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论文(5篇)

初中地理课堂论文(5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浅议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没有结合实际,教学方式古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法提起兴趣。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学习动力,甚至不听课、注意力不集中,降低了教学效率。应试教育是阻碍地理教学的一个影响因素,很多地理教师常常陷入到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而且学生成绩一旦低于预期值,常常受到家长和部分教师的严厉批评,严重压制了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互动是构建高效率课堂的一个有效措施,而实际上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讲解教学知识,没有与学生进行交流。初中生处于比较叛逆的时期,课堂上难以集中精神,地理教师若脱离实际生活,没有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课堂效率就无法提高。

二、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

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初中生刚刚接触地理,没有很好的基础,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优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但要注意在优化教材内容时,应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在上课前,应针对教学大纲仔细研读,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再围绕教材相应地补充相关的知识,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地理很多都是与生活有联系的,教师可以利用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实例来对课本进行拓展。例如,教师在讲到区域自然地理和区域人文地理时,可以联系当地的风俗习惯、社会文化和自然现象来讲述。很多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教师可以根据这点,让学生举出故乡的风土文化及当地的经济情况等,再做出总结,让内容单一的教材知识更加丰富,有针对性。

(二)加强课堂中的互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准,根据学生的个性来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挖掘学生的潜力,在互动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各抒己见,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内容时,可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简略的阅读,然后再提出问题:“谁能告诉我北极与南极的纬度位置特点是什么?”“南极地下为什么蕴含着丰富的煤矿?”等。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带动了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在课上设置自由讨论小组,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加强合作能力,并在参与课上讨论的同时自主获取知识。

(三)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当予以激励

由于学生地理基础的不同,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每位学生的能力来进行教学。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读图能力是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地理中的图都比较抽象,因此学生一般都很难理解地图中的地理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让学生自己实地测量,还可以自己画图,从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气温与降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坐标图内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从而对各地的气温降水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时解答学生课上不明白的问题,适当予以激励。有时候,一句亲切的鼓励,一个温暖的微笑,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巨大的。

三、总结

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是一项需要教师不断深思和研究的学问和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月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一、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以往初中地理教学对“教”的过程比较重视,忽视了学生能够吸收到多少知识,所以,初中地理教学难以取得较高的质量。为了让课堂教学有效性更高,教师就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初中地理知识。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如果不能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无法保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并且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图示大幅度增加,所以,教师必须立足新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多和学生互动,为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比如,在教学“中国的气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我国各地气候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说出降雨量和内陆蒸发量间的关系让内陆地区形成了干燥气候,同时还能认识到海洋对陆地气候带来的影响。运用这样的授课形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各地理知识点间的关系。此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普及,教师要充分利用该技术,通过视频播放、图片演示、放映等功能,将初中地理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水资源”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我国淡水资源在国内分布的图片演示给学生,并且还可以将各水利设施和水源地的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每个淡水湖产生深刻印象,牢固掌握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识。

2.发挥地理教材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看图教学需要注重一定的技巧,教师在要求学生看图时还要关注图的分类,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各种图的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比如,在区分比例图与参照图时,由于这两种图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教学重点内容,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细致地为学生讲解,避免学生因为混淆而对地理学习带来影响。又如,在“七大洲五大洋”的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死记硬背,否则学生很快会失去学习兴趣,要划分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看图技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重、难点进行巩固,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对课本习题重要性的认识,导致不能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即使学生课后做了大量练习题,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重视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3.实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初中各个学科中探究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通过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收获较好的效果。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合作过程,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为学生布置一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开展总结、调查、探究等活动,同时在课堂上比较学生的探究结果。其探究课题可以是让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植被,根据当地气候进行分析,或者是开展水质调查,观察当地的灌溉方式、用水类型等。这样既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参与到探究全过程,在自己的生活中融入所学的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总结

总之,地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学生学好初中地理,有利于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从教材内容出发,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初中地理。

作者:陈国栋 单位:四川省安岳县团结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一、初中地理课堂笔记必要性探究

(一)课堂笔记是对教材的补充

地理教材的编写考虑的是大多数初中生的基本需要,并不能满足全国各地的所有学校的实际需要,具有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材的编写往往是相对滞后,因此,地理教师往往在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处理,把当下较为新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与时俱进。中学生学习的内容范围往往超出了课本,此时,笔记就成了对教材最好的补充了。

(二)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纪律

由于受到升学的压力,学生课堂以外的时间相当大一部分时间被语数英学科所占据,很少有学生能有余力来对地理进行预习和复习。所以要争取课堂效果最大化,让学生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但是一整堂课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集中注意力听讲是不可能的,而做笔记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固定在课堂上,比较不容易分神。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服务

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结构产生剧变的时期,往往有很多学生由于之前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方式不适用初中阶段,会感到课业上的压力,进而对突如其来的科目无从下手。这个时期的学生也正处于生理急剧变化的阶段,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其养成做好笔记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往后学生在课后复习过程当中就可以利用笔记把上节课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思路有个重新的认识和巩固,也可以从笔记当中发现一些课堂上所讲的不懂的地方或遗忘的知识,然后进行分析,再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最后达到掌握。这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便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了,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其终身学习服务。

二、中学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的好处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记忆和理解,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随着记忆知识的增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在逐步的加深。课堂笔记恰好具有增强记忆和加深理解的双重作用。

(一)增强记忆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记忆主要是利用大脑皮层,在学习过程中,把视觉、听觉功能和肢体动作等多种感官结合起来,学过的东西就会在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然而,在以往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学生上课时,往往是听觉和视觉效果较好,换句话说也就是学生习惯了了听和看,所以相对来说,对于动手这一部分往往受到影响,比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把直辖市“天津”写成“天京”和南方主要糖料作物“甘蔗”写成“甘庶”之类的。也就是说,往往学生只注重听或看,对于课堂所学知识往往只是模糊的记忆,并没有落实到实处,无法做到真正的掌握,而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学生在课堂当中,把听到、看到的内容经过头脑的整合,变成笔记上的文字,图形、符号等,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把视、听、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获取很好的记忆效果。

(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开始接触到一些比较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如果说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只是要求“是什么”,相反,对于初中阶段来说,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则要求更多的是“为什么”。对于这些内容当然需要地理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讲解。然而,在有限的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可以完全理解和掌握下来,此时,地理课堂笔记就可以帮助学生重现教师上课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当时产生的一些对知识上的困惑,进而加以及时解决,最后到达对课堂所学的完全吸收。通过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运用。

三、如何做好地理课堂笔记

(一)教师层面

首先,充分的备课是关键。也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做好笔记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应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归纳、整理、设计知识结构,并在备课过程中在一些重难点的地方可以利用特殊的颜色进行标注,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能指导学生针对这些重难点位置可以做好相应的笔记。其次,把握好课堂常规环节。语言要清晰,有条理,语速应该适中,具有亲和力。在讲重点部分时,语言要具有感染力,并反复加以强调,让学生感觉到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在板书方面,也应做到字迹工整,布局合理,能够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加强直观性,再次,指导学生填图、绘图,对于一些地理位置和范围,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在地图上明确的指出。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双边效果,比如在“中国的疆域”这一节课中讲到中国的临海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分别是哪些海洋,而且还要指导学生把中国所濒临的各个海洋的范围界限也标注出来,这样让学生对我国的临海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理解。

(二)学生层面

首先,提前预习教师要讲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有个大概的认识,在教师授课的时候理解起来也较快。然后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在教师真正讲授的时候对自己不懂的注意力也相应提高。其次,课本与笔记合二为一,一般来说,课堂上的笔记记录利用课本上空白处,没必要用专门的笔记本来记,因为笔记和书上的图文对应是最佳效果。实现课本与笔记的互补。再来,避免满堂记,有选择性的做笔记,记录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和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教师讲的课本上有的内容对其可以用不同符号在相应的位置划起来,对于关键字还可以圈起来等。最后,课后笔记的比较整理,把课堂上做好的笔记和其他同学做的笔记进行比较,看是否有遗漏的或做得不够详细的地方,以便进行及时补充。一方面,在学习上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在比较笔记的时候也是在对课堂所学的回忆和巩固。

作者:冯志宏 单位:福建省惠安县东山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一、提倡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事业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也就要求初中地理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还应该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主体的转换,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升课堂个性化程度让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意义,逐渐喜欢上学习地理。

二、鼓励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一般为老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被动。课堂活动的匮乏让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成为容纳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就忘记学过的知识,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去,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尤其要注意的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参与教学为基础,整体教学设计要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为目的。因为初中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内容丰富,不仅有人文地理还有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内容。并且各类要素之间具有很高的关联度,相互穿插。不同知识点差异性明显。

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手、脑动起来

兴趣可以让人保持长时间的热情。学习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才可以算是成功的教学。初中地理课程是否具有趣味性决定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如果地理课程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地理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要想提升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更加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地理意识。这既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难点,同时也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点。正因为如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生好奇心,增加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尽最大的可能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思考和动手实践。例如:在设计“中国行政区规划”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

①想象。

将中国地图以拼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轮廓意识,并引导学生将拼图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②示范。

将完整拼图上拆分的各省在固定板块上还原。

③准备。

让学生记忆各省对应的位置和各省市拼图的外观轮廓。

④竞赛。

从每一小组中选择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完成拆分拼图的还原。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极具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加强信息传输

学生通常是借助听觉、视觉和触觉来参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一般来说,视觉是人类最常使用的,同时也是最为高效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大量的实验证明,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信息传递要比一种方式更为有效。我们也可以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声音和影像的结合来实现教学目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有助于拓展教学方式。所以,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打造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例如在讲授“长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开讲之前先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长江的视频,详细的解说、真实的画面和磅礴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美的体验,还是一次特殊的“长江行”。再比如讲解关于“日本”的知识时,可以将和日本地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更好的认识。学生在讨论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的重难点自然迎刃而解。

五、总结

总之,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涉及知识非常丰富的学科。学好地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只有通过合适的方法才能提升课堂效率。正因为如此,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加喜欢上地理课。

作者:黄启杰 单位:山东省单县朱集镇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堂展示形式探究

一、口头展示

口头展示,就是学生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的地理术语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

1.归纳知识要点

地理教材中有丰富的阅读材料,如七年级上学期的《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只要能归纳出主要知识,即地球是一个球体即可。再如:地图家族一览、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胡焕庸和黑河—腾冲线、竺可桢与物候学、京杭运河等。这些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要点。

2.限时记忆

教学中强调理解记忆,但还是有一些需要机械记忆的内容。如:领土面积居中前六位的国家,可以用首字记忆法,即:俄加中,美巴澳。其他如:七大洲的面积排序、人口超过1亿的十一个国家、五个自治区的名称、四个直辖市的名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山脉、主要河流等可以让学生限时记忆。这类展示可以放在小组内进行,由小组长负责检测过关,个别学生在班内展示自己的记忆方法,将好的记忆方法在班内推广。

3.辩论

上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可以把全班同学分为两部分,四个小组的观点是南方好,另外四个小组的观点是北方好,教师指导学生展开任务,从气候、地形、水源、矿产、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收集资料,开辩论会。通过辩论的准备过程,学生掌握了主干知识,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了对南北方差异的理解。教材中可以进行辩论的还有如:北京的四合院是拆还是留、航空与高铁哪个发展前景好等。

4.讲故事

历史事件的发生常和地理相联系,通过讲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加深印象。上季风气候时,可以借《三国》中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赤壁之战前,周瑜为火烧曹军做了精心准备。他想起自己竟疏忽了一件大事,并急出病来。诸葛亮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答应能借东风。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周瑜的焦急是符合气候规律的。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列举故事引出冬季风,加深了学生印象。

5.评时事

上中东地区时可以结合叙利亚、也门等国的时事加深学生对该区域的了解和关注。启发学生借助新闻、班级的报纸等进一步学习与地理相关的知识。

二、书面展示

书面展示,要求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地理知识。

1.填图

地理的很多知识点最终要落实到地图上,填图是训练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很好方式。如学习中国的山脉时,可以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地图,让学生按照山脉的不同走向分别在图上画出山脉,并在图中填注山脉的名称,由小组推荐或教师选取填得较好的作品通过实物展台进行展示。同时请几名同学到台上分别填写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等山脉,让其他同学进行更正和补充。

2.析图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是一个难点,如八年级上学期P39页的活动题,要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利用多课件,把图展示出来,让学生上台,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海口、五道梁、吐鲁番的气候特点。在分析过程中,上台的同学得到了锻炼,问题得以暴露,台下的同学也可以同学的分析中进行思维。

3.编口诀

在上东南亚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东南亚各国的重要农产品,上课时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一起归纳。最后编成歌诀用一句话小结:“马棕泰橡律蕉麻,印尼椰子泰国米。”教学中国的疆域这一节时,我让学生按逆时针方向找出中国的邻国,并归纳记忆,最后学生归纳为:“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莫相忘,印尼马文菲日韩。”教学长江流经的省区时,学生编了一句话:“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谐音为:“请壮士,穿云雨,恶相干,腕舒服。”意为:请到一个有勇有谋的壮士,一路穿过云雾缭绕的横断山区,回来的路上遇到两伙劫匪,壮士巧施离间计,令两伙人恶斗之后两败俱伤,壮士舒舒服服地离开。

4.设计手抄报

教材和课堂的容量是有限的,有时教师可以对一些知识做一些拓展。如学习自然灾害一节时可以让每个小组出一份关于地震的手抄报。收集资料了解地震的破坏情况,如何防震,如何避震,如何自救、互救。让课堂内容得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三、行为展示

行为展示就是通过适当形式的表演,反映地理知识内容,学生了解问题的实质。

1.道具展示

《海陆的变迁》中关于板块运动和地形形成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用书本演示板块受挤压时地壳隆起形成山地高原的过程。

2.肢体展示

等高线图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五种地形部位,如何与等高线图对应,可以让学生握起左拳,拳心向下,观察并指导大家在手上找出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学习长江时,我请了两名学生,一名较高的学生右手贴着耳朵举起,左手斜向上举,呈字母“L”状。另一名矮一点的学生双手举起呈投降状,似字母“W”再请一位学生从源头开始介绍各河段的名称、上中下游的分界线、支流与城市名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等特点,这样展示学生会记忆犹新。

3.歌声展示

地形与民俗相关,会影响民歌的特点,在教学《地形和地势》时请学生分别唱《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茉莉花》等片段,感受地形与歌曲的联系。展示形式的内容要科学,形式要合理,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学生的展示过程是体验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使课堂由“一言堂”真正变成“群言堂”。形式始终是要为内容服务的,最忌讳为了展示而展示的伪高效。一节课,学生究竟展示什么、如何展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定。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展示中动起来,表达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作者:吴厚感 单位:尤溪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