学生做实验,一些学生做记录,一些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实验结果的总结做一定要求,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各司其职”,而又能全程参与,从而实现全体参与,分工合作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的观察

作为化学教师,要善于用化学实验中多姿多彩的化学现象去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真正享受实验过程。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往只注重学生实验结果,以结果论成绩的错误观念,针对学生急于求成的情况,教师可在实验中增加探究性练习,在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概括结论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综上所述,针对初中化学实验存在的常见问题,教师要增进学生对实验本质的理解,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并注重因材施教,为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断创新教学策略。

作者:蔡萍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马甸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白延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