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这四个方面构成。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课堂。将“巴西”一节作为课例,展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通过转变教学目标、重构教学过程、转变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过程,渗透和培养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一、背景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核心素养成为人才培养的新导向。此后,核心素养便成了中小学教师关心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领性指导思想,而如何将其从理论落实到基础教育实践中,并实现其育人价值,是目前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基本概念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行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型、实践性。

三、研究思路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作为一线地理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下组织课堂教学,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掌握恰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2]笔者在对自身和备课组内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和反思之后,总结出几点培养和提升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在下文中,笔者将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为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四、教学设计

(一)转变教学目标,体现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课标的改革是初中的指向标,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也是可以预见的。现行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目标。新课程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当前深化新课改倡导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明确表示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炼。因此,拟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核心素养要素,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原来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提升、整合并细化,使之可实施、可评价。

(二)重构教学过程,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1.观看巴西申奥视频,培养区域认知素养。[活动](1)根据视频中的特色文化,猜出本节课走进的国家;(2)请你读课本《巴西地形图》,总结巴西的地理位置。[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明确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需要从大洲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着手。通过活动,学生不仅知道了巴西的地理位置,而且学会了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和思路,实现了从知识上升为方法,从方法上升为能力的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3]2.自主学习,培养地理实践力。[活动](1)圈画“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和“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两框的重点并独立思考探究题;(2)在课本《巴西地形图》上准确找到并圈出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亚马孙河、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设计意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通过读《巴西地形图》《南美洲气候类型图》《巴西人口密度图》,帮助学生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为合作探究做好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读图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在头脑里形成“心理地图”,从而进一步探究地理现象和事物的分布规律和成因,为用地理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做好铺垫。3.合作展示,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活动](1)根据分组情况认真讨论导学案上相应的探究题(结合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综合考虑);(2)组长负责安排专门同学迅速、简明扼要地做好合作学习答案的整理和记录;(3)讨论完的同学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整理本组共同疑问。[设计意图]团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分析和综合是人的基本思维活动。“综合性”是地理学研究公认的学科性质。初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主要源于地理学,其属性也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且独特的意义。地理要素的综合是指一个地理事项整体内的要素联系,这些要素如何通过相互作用构成自然环境整体的。比如本节课中的水文要素与地形、气候等要素的联系,共同构成了巴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探究题的设置使学生知道自然环境中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地理特征、比较区域差异等的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4.保护资源,树立人地协调观。[活动]环保志愿者在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之后,作为中学生环保志愿者,请你向大家宣传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并为保护雨林资源和环境出谋划策。[设计意图]了解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作为中学生环保志愿者,必须从对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社会经济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为保护雨林资源和环境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从而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三)转变评价方式,践行地理核心素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转变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应该转变评价思维,以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原则,评价的重点从知识的掌握转为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反思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这四个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应该有机落实到平时的地理课堂之中,但是绝不能生搬硬套。本节《巴西》的内容能充分落实四大地理核心素养。要想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核心素养,并且在地理课堂中正确实施。本节课开始时,学生一同观看巴西申奥视频,体会巴西的特色,并总结巴西的地理位置。这有利于学生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角度认识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行动能力和品质。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主学习,圈画主要城市和地形区,展示和点评环节,学生积极主动展示小组合作成果,互动点评气氛热烈。并且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自己动手实践构建富有特色的思维导图。通过两个带有背景材料探究题的合作探究,了解巴西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节课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避免“知识本位”与“学科本位”。重要过程性和有针对性的评价,而这种优化的评价机制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一步。“巴西”一节学习评级表的评价项目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并且将自评、组评、师评融为一体,构成一套人人参与的课堂学习评价表。作为一线青年地理教师,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还一直在路上。在今后的地理课堂中,将会进一步在实践中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这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聂利红.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地策略研究——以“民俗与旅游”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26-27

[3]王松梅.初中学段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巴西”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2):44-46

作者:荣誉 单位:南京市觅秀街中学