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实践(5篇)

初中地理课堂实践(5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课堂学生生活经验实践

摘要: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现实世界和生活环境,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如何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地理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将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这是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改革主要探究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初中地理;生活经验;生活化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理念之一,这也充分揭示出地理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从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脱节的现象。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增长,阅历、见识的丰富,他们大多数在接受正规基础地理教育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与地理有关的生活经验,而且他们在初中阶段思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回归生活,将知识与经验结合的地理教学适合于他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生活化知识,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呢?

一、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初中课堂地理教学理念主要以实用主义为主,倡导在课堂中将教师、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知识主要通过课本展现在学生和教师面前,教师通过对这些固定的课本知识进行传授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这一角度来看,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扮演教书匠这一角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采取灌输式教学来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课本知识,使学生远离生活,其生活经验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应有的体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地理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从书本知识中走出来,走到生活中去,将教学的重点放到生活中去,开展以生活为中心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拘泥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为框架,积极搜集生活资料,将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地理材料运用于课堂。例如,在社会发展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搜集“核泄漏”“核扩散”“克隆人”等问题,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在搜集资料方面,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学生也要从互联网、杂志、电视、报纸等多渠道获取地理信息,并将搜集的资料带入课堂,与同学们讨论,使学生充分明白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想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而是一个提供教学参考的平台,它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静态静止的。因此,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出构建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积极组织、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主性,利用自己学过的地理知识或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形成“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丰富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应用—回归生活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三、创设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

新课程强调,地理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因此,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需要从生活、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知识也存在于我们身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万事万物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将学生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到的天气符号与课本中的知识结合起来,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家乡的地理资源,利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地理经验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例如,在进行“环境问题”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以前和现在的环境状况,自己的家乡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并分析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们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与已有的经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了解到土地污染、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并了解其危害,使学生明白环境与人类要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中学地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实现地理教学生活化,既可以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拓宽教学空间,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作者:高建军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赵红.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异步教学法运用

摘要:

异步教学法也是改革之后被提出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它逐渐被教育者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教学内容也基本都是与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等息息相关的。但是很多地理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比较抽象的,有很多地理概念需要学生记忆掌握和理解。异步教学法对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但是具体的运用与操作过程还需要地理教师进行不断的教学实践来逐步改进。

一、异步教学法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制定好合适的教学目标,之后再根据制定的目标更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异步教学法相对的是传统教学中的同步教学法,同步教学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跟着听到哪里,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课堂主要是由教师来主导。而异步教学方法的使用,会使初中地理教学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完全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完全符合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人性化教学理念。老师在整个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在学生思考和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正确指导。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传统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有所转变,让学生成为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机会也会增多,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同时,异步教学法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二、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上,基本都是老师不停地把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老师很少会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也很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这就使得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位置是不平等的,课堂主要还是由教师主导,而学生过于被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所以,如今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好异步教学法来改变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平等关系,让教师可以从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一个知识的指导者,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一个融洽的关系。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做的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认识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地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比较多的知识点,在讲解的时候对重难点教学内容都有所突出。最后,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一直有动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结合地理学科特征,完善异步教学过程

异步教学法的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让异步教学法能够在地理课堂中发挥最大的教学优势。想要让异步教学法发挥最大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在课堂上把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都讲授给学生,而学生能不能很好地吸收、掌握就要依靠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老师在应用异步教学法的时候,就应该给学生安排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方法。学生要做的就是根据老师的指导来有目标地进行自学。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做好详细的课程设置,把整个课堂上要讲的知识点都链接起来,让教学内容之间的过渡非常顺利,设置一些有引导作用的教学问题,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

3.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异步教学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异步教学法的使用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基础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这样才能让初中地理教学更有针对性,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有帮助。差异性教学首先体现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对于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几个等级的学习目标,适当降低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要求。这样争取在教学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做了改革创新。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与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有所不同。异步教学法的使用能够起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作者:当增卓玛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中学

参考文献:b

[1]高立学.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异步教学的指导作用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1(36).

[2]杨振宇.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42).

[3]李会运.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教与学效率提升

摘要:

地理是初中生刚接触到的新学科,所以,存在一定的陌生性以及难度性。另外,传统教学观念长期未得到改变,所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局面。就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教与学的创新教育方案,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现状;对策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对中考的现实需要,初中生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好地理知识。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课堂互动性差、课堂探究性不足两个方面。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学生在课堂上的举手以及回答等反应,均能够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但是在实际课堂中常常表现出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或者教师不注重课堂的提问,导致师生之间互动不足的局面,影响到教师教课的信心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课堂教学中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需要结合课堂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并设置具有吸引力的诱思探究问题,以保证课堂上的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但是从实践教学课堂中情况来看,部分地理教学课堂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一堂课老师自始至终口若悬河的传统模式中,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由于没有学习的兴趣,所以,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走神,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还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课的积极性。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与学效率的提升对策

1.让教学方法实现创新

教学方法的改变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部分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陈旧和单一。新教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必须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背景。我们知道初中生的好奇、贪玩心理明显,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一———太阳高度角变化导致影子长短变化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做简易实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记忆。在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清楚太阳高度角一年不同时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怎么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请两个学生上台(用A、B分别代表这两个学生),A学生手拿光照强的手电筒代表太阳,B学生背向A学生站着固定不动,然后让A学生从不同角度照射B学生的后背,演示出A学生影子长短的变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每个学生,或者同桌两个同学准备一个手电筒,然后将一支笔固定不动,再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那支固定不动的笔,然后,观察手电筒角度变化时,笔的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此实验虽然简易,却生动形象地演示了太阳高度角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实验也必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

2.让地理教学贴近生活

初中很多的教学科目都能够联系到生活实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地理。地理学科中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例如,天气变化带来的经济效果以及经济损失等问题,所以,无论是综合性还是应用性都相对较强。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优势让地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连,以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参与性。例如,我们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会讲到世界四大降水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之一的对流雨,对流雨以低纬度地区表现最多,降水时间基本都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降水时间非常准确。因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照强烈,地球表面温度高,导致水汽蒸发旺盛,膨胀上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且雨滴大而重,形成倾盆大雨,降水强度非常大,但历时短。在讲完对流雨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后,让学生回想一下我们实际生活当中,比如在夏季午后,来学校上学的途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种类型的降雨?由于这种雨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夏季的午后很常见,学生也都经历过,因此,学生都能够深有体会地回答出来。这时教师可以顺势而为,立刻反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地方要夏季的午后才能产生对流雨?”由于之前我们已经把对流雨产生的原因解释清楚了,且通过前一节气温内容的学习,学生都知道一天当中午后两点左右,气温最高,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到:“夏季午后,气温高,蒸发旺盛……”这样一来,学生既回顾了上一节所学知识,又深刻理解了对流雨的形成。另外,结合对流雨历时短的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后夏季午后路上碰到这种对流雨,又没有带雨具,要懂得及时避雨,因为这种雨很快就会结束,不会影响我们太长时间。最后,学生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中了解了地理课堂内容,并学会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3.让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综合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能力,而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内容很多学生无法成功吸收的问题。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只能死记硬背,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求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注重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还要注意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我们教师通过月考或期中考成绩,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知道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上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较简单的问题或题目给学习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来回答,当然,学生的回答并不见得都是准确的,但是教师对于正确的答案要给予肯定,即便回答错误了,也要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回答给予鼓励。最终,在教师与学生不断地互动之下,不但增加了学生对地理教师的好感度,更让学生提高了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4.地理课堂引入情境教学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一般都是以下几种模式,例如“同学们,现在老师开始讲……”“同学们现在将地理书翻到……页”“来大家现在看黑板上的地图”等,所以,整个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是老师在说而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学生根本没有真正融入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情境教学引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例如,我们在讲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时,可以引入两个动画情境,情境一:寒假时,一位同学从广州出发去哈尔滨,发现沿途他的着装在不断加厚,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情境二:暑假时,还是这位同学从广州出发去哈尔滨,发现沿途他的着装没有任何变化,由此得出,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由于是动画演示,学生观看得如临其境,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两个地方,在不同季节,温差差别这么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教学不仅适用于课堂的引入环节,也可用于课堂的中间环节。比如,我们在讲“俄罗斯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这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时,由于俄罗斯人们的生活离我国南方地区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因此如果生搬硬套,学生肯定难以体会。这时,我们可以引入央视纪录片《金砖之国》之俄罗斯篇中的一段小视频,视频简介如下:俄罗斯由于人口出现负增长,以及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几十年来,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一直到现在还是主要依靠进口。20世纪90年代,如果不是因为俄罗斯商人去中国购买了大批的生活消费品,许多俄罗斯人将会面临生活消费品缺乏,这一现象反映了俄罗斯注重发展重工业,所面临的困境。由于是视频展播,学生都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俄罗斯人们的生活,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加深了学生对于地理课堂内容的认识。

5.借助多媒体进行地理图表教学

学生学习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的时候都需要公式,对于地理教学则要求学生认识地图,地图思维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形成空间以及地域上的概念认识,所以,地理教学中会更加重视对于地图的学习,包括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但是,很多学生在看图方面没有空间感、立体感,尤其是女孩子以及地理学习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很多学生均未掌握用图能力,这也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难点。现代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多媒体走进中学课堂的速度,而初中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多媒体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地理图表教学。例如,我们在讲“我国地势的特点”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来说出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并动画演示长江和黄河的流动方向,结合“水往低处流”的生活常识,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然后,通过Flash动画演示沿着36°N纬线切开“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得到“我国36°N剖面图”的情形,得出总结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这样,教师通过借助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相关图表的动态播放,此时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深入学习,不但避免了大量文字所带来的枯燥问题,还使地理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另外,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考核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回忆形剖面图的制作原理,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面对课改新形势,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进而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良性互动起来,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就应该从教学方法的创新上着手,巧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地理课堂生动且有趣,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作者:蔡宗铭 单位: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

参考文献:

[1]程观金.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唤醒”地理课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9):26-27.

[2]董继春.新课改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界,2014(20):18.

[3]欧少红.调动学生感官提高地理课堂效率[J].地理教学,2011(5):34-35.

[4]秦士元.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7X):32-33.

[5]任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探索[J].地理教学,2015(23):36-40.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

摘要:

初中地理在初中学习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不当,有些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不能完全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这样的地理课堂缺乏创新性,不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潜力。新课标对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课堂上得到提高,这无形中也对教师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采用各种有效方式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并能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灵活地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那教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呢?对此做出简要解析。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可以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总结与创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充分展现创新能力。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才能爱上地理学习,把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到位,把地理基础知识学好之后,学生才能对地理知识进行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兴趣。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创新,更缺乏引导学生创新的意识,只是给学生机械地讲解地理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讲解起来没有什么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地理学习,不愿意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造成了思维上的惰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的兴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让学生尝到创新的甜头,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学生不知道的知识,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好奇心,进而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发现别的同学不能发现的东西,学生也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创新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进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比如,《地图》这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并学会从地图上判断方向,掌握地图上的常用图例和注记,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地图设计一次自己的旅行路线,学生对旅游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通过自己设计旅游路线学生可以理解并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也对旅游产生憧憬,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课堂创新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如果学生的意识中缺乏创新,那学生就无法进行创新,所以让学生拥有创新的意识很重要,拥有了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自主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与总结,发现其中的奥妙,而且这些奥妙是其他学生不能发现的。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创新的意识,教师认为只要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课堂任务就算完成了,其实不然,教材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创新是无限的,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现课堂目标后,能主动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不仅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串联起来,深刻保持创新的意识,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每个学生的见解都是不尽相同的,只要每个学生都培养了创新意识,那自然就提高了课堂的创新性。比如,《发展与合作》主要讲的是各国的共同发展与合作,学生可以通过本节内容对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我国与哪些国家合作才能发展得更快,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我国又如何汲取发达国家的长处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创新性。

三、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教师在课堂中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接下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能力很重要,缺乏创新能力,那学生创新的过程中也会有心无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学生在一次次的创新经历中慢慢形成的。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是培养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所记忆的知识忘记;有的学生在自己的钻研中理解了地理知识,但是不会灵活运用;还有的学生记忆、理解了地理知识,也可以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其中缺少了一些创新,其实创新能力比记忆和理解能力都重要,在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每一次创新体验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越来越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课堂的创新性无形中就得到了提高。比如,《多民族的家庭》这节内容主要讲的是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文化等,学生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除了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是如何生活的、有哪些习俗,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少数民族的一员,让学生讲述自己和各个民族如何相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创新能力,提高了课堂创新性。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创新不是毫无根据的,没有依据的创新也是毫无意义的,创新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才能在创新过程中有理有据地进行创新。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的本能,更不会引导学生如何创新,没有创新的课堂是死板的,学生在死板的课堂中不会学好地理知识,也不会发挥自己思维上的优势,对地理知识不进行深入思考,课堂效率低下,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无从说起。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刚开始进行创新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路,因为学生对创新没有概念,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思考,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路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新的思维,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也许是教师想象不到的,教师也会惊叹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创新性。比如,《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这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比较运输方式的特点,并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每个人所认为的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都不是一样的,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输方式,提高课堂的创新性。以上内容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分别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要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而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更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创新,找到更多可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不仅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还能在地理方面有所创新、有所造诣。

作者:王琪 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乐安.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金田,2014(6).

[2]曾凡强.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关爱明天,2015.

[3]张玲.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

第五篇:初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摘要:

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讨论针对性强的问题,保障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立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大成果。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有益于地理教学过程创新。

一、丰富课前学习材料,落实翻转教学模式

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前,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下面,笔者结合《陆地和海洋》这部分内容,分析课前学习材料丰富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课前学习,是学生结合个人学习水平开展的预习活动。翻转,重在让学生自主控制个人学习行为,加强自我管理。在学习《陆地和海洋》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掌握世界大陆与大洋的名字、地理位置与相关地理数据,了解海陆变迁基本原理。在课堂中,学生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世界地图描述大陆与大洋。学习目标,是重要的学习材料,也只有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高效开展课前学习行为。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课前文本学习材料。在课前,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对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初步、整体认知。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入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地理学案,引导学生建立文本学习材料,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写出答案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比如“世界共有几大陆、几大洋?各大陆与大洋的名字是什么?各大陆大洋位于什么位置?依据面积如何排名?”等问题,个个关乎地理基础知识,学生将这些问题的答案组合在一起,建立个性化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发现个人的学习难点。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待解决问题材料。自主学习,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挑战。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作为课堂交流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优化。在针对《大陆与大洋》自主学习时,有的学生会在课本上海陆变迁部分标注一个三角或者问号,表明自己在这一部分具有疑问。有的学生会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笔记本上,像“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海陆变迁的现象还会发生吗?”等。积累充足的学习材料,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翻转”成为主动学习者,成为地理问题的探究人。

二、科学组织课堂活动,落实翻转教学模式

在利用翻转教学模式实施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疑问,并利用课堂时间高效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首先,解答课前疑问。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要先收集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分类汇总,明确各个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易到难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土地资源》时,有学生提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有学生提出“土地资源怎么利用才能达到最优配置效果?”的问题。还有学生提出“土地资源到底有多重要?”的问题。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与讨论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中互动。在解决问题时,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解决的是学生难以通过个人与他人力量解决的问题。其次,检测学习成果。在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后,利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小试牛刀,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手段。像在学习了《土地资源》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我国耕地面积有1.3亿公顷。(对)、我国是一个多林地的国家。(错)、我国草地面积比重大。(对)”这样的判断题激活学生思维,快速检测,优化初中地理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出题考察学习伙伴,让学生成为地理学习检测者。

三、创新地理课堂评价,落实翻转教学模式

课堂评价,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翻转教学模式必须要改革的地方。教师要利用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信心,让学生发现地理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与学习失误。寓教于乐,要从尊重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开始。在落实翻转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激励式评价,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更要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使学生从评价的幕后走向前台,成为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习成果的主人,突出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初中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还能拓展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促进师生课堂互动。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地理学习中,调节个人学习方式与学习状态,成为积极且高效的地理学习者。

作者:王惠莲 单位: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昊.初中地理教学两大原则体系及应用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

[2]姜开亮.3DSMAX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

[3]孔桂飞.“画”出地理好成绩: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