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摘要:地理教学的本质是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国家的关系,其中涉及的很大一部分内容便是道德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无形要求。这也是初中地理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着力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上述四种关系,运用道德的约束力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地理德育渗透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引言

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初中地理是一门小学科,部分教师及学生忽视地理知识,致使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不高,让教师在其中渗透德育,更成为空谈。针对以上情况,初中地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即以德育为初中地理教学的着力点,采用有趣的地理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德育的熏陶下,全身心地投入地理学习过程中,促进地理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双向提升,获得良好的地理教学成果。

一、分组教学,通力合作,培养团结互助思想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合作的方式,为每个学生分配具体的任务,让他们各尽其职,并引导学生从大局着眼,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帮互助,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教学的积极效用。例如,在讲授造成黄土高原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法授课,并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可观可感的实践探究中,发挥思维的想象力,进而互帮互助,最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1]。教师简要介绍小组合作教学过程。首先,准备实验器材:几块大的泡沫、一些棉布、足量的水和沙子、一些小木板。其次,划分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看法,让学生可以通力配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再次,创设问题。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你们运用何种方式,能让泡沫的表面留有更多的沙子?可以充分运用生活经验寻找突破口,思考保留沙子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之间的关系。最后,实施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团结,并勇于纠正其他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错误,积极进行沟通,相互帮助,让一个学生的灵感点燃另一个学生的思维。”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合作状况进行简要介绍。小沈积极举手说:“我们小组成员在完成本职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其他成员,从而提升了协作效率。比如,小明完成记录任务后,积极帮助小红思考实验与地理问题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小组通过分析地理问题,得出如下三个结论:第一,当泡沫处于水平位置时,对沙子的冲击力相对较小。黄土高原整体地势陡,因而水土更易流失。第二,当泡沫中固定更多的棉布时,会有较多的沙子留在泡沫上。植被数量的减少,则会降低植物涵养水土的能力,造成水土流失。第三,当向泡沫撒的水量减少时,泡沫上会留有较少的沙子。黄土高原降雨集中且多,更易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合作教学方式,教师让学生相互帮助,交流观点,最终促进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

二、生活切入,了解环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地理教师可切入学生熟知的场景开展地理教学,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初中地理教师应适时融入社会责任理念,让学生更全面和立体地掌握我国资源与环境的概况,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鼓励他们将这些措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讲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着手,适当提升学生看问题的高度,从而以小见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第一,巧借生活情境,使学生建立与初中地理知识的连接。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汽车单双号限行的生活实例,引导性地询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第二,实施引导。教师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学生的认知及地理知识的难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第三,展示探究成果。在大部分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探究成果。小萧积极举手说:“我国近几年出现的雾霾严重状况,究其原因是空气中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我们应在熟知背景和原因的条件下,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数量,推行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多乘坐公共汽车。”初中地理教师应从生活切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措施,进行自我约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初中地理德育教学的质量[2]。

三、实践着力,垃圾分类,提升学生环保能力

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活动的逐步推进以及深化,它不仅要求人们具有环保意识,还应具有环保能力,通过切实可行的行动保护环境。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构实践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环保能力。例如,教师在上周举办了“垃圾分类”活动,具体从以下两点开展。第一,讲授垃圾分类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地理教学内容,将不同的垃圾桶染成不同的颜色,让学生学会根据垃圾桶的颜色判断不同性质的垃圾,提升学生的垃圾分类能力。比如,红色的垃圾桶代表有害垃圾,可装入灯泡、油漆桶。第二,开展垃圾分类竞赛。教师可以创设如下垃圾分类规则:准备一些模拟垃圾的物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垃圾进行准确分类,提升学生的垃圾分类能力。教师建构具有趣味性的垃圾分类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并模拟垃圾分类场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将垃圾分类知识应用到地理学习及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四、网络教学,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具有多种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并具有不同的气候带。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网络方式开展教学,延伸知识的广度,让学生更生动地了解我国地理的整体概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3]。例如,在讲授“辽阔的疆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展示我国不同的地貌,如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及我国自北向南的各种植被带,了解我国各地区在自然区域分类中存在的特殊地貌,从而让学生更形象地感知我国的地大物博以及物产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心生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而且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知识转化和运用能力,并能够将地理知识、道德素养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巧妙的嫁接和融合,在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趣味性、生活性和时效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在驱动力,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初中地理德育渗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志维.例谈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67.

[2]郑亚辉.初中地理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09):47-48.

[3]王丽娟.让地理之土孕育德育之花[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0):34.

作者:丁云 周宗圣 单位:安徽省利辛县第二中学 安徽省利辛县利辛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