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索(6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索(6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创新思考

摘要

素质教育要重视“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落实,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技能的提升,实现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增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研究学情,关注学生,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打造能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地理 以生为本 有效课堂 教学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一些学校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加强对他们课堂有效性的学习和研究的同时,我们要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并推行一套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有效课堂的形成基础

构建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减少教师对地理知识、学习方法的讲解,以生为本地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与探究,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有效的问题质疑探讨,把激励尊重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收获,进而掌握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在“导”、“学”、“探”、“讲”、“练”等环节和步骤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与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形成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解决课堂师生精力流失的问题,处理好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可见,有效课堂必须要有“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导学案,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如何学;再有,就是要营造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在展示交流、纠错反思、点拨提升中开放地学习。

二、有效课堂创新模式设立

以往的教学都是先设立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教学,往往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较少,多是老师带着学生学习。但是学生真的掌握了多少,能力提升得怎么样很难显现和掌控。

(一)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

有效课堂需要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吸收,能让学生掌握得又快又好,能够活学活用,达到能力的迁移。因此,我们创新教学,达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就要让学生都能学会学。如在七年级地理《聚落》的第一节《日本》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让学生对日本的地理风貌有初步的认识,基本知道其位置、地形、气候以及文化特点。这里让学生知道怎么学,意识到通过地图去学习,能够读地图,发现具体国家的地理特点以及其利弊,形成一定的自我判断和分析能力。如学生能从日本的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危害与生成的地理现象中辨证地提高对地理环境现象的认识能力。而在具体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学习日本的气候,通过比较北京与东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认识日本气候,提高他们地理分析意识和能力。学生的这种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还需要我们的问题引导和必要的方法点拨。如我将这一节内容教学的重点落实在学生读图读表能力的培养上,在学习日本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时候,让他们将教材中的讲解性的文字与地图对照起来;然后出示意大利的地图让学生说说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读“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对比表格,提出冬季、夏季的东京和北京相比谁冷谁暖?降水量相比又怎样?学生在对比阅读之后,能够总结出日本气候的特征以及日本的资源特点。从而让学生知道自主学习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

(二)让学生会合作学习重点知识

有效课堂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与交流展示中表现出他们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获得了哪些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分解教学目标,形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一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阅读地图能够解决的问题,应该快速提问,不能将时间较多地浪费在这样的识记知识上,而在那些较多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或是不能精准全面地掌握的问题要花力气、作重点,让学生合作学习进行破解,更要以教材为基础,重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和能力训练。如在《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学习中,我在自然资源的含义、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以及类型的掌握学习中,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读读记记;而在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上,我让学生对“我国地大物博”这个观点进行辩论,使其对自然资源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明白我们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问题,形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情感和认知。我们还要让学生完成一些有代表的例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地理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当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深入探究知识,如在学习“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后,我让他们思考如何根据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来建设牧场,为牧场主出谋划策并阐明自己设计的依据。

三、总结

总之,我们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对质疑和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只要我们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地理学习的方法,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就能高效,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能增强。

作者:黄金明 单位: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

参考文献

[1]吕华里.新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城市地理,2015(04).

[2]刘晓东.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

第二篇:新课程初中地理课堂设计活动探究

摘要:

本文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活动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教学活动也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期给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设计活动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地理 课堂设计活动

近年来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弘扬,同时也重视教育的民主化及个性化,这也要求初中地理的教育也需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探索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设计活动变得越来越尤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

(一)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的认识

在课程前面加了一个新字,自然就有新课程和旧课程的区别。首先传统课程的理念认为课程就是理论的知识,所以自然给予了教师传授者的定位,学生就是知识的接受人。在这一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新课程新在它不仅仅是指单纯的理论知识,也是一种活动体验,“教”与“学”是互动的,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求知的过程。其次传统课程认为知识的来源就是书本,是以教材为中心。而新课程中认为知识来源于教材和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等,是以学习为中心。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突出

在教学研究中应该注意到学习主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平均年龄在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之间,这个阶段的的孩子被称之为少年,是一个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幼稚和成熟的中间,既有自我思考的独立性又有不自觉的依赖性。学生容易产生出一种强烈的独立自主思想,不愿意听从周围成年人的要求和建议。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利用这种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要给学生添加成人的主观愿望,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学习。2、记忆不成熟、热情高涨不稳定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知识的积累也有所提升,学习能力也慢慢增强,对于学习内容很容易产生热情,但是在遭遇挫折后又会迅速的产生后退的想法,不容易跨越困境。同时初中生对所学知识记忆不牢靠,常常出现接受迅速,课后忘记的现象。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此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指导学习。

(三)新课程理念

1、课程需要面向学生、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

以学生基本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地理知识为出发点,引入地理课程中的新知识因素。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教师主要结合地理知识的重要性,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得。

2、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课程资源不仅仅来源于课本知识,也在于学生的现有知识,例如生活的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务必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这有利于学生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连接起来,形成自由切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3、提倡开放式学习方法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于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准备一个相关知识的问题为切入点,该问题既要注重具有开放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能使学生感觉挫败。

4、让学生参与教学

传统教学活动较为单一,教师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很容易造成教师忽视学生的感受。新课程的标准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给每个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辩论活动

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辩论活动,比如老师在教授初中地理教材中“影响气候的变化因素”这段地理知识小节后,就可以让学生对国内南北地区气温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因为对于气温的变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年四季都能够清晰体验到,对此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很容易引发学生讨论此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影响气候因素这章节内容的记忆。老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还需要加以合理的引导,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概括。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能很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中辩论活动过程不宜过长,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控好辩论时间的长短,确保课堂教学进度合理。

(二)结合图文资料

由于地理这门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其对于图文资料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初中地理教材中含有许多与地理资料相对应的图文资料,初中地理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图片资料对初中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初中地理书中关于国内很多地区煤、铁等资源分布的相关图表以及图片资料,初中地理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行自己观察图中国内那些地区的煤、铁等资源比较多。图片给学生清晰明了的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初中学生先自行观察一遍,然后老师再根据图片上的大概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归纳,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快记忆与掌握这些地理知识。又比如地理学科书本中还包含着关于全球海洋陆地陆分布图的内容,以及世界地形图、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等等类型的图片资料。这些资料都比文本资料更具生动性,更容易让初中学生理解掌握。初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图片资料进行充分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知识渗透。通过读图,可以总结所学知识,让学生达到再次复习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了一个国家的地理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像学生展示包括该国家附近或者相似地域的地图,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分析差异性,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和分析的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纵观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活动一定能为其添加新的色彩,利用丰富多姿的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以使“教”与“学”能达到真正的融合。

作者:杨洪举 单位:四川省西充县晋城中学

参考文献:

[1]高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2,04:169.

[2]刘咏梅.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4:78-82.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研究及实践

摘要: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而是融进情境,互相交流,使得地理学习变得较为轻松愉快,本文主要结合实例阐述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情境教学 创设方法 完善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情境教学开始受到广大地理教师深入的研究,并广泛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证明情境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大力推广情境教学不失为改善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一种好的方法和途径。

一、情境教学应用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意义

地理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主要也是为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任务。从教学的主要需求方面来看,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入、创设和地理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场景以及氛围来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们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热情,并以此来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地理情境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需要努力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地理情境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地理学科内容丰富,各种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情境教学十分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多用地图、图片、模型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区域特征,为学生留有想象余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二、初中地理课堂创设情境实践方法

1.以问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问题创设情境是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安排设计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思维,促使学生们自觉进入到思维的状态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的当中获得了所需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利用地理知识对不同地方日出的时间差异性进行判断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位置越偏东的地方,日出的时间就会越早”。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因此就可以针对这一错误的认识,提出此类问题“我国最先出现日出的地方是浙江省东部沿海的石塘镇,这个石塘镇是我国的最东端吗?”这个问题一旦提出,学生们就会很快意识到自己先前的判断是错误的。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就会陷入到此类的问题情境当中,从而促使学生们产生认知上的困惑,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于求知的探索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在一旁引导,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到“日出时间的早晚不仅与经度位置相关,还与纬度位置相关,因为纬度位置决定了昼夜的长短和日出时间的早晚。”

2.多媒体情境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如今更是已经渗透到教育行业当中,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也成为如今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情境教学运用声音、图片、视频的展现来实现,使教学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例如,给学生们讲授关于“黄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洗星海先生的《黄河颂》,再配合浑厚的交响乐展示出黄河从发源地出发后沿路的壮丽画面,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的“几”字形路线,到上游的“黄河河套”,再到中游的晋陕峡谷,以及下游的壶口瀑布等。在教学中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图画,会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激发学生对歌曲中所表现的国家地理产生热爱之情。

3.实践情境教学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地理知识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而学习知识和知识使用时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在知识的使用中,可以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又起到巩固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创设解决生活实践使用的场景,让学生在使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带领学生学习“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将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卫星云图,找出各个地区的大致天气预报,再对照播报员进行检查,从而掌握学习目标中的知识,并体会到地理知识在身边无处不在,真切地感受到学有所用,还能养成用地理的视角去认识身边的世界。

4.生活素材情境教学

地理教师要注重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善于将生活素材引入到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中出发了解、掌握地理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是有用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的时候,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苹果、哈密瓜、香蕉、桃子四种水果,问学生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顺势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自己喜欢吃的这些水果主要产在我国哪里呢?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水果产在不同的地方这种现象呢?那么通过今天“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三、总结

实践证明,运用地理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情境教学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韩菲菲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

[参考文献]

[1]李忠.浅谈地理教学的生活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9(13).

[2]李海.浅谈情境教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初中地理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策略,积极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学习

地理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整合,让教学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和能力,拟定学习的目标,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让课堂教学丝丝入扣,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教师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吃透教材,掌握地理的内容,反映地理的新成就、新发现、新知识,并掌握地理知识的更新的情况。教师要精通知识,上课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讲解,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解展示,做到简单明了。

二、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体验。教师要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动起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最好的心理状态,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让学生爱上研究,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只有学生多动手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学得更好。

1.教师创造教学情境

教师在给学生创造教学情境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科学设计活泼的教学方法,运用猜谜语、接力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让课堂教学变成动态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学习知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3.运用激励性评价进行教学

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又害怕犯错误,教师要给学生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挖掘自身最大价值,投入到地里学习中。

四、优化学习方法,把学习还给学生

教师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收集口诀,巧妙记忆地里知识,学生需要记忆的地里知识很多,记忆方法是加快事物反映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等,运用识记规律,探究识记方法,让记忆更加敏捷,提高记忆的准确性,保证记忆持久,运用迅速。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一些巧妙记忆的方法,运用简单的口诀学习就是个好方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多加收集和整理一些口诀,给学生分析清楚,通过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记得牢固。

五、优化学习过程,把学习还给学生

学生学习的好坏,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归根到底在于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将学生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才能。教师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绽放理想的光芒,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遨游于思维的王国,让学生发展思维,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造完整的知识网络。教师要将学生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成为过客。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重点突出,突破重点和难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教师课堂上剩余一点时间来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过程。

六、重视师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情商,让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实现统一,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师生感情的交流,教师的亲切的表情,期待的眼神,适当的手势等,都能让学生产生感情的共鸣。教师要融洽师生关系,形成活泼的教学氛围,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感情,保持学生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学习的挫折和烦恼。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觉得教师最可信任,尤其是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倾注全部的爱,捕捉闪光点,给学生信心和勇气,注重语言艺术,多给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满足学生好表现的心理,诱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和动机,让学生爱上地理学习,鼓励学生,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七、运用多媒体,提升教学的效率

教师不能仅仅重视教师的讲授,还要重视运用教材,挂图等教具,此外,教师还要大量运用多媒体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资料,帮助教师产生更大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多媒体教学能将地理教材转变为活泼生动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地理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的欢乐,实现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朱圆圆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举措

相对而言,对于学生来说,初中地理属于“副课”,不在“主业”之内,学生课后用在上面精力也相对有限,因而要真正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实效,最根本的还是立足课堂,抓住课堂关键四十五分钟。这里,笔者结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际,切合课程标准,从学生实际出发,着重谈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重点举措:

一、需要导入环节精心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课堂来说,导入尤其重要,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导入,尽可能给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最大范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地理感到不是陌生,而是一种“我要学”的欲望。具体导入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唱歌、猜谜语等形式,还可以通过视频、动画乃至寓言故事等各种方法进行导入。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互动,留心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尽可能根据学生反馈及时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顺利导入新课,迅速突破重点、难点。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采用风趣幽默语言,营造教师亲和力,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性,并顺利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有效促进学习生成。比如《中国的省级行政区》这一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先根据各省地区外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比如云南像一只开屏展翅的孔雀,青海像个兔子,而黑龙江却是一只白天鹅,这是动物;还有符号,比如山西是平行四边形,而辽宁却是个大问号;自然还有水果,比如海南就是个菠萝,等等。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毕竟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往往出乎意料,却又容易让人记住。当然也可以用七字歌导入,先让学生背诵,然后让学生讨论,分别说的是什么,至于一些特别的教师可以注明,比如“五江”指江苏、新疆、江西、黑龙江、浙江。另外,教师也可以用挂图导入,或者在教室里张贴中国地图,让学生经常有意无意看看,从而把具体省份牢记在心。

二、需要教学理念有效整合

传统教学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强调知识积累;而现代教学理念却主张学生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地理这一门特殊学科来说,知识积累不能丢,同样创新探究、实践考察更需要,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固守传统,僵化思维,而是做好继承创新,让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融为一课。这才是重点。笔者针对“地势西高东低”这一部分教学,笔者就进行了一些探索:先用直接给学生讲解我国地形特征,即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接着强调识记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地形特征是有利还是有弊?简要陈述理由。之前,学生处于信息轰炸状态,知识容量多,密度大,相对而言大脑正处于压抑状态,现在突然受到不同的刺激,立刻兴奋起来,进行小组讨论。有说利的,也有说不好的,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总整理简析,然后全班得出一致结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水往东流,促进东西沟通,密切东西经济联系;针对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资源丰富。

三、需要重点难点有效分解

对于初中地理教材来说,知识点多,容量大,而且识记量大。因此很多学生感到难度大,厌学情绪高。所以真正一名优秀的地理的老师,要正视这种现象,考虑到学生学习实际,善于把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识记点及时均匀分解到课程教学中,从而有效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样是“地势西高东低”这一部分内容,笔者就曾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我国的地形分布涉及高原、盆地、平原以及丘陵的具体名称、位置以及特征,等等。如果按照常规,集中讲解,让学生识记,一来学生会感到厌烦,二来也会让学生精神疲惫,自然效果不高。因而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就把“地形复杂多样”穿插到前面,把高原、盆地、平原以及丘陵穿插到不同地势阶梯中,这样相对而言理解内容多一点,而识记内容却比较少,学生不感到吃力,学习也有兴趣,自然教学效果相对好一些。

四、需要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毕竟学生才是主体,因而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从而提高课堂实效。一般而言,传统教学大多是师—生单项交流,而现在课堂理念倡导互动,多元互动,即学生与教师、文本、学生乃至编者进行互动交流。仅仅靠过去对话是远远不行的,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搭建平台,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可以是辩论,或者是演讲,甚至是小组实践,等等,形式可以多样,关键是学生主动参与。具体活动过程中,教师把握方向,注意引导,不至于学生讨论偏题。比如针对《多变的天气》这一课中,虽然学生对天气预报非常熟悉,但是自己主持却没有经历过。由于一次成功的天气预报需要一个团队努力合作。因而笔者就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其主要合作流程有以下几步:一是重点培训,二是自学自通,三是记忆比拼,四是精彩主持。在第一步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天气预报的资料、具体内容以及其含义。如果仅仅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合作学习内容,学生对于重点就无法把握,毕竟像降水概率、风向图标等专业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笔者就这一部分内容作为做节目主持的前奏,让学生既对后面的活动有了期盼,又对这一部分学习产生了动力,而且还能加深对天气预报方面知识的理解,从而便于提高课堂实效。

作者:陈薇 单位:江苏南通市易家桥中学

第六篇:将快乐带到初中地理课堂上

摘要:

素质教育不仅讲求要实现高效的地理教学,更要求要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地理,因此如何将快乐带到地理课堂上便成了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尤为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

快乐教学 生活 动手操作

从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都是在一种被动的学习心态下来接纳地理知识的,被动的学习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着手来谈谈如何将快乐带到地理课堂上。

一、将生活带到地理课堂上

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正都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地理学科所教学的知识总是感觉是那么的遥远,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学习的心理呢?归根究底是教学脱离生活的原因。事实上地理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地球、地图、海洋、气候、居民等知识都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很多学生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却意识不到天气预报是通过地理学知识测算出来的;很多学生感受着四季暖热的变换,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地理学科中最常见的知识,所以我们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中感受到地理的存在。例如在学习“季风气候“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小明的爸爸在上海和意大利各开了一家公司,但是小明的爸爸有类风湿病,所以他经常抱怨‘意大利有一个舒适的夏天,却有一个令人难受的冬天,上海却恰恰相反。’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明的爸爸会什么会有如此感慨吗?“全班学生都陷入了积极的讨论中,有的学生就很快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因为上海的夏天太潮湿了,我妈妈就有风湿病,一到阴天就会感觉很不舒服。“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由教材中的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联系了起来,由此成功的将生活带到了地理课堂上。再比如在学习与“水资源”有关的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我为学生列举了诸多生活中的小现象”同学们,当你们跑完了1000米长跑之后最想干什么?“学生都不约而同的回答”喝水“。”在炎热的夏天,你最想要什么呢?“”冰凉的水“……在几个简单的问题中学生自然就表达了在某些状况下我们对水的迫切需求的心理,紧接着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些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缺乏的严峻性,从而在学生对水的需求中和我国水资源储备现状相对比,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可见,我们只有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入手,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二、将动手操作带到课堂上

动手操作不仅仅适用于物理和化学这种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高的学科,对地理学科的教学也同样适用。我们都知道在地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知识是偏向于抽象方面的,这些知识如果仅仅通过教师的直观讲解或是通过学生单方面的想象,很容易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所以如果能让动手操作走进地理课堂,则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中国政区图“时,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将我国主要政区分布图的分布和各个省份、直辖市等简称背诵或默写下来,但是我们也知道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些政区分布图和省份简称的记忆确实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我在地理课堂上开展了一次”拼图大赛“。比赛的内容由简入难,在第一轮的比赛中,我们将拼图按照省份的不同划分开来,然后让学生进行有关的拼图游戏,在第一轮的比赛中,选择出前几名的学生参加第二轮比赛。第二轮的比赛时将拼图按照地级市的不同划分开来,然后让学生进行第二轮的拼图比赛,这样学生在之前的准备中,已经对各个省市的地图形状以及简称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在课堂上以比赛的形式重新记忆一遍,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同时通过拼图比赛学生在可以在积极的比赛氛围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在以往看来难上加难的地理知识,从而为地理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将互动带到地理课堂上

教学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它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互动中加以完成的,很多时候,教师过于强调自我作用,而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感受,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初中地理课堂需要更多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绝佳的方式,简单来说,初始的师生互动主要由教师主动引起,由学生参与学习的一个过程,由此逐渐演变为由学生主动参与和设计互动的一个教学结果,可以说一个较好的师生互动过程不仅可以让师生在知识和教学上达到高度的互动,同时还可以实现一定的情感互动,从而成为地理教学顺利开展的推动剂。例如在学习到“水资源”相关的知识时,为了实现和学生的有效互动,我在课前下载了脍炙人口的《长江之歌》,然后以这首宏伟而又饱含热情的《长江之歌》作为“水资源”学习的“引子”,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唱和独唱这首歌之外,我还会选择和大家一起来唱这首歌,从而可以营造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和谐课堂氛围。再比如在学习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时,我这样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准备这个暑假去西双版纳旅游,但是我不知道该如何来安排我的行程和计划,聪明的你是否可以帮助教师安排一个西双版纳旅游的计划呢?”我的这个问题一出,学生对西双版纳有哪些特色旅游景点以及西双版纳的交通概况瞬间充满了好奇。学生之所以会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主动的探索欲望的主要原因便是我提出的问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是神,教师也是需要学生帮助的,由此而形成的师生互动教学才是公平公正的、才是高效的。由上可知,教师可以尝试着将生活带到地理课堂上、将动手操作带到课堂上、将互动带到课堂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地理教学实现快乐教学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理教学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杨夫建 单位:新沂市合沟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雪荣.强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年01期

[2]黄丹凤.试论初中地理新教材中不同类型“活动”的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